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97|回复: 0

中天飞鸿:九问“九一八”,我们应该记住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8 09: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军蓄意制造柳条湖事件,“9.18事变”由此爆发。

  84年前的一声巨响,让中国人民走进了一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制造侵占中国东北的借口,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一段铁路,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的苦难从这一天开始,中国人民的屈辱从这一天开始,中国人民的抗争也从这一天开始。请记住,“9.18事变”历史永不磨灭。

  一、究竟什么是“9.18事变”?

  许多人现在对“9.18事变”的概念是:日本政府命令日本关东军在1931年9月18日夜里向中国东北发起进攻,由于蒋介石下令、张学良奉令东北军不准抵抗,几天后,整个东北便被日军全部占领了。但是,真正的“9.18事变”不是这么回事。

  狭义的“9.18事变”和广义的“9.18事变”

  狭义的“9.18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南满铁路,继而向沈阳东北军北大营发起进攻,由于东北军奉命不抵抗,日军第二天便占领了沈阳。继而一周内占领了辽宁、吉林两省的抚顺、四平、长春、营口等30个主要城市和12条铁路线,基本上完成了对辽宁、吉林两省的占领。

  广义的“9.18事变”是从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爆炸柳条湖铁路、向沈阳北大营发起进攻开始,到1932年1月3日日军占领辽宁锦州、2月5日占领黑龙江省哈尔滨为止。

  “9.18事变”分为三个阶段:

  1、从1931年9月18日晚22时20分关东军爆炸柳条湖南满铁路,继而进攻北大营,到第二天上午完全占领沈阳城,是第一阶段;

  2、从9月19日到9月25日,日军基本控制辽宁、吉林两省,是第二阶段;

  3、1931年9月25日以后到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是第三阶段。

  二、谁是“9.18事变”的策划者?

  石原莞尔,1889年生于日本山形县鹤冈市,1907年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9年5月27日以第21期步兵科第6名的成绩毕业。1918年以第2名成绩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

  1929年时任关东军主任参谋的石原莞尔提出了“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存活的唯一途径”。

  1931年,以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花谷正、今田新太郎四人为核心,以赌徒孤注一掷玩命的方式发动了“9.18”事变,一举拿下了整个东北,为此后日本的全面侵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石原主持修订了《国防国策大纲》,其主要思想是:“日本的国策是成为东亚的指导者,为此一定要具备能够排除苏美英压迫的实力。在充实能够对抗苏美英的军备特别是航空兵力的同时,做好稳固日满和北支,完成进行持久战的准备的基础工作。完成了军备的充实和持久战的准备后,首先开始积极工作以尽快迫使苏联放弃进攻远东的图谋。在此期间努力与美国保持亲善关系,苏联屈服后与其建立亲善关系,将英国实力驱逐出东亚。”

  在今天看来,石原的战略无疑是高明的,对中国也是最危险的,因为这个战略准确地抓住了矛盾各方的心理,苏联的主要精力在欧洲,在远东它是求稳,美英的主要利益在南方,它乐见有人在东北挡着苏联。而蒋介石对铲除异己比对付共产党更上心,东北原本就不是他的地盘,而放弃东北就等于干掉了东北军,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所以他也不会想着夺回东北。这就可以使日本有相对稳定的环境及较长的时间来经营东北,使其成为日后全面侵华的后方基地。

  当然,历史并非如此,就像“隆中对”虽妙,可若执行人不行,历史就不会完全按照你的路子走。石原计划虽好,可主子却不采纳。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展开后,由于石原多次反对扩大中日战争,再加上他与东条英机久已交恶,最终,石原被日本军方所抛弃,石原的计划自然也被束之高阁。

  三、“9.18事变”当夜,是谁下令“不抵抗”?

