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77|回复: 1

张敬伟:中国“马歇尔计划”启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9 07: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遭受战争摧残的西欧诸国进行经济援助,并参与欧洲重建。这一宏大的欧洲复兴计划高达130亿美元,直接促成了西欧国家的战后经济复苏,并使美国一跃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领头羊,构筑了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的基本架构。美国“马歇尔计划”实现了超级大国的美国梦。

  中国和当年美国形势相若。中国凭借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资本充裕,亟需寻找输出通道;中国多年来高速增长积累的产能过剩,亦需通过“走出去”战略,既消化“内存”,也增加中国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这就是舆论热议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如果说几年前这个计划还只是概念,经过一场至今仍不明朗的全球经济危机考验,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已经清晰,并且已经开始实施。

  就战略规划而言,三个时间节点值得关注。一是2001年中国确立“走出去”,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开始“攻城略地”---既包括在亚非拉市场的逐渐站稳脚跟,也包括在美欧市场的屡屡碰壁和愈挫愈奋。内中成败,中国企业付出了代价不菲的学费,也积累了海外投资的经验。二是新一届政府成立后,中国总理成为中国高铁技术的推销员,在双边和多边外交场合推广中国高铁技术。三是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通过能源和地缘安全安全为基,让中国产能沿着“一带一路”双向延伸拓展,基建领域涉及油气运输、铁路、公路、电力电网、通信以及港口等领域。

  与此同时,中国技术和设备也开始迎来收获期。中国铁建在墨西哥首次拿下高铁工程,实现中国高铁真正走出去。中国北车甚至吃下美国波士顿地铁设备合同,并在当地设厂生产。由此,中国北车和南车合并也提上日程。加之拟议中的中俄并延伸至欧洲的亚欧高铁项目,中国高铁技术和装备可谓深耕全球市场的急先锋。而这,也是中国基建在全球最有竞争力的项目。

  从波士顿地铁中标到墨西哥高铁工程,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中国基建都以价廉物美取胜,更重要的是没有预设政治前提和技术障碍。

  而这恰恰是美国“马歇尔计划”所不具备的,美国的欧洲复兴计划,是以美国战略主导为前提,以遏制共产主义在西欧蔓延为目的。美版“马歇尔计划”属于强权对弱者的施舍。中国“走出去”战略,既无地缘选择上的厚此薄彼,也不存在强行输出资本和产能,而是基于互利平等和市场竞争选择。更要者,中国“走出去”战略没有意识形态偏见,也不存政治和军事上的结盟目的,所以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是美版的升级版,手段多元而目的纯粹。

  在中国资本输出上,舆论场有4万亿对外投资的说法。这一资金规模近7000亿美元,也是当年美国“马歇尔计划”的50多倍。在资本输出层面,中国投资有重点,即着眼于新型市场基础建设。值得一提的是, 基于美元霸权的现实,美国对美国资本输出较为排斥,却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变相利用甚至消耗中国的外汇资产。因为中国4万亿外汇储备是以美元结算且有 1/3购买了美国国债。

  在现有的国际金融格局下,由于中国在WBG(世界银行集 团)、ADB(亚洲开发银行)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话语权较低,要将中国充裕的资本输出去,只能通过中国主导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AII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来促进资本输出的效率与效果。

  中国基建和资本“走出去”战略无可遏制,这是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大势所决定的。但是,和美版“马歇尔计划”不同的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见遭遇更严苛的挑战,一是西方世界对中国“走出去”战略充满疑惧并一直在阻滞;二是中国“走出去”面对的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甚至存在政治不稳定的复杂市场,中国资本和基建项目面临着不可预知的收益风险。虽然前路艰难有险阻,但也必须坚定走下去。

  美国“马歇尔计划”延续了西方世界的繁荣,但也带来了两大集团的“冷战”。中国“马歇尔计划”,要走和平发展共同繁荣之路,中国梦和世界梦息息相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09: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0 14:16 , Processed in 0.34386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