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60|回复: 0

王传涛:“火车票年底涨价”假消息何以疯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4 09: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一则“火车票票价最快年底前将涨价,高铁票价将实行浮动制”的消息广泛流传,为下月即将开售的春运火车票带来了不小的紧张气氛。记者经过多方了解,火车票要调价需实行听证才能进行,而非一个部门或一个公司就能决定的。(11月21日《北京青年报》)

  “年底火车票价将上调”的消息,可谓在近日传播地沸沸扬扬。值得欣慰的是,这一消息很快被证实为假消息。在春运之前,这稍稍缓解了公众的焦虑之心。当然了,很有可能,相关部门会追查这一假消息的出处与来源,相关责任人也可能会受到一些处罚。但是,更要明白,没有说服力的假消息,不会招摇过市,一个假消息被传播出来之所以能有人信,或者能被众人相信,自然有让人相信的土壤和环境。

  客观说,我国铁路基础票价,有需要上调的客观理由。其一,中铁总公司存在严重的负债情况,可能逼迫中铁相关管理层提议调价。有消息称,截至今年9月末。中铁总公司负债合计3.5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3.06万亿元的负债总额扩大,中铁总资产总计5.45万亿,负债率超过64.77%。其二,我国铁路客运基础票价自1995年后,已经近20年未提价,而这20年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通货膨胀、物价贬值日益明显,而百姓收入成倍提高的20年。这些客观事实的存在,为提价提供了一些理由。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多次铁路票价的调价,并不具备程序正义。《价格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服务性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然而,据了解,自2002年北京铁路部门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下曾成功举办过一次“必然涨价”听证会外,许多地区的铁路票价进行调整,都没有走听证的程序。没有程序正义,则造就了一个“想涨就涨”、“逢调必涨”的现实。

  关于铁路票价,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新闻:2009年,北京律师董正伟向铁道部发函,要求公开2万亿元铁路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监管情况,同时申请公开动车组火车票的定价依据以及听证计划安排。之后,董正伟接到了铁道部的回函,回函称“动车组火车票价不属于价格听证目录范围”。这说明,在垄断面前,垄断形成的强大权力是可以将《价格法》之类的民法架空的,也能够把公众的利益与权利丢弃一旁。

  事实上,火车基础票价虽然多年未调,但公众坐火车、动车、高铁出行的成本已经上涨了多倍。现在,动辄数百的动车与高铁票价,在许多线路上,已经和机票价格不相上下。铁路部门在大兴大建之后,几乎没走任何程序,就已然将成本慢慢地转移到了公众身上。如果老百姓现在算一算近几年的出行成本,恐怕都会得出一个吓人的数字。

  当涨价被列举了许多客观理由,当历史上的涨价基本没有召开过听证会,或者为数不多的听证会也无法逃脱“逢调必涨”的结果,则无论是哪位网友或消费者发出“年底涨价”的传言,该消息都会不胫而走。即便背后有“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的传播学规律,但更重要的现实恐怕仍然是——广大国人在铁路票价面前,从来就没有真正拥有过“讨价还价”的权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4 23:33 , Processed in 0.09378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