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大参考

井底望天:花开花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09: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篇

风急叶正黄,独坐观霓裳。
冰心未曾付,中秋忆洛阳。

四十一

  俄罗斯这一轮和美国的斗法,对欧盟来说是一个苦于应付的头痛难题。俄罗斯和美国在对外行为上,有时非常相似,就是采取西部牛仔的简单做法,缺乏周全的考虑。其实许多时候,软鞭子胜过硬棍子,换一个方法处理反而会令人眼前一亮,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结果。

  本来俄罗斯不需要过于担忧欧洲会去在其控制力之外,另选择一条能源通道的可能。如果俄罗斯可以和西欧各国真正的建立起互信,大家来个全欧洲四海一家亲,又有谁会舍近求远,自找烦恼,去绕过俄罗斯改从将来可能会有伊斯兰原教旨复兴大变局的土耳其选路址呢!而俄罗斯对乌克兰,你的口气越硬,霸气越重,人家就越胆战心惊,要找外部的强援以求自保。这轮俄乌之间对能源通路互掐脖子,首先受益的就是中国和伊朗。既然通往中国的道路一路顺风,而其他方向则是杀机重重,土库曼斯坦的第一桩生意自然是中国。何况现在很难讲清楚土库曼斯坦号称的100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存量是否有掺水,所以保证捷足先登先抢到手当然胜于在外面打完架后再最后抢汤渣。

  对伊朗而言,美国和俄罗斯开始的新冷战苗头,会一方面使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的施压起些许缓解作用,又逼迫俄罗斯不得不强力支持伊朗而对抗美国,而且还令欧洲对伊朗的天然气有另外一种美国人不愿听到的想法。

  如果俄罗斯在伊朗问题上和美国对抗,那么中国就不需要直接面对美国在伊朗问题上的压力。中国政府应该抓住这个良好的时机,在西藏和新疆问题上加重力度,大力清除由外部势力操纵的扰乱社会安定的不良分子。正好在奥运会闭幕式上,尼泊尔新任总理共产党人普拉昌达同志来访,中国应该趁势和尼泊尔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经济建设上大力援手,把藏独势力从尼泊尔赶出去。由于藏独势力主要在于西方国家的动作,光靠中国自身的努力,或者和达赖喇嘛的谈判,都不可能解决问题。反而是南疆的局势需要花多点功夫,解决的希望比较大。只要西方国家在应对俄罗斯的挑战下分心,无力在藏独运作,中国就应该至少在国际环境上为下一个十年创造安稳的外部条件,而未来十年是中国发展最重要的阶段。

  俄罗斯和德法联盟当前之间的困境,双方都承担责任。从俄罗斯这一方来看,不肯将自己的角色进行实事求是的定位,而沉醉于恢复昔日帝国辉煌的幻梦,企图以能源武器重新崛起,这是一个愚蠢的想法。俄罗斯应该学习英国、法国和德国这些昔日的强权在衰落之后的做法,学会如何将精力放在发展经济和科技上,利用当年抢来的财宝,通过现代的新玩法,继续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造福。而不是寻求在世界上与美国再次直接强强对抗,结果反而给别人更多的可趁之机。

  用拳击运动来比喻,就是你这个选手的体重在哪个级别,就应该在哪个量级参加比赛。如果你因为因缘际会的缘故,在比自己相对体重更重的高级别组里参赛,虽然也许还是可以和对手过几个回合,但想打完整场比赛并保证至少有一个和局,就会比较困难,可能需要把吃奶的力都打出来。一个中量级选手,却一心要打重量级,不光是俄罗斯的问题,也是困扰法国、德国和英国的问题。英国的处理似乎聪明一点,每次都和美国一起打双打比赛。

四十二

  俄罗斯对自己的设计显然过高,希望成为美国和中国之后的第三大势力。因此其战略计划是作为一个全世界的平衡力量,在美国强大的时候,就联络中国抗衡美国,而在中国强大后,就联络美国抗衡中国。而在俄罗斯的欧洲战略上,显然是试图以一己之力,和欧盟做一个交流平台,以所谓俄欧关系来界定双边的联系,但不把欧洲作为一个主要的挑战力量。俄罗斯这种小看欧洲的态度,以及欧洲对自己未来地位界定的自我困惑,都会影响双方的关系。

  笔者在第一卷《大国游戏》中一笔带过提到,1998年一批欧美金融家和经济学家中的“不同意见派”在伦敦肯辛顿饭店向当时的俄总理普里马科夫的私人经济顾问提出建议。这些建议,归纳起来是三点,均针对当时俄罗斯的困境:第一,停止对外寻求高息借贷(当时俄罗斯政府为自己筹资外币而发行的美元债券年利息率在50-100%),从而停止国外金融投资者对俄罗斯进行外汇储备的高息抽血,让外汇收入不至于白白用于偿债而是投入有效率使用如吸收先进民用产品技术;第二,将重要资源型企业包括能源企业逐步重新国有化,从而停止本国寡头控制本国战略资源,并将出口所得外汇尽入囊中且汇出到塞浦路斯等私人避税天堂;第三,建立本国健全的卢布本币银行体系和本国的生产技术循环,这一条主要是想充分发挥俄罗斯地大物博的优势及继承下来的科技底子,转为民用充分为人民服务,打造一个“自循环”经济,让国家有主心骨,而不是靠外国的金融流入和外国的货物为生。

