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98|回复: 0

宋清辉:理性看待上市公司股权争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0 10: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尽管当下的A股尚未出现类似于“宝万之争”级别的股权大战,但在这个股价跌跌不休的周期中,各种资金正好可以借机抢夺某些优质上市公司的控股权。

  著名的万宝之争,始于万科价格偏低的2015年7月份,当时万科A的股价多在15元/股上下震荡,前海人寿于是两次举牌万科,11月中下旬,前海人寿再次举牌。12月上旬,万科股价开始上涨,前海人寿第三次举牌,虽然这一次举牌的股价成本增多了一些,但放在当下,宝能系还是捡了个大便宜。

  再谈一下民生银行。2006年,民生银行迎来第一次股东之战,董文标当选董事长,“希望系”刘永好落选。2009年3月,“希望系”出资37亿,认购民生银行4.1亿股,从而占总股本的10.5%。

  之后,中国人寿在2007年6月底通过定向增发,曾短暂成为当时民生银行单一最大股东。2011年8月,中国人寿提出“一控一参”银行目标,将目标锁定为民生银行。2015年1月28日,中国人寿持有民生银行A股达19亿股,占民生银行总股份的5.57%。2015年6月4日至5日,中国人寿为实现投资收益减持民生银行A股约2.51亿股,股份降至5%以下。

  再后来,安邦也出来“凑热闹”。从2014年11月28日至2015年1月两个月时间,安邦集团连续增持民生银行,耗资近400亿元,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

  多方竞夺上市公司股权,看中的还是公司未来的发展。如果从所谓财务投资角度来说,竞夺方将公司运作得更好,一方面是能够获得可观的分红收益,另一方面则是可以拉高公司股价,后期可以通过逐步减持的方式获得更多投资收益。

  对于被第三方资本看上的上市公司而言,其管理层或股东往往会采取防御措施。具体包括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方式增加自己持有的股份,让对方无法赶超。例如最近某上市公司高管们为保持公司经营稳定,通过一致行动协议迅速“结盟”,与新晋第一大股东形成直接对垒;另一种则是稀释对方持有股份,让对方被动失去控股权。

  这样操作的结果是,市场上的流通股就会越来越少,如果再出现第三方竞争对手,竞争将更为激烈。由于各方都希望提升持股比例乃至控股,并进一步谋求进入董事会,初期一般不会考虑入股成本。因此,股权争夺方会快速地增持股票,相关公司股价自然节节走高,散户可能也会受益。

  当股权之争告一段落,上市公司估值将会适当回归,到达合理空间范围。若是新争执再起,股价可能又会走高。

  对中小投资者而言,投资股权之争的个股是一种投机行为,除了要看被举牌公司的资质,也要看举牌公司的实力,同时还要看流通股情况。如果都比较乐观,短期内自然会有惊喜。但无论如何,个股最终的走势还是要看市场,外界是否认可举牌同样是因素之一,毕竟上市公司被举牌后股价下跌的案例也有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9 13:26 , Processed in 0.0937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