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06|回复: 2

公方彬:政治话语,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瓶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5 15: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实力不相匹配,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原因何在?多重原因中很重要一点是话语系统的制约。关注中国参与的国际对话,不难发现一个很有趣,也是引人思考的现象,来自中国政府官员与世界存在很明显的话语系统的差异。习惯于讲政治的中国官员,无时无处不采用政治话语系统,这往往让人听不懂,甚至误读。

  由于过度政治化,我们把自己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原本办孔子学院是把内含核心价值观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这恰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但由于我过长期以来文化问题政治化,比如认定西方文化进中国,属于“文化侵略”,特别是核心价值观。既然反对别人的“文化侵略”,那么我们就不敢言中国文化输出,不能光明正大地输出文化及其内含的核心价值,那么更强大文化软实力也便不存在。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同时思考有没有更新和调整的必要。为什么我们习惯于政治话语系统?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革命党,由此造就了中国特殊的政治生态——一切着眼于政治,如此下来也便有了特殊的价值系统与话语系统,“讲政治”已经接近于无意识。

  当然,这之外还有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中国与世界长期隔绝,包括语言隔绝。乾隆时期发生过一个影响很大的“洪仁辉事件”,英国商人洪仁辉告御状,结果被乾隆下旨“监禁三年”,帮其写状子的广东秀结局更惨——当街斩首。当时给英国商人的罪名有三点:违反禁令、不适当告状、学习汉语。此后,乾隆下旨:“禁止洋人学汉语”,“不准中国人教洋人学汉语,违者斩”。未必不是这的原因,比如1862年,清政府为培养翻译人员而筹建“同文馆”,最初甚至出现了有学馆而无学生的尴尬,因为从官到民皆认为没有必要学“夷文夷语”。

  如此下来,中国与世界自然互不相知。所以,到了近现代,中国的知识系统、价值系统与世界存在巨大差异。再加上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我们的政治话语系统日渐系统和完善,以至于以政治文化重构民族文化,以中国的政治评价体系评价和标定世界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

  上述分析是否意味着笔者反对“讲政治”?当然不是。在中国这个政治决定一切的国度,消除政治话语系统,且不说紊乱社会规则与价值系统,甚至导致官员不会说话。我们需要调整,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正是因此而强调两点:一个是将政治文化、民族文化、人类文化作出区分,搞清之间的关系,实行区别对待。另一个是到世界上讲话,尽量不用国内的话语系统应对世界,或者说尽量丰富我们的话语系统,突出人文品质。

  调整和改善是必然的,因为以下若干原因在起作用:

  第一,冷战时期,世界存在两大价值体系和话语系统,并且两大系统中都充斥着政治语言,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终结”成为重要的意识流,我们也提出了“跳出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既然如此,如果在世界交往中大量使用政治语言,甚至经济活动也习惯于使用“桥头堡”、“歼灭战”、“冲刺”……,很难让人听懂,甚至导致误解。

  第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大幅增强,中国已经具备了参与世界规则制订的能力,既然是参与世界规则制订,就不能仅仅是“我想说什么”,还是考虑世界想听什么,怎样讲才能让世界听懂。

  第三,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必须提升文化软实力,以增强引领世界的能力,这就需要大力传播中华文化,这个文化不应过度政治化,而应有很强的人文品质。事实上,政治融入人文产生的力量远比赤祼祼的政治话语系统更具感染力、影响力。正如西方一个政治家所说,“宗教信仰的射程要比大炮远得多”。

  ……

  我们必须明白一点,缺少亲和力,容易遭到排斥的话语系统,不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因而也就无所谓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5 15:48: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掌握话语权讲得再好没人听到,掌握话语权放个臭屁,全世界都会知道,话语权是霸权的表现形式,公方先生这点不懂说啥尼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5 21:15: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话语权,还有解释权,有时还能随意否定,篡改,歪曲话语,即使理论再高深也讲不出亲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2 14:1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