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41|回复: 1

周海滨:《老蒋为何杀杨虎城不杀张学良》——新浪访谈精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1 12: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史君】各位网友大家好,新浪历史邀请口述历史学人周海滨,为您讲述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为何杀杨虎城不杀张学良。周海滨著有《家国光影:开国元勋后人讲述往事与现实》 《我们的父亲: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 《失落的巅峰:中共六位前领导人亲属的口述历史》等。下午四点准时开始,期待你的参与。 14:23

  【小史君】如果网友有感兴趣的问题,欢迎提问~~~ 15:32

  【周海滨】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喜欢称之为“双十二事变”,比如张治中的长女,生于1915年的张素我,就将西安事变称为“双十二事变"。 15:57

  【周海滨】今天就跟广大网友一起聊聊这段历史。欢迎网友提问~ 16:01

  【周海滨】李烈钧之子李赣骝曾告诉我,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我父亲打电报给张学良,因为我父亲跟张作霖算是同辈,张学良算是我父亲的下一辈。我父亲打电报说,你不能把我们的统帅扣留起来,这影响我们国家的大局,意图是很好,共同抗日,但是你不能扣留统帅。” 16:03

  【周海滨】李烈钧在电文中的态度,代表了国民党内部的主流立场。李烈钧在电文里说:“君非雨亭公之嗣?父仇未报,更酿内乱,何以为子?以怨报德,威劫主帅,何以为将?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何以为人?” 16:05

  【周海滨】李烈钧电骂张学良:“何以为子,何以为将,何以为人”,反映了这种犯上的行为遭到了国民党党内的谴责。但地方实力派则不这么认为。 16:14

  【周海滨】韩复榘之子韩子华告诉我,蒋介石杀死韩复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韩复榘在西安事变中的两封电报惹祸。 16:14

  【周海滨】1936年12月12日,韩复榘连夜从北京赶回济南,韩子华都已经睡下了。在迷迷糊糊中,韩复榘笑着进来说,“告诉你们一个事儿,出了大事了。” 韩复榘一发话,韩子华等孩子们爬了起来。他说,“张汉卿把老蒋给扣起来了。” 16:15

  【周海滨】当晚,《山东民国日报》打来的。报社请示韩复榘:明天新闻见报,是否要称张学良、杨虎城为“张逆”、“杨逆”?韩子华听见父亲在电话里说,“你们打算怎么取?什么张逆学良、杨逆虎城?张学良将军、杨虎城将军不就完了吗?他们是不是将军,是将军不就完了吗?谁给他们起名叫张逆、杨逆的?” 16:17

  【周海滨】这次的亲耳所闻,让韩子华坚信父亲是支持张学良的。“后来父亲发了两个电报,一个叫‘马电’,另一个叫“漾电”。‘漾电’是与宋哲元联名发的,而‘马电’是个密电,只有我父亲一个人。‘漾电’我看过原文,电文是讲和的意思,‘马电’却没有看到过。全国的头面人物都一致声讨张学良、杨虎城,惟独我父亲拍了个电报,支持张、杨。这个电报拍出去就把蒋介石得罪了。” 16:18

  【周海滨】“据说‘马电’把蒋介石得罪的太深了。父亲说,如果蒋介石系统的部队敢打潼关,我山东的军队,就从后边抄他后路。你们就不要误会,我们可不是来打你们的。有人说,父亲的死,跟这封电报有关。” 16:22

  【周海滨】韩复榘12月21日以密码形式致电张学良,称赞张氏之非常行动为“英明壮举”,并通知张、杨,他的部队将“奉命西开,盼两军接触时勿生误会”。“马电”立刻被南京特工破译,一石激起千层浪,南京高层极为震动,立即派蒋伯诚飞济南晤韩,同时电询宋哲元意见。蒋伯诚对韩复榘说:“蒋夫人及宋部长正准备亲赴西安谈判,委员长脱险指日可待了,你怎么还发这种电报呢!” 16:22

  【周海滨】为挽回局面,宋哲元、韩复榘于12月23日联名发表“漾电”,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漾电”有悖于何应钦倡言的“军事与政治兼顾之解决办法”。“由中央召集在职人员、在野名流,妥商办法,合谋万全无遗之策……至于具体有效办法,悉待诸公迅速洽议” 。显然,这一“合谋”建议让南京方面仍然愤怒。 16:23