  看来,俄罗斯只完成了前两条,第三条只马马虎虎完成了金融那一半,可实际生产却一直没有什么起色。今天俄罗斯基本看不到“俄罗斯制造”的商品,街上卖的高中低档各色消费品都来自中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结果,俄罗斯变成一个“原料换享受”的国家。究其原因,能源馅饼从天而降,各种快速致富手段如房地产层出不穷,老百姓不想从“科工贸”生产企业路线一步步扎扎实实做起是主要原因。此外,有些地区遭遇90年代经济解体后,一直未能很好的恢复实力,比如远东地区,简直成为依赖于向俄罗斯国内提供“走私二手汽车服务”来获取劳务报酬的犯罪窝点。而金融业虽然名义上是俄罗斯本土机构,但是在房地产热刺激下却借了大批国外的美元债务投入地产开发。房地产业、走私汽车、对外债务,这些在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都将逐一引爆。

  在这种现状下,俄罗斯对自己实力的估计非常不切实际。虽然俄罗斯乌拉尔山以西的欧洲土地,面积可以和整个欧洲一比,但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比欧洲不知差了几个等级,光是人口不足俄罗斯五分之一的三个小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加起来的名义经济总量已经和俄罗斯相似(平价购买力计算为俄罗斯一半)[1] 。现在的俄罗斯经济还是因为能源价格高企,才可以和人一拼,如果三年后能源价格跌落,俄罗斯的经济就更为麻烦。因此俄罗斯在普京时代的膨胀自信心是建立在历史延续下来的民族自尊上而不是真正的、全面的国家实力之上的。

图5.1  宗教文化意义上普遍认可的“欧洲”与“非欧洲”的分界线 (从芬兰到克罗地亚一线划开)

  与此对应,欧洲的困惑是在于不知到底自己最后应该怎样定位——范围到底在哪里,以什么样的形式组织起来。如果以文化和宗教作为一个标准的话,那么从4世纪东西罗马分裂以后,在西部是西罗马的罗马教廷(即天主教,以及后来马丁路德等改革衍生的基督新教)为核心的区域,而在东部则是东罗马的君士坦丁堡教廷(东正教)为中心的地盘。如果今天划界的话,在北方则以俄罗斯和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的边界为线,然后穿过白俄罗斯与波兰分界线,转而折向东南,沿着乌克兰的中心线南下(西边是“联合东方天主教”的地盘,服从罗马教廷,东边是俄罗斯的东正教),再折向西南,从罗马尼亚境内形成一个反L型边界,处于L边界西北边居住着天主教匈牙利族的特兰西瓦尼亚属于西方,而首都所在的东南属于传统东方,然后再向西,以100多年前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边界为界,在前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西方国家”)与塞尔维亚-黑山(“东方国家”)之间分开,隔开西方(中欧)的天主教和东方(土耳其领地)的东正教以及伊斯兰教。

  那么这个按宗教和历史划分的方法,当然把很多地理位置上的欧洲国家排除在了“文化欧洲”以外而划归俄罗斯领头的东正教世界或伊斯兰世界,比如说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希腊、保加利亚、摩尔多瓦、土耳其、塞浦路斯、大部分罗马尼亚和乌克兰,以及格鲁吉亚(其实格鲁吉亚应该算亚洲国家才对)。争论了几十年的土耳其能否进欧盟,都是一个未解疑问。欧盟边界到底在哪里,“欧洲”到底是什么概念,成了一个七嘴八舌,纷争不息的辩论。每当看到这个场景,笔者就不得不感激我们的老祖宗,早早解决这些基本概念,让我们这些后人不需要面对这些头痛的问题。

  除了上述如何确定家庭边界的苦恼以外,欧盟现在到底是要按质还是要按量来建设,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再加上欧元区的出现,使15个国家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马耳他、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斯洛文尼亚[2] ,在金融货币政策上是整合了,但是经济管理(政府财政政策)上是一套,军事上又是一套,,外交又还有一套,这就好比欧洲同时由几个不同的马车拉着在运行,经常互相冲突。因此,在几年前,法国和荷兰的选民都否决了欧盟的宪法。

图5.2  欧盟宪法草本封面;法国全民公决否决欧盟宪法草案(红色的连片地区表示投票否定的地区)

  但即使欧洲人自己对该怎么办也不是很清楚,但在对俄罗斯的态度上,目前他们都希望见到一个弱势的俄罗斯,也许是希望这样它可以更容易融入欧洲(老欧洲更倾向于此),也许是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真心希望俄罗斯完蛋(“新欧洲”多此考虑)。这倒和美国希望俄罗斯“体面地”、“不崩溃性的”垮台的一贯态度恰巧一致。欧洲对俄罗斯的态度,如果是好心希望他融入欧洲的角度出发,那么它也会希望俄罗斯可以放弃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完全成为一个欧洲国家,获得“入欧”资格。但这恰恰是俄罗斯的第二大担忧,即中国势力西扩和北上,使俄罗斯失去其亚洲领土和势力范围。

—————————————————————————————————————————————————————
[1] 按照名义GDP计算,2007年俄罗斯为1.29万亿美元,同期荷比卢三国为1.25万亿美元;按照平价购买力计算,俄罗斯为2.09万亿美元,荷比卢三国为1.03万亿美元。
[2] 欧元区初创时为12个主要国家,2007年以后陆续加入了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三个东欧和南欧小国。2009年斯洛伐克将加入欧元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08: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二十二)

