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06|回复: 7

儒夫:医生累了,病人狂了,中国病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5 18: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医疗改革也改了三十年,今天还要继续改,“两会”中有委员问为何涛声依旧,改到何时才有头?白医天使,救死扶伤,为何医院暴力“司空见惯”?回顾医改的历程,其改革之初就是推行私有化的组成部分,医疗商业化与企业私有化、教育产业化、住房市场化组成了修正主义经济改革的新“四化”。有人说:改革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盗贼的逻辑,正确并准确地讲,修正主义的私有化改革,就是不断制造问题,并不断应付问题的过程。

  医改之初的本质目的就是推卸责任,榨取钱财。在公有制体系下,医疗事业是公共福利事业,在经济落后的新生国家,已初步建立了城市免费医疗,农村合作医疗,能初步保障工农大众的基本医疗服务。而医疗商业化,病人就是财源,医生成了商人,商人与逐利为目的。于是才有了过度医疗、过度用药。一个感冒得化几百元,进了医院,验血胸透加X光,医生的诊断技术咋都仰仗医疗设备了呢?一位小学生拔河比赛摔伤了退,医院竟然给他做了两次穿刺检查,过去生病一般是吃药,稍严重的肌肉注射,控不了病情才挂水。如今怎么医院上来就挂水,为什么肌肉注射都没有了呢?

  我不怀疑医院和医生还尚存救死扶伤的良知和医德,但在私有化下,医院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医院为逐利为根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准确的讲是以金钱追求为中心,计算GDP的单位不都是用钱吗?衡量经济效益的指标不也是用钱吗?啥时候讲过社会效益了,改革之初讲社会效益了吗?在一切向钱看的社会中,医院不赚钱怎么生存?资本主义的竞争,就是尔虞我诈不择手段的竞争,因为,资本主义的竞争法则就是“丛林法则”。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就是例证。医药行业也不例外,为什么一些廉价有效的常用药市场难觅,为什么一些廉价药换了包装身价倍增?为什么一些医生要极力动员病人动手术?医疗事业不再是阳光事业,医疗服务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机构,而是成为了为人民币服务的机构。

  看病难,一方面是医疗资源的相对不足,一方面是病人的增加。在公有制体系下,几乎稍大的工厂企业都有职工医院,(还有职工学校和幼儿园),一般的小病都能就近就医。这也是当年所为“效益低下”的国有企业,却在为国家承担着社会责任,为城市职工提供了医疗福利保障。当国有企业被摧毁之时,这些为城市职工提供医疗服务的保障体系也同时被摧毁了,从面使得社会医院的接诊压力陡增。与当年教育产业化盛行之际所出现的学校两极分化一样,医院也在市场竞争中出现两极分化,使得一部分医院人满为患,一部分医院门庭罗雀。另一方面,人们怕进医院,所以小病自己买药,大病才上医院。中国私有化的杰出成就,就是推动了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让人们都成了半个医生。病人多,当今的环境污染,水污染,有毒食品等,导致了人们的健康状况恶化,各种病症尤其是癌症病症和病人史无前例的增加,他们都是私有化进程中的受害者,他们的病也是中国私有化下的社会病,私有化就是这个社会的病源和病根。

  天使与魔鬼在私有化中轮回转换。都说医生是白医天使,但在这个金钱万能和金钱至上的社会里,医生也要经济效益,开贵药、吃回扣、拿红包不是没有,当他们在行使职责的时候,他们是天使;当他们开始唯利是图从病人身上剐利益的时候,他们就成了魔鬼。一方面,有的医生在说自己的收入少,不满足;一方面有的医生在抱怨,从早晨到下午连续给病人看病,连上厕所的功夫也没有。是的,医生累了,可在这个充满竞争和为生存都在奔波的社会里,谁不在喊累?对于病人来讲,排了几个小时甚至是数天,结果只是让医生看了几分种。当病人花光了积蓄或倾全家的所有,把希望寄托于医院的时候,当他们的病还是没有好转的时候,病人及其家庭的情绪失控了,他们疯狂了。如果不是绝望,又何以会疯狂?“丛林法则”就是你争我夺,“医闹”和“医暴”不就是利益博弈的表现形式吗?我也反对“医闹”和“医暴”,央视打出这样的标题:《医院暴力不能“司空见惯”》,但却没能揭示“司空见惯”的医暴,所产生的病根,那是中国私有化的常态,因为,私有化的中国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5 20: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医疗商业化,病人就是财源,医生成了商人,商人与逐利为目的。于是才有了过度医疗、过度用药。
            你可以理解为医院是商人。医生不过是营业员,怎么干不是他们能够当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5 20: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卖什么?怎么卖?利润多少?他们没有决策权,他们不过是干活的,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和知识,仅此如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5 20: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说医生是白医天使,但在这个金钱万能和金钱至上的社会里,医生也要经济效益,开贵药、吃回扣、拿红包不是没有,当他们在行使职责的时候,他们是天使;当他们开始唯利是图从病人身上剐利益的时候,他们就成了魔鬼。
       既然你有这样的观点,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让这个行业死去????我们不要医生,我们可以自己学医,自己看病,省得别人盘剥我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5 21: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面有的医生在抱怨,从早晨到下午连续给病人看病,连上厕所的功夫也没有。是的,医生累了,可在这个充满竞争和为生存都在奔波的社会里,谁不在喊累?对于病人来讲,排了几个小时甚至是数天,结果只是让医生看了几分种。当病人花光了积蓄或倾全家的所有,把希望寄托于医院的时候,当他们的病还是没有好转的时候,病人及其家庭的情绪失控了,他们疯狂了。


