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57|回复: 0

扬韬:从恒大卖水、格力造车说起:中国企业的出路——创新、寡占、差异化,优质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1 13: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年底,房地产出身的恒大说要卖水了,并大张旗鼓地宣布自己的战略规划:2014年销售100亿元,2016年销售300亿元!只可惜,2014年的销售额不足10亿元,3年累计亏损逾40亿元,最后不得不在2016年9月底将矿泉水等非主营业务全部卖掉,其中矿泉水业务的售价只有18亿元。

  与之相类似的,是2016年的格力造车计划。几乎在在恒大决定出售矿泉水业务的同时,格力电器推出了要定向增发参与珠海银隆的电动车计划。一个月后,股东大会表决否定了增发方案。在调整无效之后,格力被迫放弃了该计划。但董明珠后来斥巨资以个人名义参股了珠海银隆,其中还引进了中国首富王健林入股。

  且不论董明珠个人跨界的成败。对格力电器的股东来说,当时多数人是赞成收购珠海银隆的,但反对定增方案,怕的是定增之后稀释股东权益。其实,现在回头看,股东的举动也许是挽救了格力——空调与汽车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万一格力在汽车领域烧钱过多结果把自己烧糊了怎么办呢?

  从收购珠海银隆案可以看出,董明珠显然没有好好总结自己在空调领域取得的成就原因,也没有将这种成功之处发扬光大。对2016年的格力来说,及早在制冷行业深入下去,远比跨界造车重要得多。因为此前已经有例子:格力的手机喊了好几年,结果怎样呢?有多少人买账?

  制冷领域并非达到了饱和。家用空调看起来格力已经是世界老大了,但是,这几年中国日益发展起来的汽车呢,车用空调迄今仍不见格力的影子,虽然他们已经做了一些专利准备。格力为什么不下大力气在车用空调里研发、创新呢?还有这几年盛行的冷链运输环节,格力完全置身事外。甚至于家用空调领域,其实也有值得创新的东西,比如便携式空调(可以移动的小空调)、小微空调等,难道不可以动动脑子做一下吗?

  其实,格力电器如果去造车,潜在的悲剧效果并不是没有先例。20多年前,中国有一家空调公司曾经非常优秀,就是江苏春兰。1996-1997年的年利润曾达到2.5亿元以上(当时格力的利润只有1.9亿元左右)。1998年,江苏春兰的市值就曾接近100亿元,是市场上名副其实的蓝筹股。但是,春兰的噩耗在于1995年起就开始准备造摩托车了。分心的结果,就是公司利润持续徘徊不前,到2001年净利润仍徘徊在2.5亿元附近。结果很快被格力电器超过,恶果开始显现:2002-2003年,它的净利润连续两年出现50%的下降,公司从此一蹶不振。到如今,江苏春兰的总市值竟然只有37亿元!

  江苏春兰是一个前车之鉴,安知格力如果造车,下场不是一样的?要知道,1997-2002年,格力电器的净利润曾连续5年维持在2亿元到3亿元之间,而那时候它的销售额已经从34亿元增长到70亿元。收入增长迅速但利润增长缓慢,让人焦心吧?2003年起,伴随春兰的没落,是格力电器以价格战的手段全市场通杀,结果是销售净利率从此前的7%左右一路杀到2006年的2.6%——2006年,格力销售收入263亿元,但净利润只有6.9亿元。相比此前的70亿元收入而利润3亿元,是不是让人扼腕叹息?

  2006年之后,格力天下无敌,各种手段齐上,销售净利率便直线上升,到2015年已经达到了12.8%。(如下图)

  格力的成长史,该怎么形容呢?

  1、创新。
  2、寡占。
  3、差异化。

  创新容易理解,春兰地处偏僻,再怎么努力也搞不过在特区的格力。格力重视研发,重视专利技术,产品质量便与众不同。没有创新,格力做不到世界第一。

  寡占,就是我去年12月27日谈曹德旺观点时提出的思路: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走向寡头垄断。当格力挥起价格的大棒将竞争对手一一斩落马下的时候,能生存下来的便只有海尔、美的等少数企业。此时,寡头垄断形成,大家不再打价格战,各自以自身品牌定价,一起来分吃一杯羹。

  差异化。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的产品与众不同,或者虽然产品与别的产品相似,但品牌与众不同,则就拥有了自主定价权。这种定价机制,可以让人完全看不出涨价还是降价。比如,2007-2008年,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到历史最高值,格力也没说自己要涨价吧,但它的销售净利润率却快速回升到7%以上。2010年之后,大宗商品价格又暴跌几年,格力也没说要降价,销售利润率继续上升到12.8%.