  【周海滨】梁漱溟对其中的利害关系几乎脱口而出:“韩在无意中得罪了蒋,所以蒋把他枪毙了。怎么样得罪蒋呢?就是西安事变。……韩答复一个电报到西安,他就提议说,怎么样处分蒋,我们大家开会商量。这样一个主张并不利于蒋——共同商量对蒋如何嘛。可是这个电报出去之后,蒋已经出来了,蒋看见这个电报:‘我一向对你很好嘛,你怎么还要这样子?’所以他心里头恨这个韩。” 16:25

  【周海滨】再从外围回到张、杨这边。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发动的自是无疑,但是张杨二人谁是主导者,这个貌似很清晰的问题,连张学良自己的回答都含糊不清。 16:25

  【周海滨】但是,晚年的张学良在向张之丙姐妹口述时却改口说:“西安事变就是杨虎城,当然我们两个人,那是杨虎城不平啊。”又说:“那西安事变……那可以说他是主角哇,不过名义是我,我是主角了。当然由我负责任。” 16:30

  【周海滨】杨虎城之孙、西安事变研究会会长杨瀚对我说:“通过事实来讲,杨虎城是主角。这个主意本身是杨虎城提出来的,还有发动过程,都是杨虎城做的。” 16:31

  【周海滨】但是,无论张学良如何闪烁其词,有一点事实无可否认——东北军抓的蒋介石。 16:34

  【周海滨】所以,从法律层面讲,对执行者张学良治罪的话,按理说应该治罪比杨虎城要重。关于庭审现场,稍后再细说。 16:37

  【周海滨】但是,杨虎城之孙杨瀚坚称其祖父是主谋。他向我强调的理由是:“捉蒋介石的任务本来是由十七路军担任的,但我祖父把这个任务交出去了。因为这个事件,重点不在捉蒋介石,蒋介石只带了二十个便衣警卫到西安。蒋介石就住在临潼,只有二十个哨兵。十七路军抓的话,说不定会造成误会;而且西安事变的发动得十七路军和东北军一起,所以最后东北军抓的蒋介石。” 16:44

  【周海滨】在事变前,杨虎城曾三次向张学良进言,希望张对蒋介石有所行动。第一次是在1935年。当时,杨虎城向张学良说:“剿匪”是无期徒刑。一O九被歼,师长牛元峰阵亡。张学良向蒋介石申请为阵亡师长抚恤10万元,蒋介石不理会,以致张学良大叫:“我张某人混得都不值10万块了!”。杨虎城部在“剿匪”中损失重大,对蒋介石也不满。 16:44

  【周海滨】第二次在1936年春。杨虎城在张学良府邸叙谈。张学良问杨虎城:怎样才能达到我们的(抗日)目的呢?杨虎城说:先停止内战。张学良同蒋谈过好几次停止内战的事,蒋的态度很坚决,他说:“让我死了以后,你再不要去剿共好了”。杨虎城建议:软说不行就硬干。 16:45

  【周海滨】第三次是西安事变当月。杨虎城武力扣蒋的想法让张学良完全没有思想准备,沉默不语的张学良让杨虎城以为碰了钉子,不由地警觉起来了。张学良随即安慰说:“余非卖友求荣之辈,请勿担心!不过汝之策,在余有不能之者。” 16:49

  【周海滨】后来,张学良说:假如自己当时与何成浚或张群共处,就不会有西安事变发生。杨虎城在西安事变筹划中所发挥作用可见一斑。 16:49

  【周海滨】虽然杨虎城有建言和策划举动,但张学良是领导者。让我们回到历史现场:在11日晚12时许,张学良率领东北军11名重要将领来到新城杨虎城办公处,兴冲冲地问杨虎城准备好了没有。杨虎城说:“我们准备好了,专等你来以后下命令。” 16:51

  【周海滨】史料显示,此身着睡衣的蒋介石先是从后门逃跑,但是后门被锁住了,只好由卫士扶着爬上华清池后的院墙,匆忙从一丈多高的院墙跳下,重重地摔在了乱石沟里,脊椎骨和脚均被摔伤。 16:53

  【周海滨】东北军的军官用长袍把蒋介石裹上,然后背着他下山。蒋介石成功被扣!在场的东北军官兵都兴奋异常,号兵在他上车时吹起了接官号。与蒋介石同时被扣押的还有50多位国民党军政要员和7000余名士兵。 16:53

