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43|回复: 0

永新人:马桶盖抢购触发了供给侧改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7 08: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经济领域出现一个新词,叫供给侧改革。

  许多朋友说本老头属于经济方面的专家一类,因为俺言必称钞票,好像很懂似的。其实呀,朋友们,假的。比如俺最初看到供给侧这个词,以为写错了,应该是供给制吧?但看了几遍,发现是领导说的,而且是最高领导,心想那就没有错了。不仅没错,而且绝对正确,因为,媒体的朋友们不敢错。

  既是领导说的,咱就要认真学习,俺是爱好学习的人呐。记得小时候背毛主席语录,小本子七十多页,站在大人面前小嘴一张一合啪啪啪,像放鞭炮一样,从第一页直到最后一页,一字不差。村头的老王头说,这孩子记性好,长大以后可以去说书,不用种地。

  这会儿俺带着问题去学,还真搞清楚了供给侧是咋回事。趁着有些朋友还处在迷糊中,俺就在这里显摆显摆,以便让这些朋友继续坚信本老头是专家。

  经济是个巨大的话题,可以做无限的分类。有一种简单的分法,切经济为两侧,叫需求与供给。虽然简单,但如此一分为二,就把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厘得清清楚楚。无论什么时代的经济,也无论什么体制下的经济,说白了,就是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事情。这两方面就像人的两条腿走路,一前一后交错有序,走路就稳当,经济就表现为和谐;要是错乱了,人就会失衡跌倒,经济就会出现危机。

  需求与供给失衡的问题,通常的情况是两种。一是需求强劲,供给缺乏。比如我们九十年代前期,老百姓见什么买什么,结果是物价暴涨。一是需求不足,供给过剩。比如眼下,什么东西都满坑满谷,商家用高音喇叭喊三折两折都没人理会,结果是生产萧条。这都不是好事。

  不过再细分一下,里面很复杂。

  需求可以分有效的需求与无效的需求。比如重复的基建所产生的需求,就是无效的需求。还可以分有益的需求与有害的需求。比如污染企业生产产生的需求,就是有害的需求。再可以分当前的需求与潜在的需求。比如出国旅游对大多数同胞来讲不是当前需求而是潜在需求。更有一种隐秘的区分,叫有和主观愿望的需求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最后的区分让人难过。比如孩子要结婚,很需要一套房子,但没钱!不过,只有主观愿望没有支付能力,不能叫需求,只能叫渴望。只有主观愿望与支付能力相统一才能形成经济学上的需求。

  供给方面的区分主要体现在质与量两方面。量不足,叫短缺经济;只有量没有质,叫什么?本老头想到垃圾二字,就叫垃圾经济。有质有量的供给,才叫有效供给。

  本老头卖弄到这里,才开了个头,朋友们耐点心才好。

  回顾改开三十多年,我们一直在使劲迈开需求与供给这两条腿,并努力使之交错前进,平稳前行。

  改开之前搞计划经济,那是短缺经济,既缺少供给也缺少需求。当然这里的需求是没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主观愿望上的需求是有的,而且很强烈。大家饥寒交迫,谁不想吃饱饭穿暖衣呢?

  改开之时,主要矛盾是解决供给不足问题,于是搞承包,放开生产。慢慢地生产发展了,供给增加了,国家就扩大货币发行,增加需求。一边是物资的增加,一边是货币的增加,两条腿交错前行,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常出现两条腿不协调的问题,有时候是货币多了,物资不够,出现通货膨胀;有时候是物资多了,货币不够,出现相对过剩。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基本是生产相对过剩,就是卖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什么都难卖,连粮食都难卖,所以销售至上成了一个响亮口号。

  怎么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呢?很简单,扩大需求!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这么说,而且这么做。大家知道三驾马车,就是扩大需求的三方面,一是投资,二是出口,三是内需。投资一万亿,就需要一万亿的物资和劳务,一方面消化了物资,另一方面有相当部分的投资变为了劳务收入,这就增加了需求;出口一万亿,等于减少了国内市场一万亿的物资,同时增加了一万亿的货币供给;给老百姓增加一万亿的收入,这一万亿就会有很大一部分转化为当期消费。

