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69|回复: 0

张平:公车改革,不看广告要看疗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9 13: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力度的公车改革”拉开大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6日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改为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取消公车后,各级党政机关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中央国家机关改革方案中明确了补贴标准,即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指导意见还提出了补贴标准的上限,即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150%。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大力支持,欢迎公车改革取得历史性的突破。而专家们对公车改革表示了一致认可:此次公车改革实现了从长期议论到具体实施的跨越,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从自身改革做起,加强廉政建设,勇于担当,推进改革的力度和勇气。而笔者认为,此次公车改革有三大好处:

  其一,百姓对公车的意见主要集体在公车超标和超范围使用方面,有些国家公职人员争坐高级车,有的官员甚至把司机视作自己公款雇佣的“家庭服务员”,包括送孩子上学、家属上街买东西等,而此次公车改革可以杜绝此类现象发生。这对于改善政府形象很有好处。

  其二,车改不仅有利于改变“官”念,还可以给社会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官员们都坐公交、地铁出行,民众买车的人就会大幅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人们购私家车的热情。而且对于官员们来说,3公里内走路,5公里内骑车,10公里以内地铁或公交,不仅车补能有盈余,身体也得到了锻炼。

  其三,如果把这些年社会传闻中的,全国年度公车耗费的综合成本3000亿元作为假设的具体数量依据,那么车改到位之后,每年因车改减少的支出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这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升公共财政支出绩效水平的大好事。政府可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在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刀刃上。

  不过,笔者也很担心,公车改革之所以耗时20年才渐进深水区,其实已充分说明了其难度,因为导致这项改革进程迟滞的关键因素是受到了利益阶层的阻力,享受配车待遇的多数是领导干部,而车改将触及这一群体的切身利益,于是就会遭遇各种抵制。如今领导干部的公车真的取消了,其是会否以另一种方式改头换面暗中延续? 显然,我们不能低估了他们的智商与“创新”。所以公车改革不仅要看广告,最终还要看疗效。

  首先,公车改革方案能否得到地方有力执行,是这项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中央机关部门的公车改革相对较为容易一些,改革会得到较好的贯彻执行。但是中国地域广阔、区情复杂,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公车改革极易遭到地方版“潜规则”。尽管这次公车改革通过发放交通补贴取代公车,但也有针对地方不同情况的补充规定:“确因环境所奶和工作需要不便取消公务用车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

  再者,下级单位或企业给领导“供车”的情况时有发现。有些地方可能看到公车改革出台,不便在明处进行阻挠和干挠,但是可以让下级单位或者管辖企业给领导“供车”来解决领导的出行问题。所以必须严防下级单位或企业给领导“供车”的现象发生,否则公车改革就毫无意义。

  最后,能否彻底清除公车问题上的“顽疾”需要社会的监督。公车的使用通常与公务活动密切相关,在这方面本就是社会监督的弱项。而此次公车改革明确指出“逐步探索社会化监督的有效形式和具体办法”,这就说明中央也看出了,公车改革是否成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监督。

  之前中纪委曾表示,将探索公务用车统一标识制度,要求条件成熟的地区和部门积极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笔者认为只有从技术层面强化监管,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一道严密的监督网,这或许还要更多的制度安排。

  最难的公车改革大幕已经开启!彰显了中央政府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如果公车改革顺利成功,那么不仅可以减少大量财政支出,更好的服务于民生,而且还可以使人们对政府在其他领域的改革充满信心。不过,公车改革之所以拖了这么多年,就是因为它触碰到了利益群体的奶酪。所以利益群体会采取一系列变通的方式阻挠改革的进行。正因如此,公车改革才不能只看广告和口号,最终还要看结果和疗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7 20:18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