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05|回复: 0

徐斌:一切都是为了争取时间走在衰退前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6 07: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旁白:今天股市大涨,很大程度源于周末出来的债转股一万亿的消息:

  多家媒体确认1万亿债转股政策
  作为上世纪末中国为国企脱困的“三支箭”之一,债转股在当前不良资产急升的背景下重新“披挂上阵”。财新援引一位国开行高层报道,首批债转股规模为1万亿元,预计在三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化解1万亿元左右规模的银行潜在不良资产。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入选第一批债转股试点。彭博则提到,正式的债转股实施方案最快或于4月份正式推出。财新援引一位权威知情人士表示,此轮债转股的“市场化”主要体现在,处置对象不能是处于市场出清过程中的“僵尸企业”。据其报道,债转股对象聚焦为有潜在价值、出现暂时困难的企业,以国企为主。这类企业在银行账面上多反映为关注类贷款甚至正常类贷款,而非不良类贷款。因此,此轮债转股,并不支持过剩产能“僵尸企业”参与。

  旁白:这消息出台后,大家议论纷纷,到底是利好利多?现在看,市场解读为利好。但这真的是利好么?就像哈继铭打趣说的那样,肿瘤长在胳膊上,你将它挪到心脏上,一样没用,因为肿瘤依然在那里。那么市场为何认为这是利好呢?因为债转股是给企业争取到喘息之机。对于银行而言,其实那都是坏账,横竖都是零,你就算逼企业破产也没用,拍卖后能捞到的那点资产,估计也是聊胜于无,还干脆不如大大方方做股东得了。但这事也得有前提条件,那就是不能是太烂的企业,应该是那种缓一缓还有救的,假以时日,这些企业股权还能值几个钱的那种。这要说,也是防止硬着陆的方法,但大体上只能算是给经济转型争取时间,要是这些企业不争气,那么后面结果还是一样,不过是早死晚死而已。所以给企业减负刺激扩张,变得火烧眉毛了:

  李克强:营改增给企业减负不能走样
  据新华社电 4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全面实施营改增到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说,此次营改增全面实施,实行行业范围和抵扣范围“双扩”,涉及新增建筑、房地产、金融、生活服务4个行业约1000多万户纳税人。衡量这次改革成效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把结构性减税措施落到实处,让广大企业受惠,要精心组织实施,把改革“红包”实实在在发到企业手中,以政府收入做“减法”换取企业效益做“加法”、市场活力做“乘法”。他叮嘱说,营改增是今年确保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有效、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这步棋下好了,实体经济就会更好“活”起来。这次新增试点行业的营业税约占原营业税总收入的80%,全面实施营改增涉及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等各方面利益调整,这不仅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而且要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认真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统筹做好改革方案设计,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确保改革后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这是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社会的承诺,只能落实,不能走样。

  旁白:事实上,再不想办法给企业喘口气,后面银行业也完蛋,这不是瞎说,你看看下面:

  2月中国银行业不良率破1%
  财新今日援引权威人士称,2月末银行业不良率反弹至2%以上,商业银行不良率1.83%。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逾2万亿元,同比增长近35%,不良贷款率为2.08%。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近1.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近1200亿元,同比增长约45%;不良贷款率1.83%,比年初提高0.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高达约3万亿,同比增长约35%。按照监管规定,商业银行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前两类为正常贷款,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关注类贷款介于正常类贷款和不良贷款之间,如发生“劣变”,将成为不良贷款。

  旁白:经济下滑与银行不良率上升,是负反馈循环的关系。这么说吧,经济下行越快,企业经营就越难,坏账就越多,银行不良率就越高,因此银行惜贷逼贷现象就越严重,导致企业经营越困难,导致经济下行压力越大。这个过程就是恶性循环,最后出现系统崩盘硬着陆局面。李中堂搞债转股,以及给企业减负,就是想扭转这个负反馈系统,起码将速度缓下来。现在看,没准能搞定:

