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旁白:房地产现在火热到什么程度?甚至连二线城市也开始限购了:
南京开始限制个人房贷业务
3月28日,人行南京分行、江苏银监局发布《关于规范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促进住房金融健康发展的通知》。严格区分“首次购买普通住房”和“首套普通自住房”,对于有购房贷款记录的借款人家庭,不得纳入“首次购买普通住房”支持对象。3月25日,上述《通知》已在网络流传,当时外界认为,区分“首次”和“首套”,意味着首套房认定或将实行“认房又认贷”的政策。对此,昨日人行南京分行专门做出解读:今年2月1日,央行、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个人往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即26号文),关于房贷首付比例的政策,最新的调整就是26号文的相关规定。《通知》并不涉及对现行个人住房贷款信贷政策的调整。
旁白:重复同样的动作,却希望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其实就是精神错乱的表现。过往十年来,中国搞地产调控多少次了?每次重复同样的动作,每次都指望地产市场理性,波动性小一点,这是不是有点精神错乱的表现?其实最有效的调控办法,就是加息紧缩银根,但这一样以来,那是大面积企业破产啊,你看看下面:
地方国企债将有大规模违约现象
目前公募债违约主体中有民企、有央企,地方国企仍然金身未破。但以近期东北特钢“实质性违约”为转折点,地方国企的风险逐渐开始暴露。3月27日,东北特钢当天到期的短期融资券“15东特钢CP001”未能按期兑付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其发行总额为8亿元,债券利率为6.5%。今天,该公司再爆出违约风险,去年底发行的将于2016年4月3日(此日为节假日,顺延至4月6日)到期的超短期融资券“15东特钢SCP001”由于流动性紧张,兑付存在不确定性。规模为10亿元,票面利率为6%。其实债市面临的深水炸弹远不止东北特钢,还包括渤海钢铁、广西有色等。“在去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的大环境下,地方政府兜底意愿下降,财政收入下滑也使得兜底能力弱化,地方国企刚兑或将摇摇欲坠。”海通固收分析师姜超团队在报告中写到。
旁白:去杠杆么?消灭僵尸企业么?其实上调利率紧缩银根,不给企业债务做背书即可。但这痛苦啊,一般而言,只要有可能,能避免就避免。非但中国如此,美国也如此,美联储口炮党已经干了多年了,今年还得干,你看看下面这条资讯就明白了:
美国土地市场今年初骤然萧条
打开曼哈顿土地发展销售网站,有些吃惊。数据显示,1月,仅成交了价值9000万美元的可建土地;2月,销售量居然为零。要知道,2015年,曼哈顿的土地成交量接近10亿美元。眼下,曼哈顿土地为何无人问津?地产经纪商抱怨说,金融市场银根收紧,以及纽约421a税豁免计划到期。不光是曼哈顿,全美很多地方都会出现下滑。”房地产经纪商鲍勃·科纳卡尔表示,今年前几个月,全美平均土地交易量在已经下滑了25%至30%。地产市场降温,在次贷危机中栽了大跟头的银行不敢怠慢,收紧整体住房抵押贷款。可是,为了不让这块业务过多影响财报,又在兜售房屋净值信贷额度和套现再融资等次贷衍生产品。所谓房屋净值贷款额度,是指房主可以利用房屋净值作为抵押,向银行借贷现金;所谓套现再融资,是将现有房屋进行抵押再融资来获取现金。住房抵押贷款数据公司CoreLogic Inc.的最新数字显示,2015年,放贷机构提供的房屋净值信贷额度超过1560亿美元,为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较2014年增24%,较2010年新许可量降至新低时的水平则攀升了138%。虽然这一数字还远不及2007年次贷危机前的水平,当时放贷机构每年批准的信贷额度超过3000亿美元,但是,在房地场市场降温之际,银行不得不引起重视。
旁白:要知道,美国经济复苏,全靠美联储低息刺激股市楼市泡沫才得以成功,一旦银根紧缩,首先大企业停止回购股票,其次就是土地市场萧条,然后房地产销售出问题,再然后就是经济熄火。其实用不了那个时候,美联储即使不加息,就是维持现状,估计不久就有大波美国企业扛不住了,尤其是能源行业企业:
美国上市公司违约潮开始愈演愈烈
