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25|回复: 0

钱皮:楼部长“外界不理解”中国改革为何遭网友哄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8 08: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财政部楼继伟部长在美国G20峰会上发言抱怨说,“我们在经济结构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外界并不见得理解”。

  词面意思看,改革在国内已经得到了普遍理解和支持,但似乎中外沟通有问题,所以外界不理解。没想到此言论传回国内,却受到了网友的一致嘲讽。新浪网上迅速跟帖直逼10万,但几乎看不到不是嘲讽反对而是赞同的。

  其实我也不理解楼部长所介绍给会议的三个方面进行时的改革究竟算是什么样的“重大进展”。

  其一,金融改革。金融改革,历来都只是调整利益集团的利益格局,普通百姓很难从金融改革当中受益。

  其二,粮价改革。粮食是战略物资,就是伪商品,本来就不应该纳入到市场化改革当中来。全世界的政府都在用行政干预的方法控制粮食生产和流通消费,中国现在却要将至日益交给所谓的自由市场了。

  其三,消费税。税负的增加和减少对于经济的影响是中性的。当年产权理论鼻祖科斯就已经指出了这一点。最终,无论是什么税赋,无论面向厂商还是居民征收,最终都是由居民承担的。

  说到减税,网友自然想到了几乎都是税的油价了,有人跟帖就问,油价当中的税是不是改减了?减税听起来很好,但减税本身,最终只会使得从转移支付当中得到些许补偿救助的穷人得到的资源更少。

  楼部长言论遭到一边倒的嘲讽,不知道会不会最终被解释成为“水军”行为。但我觉得不像是,因为网友多数在批评中指出的是改革导致了严重的贫富分化,这已是难以否认的事实。

  当年推行以市场化改革为主旋律的改革的时候,市场派的官员和学者都异口同声地动员民众参与,说市场化是带来共同富裕的良方正途。他们隐瞒了实行所谓完全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已经存在并且还在逐步加重的两极分化事实,把国外富人的富有说成是全民的富裕,从而成功诱导了中国民众参与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当中,但三分之一世纪过去,多数民众却说他们不是改革的受益者。当然,中国有上千万人变成了千万富翁,他们是改革总设计师所说的带头富起来的人们,但即便是中国富人再多出几倍,在十四亿国人当中还是太少了,也远远超出了严重分化的“二八”比例。

  当年总设计师在设计说明当中也说了,判断改革是否成功,就看中国老百姓有没有实现共同富裕。是当年邓总骗了国人?还是他当初也是被骗了?而现在,已经少有人还记得并会提起邓总的这个判断标准了。

  改革走到今天这种大众对立面的地步,理论的根源在于中国人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市场”(?——这样说是否蔑视了很多国人精英的智慧?)

  一方面,民众有各种需求,但市场只接受有效的需求,也就是市场只是面向有支付能力的人的。或者说,市场本来就是给兜里有钱的富人开的,不是用来扶贫解困做慈善的。另一方面,民众的需求分为必要需求和非必要需求(《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也被称为选择性需求和非选择性需求,或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但市场只能用来处理选择性需求(非必要需求/弹性需求),因为市场应该是自由的,而必要需求(非选择性需求/刚性需求)因其无可选择性而会使得参与者丧失讨价还价的资格,交易就不是自由自愿了。

  中国现在需要的,不是所谓的深化市场化改革,而是需要给市场画个界限了,该交给市场能交给市场的就交给市场,而不能不应交给市场的坚决收回来,给底层民众一个最基本的保护。不要放任市场本性当中所具有的惟利是图不择手段的劣根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7:34 , Processed in 0.1250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