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09|回复: 1

蔡慎坤:公车改革动真格执行起来有多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7 08: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新网7月16日电 据央视报道,中办、国办今日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公车改革将全面启动。本次公车改革的要点主要有: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将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社会化的方式以及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本次公车改革,将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同时,将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

  将有三类人群受本次公车改革影响,一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在编在岗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二是地方地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省区市厅局正职的主要负责人,县市区乡镇(正职)主要负责人,各地可以根据实际出发,鼓励他们参加车改。确因工作需要,也可以采取实物保障的方式;采取实物保障的不能再领取补贴。三是司勤人员:对于因取消公车而失去岗位的司机和后勤人员,主要采用内部安置的办法,不能简单推向社会。可以安排转岗,提前退休,适当提高退休待遇。

  关于改革的时间表,中央和国家机关力争2014年底前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在2015年底前完成,用两到三年时间,完成包括事业单位、国企和国有金融企业改革。对于取消的车辆,要制定处置办法,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处置后的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中央国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车辆处置收入,按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此次公车改革方案可谓史上最清晰最明确,从1994年中办、国办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至今,公车改革探索已走过20个年头,但每次改革都是很难执行,最后不了了之,导致公车购置其运行费屡创新高,在目前可查的近三年(2010-2012)中央单位“三公消费”的占比将近六成,2010年高达65.1%。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启动公务用车改革”,让媒体人非常兴奋,纷纷解读为“公车改革即将启动,一般公务用车即将取消”,其实早在2011年就有媒体打出“期待‘史上最严格’公车改革动真格”的论调,时隔多年,公车改革依然没有动真格。

  公车泛滥、公车私用一直是官场的顽疾,与公款吃喝玩乐、公费出国旅游并列为“三公消费”,被称为“马路上公开的腐败”。公车消费一年究竟要耗掉多少亿?原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是公车改革的有力推动者,他认为全国一年的公车支出2000亿过于保守,民间4000亿的算法更合理,实际上公车真正的开支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2010年12月27日出版的《中国经济周刊》报道称:来自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用车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

  2009年7月4日出版的《羊城晚报》刊载评论说:“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曾披露:2004年全国公车消费4085亿元,公款吃喝2000亿元,公费出国3000亿元,共约9000亿元。很快有人说夸大,不夸大的数字据说是1201亿元三公消费,官员论级排坐,人人得而享之,但总账神神秘秘,仿如天机。

  对于上述数据,稍有常识的人都觉得偏于保守。全国真实的公车数量应该不少于600万辆,每年公车各项支出已实破1万亿大关。我国公车耗费巨大是人所皆知的事实,新华社的《半月谈》杂志曾披露:一辆公车每年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再加上车辆的保养维修、汽油费用等,合计起来大概在20万元以上。

  按照中办发[1994]14号文件规定:只有部长级和省长级以上干部才能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或相对固定用车,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及其以下工作人员,包括离退休后享受部长级和省长级待遇的干部都不允许配备专车。

  实际上,在中国不仅副部级官员拥有专车,许多地方连副科级以上的官员都已拥有专车或享用专车。中国的公务车配置是从乡镇官员就拥有的一种特权,中国有数万个乡镇,2000多个县市,正科级以上的官员高达数百万之多,况且各级都拥有庞大的党政人大政协四大班子以及公检法司等系统。

  全世界公车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公车标准最高的也非中国莫属,如果在北京街头留心观察,除了奥迪A6,挂公车牌号的,不乏奥迪A8W12、奔驰S600、宝马750以及宾利、劳斯莱斯之类的豪华公车,这些豪华公车在街头巷尾连交警也要避而远之。

  中办、国办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意味着公车改革即将全面启动,能否真正执行才是关键。过去公车改革的经验表明公车改革是最难啃的骨头,难在于其触及到的庞大的特权利益,地方执行起来更是阻力重重。公车改革的阻力是官员们要维护既得利益,过去试点改革,只是不断给官员好处,没有真正动真格,因为官员根本不想也不愿执行任何有损特权利益的改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7 14: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车改革即将全面启动,能否真正执行才是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23:11 , Processed in 0.10944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