彭博援引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数据显示,全球市场上周新增五起违约之后,今年以来实质违约案例已有31起,是2009年(42起违约)以来同期最高。五起违约中有四起是美国上市公司,包括美国煤炭公司皮博迪能源和主要业务与石油、燃料等相关的UCI Holdings Ltd。SeekingAlpha有评论称,由于业务上的利益冲突——降低评级可能会导致其失去客户——不到最后关头,像标普这类评级机构是不会发出预警的。正因如此,等到它们发出警告,事情往往已经很严重了,正如现在。ZeroHedge评论称,这或许只是个开始,预期能源行业实质性违约潮未来数周内将会爆发。由于春季“再决议”赛季,银行削减贷款承诺将导致能源公司流动性趋紧。同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难以通过股票增发和银行贷款进行再融资。预期这些公司将别无选择,最终只能以破产告终,并将资产交还给债权人。由于低质量贷款公司激增,美国非金融类公司的平均评级已经降至历史低位。去年,标准普尔调降美国5.54%投机等级非金融公司评级,该比例为2009年以来最高水平。据标普旗下研究部门Capital IQ,金融危机后的量化宽松是一大根源。很多评级不高的公司都以非常吸引的价格和条件在基本市场融资成功。随着市场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加,这些低质量的借贷者很难获得再融资。
旁白:如果大波企业裁员关门,那么后面美国经济怎么走?今年是大选年,美联储上下诸多高官会干冒政治上巨大风险紧缩货币?对这事,估计中国央行现在心知肚明,所以在资本管制上死扛,判断熬过去了,就熬过去了:
中国资本外流和美联储货币政策密切相关
资本流出中国的速度近来趋缓,但这种状况料难持续。花旗集团以鲁宾为首的分析师们表示,这是因为这类资金流对美国的货币政策变动尤为敏感。他们在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在美国加息步伐加快的预期再度升温时,资本外流也将再次加速。花旗策略师称,截至去年9月份,70%的国家外债将于一年内到期。他们写道,这种情况引发了怀疑,即这些债务中的大部分可能是用于建立一个“做空美元”的头寸,希望从人民币兑美元走高的预期和利率差异中获利。这些债务就像粘合剂一样,把美国的货币政策和中国的资本外流牢牢绑在一起,意味着美国加息预期上升将加快中国的资本外流速度。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人员本月也表示,自2014年中以来,中国民间资本外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公司偿付美元债务。花旗称,对中国而言,好消息是一旦债务余额下降,这种关联将被打破。策略师在报告中写道,或许要不了几千亿美元,而且用不了多少个月或季度,大家就能不再对中国资本账户与美国货币政策之间的这种密切关联感到担忧了。尽管如此,他们还表示,资本外流不会完全消失,这是因为中国大陆居民已经购买并将继续购买海外资产,以实现其投资组合的多样化。
旁白:去年至今的中国资本外流现象,很大程度是2011年以来做空美元做多人民币的套利资金平仓现象。一旦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这些资金如同旅鼠一般再次从人民币资产中蜂拥而出。中国央行一边严防死守,一边暗暗祈祷美联储加息动作慢点。按目前美国国内趋势看,中国央行能熬到市场投降那天。到目前为止,看多人民币的声音逐步抬头了:
全球最牛债券基金经理:人民币兑美元长期会升值
作为一个将财富捆绑到多数预言家都警告说注定会贬值的某种货币上的投资者来说,Andy Seaman简直乐观得惊人。这位Stratton Street Capital的人民币债券基金经理表示,人民币兑美元到2016年底之前将升值,并且在未来几年将继续攀升,主要原因是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央行打击空头投机者的努力、以及外资流入日益开放的国内债券市场。Seaman作为世界上最优秀基金经理之一的业绩表现使得他的预测不容忽视。他的旗舰债券基金过去五年以美元计算的年回报率为9.5%,不仅在亚洲傲视群雄,而且在全球超过14,000家固定收益基金中优于99%的同行。“尽管人们仍在谈论消极的事情,但它不会发生,”负责管理约10亿美元的Seaman表示,“人民币的基本面长期来看是强劲的,你持有人民币就能获得回报。”他预计人民币在未来几十年将每年平均升值2%-3%。他指出,中国外债水平低,经常账户也有盈余。去年中国经常帐盈余为293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他认为随着美国经济放缓,并且美联储今年料仅加息两次,美元今年余下时间将走软。对于美国紧缩步伐放缓的预期已经推动人民币连续第二个月攀升,从而有助于抵御空头。决策者也竭尽所能来提振人民币---加大干预力度,打击资本外流,并且不断发声来重塑人民币的信心。Seaman表示,当局今年早些时候打破了人民币所面临的一个恶性循环,即人民币贬值会推动资金外流和投机性抛售。人民币得到支持的另一个来源是,随着中国国内债券市场被纳入全球基准指数,海外资金有望进入中国债市。随着中国放松配额和监管,这种变动在今年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加大。