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066|回复: 4

清湖渔夫:从亚太再平衡战略失效看中美战略攻守态势逆转(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8 0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亚太再平衡战略失效看中美战略攻守态势逆转(上)
清湖渔夫

  随着我国三大舰队南海军演的结束和南海仲裁案闹剧的落幕,东亚局势也就到了一个紧张和敏感的节点。无论如何,自从去年十月美军巡航南海以来,美国在战略预判上显然打错了算盘,低估了13亿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的意志和决心。美国在南海自导自演的闹剧最终只能无奈收场,色厉内荏和外强中干的拙劣本质暴露无遗。在美国不敢对华开启战端的前提下,亚太再平衡战略也就到了曲终人散,美国自己再去想法收场的结局。这种结局的出现,不仅意味着美国长期以来对华遏制战略的彻底失败,同时也宣告了中美在战略博弈的形势上攻守互易的转折点的到来。

  美国的对华遏制战略和超越遏制战略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几十年来的的美国对华战略。在二战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依据二战后全球秩序的设计,推动形成了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的一个基本企图,就是美国隔两大洋对欧亚大陆的三极力量——欧洲、苏联和中国进行调节平衡;美国科技和经济在全球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大国,利用两个大洋的保护蓄养美国国力,同时对作为世界岛的欧亚大陆的三极力量实行“外连衡而斗诸侯”的策略,让它们在矛盾和纷争中相互消耗,总体上对这些大国势力予以全面遏制,从而保持美国的全球霸权永固。历史不可能重来,不过富兰克林?罗斯福对二战后的战略格局的设计,其初衷在战略上毫无疑问是对美国最有利的。

  但是由于我国革命的成功和斯大林在东方的战略破局、再加上英国首相邱吉尔对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热心”战略误导,二战后的世界开始偏离罗斯福为美国设计的雅尔塔体制,并滑向了走向东西方对抗的冷战格局。尽管如此,美国对大国势力遏制的必要性还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而言,中国作为一个历史传统悠久的大国,在二战后的格局中都是被美国遏制的对象,区别仅仅在于美国选择的方式和策略的不同。没有哪个世界霸主能够容忍其他大国对自己的战略优势地位形成挑战;英国对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和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如此,美国对冷战时的苏联和冷战后的中国也是如此。为了遂行美国在世界东方对中国和苏联遏制战略,美国在冷战格局形成时期就开始拼凑“西太平洋安全框架”,以日本和韩国作为对华遏制的前沿国家和桥头堡,纠集对华遏制的东方阵线。

  不过就地缘政治、经济和战略特点而言,日本在美国的遏制战略的全球架构中,和西欧国家相比,却是瘸腿的一环,。尽管美国像援建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一样,通过道奇计划重建日本经济,一个以日本为中心的离岛国家组成的的西太平洋框架要达到美国战略遏制的目标和任务,还是勉为其难。日本虽有具有受过良好教育和工业训练的人口,这是二战后日本经济能够迅速复兴的底蕴,但是这个国家的地缘位置游离于大陆之外和资源贫乏,也就意味着美国为了保持对华遏制的力度和效果,一方面不得不耗费更多国力对日本进行扶植和长期支撑,这是美国实施“道奇计划”的主因,也是战后日美关系的主线;另一方面,“冲风之末,力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极,力不能入鲁缟”;美国将手臂伸过宽阔的太平洋,支持一个先天不足的日本,可谓是事倍功半;打出去的拳头的实际力量在长长的手臂的伸展中最终会衰减到什么程度,美国有苦自知;这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实际后果中得到充分体现,具有绝对军事与经济实力的全球霸主,与当时国力尚属孱弱的中国两次交手,不得不铩羽而归。

  不仅如此,日本也是一个具有大国野心、不安分的国家。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之后,美国继续在亚太继续保持足够军力的部署早就被在中美的多次军事较量中被证明已经失去实际意义和效果。因此美国在亚太地区驻军的企图和目的,与其说是继续战略遏制中国,不如说是在裹挟日本继续对华遏制的同时,包含了看住日本这个怀有别样心思的国家、防止日本在政治上东山再起和对美国的全球霸权进行反噬的心思。日本自己心中也清楚美国驻军日本是美国对日政治和经济控制的前提,因此在战后的几十年中,日本也不想带着锁链生存,一直试图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和寻求“正常国家”的地位,特别是日本在中美之间进行战略投机的行为,也在客观上对冲美国对华遏制的力度与效果。

  冷战格局的形成,美国置身事外和隔岸平衡调节以蓄养本国国力的打算也成为泡影,迫使美国不得不在遏制世界大国的角力中自己赤膊上阵;美国在消耗战略对手的同时,也在大幅消耗自己,或许美国在战后短短七十多年迅速走向衰落的战略根源也在于此。新世纪以来还沦落到了跟多个大国势力轮流消耗的境地,美国也开始从霸权的巅峰位置上迅速衰落。

