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39|回复: 0

祁连狼:建立健全自杀干预机制已刻不容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0 08: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圳报业发行物流公司总经理张敬武,因患严重抑郁症,于5月8日凌晨不幸离世,享年47岁。

  不知道这是不是偶然的巧合,还是一种必然。近来发生自杀的都是媒体中人。如5月4日下午,杭州都市快报副总编辑徐行自杀离世,年仅35岁。据透露,自杀原因疑系抑郁症。据了解,徐行系都市快报的创始团队成员,现在是新媒体项目领军人,分管新媒体部主要做移动端的新闻,包括微信、微博、APP等。

  作为晶报编委、深圳报业集团和晶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功臣”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留给他的亲人、朋友、同事是无尽的痛苦和悲伤。他的英年早逝,让人心痛。其实盘点一下近些年来的自杀事件,不仅仅是媒体中人,几乎各个行业都有,只不过在某些行业比较突出。据报道,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还有约200万人自杀未遂。死于自杀的人中,约一半患有抑郁症。

  他们为什么自杀,可能有各种原因。如绝望灰心,因身患重病治愈无望而自杀;因信仰破灭、悲观厌世而自杀。如冲动自杀,由一念之差赌气冲动而自杀。如解脱痛苦自杀。如示威自杀,通过自杀向对立面示威等等。

  但是无论那一种自杀,很多都有预兆的。很多自杀者在自杀前都有激烈的心理斗争过程,真正果断想死就死的人极少,犹豫不决者居多,如果能够即时拨通精神科主诊医生或者知心朋友、亲人的电话求助,绝大多数人当次能放弃自杀。据国外统计,七成人在自杀身亡前曾向心理医生求助,绝大多数自杀者在自杀之前或多或少会表现出警告信号,如果忽略这些信号,或者对自杀者微弱的呼救不闻不问,就可能导致自杀行为的实际发生。

  但是作为周围的人,有多少人会刻意注意这样的信号。作为政府部门,有多少重视这样的信号。有多少地方建立这样的热线,让有自杀想法的人打通这样的热线,寻求救助。我们有多少机构,帮助这些自杀的人消除自杀的想法。

  生命只有一次,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世界卫生组织已特别指出,不是所有自杀都能预防,但大多数自杀是可以预防的,而这正是我们可以做的。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内的自杀干预机制还很不健全。有统计显示,在导致自杀死亡的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中,86%从来没有因心理问题接受过任何治疗。造成这种状况的部分原因,是民众对这类疾病缺乏认识,讳病忌医,更重要的是缺乏相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大多数国家,85%的精神卫生服务是由综合医院的内科医生和其他非精神科的专科医生提供的。而缺乏大型专科精神病院以外的精神卫生服务机构,是我国卫生系统的重大问题。

  因此,自杀危机干预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与投入。社会应建立有效的绝望心理防范机制,如全民普及防范这方面的知识、设立个人心理危机咨询电话、建立自杀行为快速干预和抢救系统等。除了现有的专业危机干预之外,还应广泛建立社区服务网络,让所有具有心理危机的人都能得到及时疏导和有效干预。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有一个经典的论述:“当一个人对生存的恐惧大于对死亡的恐惧时,他就会选择自杀。”因此,要减少自杀,还要减少一些人对生存的恐惧,而这很多不是医疗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如减少工作压力,减少生活压力,减少住房压力、减少孩子升学压力等。有的压力即使很小,但只要每一方面都增加一点,那么总有一根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对此,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减轻人们的这些压力。

  “自杀,一个都太多。”但愿以后这样的自杀能少些、再少些,而这需要政府的努力,全社会的参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5 10:04 , Processed in 0.3907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