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99|回复: 0

皮海洲:股市小阳春难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9 17: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证指数在9月26日刺破2000点,发出“你就救救市吧”(指数1999.48点)的哀求后,股市终于走出了探底回升的走势,到10月9日又终于回到了2100点之上。虽然随后大盘出现了回调的走势,但在股市“维稳”的大背景下,投资者还是期盼着股市能够走出一波大的反弹。

  自今年5月份以来,A股市场一直处于单边下跌状态,因此,在进入有着“红十月”美称的10月之后,投资者期盼行情上涨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将于11月8日召开,目前股市进入“维稳”阶段,投资者更希望市场能够借此机会走出一波强势反弹行情。但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尽管上证指数在刺破2000点之后出现了探底回升的走势,但这种上涨终究难以走出太远。

  一、刺穿2000点并不意味着探底成功

  2132点一度被市场人士视为是“钻石底”。但自从这一底部在7月26日被跌穿后,股指就进入了找底状态。投资者“心中无底”,很多投资者乃至市场人士都把2000点这一整数大关看成是股市必须坚守的大底。所以在股指刺穿2000点之后,很多人认为是探底成功。不仅有“A股历史中的10大底部信号”的网帖却在坊间流传,向投资者释放A股见底的信号;就连上交所也表示,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显著低于成熟市场,处历史最低位。上交所引用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标普500为14.19倍,道指为12.75倍,日经225为35.68倍。而上证仅10.3倍,不仅低于成熟市场也低于2005年6月6日和2008年10月28日两个阶段性低点的14.6和12.5倍。

  就历史上的底部构成来看,2000点附近确实符合历史上的一些底部特征。不过,如果就此认为2000点构成了底部的话,显然有失偏颇。一方面是新股发行并没有被叫停,或者市场本身的力量还不能让新股发行停止下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从股市历史的底部来看,底部的形成大都与新股发行不出去有关。因为A股市场是一个为融资服务的市场,融资高于一切。只要新股能够顺利发行,管理层就会认为股市还很正常,只有新股发行不出去了,管理层才会出面救市。这样股市才会形成真正的底部,出现市场底与政策底的统一。但目前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还非常顺利,仍然是供不应求,甚至新股上市后还出现暴炒现象。这显然与底部的要求相距甚远。既然没有危及到新股发行,自然就不会有真正的底部出现。

  而且就股市的底部判断来说,并不能简单地用“历史底”来衡量。毕竟股市是在发展变化的,如同“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股市底部也绝不可能简单重复。所以,对股市底部的判断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而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时下的股市与2008年之前的股市明显不同。一是经过最近几年的大规模扩容,股市规模已明显扩大。如尽管目前股市指数并不高,只有6124点历史高点的三分之一左右,但股票的市值高达21万亿元,接近2007年历史高位时期的股票市值。股市的规模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底部的研判自然也要发生变化。二是有大量的大小非解禁套现,而且这些大小非都是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以前的股市底部都是流通股东用筹码与亏损构筑起来的,但这种“流通股东底”显然是经不起大小非来冲击的。毕竟大小非持股成本远低于流通股东,而且大小非的筹码也远超流通股东。三是A股市场诞生了做空机制,机构投资者做空也能赚钱。这样也就削弱了机构投资者做多的力量,不利于股市底部的构筑。

  正是基于这样一些原因,投资者不能简单地把股市刺穿2000点作为股市见底的信号,2000点能否构成底部还有待下一步行情的考验。

  二、维稳因素促使股指翻身向上

  既然还不能确定2000点底部是否构筑成功,那么为什么股指在刺穿2000点之后又能翻身向上呢?原因在于股市维稳的需要,在于投资者对于管理层的维稳政策充满了期待。如9月27日的长阳,一方面是在无形之手的作用下,创业板34家公司大非作出承诺,推迟大非解禁时间,给市场以刺激。另一方面市场对管理层维稳充满期待,如当天有传闻称证监会将暂停新股发行。而且国庆黄金周长假将至,市场对央行降准降息也寄予希望。虽然说“暂停新股发行”与“央行降准降息”的期待相继落空,但管理层的维稳还在继续。

  比如,沪深交易所组团赴海外路演,游说海外基金投资中国股市。据了解,此次游说很成功,有意向申请QFII额度的海外投资者规模高达160亿~170亿左右。受此鼓舞,一批大型基金也赴海外游说,争取各自的合作伙伴。

  又如,宝钢股份的回购也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如截止10月15日,宝钢股份累计回购已达2.17亿股,耗资近10亿元,完成50亿元回购计划的五分之一。

  最热闹的要算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了。在这方面,汇金公司仍然扮演着大股东增持的急先锋角色。一方面是去年10月10日汇金增持四大行的承诺到期,四大行相继披露了汇金今年三季度及过去一年的增持情况;另一方面是10月10日汇金公司发布消息称,汇金公司自2012年10月10日起已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农、中、建四行股票,并继续进行相关市场操作。而在汇金增持四大行的同时,以国资为背景的央企成为市场增持的主力军。如中国建筑、中国医药、中国南车、中国北国、中煤能源、长江电力、华侨城、国投电力、南方航空等国资背景的大股东纷纷加入到增持的行业。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维稳措施,就是对新股发审与新股发行的从严控制。虽然在此之前,管理层一直重申新股发行与股市涨跌无关,但在股市维稳的关键时刻,管理层还是对新股发审与新股发行进行了严格把关。虽然新股发审工作在停滞了两个多月后重新“开工”,但主板被审核的两家企业都未“放行”。尤其重要的是,10月份的发行新股,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仅只在10月26日安排了浙江世宝的发行。正是在诸多维稳措施的保驾护航之下,A股市场暂时与“1”时代吻别。

  三、A股不会走得太远

  虽然A股在刺破2000点之后翻身向上,但股指并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一方面从宏观形势来说,今年以来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并不令人看好。就国内形势来说,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三季度经济见底形势并不明显,四季度能否触底,触底后能否回升,目前都还不确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A股行情的发展。

  另一方面从股市出台的维稳措施来看,并没有解决导致股市低迷的实质性问题,有的甚至只是临时性措施。如游说海外基金,这些基金什么时候进入中国,又有多少资金投入股市,这是很不确定的。如上市公司回购目前还只是个案,并无普遍意义。大股东增持虽然闹哄哄,但参与增持的公司与大股东增持的数量终究有限。而10月份只安排一家公司发股,这更是维稳时期的临时性安排。这些都不能解决股市的实质性问题。如股市仍然还是圈钱市定位的问题,大小非套现问题,企业造假上市、上市公司业绩频频变脸问题,投资者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能解决,投资者信心的恢复显然是一个问题。

  而给当前股市最直接的打击是10月份是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期,上市公司业绩不佳已成客观事实。以创业板为例,曾一度被高层及一些市场人士吹捧为是高成长板,但从创业板公司三季度的业绩预告来看,在创业板355家公司中(截止10月15日),预增的只有203家,占比57.18%,这意味着业绩预减公司占比超过4成,其中预告业绩亏损的公司达到10家。上市公司业绩下降,“地雷”不断,这将股市以较大的杀伤力。

  因此,除非管理层有实质性的救市措施出台,或者我国政府部门出台类似于4万亿救市这种宏观面的重大利好政策,否则A股市场仍然只能维持现阶段这种低迷的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3 18:58 , Processed in 0.0781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