四十三



图5.3  苏联1989年发行的“欧洲——我们共同的家园”邮票,配合戈尔巴乔夫的“新欧洲”思维

  本来俄罗斯人在苏联垮台后,对于老欧洲提出的让自己向欧洲价值体系靠拢,最终变成欧洲的一员,并没有抗拒,甚至当年戈尔巴乔夫的“新欧洲”思维,就带有这种色彩。只不过美国对俄罗斯的设计与老欧洲并不相同,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美国的外交政策决策人士,例如国务卿赖斯等,都是过去冷战一系的俄罗斯专家,这就让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热脸贴上了冷屁股。吸取了十年教训,受够了羞辱的新普京俄罗斯走向了反面,不仅和美国撕破脸皮,对于其实相当合理的“法德俄三核心大欧洲”计划也渐渐拉开距离,开始完全从自己一国的利益计算上规划对欧战略。

  其实除了中国等东亚地区以外,对美国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有实力提出挑战的主要还是在欧亚大陆上的大国力量。在美国势力独大之前,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的大对决基本由欧洲力量主导。包括19世纪早期海岛大国英国对抗大陆大国法国,而后19世纪中后期英国和俄国东西横贯欧亚大陆的大游戏对决,再后来到20世纪初,又出现了为了对付中欧新强权,英国与法俄修好一同对抗内陆大国德国,直到最后二战后才转为由非欧洲的美国领导西欧对抗苏联集团。

  如果美国无法保持对欧洲的主导作用,放手让法德和俄国互动合作,让一个没有了敌人的欧洲变成了欧洲人的“三核心”大欧洲,美国就会被人从欧洲赶出来。一个具有统一国家机能的欧盟,自然是美国在经济、科技、文化和外交各方面的一大挑战。虽然美国仍然具有压倒优势的军事实力,但不可能和欧洲这些“文化价值体系”相同的国家开战,否则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弄不好还要把自己制造出来的从古代的基督教到现代的“自由民主”的价值口号都给撕破。既要控制,又要面子,那么当然最合适的一招,就是从古到今,屡试不爽的手法:分而治之。

  分而治之的第一个棋子自然是英国。以英国的特殊地理位置,注定了它不希望一个强大的欧洲内陆出现,因为这会削弱其在地区事务上的决定权。又因为英国和美国的特殊关系,保持美国在欧洲的主导作用,完全合乎英国的国家利益。这也是英国拒绝加入欧元区的一个主要考虑。

  俄罗斯目前可以搞乱格鲁吉亚,再封住阿塞拜疆,但是如果欧洲可以学习中国在朝鲜半岛六方会谈上的玩法,在美国和伊朗的冲突中起一个主动性作用,调和到美国和伊朗双方都让步,那么欧洲肯定会从伊朗那里拿到一笔能源酬谢金,用一个比较好的价格直接从伊朗过土耳其拿到能源。如果欧洲消除了土耳其国内潜在的反欧洲隐患,又在伊朗操作得当,那么欧洲就有可能在迈向世界独立一极上迈上坚实的一步。

  但自视甚高,不从构造大欧洲上构想的普京俄罗斯不会接受欧洲的算盘,所以这也是俄罗斯会在伊朗事件上打强硬牌的原因。俄罗斯强挺伊朗会导致美国和以色列强硬,使顾忌于“政治正确”的欧盟被跟着拖落水,无法单方面亲近伊朗。这样欧洲在能源上就不可能有什么动作,不得不继续依赖俄罗斯,使其在东欧这些前苏联势力范围内地区的事务上不愿和俄罗斯抗衡。这一招和美国挑起新欧洲的波兰、捷克去和俄罗斯对抗而拖欧盟下水,原理来自兵书里的同一页。

  这就涉及了美国在欧洲分而治之的第二个棋子:中东欧国家,所谓“新欧洲”。

  其实在格鲁吉亚事情失控之前,德国已经对波兰非常不满,指责怨妇波兰自己整天想跟俄罗斯找茬,却公报私仇,把整个欧盟和俄罗斯的合作关系当作人质。不知这个时候,那个自己也不时满脑子“反专制”意识形态热火中烧的默克尔是不是开始明白为何希特勒要和苏维埃俄国瓜分波兰了。当时的波兰,正好像今天一样,充当了英法联盟抗拒德国重新崛起的先锋。而当时的苏联,则是想退出20世纪初确立下来的沙皇俄国和英法的东西反德联盟,希望与德国和好,以应付革命后的国内经济不稳局面,以及在革命后的反目“盟友”英法支持下的白俄们复辟的企图。所以德国一提议,苏联同志们自然一拍即合。结果德国铁军从三面杀入波兰,波兰军队经过几个星期的苦战,在波兰南边死守,眼巴巴等着英法联军的救援。当发现那只是一个幻想后,波兰人立即作鸟雀散,逃入南边中立的罗马尼亚保命。

  今天的波兰,何不与此历史相似?无非苏联换成普京的新俄罗斯,德国换作欧盟核心法德同盟,而当年的英法同盟变成美国(加上英国),而自愿作他人工具的波兰有了几个新伙伴,如捷克、格鲁吉亚罢了。