  前2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
  今年前2个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7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月增速达到4%。此外,2月居民消费价格(C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扩大。受部分工业行业出厂价格涨幅扩大或降幅缩小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和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旁白:总算有增长啦,再加上其他数据,看似一季度经济应该见底啦,瑞银的报告也这么判断:

  瑞银:央行年内不降息 全年信贷增长16.5%
  4月5日,瑞银发布《三月和一季度宏观数据前瞻》认为,受益于实体经济好转、房地产销售和价格持续反弹、CPI加速上涨等因素叠加,央行年内将不再降息。全年整体信贷有望强劲增长16.5%,但其环比增长势头不会再明显加快。不过,由于短期内产能过剩悬而未决、去产能步伐缓慢,瑞银表示,今年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保持平稳。全年CPI增幅为1.9%。预计CPI同比增速在二季度见顶、下半年开始回落。而发改委也发文称,在必需品价格上涨和去产能影响下,2016年CPI或略微上升。信贷投资方面,瑞银认为,在前2月大幅波动后,3月信贷望新增人民币贷款1.1万亿元,全年预计新增整体信贷23万亿左右。此外,3月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超过6000亿,显著高于上月及去年同期。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超7500亿元,创下单月新高。

  旁白:这有可能吗?那要问二师兄,因为通胀一旦来了,决策层面临的选择非常有限:

  猪肉价格上涨进入飞行状态
  现在市场上一头40斤重的小猪,价格在去年不到300块钱,现在至少在1000元以上,虽然价格翻了几倍,但还是供不应求。小猪至少要饲养半年才能出栏,大概需要八九百块钱的饲料,以现在超过1000块钱的价格补栏,出栏时每斤的成本就已经突破了9块钱。每年春节过后的一两个月是猪肉消费淡季,但今年,不仅零售市场上的猪肉价格小幅反弹,生猪市场的猪价更是一路上涨。进入三月,周涨幅超过10%,同比涨幅更是超过60%,已经突破2011年6月的历史最高点。

  旁白:大家都猜测半年后猪肉价格会下来,所以CPI也跟着下来。问题是猪肉价格不下来呢?或者下来,但其他消费商品价格接力猛涨呢?只怕统计局的筒子们加夜班调整CPI权重吧?当然了,在全球通缩状态下,人民币目前汇率较为坚挺的情势下,通胀不至于马上失控:

  欧盟失业率稳定但依然通缩
  根据欧盟统计局最新数据,欧元区2月失业率10.3%,较1月的10.4%进一步下降,创2011年以来最低。值得指出的是,欧元区失业率已经连续六年超过10%,不过近三年来一直在稳步下滑,已从2013年的超过12%降至如今的10.3%。从结构上看,各国之间的差别非常大。就业市场状况良好的德国,失业率仅4.3%,比美国还要低得多。但身为“欧猪”之一的西班牙失业率却高达20.4%。尽管就业市场趋势向好,但欧元区经济依然未见明显起色。欧洲央行年初推出的超预期宽松政策效果仍然有待市场检验。

  旁白:既然如此,那么滞胀只是部分地区现象,还未成为全球经济普遍现象,大家还能继续放水刺激一下:

  印度央行半年来首次降息!
  在周二发布的一份声明中,印度央行表示,将回购利率由6.75%下调至6.5%。这是2011年3月来最低水平,符合彭博调查中大多数分析师的预期。印度央行行长拉詹表示,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将增强私营部门活动,也有助于政府计划的实现。拉詹还称,货币政策立场将继续保持宽松,未来数月印度央行将继续观察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动态,在合适的时机进一步采取政策行动。印度央行声明还提及,政策利率走廊从100个基点缩窄至50个基点,边际常备便利下调75个基点至7%,逆回购利率由5.75%上调至6%。维持存款准备金率在4%不变。

