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31|回复: 0

皮海洲:50家企业上市存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1 07: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伴随着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发布,IPO重启也就走向了前台。根据证监会的安排,新股发行需要有一个月左右时间进行相关准备工作,预计到2014年1月,约有50家企业完成程序并陆续上市。

  为什么要这么匆匆忙忙地安排50家企业上市呢?这是市场非常关心的问题。由于《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还是刚发布不久,《意见》的精神,发行人与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要认真领会,毕竟《意见》加强了对相关责任主体的市场约束,甚至给发行人与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都戴上了“紧箍咒”,所以,发行人与保荐机构等在提交新的招股说明书及其他补充材料时,务必格外慎重。因为一旦出现自相矛盾的陈述,就都有可能招致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更何况还涉及到存量发行的问题。

  为此,有多家已过会企业感觉时间太紧张。甚至就连投行人士也感觉时间来不及:“现在是老股发行问题的细则出来了,其他一些细则还没出来,而且未来涉及到老股转让方面还要有一个减持的预测和计划,这都不是一下子能做出来的。扣除财务不合格的,到明年1月份到底能不能有50家做出来还不知道”。

  而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这么急急忙忙地安排50家公司上市呢?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涉及到2013年的年报问题。其实,既然2013年已经接近尾声了,IPO重启再推迟一个月的时间,让这50家公司上报2013年年报,这不是更能对投资者负责、对市场负责吗?为什么要匆匆忙忙地逃避2013年的年报呢?难道说这些公司2013年年报见不得人?若真如此,就不怕这些公司的业绩出现上市即变脸的现象?按照《意见》的规定这也是要追究有关当事人责任的,而且涉嫌到欺诈上市的,在立案查处时即采取措施冻结发行人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也正因如此,在2013年年报出台前,确实没有必要安排50家企业仓促上市。

  而且安排50家企业在1月份上市的做法也有不妥。1个交易日平均上市2.5家公司,这种节奏按照历史的经验来看显然是太快了。不过,既然是市场化发行,发行节奏就交由市场说了算。一个月是发行50家也好,或是发行25家也罢,甚至一个月发行80家,最终应该是由市场来决定。而证监会事先就安排50家公司在1月份发行,这种指令性、计划性安排,显然违背市场化原则。一方面强调新股发行市场化,另一方面在多少家企业发股问题上又搞指令性计划,这种做法并不妥当。

  并且在50家企业上市问题上,还涉及到“谁先上市”的问题。如果真有50家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都上报了上市计划,而且也按要求填报了补充的资料,那么先安排谁上市呢?总不至于一天就安排50家企业上市吧?既然如此,那就先应该把话说清楚,拿出一个相应的办法出来。不然还是搞长官意志,由领导说了算,这也有违市场化,同时不排除权力寻租等问题,引发IPO腐败。在这个问题上,笔者的建议是:让低价者(含低市盈率,下同)先发。虽然在过会的公司中,不排除在高成长公司,或业绩优良的公司,但在A股市场里,高成长公司上市后变成了“不成长”公司,业绩优良公司出现变脸现象者并不少见,所以这种“虚名”不应成为公司先发股的理由。真正货真价实的就是新股发行价格。让低价者先发股,甚至让低价者率先上会,率先发股,这可以有效地抑制“三高”发行,让坚守“三高”发行者一直在新股发行的门口排队,永远都发不出新股来。这同样是一种市场化的选择,管理层何不一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1 01:01 , Processed in 0.0937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