图5.4  波兰今天的领导人卡钦斯基兄弟(分任总理总统)和1939年时的波兰领导人


图5.5  上:1939年,“苏联-德国”与英法撑腰的波兰对阵局势图
下:今天,“俄罗斯-德法”与英美撑腰的“波兰-捷克-乌克兰-格鲁吉亚”对阵局势图

四十四

  那么今天的局面如果重演开战一幕,不知能与当年慕尼黑会议、波兰闪电战那出主子牺牲棋子的戏有多大的不同。如果俄罗斯和波兰关系极度恶化,俄罗斯决定用军事力量入侵波兰,美国会不会因为美波在反导弹计划上签署了双边协定就参加战斗?这次俄格战争,挨炮火的格鲁吉亚人民都以为美国不会对俄罗斯的战争行为坐视不理,结果等到战事结束才有人道救援名义的美军姗姗来迟,真有被美国出卖的感觉。虽然美国可以嘴上下功夫,谴责谴责,但没有多少实际的军事行动,格鲁吉亚人只能骂自己的小萨总统传递错误信息,误导听众。

  那么谁会保证,美国不在波兰的问题上重施故计?在那种局面下,德国虽然在表面上会“强烈抗议俄罗斯公然侵犯主权”,但心里面可能还对波兰幸灾乐祸,骂其活该。

  当然俄罗斯和波兰之间像俄格那样公然开打的机会,从现在看来机率还是比较小,但不排除今后的数年里,俄波关系会继续恶化,俄国会不断挑动冲突,直到驻波兰的反导弹系统被放弃为止。

  俄罗斯虽然三天两头利用石油和天然气管道需要维修这种理由,来折腾现在死抱美国大腿的东欧国家,但其实从来没有严重影响过德国和意大利的天然气供应。德国和意大利之所以希望能有俄罗斯以外的供气管道,不光是对被人垄断货源有忧虑,也不光是不能完全相信俄罗斯政府,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这帮欧洲老骨头无法控制波兰、捷克和乌克兰这些天然气中转国,这些国家和美国凑在一起天天和俄罗斯找茬,搞不好有一天把老欧洲们也一块搭进去,那岂不是惨了?大概是因为头脑肤浅,还沉浸在十几二十年前革命兴奋带来的多巴胺里,这些新欧洲的小兵们对于美国五体投地,在北约的运作上,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在不通告欧盟的老欧洲家长,而争先恐后为美国开设秘密监狱,唯恐失宠。这些,都为欧洲核心国德法增加了不可控的头痛因素。

  在奥运会结束后,欧洲的青年联盟发表声明,宣称此次奥运会“真正的金牌第一”是27国家的欧盟,“共获得87枚金牌”,是第二位中国51枚金牌和第三位美国36枚金牌的总和,并号召以后欧盟共同组队参加奥运会。这个声明虽然非常无聊,但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即至少有相当的欧洲年轻人明白团结一致的重要性。虽然今天的欧盟团结是个天方夜谭,但是在未来,随着美国势力衰退,经受过这次美式模式的金融危机教训后的东欧小混混们,明白所谓美国大佬的支持和撑腰多为海市蜃楼后,就会不得不向德法核心低头,不敢再在欧洲内部挑起争斗。而完成“安内”后的欧盟,如能驱逐英国,又团结俄罗斯,那么不是没有可能变得更强大一点的。

  现在对欧盟最不利的情况,其实是俄美大摊牌,逼着自己表态,这样内失家庭威严,外陷强权浑水。俄罗斯和美国的冲突扩大到乌克兰,尤其是克里米亚,或者能源生产国阿塞拜疆内部的纳加尔诺-卡拉巴赫(住着俄罗斯兄弟亚美尼亚人,一直以来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结怨之地)。当然,俄罗斯视西欧为其最出口商品——能源的主要市场,自己非万不得已不会打烂这个鸡蛋篮子。也许,如果把目光放得极其长远,让俄罗斯对乌克兰开刀,对于欧洲的长期利益来说,可以让俄罗斯在控制了克里米亚后或修建绕过乌克兰的“南流”管道,或逼着乌克兰不敢再太过份,使俄罗斯对西欧的天然气供应提供更好的保障。但在短期里,俄乌兵戎相向却只会迫使德国和法国对俄罗斯摆出强硬姿态,而影响德国工业产品对俄罗斯这个市场的出口,为现在的陷入困局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4 09: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五

  另外一个令欧洲整合成世界力量的拦路虎,是土耳其这个伊斯兰大国的入会问题。现在任何一条欧洲希望的可以绕过俄罗斯的能源替代通道路线方案,无论这能源来自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地区,还是伊朗,或里海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都必须途经土耳其。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要接受这个过去的奥斯曼帝国、今天的拥有比法国人口还多1000万的伊斯兰教人口大国进欧盟,对欧盟的文化和经济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大部分欧洲人都认为土耳其是个亚洲国家,而且恐惧如果它加入欧盟,欧盟就会变成个“大杂烩”、“四不像”,带来以天主教、基督教为基础的欧洲文化一体化的崩溃。另外还可能招来一系列麻烦,比如土耳其在塞浦路斯[1] 上的态度啊,土耳其在国内少数民族库尔德人的态度啊,比如对一百年前清洗强行迁移商业民族亚美尼亚族[2] 的历史认罪态度啊,数不胜数一箩筐。
图5.6  土耳其融入西方过程中的“历史包袱”:亚美尼亚“大屠杀”(右上);塞浦路斯问题(左及左下)

  但如果欧盟就是大门紧闭,不让苦谈了二十多年的土耳其加入,那么它内部的亲西方势力,就会面临亲伊斯兰的宗教势力的挑战。虽然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每次伊斯兰教政党通过选票上台,试图对世俗政治制度进行有限修改的时候,都会屡次受到军方的打击下让改革流产。但是一次次的冲击,似乎已经让那个国父凯末尔[3] 创立下的“土耳其永远政教分离”的红线,日益褪色淡薄。

