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15|回复: 2

踏雪放歌:从三家融合探究中国佛教长盛不衰之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8 13: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依次经历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密教等几个阶段后,于13世纪渐趋衰落。而在中国,佛教却历经2000年而不衰,原因何在?看看当今信仰佛教的国家,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华人集聚区,如中国、马来西来、新加坡等,另一类是曾经的中国的藩国,如越南、日本、缅甸、泰国等。显然,佛教在这些国家能够长盛不衰,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流行的佛教,已不是纯粹的印度佛教,称之为中国佛教或许更为合适。

  所谓中国佛教,就是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和融合后的佛教。这种融合,元明之后称之为“三教合一”。但这种说法并不贴切:一方面,三教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但绝没有合一,佛还是佛,道还是道,儒还是儒;另一方面,相互融合的,是儒、释、道三家,而非三教。“三家”指的是思想,“三教”指的则是宗教。西方人常把儒家称为儒教、孔教,但我们都知道儒家思想其实并非宗教,因为它缺少宗教的几大要素,如教条、组织制度、一定的迷信(偶像崇拜)等。道教产生于东汉,奉老子为教主,但道教和道家却绝不是一回事,两者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则教人反乎自然。举例来说,老子、庄子认为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其致力于研究羽化成仙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自然而行。佛教和佛家同样有着明显的区别,佛家所谓的佛陀意为“觉悟者”,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出身之圣人”,菩萨意为“求道求大觉之人”,可见无论佛陀还是菩萨,其本质都还是人。如果说基督教是一神宗教,佛教、道教是多神宗教,那么佛家就该是一种无神论的学说。

  在说明三家融合之前,先简单回顾一下儒、道两家的发展史。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中华文化空前辉煌,中国所有的古哲学思想都萌芽成长于这一时期。《汉书·艺文志》将其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故又称为九流,其中最主要的是儒道墨法四家,百家争鸣的“争”也主要是这四家之争,包括儒道有为、无为之争,儒墨仁爱、兼爱之争,儒法礼治、法治之争等。战国末期,墨家因其兼爱思想太过理想化、脱离实际而首先没落,法家思想也因大秦帝国的崩溃而被贬弃。我们知道秦国从强大到统一天下的两大功臣商鞅和李斯,都属于法家人物,秦国的残暴和迅速崩溃,使当时的人们将法治和暴政划上了等号,法家也就随着秦国的灭亡而迅速没落。于是,儒、道两家加到之后不久传入的佛家,便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西汉初期推行“黄老之治”,汉武帝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东汉前后佛教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又流行以老子、庄子、周易为基础的玄学,并发展出著名的魏晋名士“清谈”之风。

  儒、道、佛三家并存之后,遇到了难得的文化大融合的契机,这个契机就是南北朝大分裂时期。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一时期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南北大分裂时期,又是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国北方五胡乱华的结果,是汉人和夷狄之间的隔阂逐渐消亡,为隋唐盛世奠定了牢固的根基。民族大融合首先是文化的大融合,主流则是儒、道、佛三家的融合。虽然历经两次灭佛运动,但佛教还是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异乎寻常的快速发展(中国历史上先后发生四次灭佛运动,简称“三武一宗”灭佛运动,即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在北朝,著名的四大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均开凿于此前后时期;在南朝,杜牧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足以说明当时佛教的兴盛。事实上南朝寺庙远不止杜牧所说,梁武帝末期仅建康(现在的南京)就有各种寺庙500余所,梁武帝更是因四次舍身入寺的荒唐之举被后人铭记。

  佛学在中国的发展,难免与儒道两家相互影响、吸收。先讲道家对佛学的影响。公元三、四世纪,佛学著作往往被人用道家哲学的观念进行解释,这种方法称为“格义”,也就是用类比来解释。当时甚至有一种说法“佛不过是老子弟子而已”,因为据《史记·老子列传》所说,老子“晚年出关,莫知其所终”,道家之人就加以发挥,说老子到了西方印度,收了二十九个弟子,包括佛主释迦牟尼,于是佛经便成了《道德经》在西方的演绎。用“格义”方法解释的佛经并不准确,容易造成曲解,于是五世纪之后逐渐被摈弃。但是,当时许多佛学大师,包括印度来华的高僧鸠摩罗什,仍然继续使用道家的术语,诸如“有”、“无”、“有为”、“无为”,来表达佛学的观念,道家术语的使用并没有造成对佛学的误解或曲解,反而造成了印度佛学与道家哲学的综合,导致中国形式佛学的形成。

  佛学于独尊儒术的两汉时期传入中国,两种学说既有共通点,又多互异之处,因此一经接触便互相激荡排斥,也互相融合吸收。儒家和佛家最大的共同点,是前者教人怎样成为圣人,后者教人怎样成佛;儒家(孟子)提出“人皆可以成尧舜”,佛家提出“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两种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家学说的最大不同处,在于佛家的“佛”必须在社会和人世间之外提高精神修养,儒家的“圣人”则必须在社会关系之内提高精神修养。而中国佛学的最重要的发展,正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从而企图降低佛教固有的出世性质。禅宗说“担水砍柴,无非妙道”,正是这种努力的结果。儒家和佛家的相互影响、融合,终于形成一股澎湃的新流,加速了佛教的中国化,从而催生了中国的佛教和以“儒表佛里”、“援佛入儒”为特征的新儒家——理学。

  三家融合,使佛教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使其在印度本土衰落后,却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长盛不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道、佛三教的分合是贯穿近二千年中国思想文化史中一股重要的流,对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的变迁产生巨大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 12:5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是最虚无,适合失意者的宗教,天下皆信佛,则天下自然会死寂一片,没有生机与活力,而西教与伊教,则是扩张成性的极端宗教,天下尽信此=教,则天下永无宁日,唯我儒道之教,才是真正人类文明之瑰宝,才是理性之教义,才能带人类走向光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3 10:54: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真圣人也,可以创个"放歌教派",直接覆盖"呼喊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7 21:3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