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81|回复: 0

张敬伟:马尔克斯带给中国的魔幻与现实主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2 08: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18日,《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去世。

  这位来自拉美的著名作家,在中国并不孤独---几乎当代最著名的作家,都声称受其影响。尤其莫言,因为移植了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第一人。即便是陕派作家陈忠实,也声称外国作家中受马尔克斯影响最大。在其名著《白鹿原》中,从开篇起承到文本架构,都有《百年孤独》的影子...余华对老马无限崇敬,苏童称读老马像喝茅台酒...

  中国作家对马尔克斯发自内心的景仰,宛若当年马尔克斯在巴黎街头邂逅海明威时的一声呼唤“...大师...”。不过,马尔克斯在大学中文系和文学院的课堂上,却体现了一种时髦的“掉书袋主义”。大学生和教授们,虽然习惯于将《百年孤独》挂在嘴头,论文中频繁出现“魔幻现实主义”,但对于《百年孤独》的内涵很难有深刻认知。

  作家群和学院派的割裂,凸显马尔克斯在中国的多元意味。作家们拿来了马尔克斯的“魔幻”之文,也消化了老马的“现实主义”之魂。更主要的是,当代中国作家经历的文革浩劫之痛,与马克尔斯体味的拉美动荡之殇,有着感同身受的现实主义心弦共振。因而,《百年孤独》的“拉美”伤痛,才能在中国作家中引起集体反思的共鸣。

  讽刺的是,马尔克斯对中国当代主流作家群体的影响,并非通过正常渠道。中国作家接触到的《百年孤独》中译本,几乎全是未经老马授权的盗版版本。因为正版《百年孤独》出现在中国时,那些知名作家早就成名成家了。正因为如此,当1990年钱钟书先生接待来访的马尔克斯时,老马毫不客气地向钱先生等人嚷道---诸位都是盗版贩子呀。老马并言,死后150年都不会对中国授权。这颇让老实本分的钱先生颇多尴尬---这恰是中国与拉美、老马与中国作家的另一层文化隔膜。

  毕竟,当年的中国还未有知识产权的概念,而中国作家恰恰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缺位中,无意识吮吸了盗版商们提供的版本,“不合法”的马尔克斯“孤独”食量滋养了一批中国作家。“感谢”中国的盗版商,无意中让经历文革后“孤独”但有有着现实主义写作欲望的作家们成长起来。

  当然,大师并未像他所言对中国“死后150年”不授权,中国出版商还是拿到了《百年孤独》的版权。这或是老马留给中国文学家和出版界的一桩传奇轶事。

  老人已逝,作品永恒。在中国,他的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魔幻”源于孤独,这在特定的文化与社会背景下,才会有痛彻心扉而又不得曲笔演说的表达。马尔克斯在接受诺奖时的标题是《拉丁美洲的孤独》作为标题,他用了一长串令人揪心的数字描述了他那个时代的拉丁美洲不堪的政治与社会现实,他讲:“我们从未得到过片 刻的安宁……”,“对我们最大的挑战,是我们没有足够的常规手段来让人们相信我们生活的现实。 朋友们,这就是我们感到孤独的症结所在。”

  马尔克斯指出包括他、他的祖国乃至整个拉美世界“孤独的症结所在”,这是呈现在欧盟颁奖盛宴上的有些扫兴的现实主义。其实,拉丁美洲在大文明的框架内是和西方文明同质的,但欧洲殖民者在经过数百年的本土化后,反而变得相当不文明,这是马尔克斯矛盾痛苦而孤独的本源---对西方文明有着天然的向往甚至感佩(否则不会深情呼唤海明威“大师”),却又有着割舍不断的拉美情结,这一情结不仅体现在敏感的马尔克斯身上,也在马岛战败后笼罩在阿根廷这个号称“最欧洲化”的国家上空...即使现实,拉美国家也未能摆脱游走于西方文明边缘的孤独感。

  深受马尔克斯影响的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的演讲辞,其娓娓道来的“讲故事”,则少了孤独与痛苦。和马尔克斯的孤独“进行时”相比,中国作家的痛苦是“过去时”。因为,拉美地区至今仍然处于割裂与紊乱的社会生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9 10:5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