德意志银行估计,高达10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将在未来五年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摩根大通在3月15日表示,将评估是否在其受到广泛追踪的新兴市场债券指数中给予中国10%的权重。“一旦人们意识到他们可以进入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可能会有相当多的资金进入人民币资产,”Seaman表示,“未来某个时候需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这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会否发生的问题。”
旁白:看长期,这个太远,短期内中国既要维持楼市泡沫,防止硬着陆,又要维持汇率稳定,资本管制是妥妥的。尤其是货币政策,肯定是宽松的。至于美联储,不可能在紧缩货币问题上走太远。全球央行都在搞负利率,大家只能做到不至于太烂而已,其实所有货币最后都是要大规模贬值的,也就是说通胀。这个道理,俄罗斯心里非常清楚,多年以来矢志不渝买进黄金,现在还在买:
俄罗斯2月狂买黄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俄罗斯银行在2016年2月份再次成为世界各央行中的最大黄金买家。对这种贵金属的购买量为35.6万盎司。另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哈萨克斯坦在继续增加黄金储备,它在2月份收购了将近8.5万盎司。虽然此前中国人民银行称,在2月份收购了32万盎司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暂时还是没有将此统计在内。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在2月份,毫无疑问,土耳其是国家黄金储备中的最大卖家,该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出售了120万盎司(这超过土耳其7%的黄金储备)这种贵金属。另外引人注目的是,位列世界10大黄金生产国之一的加拿大,几乎卖光了自己的黄金储备,只保留了象征性的100盎司。
旁白:有人买,就有人卖,肯定有一个是错的。但过往记录显示老毛子在黄金问题上出错极少,而在历史上,押注黄金的政府一般也不会吃大亏。至于汇率,长期看,本质上是各国之间生产率的变化。人民币死多头不是瞎乐观,中国确实在改革,尽管磕磕碰碰,但确实在改革,你看看下面:
今年电网分离改革全面推开
29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第一批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成果进行热点信息发布。云南、贵州、安徽、宁夏、湖北五省(区)电网作为首批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地区,初步建立了以电网准许成本为基础,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满足电力市场需要的独立输配电价机制。输配电价改革与以往电价模式有何变化?发改委价格司电力处负责人侯守礼说:过去我们国家对电力价格管理采取“管理两头”的方式,也就是说,过去电网统一向发电企业来买电,然后再统一的卖给用户,那么输配电价改革就是要打破这种格局,改为只制定输配电价,电网公司收费打个比方就像“过路费”,过网费收取之后,发电企业和用户之间就有利于将来能够直接通过市场交易来形成一个电的交易价格。最终的用户电价就变成了市场电能交易价格和“过网费”之和,从价格形成机制上就把售电价格和输配电价分开了。过去的电价是捆在一起的,用户不知道我用谁的电,而发电企业也不知道该把电卖给谁,发电企业把电统一卖给电网,电网再统一卖给用户,那么输配电价改革就是要使中间环节独立,这为市场决定电价来提供一个基础。
每日综述:不容易啊,砸碎既得利益集团的硬核桃,然后再强力推行改革,以提高整个社会全要素生产率,每一步都非常艰难,但万事开头难,既然电网分离改革作出了案例榜样,其他行业改革没准也跟着上,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稍许有一点亮光。但作为货币,大家就不要有太多指望了,因为改革大手术需要相当分量的麻药,贬值是肯定的。中国搞货币宽松,算是非常谨慎的国家了,至于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的央行,早就将节操丢到九霄云外了。全球所有货币现在都是在一条破船上,能比的,最多就是谁不太烂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