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6月25日,河南省科学院宣布,他们完成的“同位素石油测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在大庆、胜利、中原等16家大中型油田中应用以来,增产原油1300多万吨,折合人民币631亿元。河南省科学院研究人员先后与11家科研机构、大学及油田联合攻关,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16个专项计划支持下,创造性地提出了脉冲中子双谱饱和度测井新方法,发明了C/O和地层宏观俘获截面的双参数同时测量新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创建了中子寿命谱技术,实现了井周三维中子寿命成像,提高了油水界面定位的准确性;首次将高核纯度的锝-99m用于石油测井,开发了高活度、低污染、高效率的同位素示踪剂,有效降低了采油测井环境成本;开发了以中子寿命谱技术为核心的套后放射性组合测井装备,提高了测井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同位素石油测井关键技术”实现了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原油的挖潜,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拓展了老油田可持续开采的新途径。
b) 由上海歌佰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我国生物制品抗肿瘤第1类新药——注射用重组人凋亡素2配体项目,历经10多年研发顺利完成临床前、Ⅰ期、Ⅱ期和Ⅲ期的临床研究,今天举行揭盲仪式。注射用重组人凋亡素2配体(rh-Apo2l),能够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并诱导其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是对癌细胞精确制导“导弹”,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而且,由于重组人凋亡素2配体为蛋白质分子,属于人体天然分子的一个片段,因此不会产生耐药性。此外还能通过与国外完全不同的方法来克隆和重组表达此因子,用基因工程实现批量生产,满足临床应用的治疗剂量。目前Ⅲ期临床试验已经结束,产品有望2013年年底上市。
c)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担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二氧化碳基塑料的产业化关键技术”通过验收,同时该所已建成万吨级二氧化碳基塑料生产线,并完成3万吨/年生产线工艺包的设计。2009年与中海油合作建成年产3000吨二氧化碳共聚物现代化生产线,2011年12月与浙江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万吨级二氧化碳基塑料生产线,于今年5月15日完成运转试验,并完成了3万吨/年生产线工艺包的设计,为我国建立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生物降解二氧化碳基塑料产业奠定了技术基础。
2.生命科学发展简讯
a) 美国科学家近日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婴儿。参与这一项目的科学家们在6月27日晚上宣布了这一结果,他们利用基因修改技术培育出了30个婴儿。此外,其中两个被测试的婴儿被发现含有来自三位不同成人的基因。据研究人员称,这项实验历时超过3年。在此之前,英国科学家曾报道称,科学家们正在培育“人兽怪物”。这些报告突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全世界已经展开了猖獗的人类遗传实验,从而使许多科学家呼吁应该对这些稀奇古怪的做法制定新规则。美国的研究人员曾研究利用人脑细胞改造老鼠。现在,许多专家都公然反对培育转基因婴儿,包括领先的生育专家和主要组织。保护未出生儿童协会(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Unborn Children)主任约翰•史密顿(John Smeaton)说:“这是人类沿着一条错误道路又向前迈出了非常令人担忧的一步。”
b) 美国研究人员7月4日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站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对癌症肿瘤用药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可能是存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健康细胞给癌细胞提供了相应的条件,使它能抵抗药物并存活下来。
c)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个名为miR-27a的分子,其在促使前列腺癌症肿瘤生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未来可能成为前列腺癌症治疗的一个新靶点。miR-27a属于微核糖核酸(microRNA)。微核糖核酸在调节基因活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相比于蛋白质,微核糖核酸更易设计,也更易合成可轻易进入细胞内部的抑制分子,因而作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科学家们对其更加看好。
a)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7月4日在瑞士日内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高能物理跨洲视频会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主管罗尔夫•豪雅在会议上表示,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粒子,而这种粒子很可能就是寻找多年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将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面最直接的镜子:因为如果作为质量之源的它确实存在,物理学家就可能因此推测出宇宙大爆炸时的情景以及占宇宙质量96%的暗物质(包括暗能量)的情况。
b) 近日,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机构(NICT)、九州大学和富士通公司合作,利用21台通用计算机(252核)在148.2天内破解了278位的配对密码,证明了该密码的脆弱性,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为了破解该密码,科研人员使用了多种新技术,包括:使用了计算机代数的参数设置优化技术;由线性检索延伸而来的二维检索算法;能最大程度发挥计算机能力的并行编程技术;以及使用高效的编程技术从海量数据中获得方程解。该研究成果为人们选择更换安全的密码或合适的密钥的时机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依据,为下一代密码的标准化作出了贡献。
c)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在最新发布的《能源技术诱发地震可能性》报告中指出,由水力压裂引发有感地震的几率相对较小,但深层注射水力压裂产生的污水和其他能源技术(如碳捕集与封存)引发地震的风险相对更高。诱发地震的最直接相关因素是地下流体注入或抽取的总体平衡。石油和天然气开发、CCS以及地热能源生产都涉及流体的注入和抽取,都有可能诱发有感地震。但地热能以及传统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技术保持注入和抽取的平衡,比不能维持平衡的技术诱发地震事件的可能性更低。
a) 由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宣称,他们开发出一种能够像橡皮筋一样延展拉伸的电子材料。这种材料就算被弯曲或拉伸到原始尺寸的200%也能够正常工作,在医疗器械和消费电子设备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黄永刚说:“该技术的关键是多孔聚合物和液态金属的结合,通过这一方法我们成功地让这种材料实现了200%延展。有了这种材料,制造出像橡皮筋一样延展的电子设备将成为可能。
b)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生们借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发的体温控制技术,发明了一种体温调节衬衫。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生们借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发的体温控制技术,发明了一种体温调节衬衫,成功解决了上述难题。
c) 日本东京大学、筑波大学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人员共同研制出肥皂泡显示屏。这种显示屏可不像小朋友们玩的肥皂泡那样简单,不过,肥皂的确是显示屏的主要成分。日本研究人员不但让肥皂泡上显示出画面,还能真实表现出物体的不同质感。这种肥皂泡显示屏堪称世界最薄的透明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