  【周海滨】东北军的军官用长袍把蒋介石裹上,然后背着他下山。蒋介石成功被扣!在场的东北军官兵都兴奋异常,号兵在他上车时吹起了接官号。与蒋介石同时被扣押的还有50多位国民党军政要员和7000余名士兵。 16:53

  【周海滨】为什么蒋介石杀杨虎城?杨瀚认为:“因为祖父知道西安事变的详细过程,是杨虎城策划的;同时,杨虎城始终不低头,蒋介石不想杨虎城和苏联人发生关系。” 16:54

  【周海滨】我在访问中了解到,比如杨虎城家族认为,对于蒋介石杀杨虎城这件事,不能单单理解为是家仇,这是一个政治、封建思想集中的代表,一方面是为了泄私恨,一方面是为了立威,来遏制当时部下对他的背叛潮。 16:56

  【周海滨】中共曾经两次营救杨虎城,一次是在1942年,杨瀚在美国找到的一份资料是当时共产党以杨虎城之子杨拯民的名义写给宋子文的信,希望可以释放。还有一次是在1946年,在重庆政协会议上,毛泽东曾提出释放杨虎城,被蒋介石否决。因为各种原因,两次政治营救都失败了。 16:59

  【周海滨】据沈醉讲:“当时戴笠对张学良生活上的待遇安排较好。而杨虎城因为蒋介石对他特别仇恨,从来没有外面接济;他自己有一点钱又舍不得拿出来用;加上当时法币天天贬值,再经特务手,所以生活相当困难。他想换一套新棉衣都很不容易。” 17:00

  【周海滨】不低头也是杨虎城被杀的重要原因。杨虎城被囚禁后,蒋介石曾希望他能向他低头,表示“悔过”,揭发共产党的“欺骗”,作为他进行反共和对内进行教育的材料和实例。为此,他派许多人进行劝降,都被杨虎城拒绝。戴季陶在劝说失败后对右任说,“杨虎城态度很顽固”。 17:01

  【周海滨】对于蒋介石为何不杀张学良,我不想从推测的角度去判断。一个事实是,张学良案审判长李烈钧曾回忆当时就案情征求蒋介石意见的情形——“坐定,(蒋)询余曰:‘审判长对此案如何办理?’余静坐于旁答曰:‘张学良在西安似叛逆行为,有谋害主帅意。但能悛改,亲送委员长返京,愿委员长宽大为怀,赦而释之。’”但是蒋介石“未答”。 17:05

  【周海滨】李烈钧之子李赣骝对我说,“蒋介石为了让我父亲审判张学良,还把我父亲的军衔提了一级,本来是三级上将提到二級上將。本来,他和张学良是同级军衔的,现在审判张学良,要比张学良高一级才行。” 17:06(国民党没有三级上将——编者注)

  【周海滨】李烈钧另外一个儿子李赣驹以李烈钧少尉副官身份全程参与了审判过程。李赣驹说张学良曾有自杀打算:“张学良穿了一件长袍子,大概是羊毛的吧,古铜色的衣裳,(他)没有穿军服,拿了把小手枪,哎呀,谷正伦说,你怎么带手枪来干什么?他说我不是的,我报告你,我知道今天审判完了,我不能回去了。假使我关在什么地方,这些特务要来侮辱我,我就自杀!” 17:06

  【周海滨】为什么不杀张学良杀杨虎城?米暂沉在《杨虎城将军传》称:“一时盛传有杨不同意放蒋的说法”。史料显示,张、杨冲突,并非只是“盛传”,而是的的确确发生过的事实。杨虎城不同意放蒋介石招致杀生之祸,张学良则未被处决。 17:12

  【周海滨】蒋介石在《西安半月记》载,12月24日夜,“闻杨虎城坚决不主张送余回京,与张争几决裂”。在《西安事变反省录》中,张学良也曾述及:在送蒋离陕问题上,与杨虎城发生歧见,言语急躁,几乎同杨决裂 。 17:12

  【周海滨】最后我以周恩来的一句历史假设结尾。 1966年,周恩来曾对杨虎城长子杨拯民说:“有人问我,‘西安事变’时如果把蒋介石杀掉会怎么样?我看也不过是日本人早打进来,革命力量早发展,抗日战争也许早胜利。结果未必坏。” 17:14

  【小史君】好,非常感谢周老师的讲述,期待周海滨老师再次做客。 17:2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2 14: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问老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2 18:43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