             他们凭什么对救他们命的人疯狂????是医生让他们得病的吗????是医生请他们去医院的吗???我老婆高级职称,每个月工资不到5000元,平均每个月工作27天以上,平均明天工作13个小时以上,每天回到家里几乎瘫在沙发上,谁看见了???门诊最少一天要看80人以上,多的时候要看一百几十个,上门诊前连水都不敢喝,每次都是为了让病人尽快看病,中午经常加班。你们算算,这一百多病人看完每个人能够摊几分钟(有的病人需要做好几次检查,每次检查回来还要看)??病人的钱花光了跟医生有什么关系???一个专家号才几块钱??医生又拿到多少??你们知道吗??你出去买两块臭豆腐都比这贵!!难道医生的价值还不如两块臭豆腐???你不生病一分钱都不需要花,你生病,看病花钱是应该的!!!!!你不想花钱可以让国家管起来,没有那个本事就没办法了;你们有气凭什么撒在救你们命的医生身上???这个有点像一个女人被人逼良为娼,然后,这个逼他们的家伙告诉大家:嗨,大家看啊!这个女人怎么这么不要脸啊!!我们一起蔑视她们吧??替医护人员觉得可怜,也替那些傻逼们难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5 22: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明啊:以前,专家可以每个月拿到278元专家提成(是一个月的啊!!!),现在,没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6 08: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品的价格是发改委和物价局定的;大型医疗设备的价格和使用价格也是他们定的,低价药品消失,是药品生产厂家亏损人家不生产了。请问:这个和医生有什么关系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6 09: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尼玛!医生累了;警察累了;资本家很辛苦;官也不好当了。。。。。。!!!
那么,谁安逸呢???
难懂是屁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9 21: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大学李玲教授近日在一个有关医改的研讨会上指出:根据各方调研和公开的数据,医疗费用从2008年的1.2万亿,2014年增加到3.6万亿,医疗费用增长远超GDP的增长,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一直没有缓解,医改完全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几乎每年“两会”召开期间,医改这一事涉全民的话题都会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新医改实施6年来,整体环境与医改目标并不一致,社会人心思钱,在为人民币服务的背景下,要扭转医院的趋利机制,确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卫生部门也坦承,医疗卫生机构这种“趋利”机制不改变,未来中国医生可能彻底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做好医疗服务,也不知道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良心和良知。

  人们或许还在留恋80年代之前的公立医院,改革开放后,由于财政吃紧,于是部队经商、教育收费,医院挣钱,让医院挣钱缓解财政困难本是一个短期政策,没想到变成了长期政策,就象当初高速公路收费还贷一样,贷款还清了,收费的机制却延续下来。当医院和医生都沦为收费机器,中国医院和医生的性质就完全改变了。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的参与者之一、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曾指出,正是由于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利用了市场化机制,才导致现有卫生资源分配严重不公,使得处于高端的城市大医院发展越来越快,而低端机构,尤其是农村乡镇医院、城市社区医院等逐步萎缩,甚至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

  中国过往的医改,最大的成果也可以说最大的悲哀,就是帮政府卸下了所谓的财政包袱。公共医疗卫生支出与经济发展极不成比例,以2000年为例,发达国家的政府负担了全国医疗卫生总费用的73%,新兴国家的政府负担了70%,最不发达国家的政府负担了59.3%,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负担了57.2%,而中国政府只负担了39.4%。

  从1980年到2003年之间,个人卫生支出从21.2%急剧上升到55.5%,甚至在2001年以后超过了60%。中国政府对公共医疗卫生的投入明显低于全球绝大多数国家,而且占GDP的比例长期徘徊在0.4%~0.5%之间,并呈历年下降趋势。

  更为严重的是,这部份很少的政府投入大多也用在了公务员身上。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曾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健康产业论坛上披露,中国每年上千亿医疗卫生支出,80%都花在了党政干部身上。2006年,中央财政投入公共卫生经费1190亿元,其中的952亿元,用在了850万党政干部身上,另外13亿人只分享了区区的238亿。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做出的战略规划和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这是2000年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纳入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2000年,中国提前实现了GDP翻两番的总体小康目标,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离我们却越来越远!

  是什么原因导致医改举步维艰?最初的医改是为了减轻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财政负担,所以医改是为了实现财政减负的目标,医改并不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也就是说,所谓医改是政府的方向错了,目标当然也就跟着错了,一旦医改的目标不是为人民服务,所以这样的医改理所当然会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反对。

  医改搞到现在,政府、医院、医生、药商、病人、医药代表谁都不满意。似乎大家都是受害者没有赢家,也就是说,不仅病人是受害者,涉及到的每一方,都把自己说成是受害者。其实医改很简单,预防、看病、吃药、报销,如果政府下定决心,愿意为人民服务,就完全可以做好。如果不改变医院的挣钱机制,所谓的医改只有死路一条,只会加速恶化医患关系,使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一声叹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4 01:03 , Processed in 0.57915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