  古今中外,一国内部的政治争斗之输赢,在于谁可以为老百姓带来经济上的实惠。因此,在西方经济势力衰退而穆斯林能源国家的经济越发红火的大背景下,附带上2001年全球化经济给土耳其带来的严重金融危机的生活感受,以及美国主导的针对伊斯兰教的新十字军东征——反恐战争带来的文化情绪感染,土耳其内部的亲西方和反西方势力就要重新洗牌。笔者曾经在90年代访问过土耳其,那时西方和伊斯兰之间尚未开打,事实上还因为美国在此前支援阿富汗的反苏伊斯兰游击队,以及那时北约对波黑穆斯林的全力支持,西方与穆斯林世界之间还处于事实上的盟友关系。记得那时土耳其人民对西方尤其是美国,视为自己人,很难想到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土耳其的反美情绪会如此的高涨,甚至出现针对美国目标的恐怖袭击。如果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路线彻底被堵死,那么就有极大可能会不得不向东转,加入在全球范围内崛起的伊斯兰集团。
图5.7  现代土耳其的创立者凯末尔;漫画——今天“政教分离”的土耳其岌岌可危

  目前土耳其现今的政府还是由亲西方派系掌权,一旦由美国和穆斯林极端势力的对抗升级,一方面恐怕欧洲国家不得不表态支持美国,导致普通土耳其民众不满,而另一方面,穆斯林极端势力又会在土耳其发起针对西方利益的攻击行为。于是作为处于欧洲和亚洲路冲的土耳其,极有如此可能变成西方势力和伊斯兰势力的对抗前哨。因此把土耳其作为欧洲绕过俄罗斯的新天然气管道的线路,并不是欧洲可取的出路。

四十六

  虽然欧盟中的老欧洲,不想和俄罗斯交恶,试图在美国,英国和新欧洲的大声鼓噪之下,悄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俄罗斯得理不饶人,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做法,有点令老欧洲下不了台,面子有点挂不住。本来俄罗斯把格鲁吉亚打得鼻青脸肿,又趁势占领了黑海包括波季在内的两个港口,就应该就此收手,不要去宣布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激化与美国的矛盾。而俄罗斯这样撕破脸皮的做法后果,就是让美国和英国,借口东欧的波兰、捷克和乌克兰的恐慌,迫使德国和法国重新考虑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问题。

  在与西方张嘴骂娘的同时,俄罗斯又主动声明退出对WTO的申请,停止和北约的交流。壮汉普京亲自驾机飞往远东,督促输入亚洲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建筑工程,还来个武松打虎[4] ,摆出一副要融入亚洲,和欧洲一拍两散的架势。梅德韦杰夫也号称俄罗斯不怕新的冷战,为当前的局势火上加油。
图5.8  普京于格俄战争后赴远东地区打虎;梅德韦杰夫宣布俄罗斯不寻求也不惧怕新冷战

  其实和许多国内的看家不同,笔者觉得俄罗斯有点色厉内荏,因为实力的虚弱,不得不虚张声势。如果俄罗斯在教训完了萨卡什维利之后,摆低姿态,和美国进行桌底交易,以销售武器给伊朗或者叙利亚为威胁,既换取萨卡什维利的下台,又避免把欧盟中的老欧洲拖下美国浑水,则可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而现在的情形是,俄罗斯明目张胆的向全世界宣告,不是只有西方才有权利实行单边的先发制人原则和道德人权帝国主义,我俄罗斯也可以为了国家主权利益自行其是,在我的历史上的势力范围内推行“主权民主”。这就将欧洲希望保持的以道德卫道士的姿态干涉世界事务的国际垄断地位,连根拔起。这一招令德国的默克尔和法国的萨科齐(以及大嘴巴库什内),都极其不爽。

  俄罗斯的架势摆得太高,直接导致了波兰和美国的反导弹条约签订,使这个问题向有利于俄欧方向去发展解决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那么除去几乎摊牌的东欧以外,现在俄罗斯对美国的王牌是什么呢?确有两张东边的牌,一张是伊朗,一张是阿富汗。伊朗的牌比较难打,因为牵涉到的方方面面比较多,既有美国的核心利益,也有中国的安全利益,再加上伊朗也是一个地区性大国,俄罗斯想操控的空间不是太大。反倒是在阿富汗,俄罗斯可以通过对塔利班的支持,从黑市里流一些高性能武器过去,一定够美国喝一壶。

  考虑到美国在中国的西藏和新疆支持独立分子的恐怖活动,在俄罗斯人请美军喝伏特加的时候,中国人也希望送瓶茅台过去,再配上伊朗的推波助澜,巴基斯坦的明反暗助,能让美国人在阿富汗的日子很难过。在现代世界,大国之间很少有直接对抗,支持小国打仗把对手拖死,是不二法门。当年苏联在越南出钱出枪抗美,美国在阿富汗出钱出枪反苏,都是这种手法的成功例子。俄罗斯自己和格鲁吉亚开劈,让美国在背后捣鬼,这对于俄罗斯来说其实吃亏,不如插手阿富汗和伊拉克,让美国在那里和游击队开劈,自己躲在幕后收获果实来的经济省力。

  从实际操作来讲,直接的军事打击远远不如挑动关键地理位置的国家的内斗。以颜色革命树立傀儡政府,比普京的重拳要有效得多。俄罗斯可以在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上泄漏杀伤力比较大的武器,对付美国的软肋,同时对波兰和捷克进行渗透,搞乱这两个国家,迫使该地区的人民放弃成为美国对付老欧洲和俄罗斯的前沿阵地炮灰。如果俄罗斯能把握这两种兵不血刃的上策,都比在格鲁吉亚大开杀戒来的巧妙。