  “9.18事变”爆发的当夜,即9月18日22点20分到19日凌晨,在奉天的东北军代司令、参谋长荣臻是通过电话直接向在北平的张学良报告情况、请求指示的,当时张学良外出,荣臻没与张学良联络上,因而只能按照蒋介石8月16日“铣电”的指示,命令东北军“不抵抗”。所以,9.18当夜最早下令“不抵抗”的是荣臻。

  后来张学良接到了报告,由于没做准备、缺乏经验、误判情况,也仍然下令不抵抗。那么,荣臻为什么下令“不抵抗”?其依据还是蒋介石在8月16日和9月12日两次做出的“不抵抗”的指示。所以,“不抵抗”的罪魁祸首应该是蒋介石。但是,鉴于东北当时处于半独立状态,有很大的自主性,所以,张学良也要为不抵抗命令承担很大责任。

  四、“9.18事变”发生后,日本政府是什么态度?

  日本军部在1931年6月制定的《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是打算在1932年,经过准备之后,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关东军发动“9.18事变”事先并没有向军部报告。

  日本当时的若榇内阁对于关东军发动的“9.18事变”基本持反对态度。9月19日,日本内阁制定了“不扩大事态”的处理方针。要求事变不得扩大,禁止关东厅(日本驻关东州的政务机构)和满铁公司参与事变。在辽宁的关东军部队集中到奉天,在吉林的关东军部队集中到长春。陆军大臣南次郎、参谋总长金谷范三向驻朝鲜军司令林铣一郎下令按兵待命,不许增援关东军。9月25日,日本代表在“国际联盟”宣布了日本政府的方针:1、日本对中国没有领土野心;2、日本的军事行动是为了保护当地的日本居民;3、日本军队将立刻开始撤退。

  但关东军的军官们根本不理会上面的指示,日本驻朝鲜军司令官林铣一郎也是狂热的军国主义者,悍然违令派出3万驻朝军队增援关东军,日本驻朝鲜军只有两个师团,3万人。由此可见,由于关东军是自行策划、发动的“9.18事变”后遭到了日本政府和军部的反对,处境很孤立。

  五、“9.18事变”后,共产党是怎么做的?

  “9.18事变”爆发的第二天,处在最前线的中共满洲省委当即发表了中国抗战史上、也是二战史上受侵略国家向法西斯国家发出的第一个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第一时间揭露了事变真相,戳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阴谋。

  随即,中共中央于9月20日、22日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图谋,严厉谴责了国民党政府“高唱无抵抗主义与和平镇静的忍耐外交”的卖国辱权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体中国人民“驱逐帝国主义滚出中国”。并先后派遣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赵一曼等一大批党的优秀干部到东北加强对抗日斗争的领导。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郑重发布对日战争宣言和动员对日宣战的训令,接着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呼吁中华民族武装自卫,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六、“9、18事变”后,国联是什么反应?

  “9.18事变”发生后,中国驻国际联盟代表施肇基奉令,于9月21日向国联理事会控告日本侵略中国领土,破坏国联盟约。要求国联采取行动,制止日本对和平的威胁和形势的恶化。“使危害和平的局势不致扩大”,并恢复到事变爆发前的状态。

  李顿调查团是“9.18事变”发生后,于1932年1月21日正式成立。团长是英国人李顿爵士,故亦称李顿调查团。国联行政院规定他们除调查日本在中国发动“9.18事变”而形成的满洲问题外,也调查中国的一般形势。后来由于控制调查团系列强国家,致使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及国际联合调查委员会中国代表处受到制约,无法发挥更大作用。1932年9月4日调查团完成调查报告书,各委会签字。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东京、南京和日内瓦同时发表。

  1933年2月24日,国联大会以42票赞成,日本1票反对,通过了19国委员会关于接受《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决议,重申不承认伪满洲国。日本于3月28日以抗议该报告书为由,宣布退出国际联盟,致使国联的调查报告书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事实证明,国联的活动和《李顿调查团报告书》,未能制止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日本的侵华战争在迅速扩大,并准备进一步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

  七、“9.18事变”后:蒋介石在做什么?

