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80|回复: 0

祁连狼:农民工讨薪,市长真的管不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1 20: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种种作风顽疾,是加剧讨薪困境的重要推手;相关部门的集体不负责,更让那些权利救济条款成为了摆设。破解讨薪难,关键还在于实行更有针对性的制度救济。

  临近岁末,讨薪难的新闻渐渐多了起来。据报道,湖北42名农民工在辽宁本溪市讨要被拖欠了两年的工资。700多天里,他们从省到市再到区里,走了一圈又一圈,如今依然游走在讨薪“马拉松”路上。

  更令人气愤的是,有关部门面对讨薪者呈现出的态度与作为。劳动监察支队、信访局、市政府、区政府、区公安分局、区信访局……省、市、区8个主管部门竟然玩起了踢皮球,“这事不归我们管”“回去等消息,时间不能确定”等说法,让农民工们遭遇了一重又一重“弹簧门”。在本溪市明山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公职人员甚至声称:市长都管不了,我们能管得了吗?

  其实,称这起事件为农民工讨薪“马拉松”一点也不为过。42名农民工在8个部门单位之间的来回奔波,两年多的讨薪事件,竟然还没有到达“尽头”,着实令人心寒。

  农民工艰难讨薪的背后,折射出一些部门难改的“踢皮球”式的工作作风以及对群众所急、所盼的漠视。尽管中央“反四风”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但从这些政府部门的工作态度和效率来看,根本没有真正把农民工的利益放在心上,而这种推诿拖延的“太平官”做派,更让人寒心。

  远离家园来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在付出了一年的艰辛后,期待在年末拿到薪水回家过年。然而,不知还有多少象湖北42名农民工们一样,仍然艰难而无奈地走在讨薪路上。

  近年来,国家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日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地方仍有农民工为讨薪而选择过激行为:爬上高楼或施工铁架以死威胁,或走上街头静坐游行,或四处奔波寻求帮助……

  破解农民工“讨薪难”问题,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引导农民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工会、劳动、城管、公安等相关组织和部门要实施联动机制,开展专项检查,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切实帮助农民工维权。

  首先应从宣传抓起,深入开展送法进村、进工地、进企业活动,加强普法维权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农民工更倾向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而不是采取一些过激行为讨薪。法院,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要为农民工讨薪开辟“绿色通道”等,降低农民工的维权成本,让农民工打得赢官司拿得到工资。强化部门联动,以建筑工地、企业、餐饮服务等劳动密集型场所为重点,联合劳动、公安、城管、工会等部门,对企业单位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建立台账,方便查询和帮助农民工维权。督促企业单位开展自查,采取电话回访、入户走访等形式,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重点监管,提高案件处理效率。设立农民工工资拖欠投诉电话,专门接受举报投诉,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同时,还可以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为农民工讨薪维权提供法律服务。农民工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政务微博等多种方式提出诉求,司法等相关部门在接受申请后,通过指派各地法律援助律师为农民工维权,做好维权服务。

  农民工讨薪难问题之所以成为顽疾,除了一些老板恶意欠薪、员工与老板权利地位不对称以外,还在于社会信用机制缺失、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执行力不够、劳动者维权渠道不畅通等。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十分必要。比如,企业不交足工资保证金不许开工;完善社会信用系统,给欠薪单位建立信用档案,把欠薪者列入信用黑名单,全国联网,让欠薪者寸步难行,加大欠薪者的违规风险与欠薪成本;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由工会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展开关于工作时间、工作待遇、工资结算方式等问题的谈判,从源头上堵住欠薪漏洞,避免欠薪成为既成事实。

  保护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所得,既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也是彰显社会的公平、正义。解决农民工讨薪难问题,不能停留于年关之时算总账,为应对时有发生的讨薪事件灭火,而是应该建立保护劳动者权利的长效机制,职能部门要加大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增加欠薪者的违规成本。真正前移“关口”,及时防范处置企业单位拖欠工资,使劳动者权利在平时就能得到落实,工资真正实现按月发放。只有如此,才能有效破解农民工讨薪的困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04:59 , Processed in 0.1875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