  美国的对华超越遏制战略是在冷战格局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结局之下无奈的产物,美国不得不从硬性的军事对抗走向软性的文化、经济和外交对抗。实际上,美国图谋通过代理人和代言人对中国实施思想和政治控制的尝试,从退还“庚子赔款”的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虽然在改革开放后,美国通过培养一大批香蕉人(黄皮白心)和在华通过腐蚀拉拢腐败官员以培植在华代理人和代言人势力、在引导中国的社会制度与体系向西方、特别是美国并轨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不过作为一个仅仅200多年的年轻国家,美国对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的理解仍然是肤浅的;中国作为硕果仅存的文明古国,其民族生命力的淬炼,在五千年中经过了无数次的生死存亡的考验,民族生存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和智慧沉淀,远非这样一个年轻国家的战略智慧所及;在逐渐回归的强国国民心态和走向复兴之路的的中华民族精神面前,超越遏制战略和遏制战略一样,都会在中国的冷静与警惕中沦为一厢情愿和妄想。

  G2战略倡议

  新世纪以来,随着随着美国国力因为伊拉克阿富汗战争胜而不利而相对衰落、中国国力的显著增长和崛起势头的愈发强劲,如何处理对华关系以继续维持美国的全球霸权体制,成为美国战略思想界的一个需要绞尽脑汁的问题。“G2”战略倡议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雷德?伯格斯滕提出的。它是指由中、美两国组成一个Group来代替旧有的G7或者G8,即七国集团或者八国集团,以携手合作解决世界经济问题。他在2008年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后召开的媒体电话会议上宣传他的"G2"构想。他认为,中国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经济超级大国。美国应当成全中国,使其成为(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合法建筑师和管理者,使中国与其作为全球经济超级权力的新角色相匹配。鉴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八国集团之类的全球治理已经落后于时代,此后他还鼓吹美国应寻求同中国发展一种真正的伙伴关系,以实现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共同领导。弗雷德?伯格斯滕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场合提出“G2”这个概念,虽然表面上仅仅限于中美经济关系的层面,但是因为其试图寻求新的中美战略关系定位,说它是战略倡议同样毫不为过。

  “G2”模式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具有新意的战略构想,在近现代以来的“G2”模式也曾经出现过不同的版本,其基本战略逻辑也被隆隆滚过的历史车轮所多次碾碎。

  从1870年普法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英法关系,就是较早的一种“G2”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是在英国国力相对下降、德国的实力迅猛膨胀和大英帝国霸权受到严重冲击的背景下发生的。英国当时利用“G2”模式,通过对法国在战略方面进行让步与利诱,以换取法国的战略合作,以维护英国被冲击和挑战的世界霸权。英国运用这种“G2”模式,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国际政治中部分成功地排挤了美国,并且为大英帝国延缓了二十多年的寿命,但是国力相对衰落和军事优势丧失,才是大英帝国寿终正寝的自身原因。“G2”模式的另一个主要合作者法国则被一度被德国灭国。

  二战后,在华约组织产生和冷战格局形成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也向美国提出了“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构想,这是“G2”模式二战后的版本。前苏联同样以强大的工业与军事实力为基础,向美国发起挑战并要求分享世界霸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自然是美国无法容忍的;经过三十余年的对抗消耗,美国最终拖垮苏联,相应的“G2”模式的战略倡议湮灭在历史尘埃之中。

  新世纪以来,美国提出对华让步和进行利诱的“G2”模式,并未改变这种这种构想的基本内涵。“G2”模式只能是美国在国力相对下降的背景下维持其世界霸权的工具和手段,其底线自然在于美国霸权的根本利益不容受到挑战;霸权只是霸权所有者所坚决维护的东西,这是所有问题的中心!而绝不是拿来与他人永久分享的。被“G2”的国家,只能是跟随者和在利益上捡捡漏;这同样是一种战略遏制的高级手法。在全球绝大部分资源被美国霸权控制的背景下,中国为了自身的生存利益和空间,为了国运自主和民族复兴,与美国的战略冲突最终不可避免。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和实际效果

  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自己的老家夏威夷抓住主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的机遇高调亮出“转向亚洲”战略。2012年6月3日,在当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时任美国防长的帕内塔明确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奥巴马政府首届任期以来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也是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继续。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不过是重弹老调,在军事安全、双边经贸、地区稳定和全球治理等诸方面对华既合作又竞争,并将亚太地区作为中美战略竞争的重心。这种战略的内涵在对华政策应用上可概括为:“竞争合作、制约防范、规塑行为、影响发展、避免对抗”,奥巴马以“巧实力运用”一言以蔽之。因此“亚太再平衡战略”可以看作“G2”战略倡议的现实展开。

  尽管帕内塔在新加坡巧言承诺“不遏制中国”,但是实际上重塑亚太安全新格局时又将中国当成“靶子”;言行不一不仅透露出美国的战略无奈,而且也给亚太国家发出矛盾和混乱的信号。中国外交学院战略与冲突管理研究中心教授苏浩曾撰文指出,“美国将其军事盟国和战略伙伴国与自身的战略利益绑定,将它们推到前沿以对抗美国的挑战者,其效果可以一石三鸟:既将双边军事同盟变为多边同盟网络,从而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安全秩序;又挑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迟滞了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同时更是直接锁住中国的海上实力的拓展空间,而又避免了与中国的直接对抗和冲突。”对亚太国家而言,它们被迫卷入中美战略竞争的现实环境中,“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亚太国家不仅存在对有关对抗成本与代价的忧虑和担心,而且还担心自己成为美国对华战略马前卒的炮灰结局。