  俄罗斯把格鲁吉亚搞乱,导致南高加索地区的不稳,也许会打击美国打通里海走廊的战略企图,但如果不懂得适可而止,以至于影响和老欧洲的关系,那将是一个得不偿失的结果。现在趁着美国偏软,俄罗斯应该控制局势不再恶化,努力和德国和法国沟通,免得局势被进一步推向激端。

  美国副总统切尼则在格俄战争后忙着对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乌克兰进行访问,除了带了10亿美金的酬劳费给格鲁吉亚外(占该国GDP的一成),还要同驻阿塞拜疆的西方石油公司如雪佛龙、英国BP石油公司等商量一下对局势的判断。笔者的估计是,美国的下一步动作是重新将这三个国家加入北约一事提上日程,如果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局势上越过激,西欧对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越疑虑,美国这个计划成功的机率就越大。

  由于现在德国和法国的领导人相对于其更有雄才大略的前任施罗德和希拉克,都比较热衷于意识形态口号,更容易愿与美国合作,一旦美国的这个计划实现,俄罗斯和西方的冲突将有恶化的趋势。而如果西方可以成功在未来几年,将能源价格降下来,俄罗斯的前景其实堪忧,不是很乐观。

  即使美国无法完全迫使老欧洲就范允诺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还有一个折中的方法,就是让它们加入欧盟。估计切尼就会通过以美国和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各签一个双边军事合作协议,加上在波兰和捷克的部署,制造一个无名但有实的“小北约”,或称东欧“北约”,最终达到搞垮俄罗斯的目的。
图5.9  美国和东欧国家合作搞事实上的“小北约”

——————————————————————————————————
[1] 塞浦路斯是地中海的岛国。此岛历史特殊,原自古代其就为希腊人的领地,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铁蹄踏遍西亚东欧时,也把其纳入版图,并加以移民。结果造成塞岛希土两族混居,人口比例基本为4:1。1974年以后从岛中部分南北而治,南边为希族政府(国际承认),北部为土耳其族政府(号称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只有土耳其一国承认)本来混居的民族分别向南北迁移并加以隔离。到今天为止,所谓塞浦路斯加入欧盟,其实只是南塞浦路斯(希腊族)加入了欧盟。这个塞浦路斯的统一问题也是土耳其和希腊之间的敏感话题。
[2] 强行搬迁亚美尼亚人及“亚美尼亚大屠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将今土耳其中部和东南部境内的商业民族亚美尼亚人集体杀害和集体迁移到叙利亚荒漠地带让其自生自灭,种族消亡的历史事件。这一直是亚美尼亚和土耳其之间的敏感话题。(至今两国没有建交)
[3] 凯末尔,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创立者。“青年土耳其军官运动”的领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即将为世界列强瓜分殆尽的危局中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改革文字,推动现代化,主张“政教分离”,对伊斯兰教势力进行较为严厉的排斥。被誉为土耳其国父。但是由于土耳其近年来经济发展不能普及大部分百姓,伊斯兰运动大有卷土重来的势头,政教分离原则岌岌可危。
[4] 指普京在格鲁吉亚冲突后赴黑龙江流域视察,亲自用麻醉枪射了一支东北虎(西伯利亚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08: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二十四)

四十七

  要想打击俄罗斯,就必须把世界的能源价格从高位压下去。08年上半年,为求在期货市场上炒一把的犹太人把油价抬到了历史纪录,而到格俄战争前,其实美国已经有些动作,比如在石油期货市场中打击炒家(据说是瑞士的一个基金),把油价从近150美元的高位拉了下来。随后,格鲁吉亚局势恶化威胁巴库石油外送,古斯塔夫飓风席卷墨西哥湾产油区都没能让油价反弹,而是直击跌破130、120、110美元。如果高挺的油价带来世界经济的衰退,消费者对用油的需求降低,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重新考虑其能源战略和汽车工业发展计划,那么再想以这些借口来炒高油价的难度将比以前大。

  08年上半年油价的大幅上涨,除了投资大行如高盛之流的炒作之外,和同期美元的狂跌也有一定的关联。在美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因为次贷引发的信用危机而受到打击后,许多大银行的账本很难看,而且其中还有很多假账——那些由房地产抵押的债券的价值记录中有不少是以高于目前市场的过去泡沫房价来计算的。但一旦付不起每月供款的屋主宣布破产,而银行和地产界自己不能内部消化这些地产的话,大规模的拍卖房将不可避免,债券的真实价值显露,就会令这些大银行无法再做假账,业绩公布出来,将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必须停止对这些银行的现有标准的会计监管,并用各种国会通过的救市法案,来保住房市不再继续崩溃,不然的话,这些银行就会连续倒闭,带动整个金融体系的坍塌。

  现在美国政府的做法是,以低利率继续放松银根,试图令银行体系的资金在周转上,继续充足,还有就是对关键公司,比如对房地产两大巨头房地美和房利美的股票的卖空交易实施限制。这些都是为了稳定住大银行系统,使其可以消化和吸收即将大面积破产的小型商业银行(现在有117家在黑名单上)。而一些资金充足的大投资行,在全球供需基本平衡的大宗商品市场上呼风唤雨,有助于将其坏账在纸面上清理掉。