  这些年,我们一直是这么干的。

  但最近领导们觉得不对头,因为如此扩大内需好像不管用,投资搞了不少,出口也出了不少,老百姓的收入也有大幅增加,表明货币发了不少,但老百姓不去买东西,不去消费,各行各业还是过剩,物资过剩,服务也过剩,只有洗脚屋生意火爆。

  与此同时,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出现了,就是去国外购物。君不见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蜂拥香港,买奶粉;蜂拥韩国,买泡菜;蜂拥法兰西,买化妆品;蜂拥小日本,买马桶盖。还有许多女孩子蜂拥韩国整容,让医生在自己脸部的隐秘处划拉几个口子,在表皮下割去一点什么或者填充一点什么,然后缝上口子,天衣无缝,但看上去颜值就大大提升了。大家为什么蜂拥,好像不要钱似的?因为人家的东西好,服务也好。比如俺买了一个日本电饭煲,外表没啥两样,做出来的米饭是不是特香俺也不知道比较,但用起来就是方便,无论煮饭还是熬粥,用过之后用洗碗布一抹,干干净净,令人愉快。

  我们的领导见微知著,发现一味给老百姓发钞票没有用,需求是扩大了,但扩大的多半是外国的需求,对国内的生产效用不大。他们还发现问题就在于我们国内生产的东西质地不够好,我们国内提供的服务质量不够高。

  于是,领导们提出还是要在供给这一侧下功夫,这就叫供给侧改革。

  至于如何改,有关专家列出了十条八条,很是高大上。本老头觉得老百姓最关心的应该是两条,一是提高质量。就是无论生产什么,无论提供什么,第一是质量,第二才是数量。比如生产一根针,就要努力成为世界第一针!不要让老百姓到日本去买针(它NND,小日本的针真好用,骆驼都可以穿过去)。二是调整结构,就是要扩大服务业,让老百姓在吃饱喝足之后能够享受到各式各样的舒心服务。比如想整个容,拉个双眼皮什么的,国内就行,绝对放心。

  到这里为止,本老头对供给侧改革一直是唱赞歌的。

  说实话,供给侧改革真的很有必要,非常及时。实际上还不怎么及时,有点滞后了,早就要这样干了。只有通过增加有质量的供给,才能激发国内有效的需求,从而造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发展。

  不过,本老头要说不过了。

  供给侧改革重视的是质量,侧重的是高收入阶层的感受。这个没有错。但如果以为中国的老百姓口袋里都满了,缺的只是好东西,那就错了。

  我们还有七千万的贫困人口,还有几亿的农村人口。在这些同胞的眼里,主要问题不是东西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买得起买不起的问题。其实对于大多数的城镇居民来说,他有几个钱不买东西,也并不完全是因为东西不够好,不是,而是他有顾虑,不敢把这几个银子花掉。他有啥顾虑呢?顾虑眼下孩子要上学,老人要治病,顾虑将来孩子要成家,自己要养老。所以,他把钱往银行送,不往商家送。

  朋友可能会有疑问:不是养老保险全覆盖医疗保险全覆盖了么?据说是,好像是,但你去问一问老百姓,他从此就不担心养老不担心生病了么?

  本老头提出这个问题,只因为我们这个国家有一窝蜂的传统,特别是最高领导有号召的时候人们总是勇往直前心无旁骛。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强调供给侧就很容易忽视需求侧,忽视广大低收入群体的基本需求。

  因此想在这里呼吁,在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各级各类官员的眼睛里千万不能只有富人精致的需求,千万不要忘了许多老百姓温饱的需求。更要注意在社会保障方面加大保障力度,扩大保障范围,真正让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只有把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完全解除了,才能释放出巨大的购买力,形成有效的需求,以推动生产持续健康的发展。

  俺说完了,够啰嗦了。

  向每一位阅读本文的朋友敬礼,一个老军人的军礼!尽管手臂有些弯,腰也伸不直,但真诚都在五指并拢的手心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 05:56 , Processed in 0.18756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