  以“亚太再平衡为”幌子,美国实际上企图恢复和巩固以华盛顿为中心、以经济和安全高度依赖美国为两大支柱的亚太同盟网络——这个亚太战略框架的支点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台湾(地区)。而在政治与军事层面,随着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同台湾的同盟关系已经实际结束。上世纪80年代,由于新西兰在核动力舰艇进入问题上同美国的分歧,美新同盟关系明显触礁。90年代初,菲律宾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国会通过决议迫使美国交回苏比克湾军事基地,而泰国则在柬埔寨问题解决后始终拒绝美国在境内部署军队和永久基地。澳大利亚虽然在新世纪与美国签订了新的军事协定,但是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力度却也是前所未有。从经济层面上来说,这些美国过去的和现存的亚洲盟友——除了菲律宾以外——其最大贸易伙伴,几乎都已经从美国变成了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这个亚太同盟网络的经济与安全利益的基础虽然未见根本性的崩解和坍塌,言其千创百孔倒是符合事实。

  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愿景的确很美好,但是现实却过于骨感。在大国相互核威慑的前提下,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矛头所向自然是对中国经济和贸易进行阻挠和压制,阻挠东亚一体化进程,以阻止中国国力的膨胀势头。不过也正是在这种遏制压力中,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实力和地位反而不断上升。中国GDP已从2008年的314045亿元翻倍增加到了2014年的636463亿元!短短六年中,中国经济已经从仅相当于美国的一半成长到了与美国比肩而立。在近十年中,我国军工科研领域可谓硕果累累,军事和国防实力也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而快速增强,而不是在遏制中每况愈下;中美军事实力的力量对比虽然未发生根本性的逆转,但是军事技术的代差已经趋于消失。尽管美国迄今为止仍然不肯放弃亚太再平衡这个实际上已经失败的战略,而现实的这种残酷却是美国无论如何也不想面对的!

  从“C2”战略倡议到“一带一路”战略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被强势反制和实际失效,自然缘于中国的卓越应对。针对美国的“G2”战略倡议并结合中美在亚太地区竞争的现实态势,2012年5月3日,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战略对话中表示,中美不搞“两国集团”(G2),不搞中美主宰世界,也不搞中美冲突对抗,但可以搞“两国协调”(“C2”模式),在(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

  显而易见,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想恢复和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和对亚太事务的主导权,并且竭力将中国的战略影响力封堵于东亚大陆之上。从美国实施这个战略的经济层面的手段——TPP经济圈来看,如果参与TPP的国家能够实际有效地运行这个区域经济与贸易安排,并且在政治和军事上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实际恢复,那么广袤的太平洋也就实际上成为美国及其亚太盟友圈的“内湖”。而支撑中国的“C2”战略的一个主要手段之一就是组建以中国为龙头RCEP亚太合作圈,与TPP针锋相对,通过区域合作保持中国在这个地区的战略影响力的存续,进而实现我国与美国实际上共管亚太事务的局面。

  如果说“C2”战略是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直接应对的话,那么“一带一路”战略则是对美国对华长期遏制战略的全面应对。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由东亚-太平洋区域向全球范围多层次和全方位蔓延。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这就是中国著名的“一带一路”战略倡议。在围棋的对抗中,这种局面也称为“扩大棋盘”;我国不仅东出太平洋和美国的封堵遏制角力,而且高举“全球合作”的大旗,以“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亚信峰会、金砖机制和亚投行机制以及诸多双边和区域合作机制为抓手,开始了在世界范围的战略布局,引领着一个以中国为主导的广泛合作的新的全球化浪潮。该战略倡议得到世界100多个国家的积极回应,我国在全球的大棋盘上造就了处处生机与活力的局面,美国的对华遏制与孤立的战略,在这个浪潮中被化于无形。这种具有战略进攻性的积极应对,更加推动中美之间实力对比和战略态势的加速逆转。(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19: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自己的问题将来会制约他自己!世界人民不是傻子。前段时间腾讯新闻一直报道习大大阐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可以对世界的参考性,未来中国模式会被很多国家模仿,美国模式的失败,将是中国模式崛起的开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6: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约战他没来,下面再来就是偷偷摸摸的,那就是玩猫鼠游戏了。堂堂美帝只能如此,让人呵呵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0 21: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是一厢情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9 08: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南海上的政治失败是深远的,也是不可逆的,也是他们信心挫败的一次展示,如果中东再展示一下南海情节,美国在全球的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将丧失,国内问题将表现得更突出了。
我现在希望中国有限参与中东军事布局,希望俄能不孚国际社会的众望
究其原因,既然内线南海已经打响,其国战略意图也明明白白,我们也就可以在外线上下策应手,于中东作军事策应布局正当其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0 07:00 , Processed in 0.10938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