  类似例子也发生在美的等企业身上。一旦寡占局面形成,差异化定价策略就可以让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境地。麦当劳肯德基如此,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也是如此。格力美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但还是有一个意外的例子,比如,四川长虹。1993-1998年的6年间,长虹也曾如日中天,但1999年之后,长虹日渐没落。

  看看这张图。1993-1998年,长虹的销售收入从28亿元最高增长到150亿元,其后稳定在100亿元。当时的长虹也有价格战,但它的销售净利率却可以维持在15-17%的超高水平上。1999年突然断崖式下跌到5.2%,其后快速萎缩到0一带并曾出现过巨额亏损。2011年之后,长虹的销售收入开始超过500亿元,但净利润却一直只有几亿元,2015年还出现亏损。要知道,20年前,长虹的总市值曾超过600亿元,而今天的长虹,股本扩张2倍有余,总市值仍只有200亿元。

  创新、寡占、差异化。长虹的问题在哪里呢?它自己的创新不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彩电领域从2000年开始日薄西山,长虹的转型不足。在最需要创新和转型的时候,公司还出现了内部人事的乱局,错失了发展良机。

  如此,回头看,格力电器最近10年的发展,何尝不是大行业带来的大机遇?2003年之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井喷,格力生逢其时,抓住了机遇才有了今日的地位。董明珠又岂可把格力的成功都归于自己努力的结果?没有了祖国的整体进步,哪有企业的飞速发展?

  万科的发展历史也能看出这一点。房地产市场纯粹是品牌差异化定价的结果。每一套房子都有不同的价格,遑论每一个小区、每一个品牌。过去十几年,万科坚持专注于房地产领域,它的销售净利率就稳定在9-14%之间,伴随销售额的突飞猛进,利润也就大幅度跃升了。

  由上面几个例子,我是想说明三个问题:

  第一,什么样的企业利润增长快?一定是产品差异化且实现了寡占地位的企业。产品完全同质的企业,是不可能有垄断利润的,也不会带来惊喜。比如电力企业,普通粮食生产企业、水务企业等。处于全市场完全竞争状态的企业,要发展成巨头,是非常难的。比如餐饮领域。

  第二,什么样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专业化公司!华为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始终保持对投研的高投入,专利量位居全国所有企业之首。结果呢,就是1996年销售收入26亿元,不仅低于格力(28亿元)更远低于长虹(105亿元),但华为1999年收入就突破120亿元,直接超越格力和长虹。2016年销售收入5200亿元,甩长虹和格力几条马路。

  第三,寡占的利润有多大?超乎你的想象。2007年,当时的鑫富药业几乎垄断了全国的泛酸钙市场,2007年上半年的净利润达到8800万元,比前一年增长12倍。当时,它的股价在半年多时间里上涨10倍!(当然,后来它也没落了,原因很复杂,也很可惜。)

  前几天我写了宁波一条街的教育培训业小门店。那些门店背后的每一个老板,其实都在走类似的路子:自己的服务必须是有差异化的、有专业化分工的,必须是自己有能力做的更好的,必须是先在小区域做起来能达到小范围寡占的。如果都做好了,就开连锁店,逐渐扩张。如果做不好,就只有倒闭一条路。新东方、学而思就是这样壮大起来的。

  当天下割据已成,能站在寡占地位的企业,本来就凤毛麟角、极其稀有。万科美的格力,都是幸运儿,在每一个恰当的时机站在了有利的位置上而已。没有创新,没有差异化,就没有寡占的位置。

  当今中国,很多领域都经历了春秋战国式的搏杀,正在从全面竞争走向局部寡占。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家常说的周期性行业。这也是我看好这些行业未来表现的根本原因——一个又一个冲过重重包围的企业开始脱颖而出了,开始有自主定价权了,开始能享受一些寡占利润了。

  这些企业,分布在如下行业:

  钢铁,水泥,家电,造纸,化工,汽车,房地产,重型机械,基础设施建设……

  看看两家著名的钢铁水泥企业:宝钢和海螺水泥。

  过去17年,海螺水泥的销售净利率几乎长时间维持在10%以上。其产品的差异化和规模扩大造成的寡占,正在给其带来丰厚的利润。何以故?因为水泥的原材料易得。而宝钢的销售净利率则从15%以上逐渐下降到0,根本原因在于铁矿石完全受制于人。但经过大浪淘沙,宝钢的销售净利率已经开始回升。

  2016年起的供给侧改革,趋势就是资源向寡占型企业转变。那些在长达10年的调整中生存下来的企业,将可能享受至少10年以上的寡占红利。此时,我们应该改变对所谓周期性行业的看法,从中挖掘有价值的股票,期待会有超额收益。

  那么,哪些企业会脱颖而出呢?

  钢铁的宝钢鞍钢,水泥的海螺中国建材,家电的海信海尔,造纸的晨鸣太阳纸业,化工的中石化华锦股份,汽车的上汽长安,房地产的万科保利,重型机械的三一中国重汽,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建筑中国铁建。已经实现寡占的上市公司,群星璀璨,谁会赢得未来的世界,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9 09:31 , Processed in 0.0937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