  这场对全世界的老百姓的抢劫是不分南北东西和富贵贫贱,因为有钱人要开车,穷苦人要吃饭。对前者炒油,对后者炒粮。通过对米价的炒作,导致了许多需要进口大米的穷国(如菲律宾、海地、埃及、印尼、喀麦隆等)不得不倾国力来抢购货源,以保证国内社会稳定。而石油价格的飞涨,一是抢劫汽油价格放开的西方国家和东亚发达国家的普通消费者,二是抢劫像中国和印度这些由国家财政补贴油价的政府。

  当然,石油输出国若以现价出货,那么也可在这次抢劫中获利,但是如果其卖油合同是以长期为主,就不会从这轮油价大涨中立即获利。真正大为得益的是低价入货,高价出货的大石油公司(当然部分包括这些产油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和囤积商。不过这种抢劫行动,就像过去各国政府发行新货币,以低于黑市价的兑换率,从民间劫财一样,只能打短,平,快,在全世界的老百姓交完部分血汗钱之后,就需要立即适可而止,不能杀鸡取卵。

  美国的地方各级政府,在油价涨的时候,明知人民的负担加重,却掩耳盗铃,故作幼稚,听任利益集团赚钱。有的州,比如加利福尼亚州和康涅狄格州,由于法律上对税收的安排,自己的燃油税可以随油价上涨而上升,所以也在燃油税上大有斩获,因此他们明知这破坏经济的油价暴涨给自己财政收入带来的增加只是饮鸩止渴,但也顾不得许多,有财先捞。于是往往会用一个滞后反应的方式慢慢解决,体现政府对人民的“关心”。然后再由国会议员展开激烈辩论,听证会、调查组统统上马。此时,得势就饶人的金融大鳄就会转移战场,只留个影子让政客们心照不宣的摆摆样子打一打,对老百姓至少有个交代。

四十八

  如果了解世界大宗产品期货市场,就会明白在石油价高企后,大户获利回吐,而同时会有许多中小炒家和散户去追跟价格。从技术层面上看,以每日的收市价划出曲线,以过去一年来看,在07年的9月份低点70多美元与08年2月份的80多美元低点价位,画一条支持趋势线的话,用所谓“技术派”玩家的标准,以所谓“价格线”和“支持趋势线”的交点是所谓“入场点”,那么这个“支持入场点”的价位就应该在105-110美元之间。所以说很多技术玩家会在这里入货,等着下一个对150美元的冲击。而不玩技术的基本面玩家,则会继续以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作为卖点,以供求失衡、俄美对抗伊朗核危机、尼日利亚三角洲产油区绑架等等因素导致的地区局势恶化来作为借口开炒。其实,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上,无论所谓技术派还是所谓经济基本面派,恐怕都难逃资金对撞博弈的玩弄。在这些市场上,尤其是期货市场上,大资金当道定调,几乎是唯一的真理。

  笔者的估计,是在这些中小户和散手在105美元入场被套牢之后,不排除大投资行会以这个机会将这些投资分子一网打尽,使原油价跌破100美元,去探80元的价位。现在已经有风声说,如果不是古斯塔夫飓风带来的担忧,石油价格应该更低。当然这一切都是说辞,其实主要还是要看现在的一些大玩家是否已经放空,比如说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领头的高盛等一帮投资行,以及以色列背景的大对冲基金。因为如果这些大腕要向上炒的话,他们也可以通过对美国政府和以色列政府的掌控力,在中东和伊朗挑起争端,说说狠话,甚至挑起一个小小的军事冲突“事故”,带动油价向上,帮他们获取暴利。而且,高盛在上半年发布的油价要到150美元的“预测”已经在今夏实现,看来是出仓并向指令他们的研究部向反方向忽悠的时候了。
图5.10  原油期货(1个月)从07年6月到08年12月的走势图(本文写于08年8月——编者注)

  这一轮的石油价格走势,在7月上中旬涨到最高点后,大概是以格鲁吉亚局势为完结开始向反向运作的。记得上一次的那次炒作,也是在英国石油公司(BP)的阿拉斯加输油管破裂之后油价却没有继续攀升为到顶标记,随后大行、大对冲基金即开始了反向运作。一个月

  后就出现了一个加拿大的小混混Brian Hunter,逆大势而行,以冬天来临为理由炒天然气期货,把自己供职的号称“光芒永不褪色”的Amaranth基金[1] 一注赌光。
图5.11  上:英国石油公司(BP)油管泄漏;加拿大籍交易员Brian Hunter;
下:2006年和2008年两轮原油价格高峰,期货市场为大资金所决定

  如果停止美国主导的以金融大行控制的对冲基金在油价定价权上的运作,欧佩克对油价的掌控力,就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那么欧佩克的理想价位在哪里呢?据2007年12月的资料,欧佩克希望的中心价位在70-80美元之间,然后其守住的高低两端是50美元低点、100美元高点。即在油价跌破50美元时,欧佩克会以较大的减产来保价,而在油价冲破100美元时,至少在2007年12月那回,欧佩克会以增产来稳定价格。