  9月21日,就日本大举侵略,蒋介石政府代表“正式向国联递交声明书”。

  9月22日,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党员大会上发表《国存与存,国亡与亡》的演说,称:“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9月23日,南京政府就9.18亊变发表《告全国军民书》……“现在政府,既以此次案件诉之国联行政院,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希望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

  10月12日蒋介石在南京发表谈话。谈话说,日军虽在东北不断扩大侵略,我国仍要镇静持重,拥护公理以抗御强权。“我们更应相信国际有公约,人类有公道,我们要以和平的心理去遵守,以牺牲的精神去拥护”

  迟到的宣战文告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展开了全国性抗战,中日之间已完全处于战争状态,但国民政府仅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未正式对日宣战。自德、意、日在1940年9月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后,国民政府虽也宣布与德、意两国断绝外交关系,但却并未对德、意宣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对日宣战。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正式发布《中国政府对日宣战文告》,明确宣布:“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

  国民政府在正式对日宣战的同时,也发表了对德、意宣战的文告,明确宣布:“中国对德意志、意大利两国处于战争状态。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德或中、意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至此,中国与英、美、加、荷、澳、新(西兰)、法等国的联合阵线形成。

  推迟宣战的原因

  一、是由于中国军用品不能自给自足,绝大部分须依靠进口,如果公开对日绝交宣战,日本就会以交战国的身份通知各国禁止一切军需品和军需原料输入中国,并切断中国的海上运输线,而中国则没有能力保护大量的外国援华物资由海上输入中国。

  二、是中国通过德国军事顾问团刚刚整训装备起几个机械师,当时在德国还有大量预订的重要军事装备没有到货,如果宣战,日本就会名正言顺地迫使德国取消对华军售。

  三、是如宣战,中国在日本的侨民将被驱逐或拘捕,中国当时又无撤侨和护侨的能力。

  八、“9.18事变”前后,都有那些抵抗斗争?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又名张贯一,字骥生。河南确山人。1929年春,调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从事工人运动。同年冬,因叛徒出卖,被日本特务机关逮捕,受到连续六天六夜的轮番审问。后转送中国地方法院,被判处一年半徒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营救出狱,任东北反日救国同盟总会会长和中共哈尔滨道外区委书记,发动群众,支援抗日义勇军。1932年春,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同年秋,任中共满洲委员会军委书记。1933年初,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同年5月,当选为中共满洲省委委员。9月1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任师长兼政治委员。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率部打击日本侵略军。其名字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亦使日、伪军闻之丧胆。1940年2月23日下午,只身被围困于?江县保安村(现靖宇村)外的树林中,忍着病痛、饥饿和严寒,顽强与敌战斗,壮烈牺牲。

  1931年10月26日,关东军第2师第29团占领四洮铁路沿线主要城镇。11月4日,关东军嫩江支队攻击嫩江桥北守军。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代东北边防军驻江副司令长官马占山指挥3个旅,5个团共1.6万余人进行江桥抗战,战至11月18日,终因伤亡惨重而弃守省城齐齐哈尔,撤往克山、海伦。

  九、从柳条湖到钓鱼岛,我们应该记住了什么?

  “9.18事变”历史博物馆的警世钟声激荡沈阳全城,防空警报鸣响在无数城市上空,抗议人群在街头呼喊……在“9.18事变”爆发81周年的这一天,国人心情分外沉重,爱国热情更加炽烈。

  今天的“9.18”,中国人民不仅要回忆那段屈辱的历史,更要在思考现实的忧患。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和钓鱼岛一系列的非法闹剧,再次激起中华儿女心中深深的伤痛和激愤。13亿中国人吹响了团结起来、捍卫主权的号角!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以坚定、正义、理性、文明的方式,展现了坚决捍卫领土主权的中国力量。

  一个民族,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历史,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从危亡到富强、从贫弱到复兴,83年来的历史如同一部教科书,讲述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中国故事。牢记历史、居安思危,砥砺一个民族奋进的精神;励精图治、自强不息,才能捍卫主权和尊严,赢得更加美好的明天。

  从柳条湖到钓鱼岛,穿越84载岁月的警钟声中,奋斗历程艰难曲折,时代呼声愈渐迫切。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行动起来,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增强国力的实际行动,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文明,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这才是我们对“9.18”的最好纪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01:33 , Processed in 0.10944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