  旁白:新兴市场国家如果搞降息刺激经济,十有八九就是通胀的前奏,因为劳动力成本优势摆在那里,经济增长点很多,稍给点阳光,立即就会有信用扩张的灿烂。对比印度,中国可能不一样,因为成本优势不再,经济结构转型青黄不接,地方财政开始捉襟见肘,乱放水可能导致僵尸企业僵而不死,非上策,搞资本开放倒逼国内改革,应该是正确方向:

  中国将会出现大规模资本开放
  据香港信报援引知情人士,中央未来会加快资本账户开放,下一步是将RQFII和QFII合并,最终两者将不再设额度限制。两者将会随人民币开放合二为一。目前,两者均设有额度限制。而QFII限制,则被视为外资及基金进入内地资本市场最大绊脚石。外管局上周公告称,截至2016年3月30日,共批准QFII额度809.51亿美元、RQFII额度4714.25亿元人民币、QDII额度899.93亿美元。中国外管局2月初颁布新规,将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外汇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放宽单家QFII机构投资额度上限,对基础额度内的额度申请采取备案管理,对QFII投资本金不再设置汇入期限要求。根据新规,外管局将QFII投资本金锁定期从一年缩短为3个月,保留资金分批、分期汇出要求,QFII每月汇出资金总规模不得超过境内资产的20%。MSCI随后表示,欢迎中国在申请将A股纳入国际指数之际,放宽QFII投资限制;其近日将于6月就纳入部分A股做出最终决定。分析师指出,增加QFII投资本金进出的便利性主要是为未来MSCI将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做准备,因为这是最重要的技术条件之一。

  旁白:李中堂所有动作,都是为了争取时间,因为中国经济和社会问题和矛盾,太大太多也太深,只能用高速发展的经济去解决。简单说,经济繁荣到一定层次,你会发现以前的问题,其实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好比屌丝们因为财务烦恼引发的家庭纠纷,一旦混出来了,成了亿万富翁,之前的家庭纠纷马上变得可笑,成为家庭聚餐的笑谈。所以中国经济宛若骑车或游泳,不能停,一停,就掉下去了。非但中国如此,其他国家或都如此:

  人类历史上最具颠覆性的人口结构巨变即将发生
  全球老年数量将很快超过儿童。经济学家此前测算显示,老年人占全球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儿童比率正在下降。
  children-vs-elderly-cotd
  美国统计局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在不久的未来,最快在202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超过5岁以下儿童。之后两个人群差距将继续拉大。全球65岁以及以上人群占全球人口比重将继续增加,5岁及以下比重会继续减小。据美国人口统计局,估计到2050年,65岁以上人口占全球人口比重将达到15.6%,将超过5岁以下儿童比重的1倍,后者估计占比为7.2%。报告认为:“全球人口突破这一交叉点的现象将是前所未有的。”各地区人口结构依然有差异。到2050年欧洲依然是全世界“最老”的地区。当地超过25%的人口在65岁之上,尽管老龄化速度届时会放缓。此外,尽管中国和印度老龄化率低于欧洲和日本,但是由于前者巨大的人口基数,中国和印度老年人总数将大大超越其他国家。相比而言,中部/南部亚洲、中东(科威特、也门、沙特阿拉伯)东南亚(老挝)将是全球最年轻的国家。上图展示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关键的转折。红线和蓝线交叉点显示,全球老年人和儿童占比相同,在此之后老年人口比率将持续高于儿童。

  每日综述:再过四五年,全球老龄化程度加速之后的变化,就是储蓄率全面下跌,和全球资产泡沫全面破灭,全球央行自2009年开始搞QE刺激资产泡沫提振经济的货币方案,到底有效没效,要不了几年,就要出实验总报告了。对中国而言,未富先老不说,社会经济体制僵硬没变革,导致经济复制日本失落的二十年,才是最大噩梦。因为经济高速增长,是中国社会保持安定的唯一砝码,一旦失速,宛若泳者在水中停止动作,结果只能是直垂万丈深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0 07:25 , Processed in 0.0938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