  欧佩克和美国政府在油价的认同上是一致的,就是短期高油价对其利益极好,但长期会演变成一个恶梦。高油价对中东的国家而言,使其竞争对手增多,不光是其他产油国如开采成本相对较高的俄罗斯等非中东国家加入战群,而且还会让加拿大启动油沙开采,将惊人的油沙产石油倾倒进世界市场成为主导。加拿大是世界油沙第一大国,其中阿尔伯特省一个大油沙田的已知储藏量折合成石油就有1.7万亿桶,现在的生产量已经高达125万桶一天,包下了美国总进口的20%,取代了沙特阿拉伯作为美国石油第一进口来源的地位。委内瑞拉是第二大油沙子源国,一个大矿的储藏量是2350亿桶。虽然现在布什和查韦斯互同水火,奥巴马也声称自己拟定的美国能源独立计划就包括摆脱对委内瑞拉石油的依赖。但是在商言商,将来双方都由温和派掌权的话,大家的经济利益不冲突,不是没有重新合作的可能。光是这两个国家的油沙储藏量据估算已经达到3.6万亿桶,超过了全世界的石油储藏量(不含油沙储藏量)1.75万亿桶一倍。

——————————————————————————————————
[1] Amaranth Advisors LLC是美国一家管理90亿美元资产的对冲基金;在2006年9月其能源交易员Brian Hunter赌错亏损65亿美元后被迫清盘。Hunter出事以后并未从此归山,于2007年又搞了一个对冲基金Solengo投资公司(Solengo Capital Advisors)。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08: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二十五)

四十九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欧佩克在2007年底还在试图控制油价过快上涨,但是当08年油价一路上扬到150美元高位的时候,即使布什亲自上沙特阿拉伯请求,欧佩克也拒绝增产干预呢?笔者的估计是欧佩克试图以高油价阻击美国新保守派切尼和以色列在美国总统交班之际可能对伊朗采取的军事行动。由于美国的民意和军意,包括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参众议员们和五角大楼的将军们,都对新保守派的这套冒险不感冒,那么这些死硬分子采取的办法,可能会是古巴猪湾的玩法,即由以色列动手的代理人袭击。但由于以色列不敢在美国总统大选之前行动,背上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结果的骂名,得罪美国的民主党,所以如果以色列真要干一场,那么最可能发动袭击的时间,是总统选举结果出来到正式交班这段时间。[1] 正是看到这一点,在08年春,油价高扬到110美元时,欧佩克主席声称,如果伊朗无战事的话,油价可以有50美元的空间下跌。

  如果以2007年的币值,加进通胀因素对油价进行调整得到历史价格走势,可以看到在所谓黄金时代(50、6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油价是稳定在相当于20美元(2007年币值,本段下同)一桶的水平。然后在1974年开始的中东石油危机,油价一路跳升,到1980年达到97美元的高峰,然后开始下跌,到1986年回到30美元以下,再经过1991年海湾战争的极短暂的高涨之后,是1993-1999年继续低迷,回到20美元基数,直到2000-2003升回30美元价位,然后从2004年开始了这一路的高歌猛进,直到本文写作时的08年年平均价格到了98美元高位。这个历史价格变迁,有政治事件比如说中东战争的冲击,也有经济繁荣和萧条的周期性影响。从现在的全球经济形势上看,大概石油价格回到基价,可能是3年之内的事,正好同中国大幅引进天然气时间吻合。
图5.12  原油价格的历史演变示意图

  现在对全球经济的普遍共识是,美国必须至少需要3-5年或甚更长的时间来治愈次贷引爆的经济问题,这个病不是最近几年才种下,而是潜藏近30年,这次只是总爆发,想爬起来决不容易。同时,欧洲的经济也可能下滑,经历比美国更严重的衰退。世界的经济复苏的希望在于东亚,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在于中国。高油价带来的能源和生产成本的上升,同样打击了中国的出口经济。最新的资料表明,2008年7月中国出口美国的集装箱比一年前跌了四成,出口欧洲更减少高达六成。前些时候,胡锦涛主席接受访问时谈到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长仍保持了10.4%的速度,数字难掩问题,压通胀和保增长的两手作业的任务仍然是相当艰巨。如果能够得到石油价格下跌的助力,难度就会小很多。

  中国经济的恢复,可以使东亚以至整个世界免于陷入长期的经济衰退,而所有的国家,包括欧佩克和美国,都会是赢家。支持中国发展,在经济上的层面上,可以带动世界经济发展,在政治的层面上,可以增强欧佩克等能源出口国减少对西方国家的依赖,提高它们讨价还价的砝码。其实,对美国来说,海外输入石油就像一个经济鸦片,他自己也明白大概有一天得刹一刹,美国进口石油占年消耗的比例,从尼克松时代的20%,升到老布什第一次海湾战争时的42%,再升到今天的70%,如果你还一路高油价杀下去,岂不是逼人进戒毒所。而且美国一年支出的7千亿美元买油款还养活了一大帮反美国家。对伊拉克战争失去耐性,对伊朗危机心烦意乱,对沙特阿拉伯不敢全信,对委内瑞拉无可奈何,对俄罗斯恼羞成怒,这些都将迫使美国在能源问题上,寻求一个新思维。

五十

  从石油开采成本而言,沙特阿拉伯和海湾国家应该成本最低,可能是8-10美元一桶,而其他国家如伊朗,俄罗斯则要接近16美元一桶。加拿大的油沙以现在的技术来讲,大致成本是28美元一桶,但考虑进操作成本,油价在70美元以上才有开采的经济价值,所以说大家只要能保持70美元一桶以上,都有钱可赚。真正的担忧是高油价将打击世界上最大的汽油消费市场美国,和潜在的汽油消费市场中国,导致这两个大水鱼重新考虑能源战略,使对保障环境有利的替代能源有机可乘,乘势崛起。

  美国能源部在2006年进行了一个调查,指出对替代能源计划的最主要障碍主要在三大方面。第一是政府缺乏对新能源的政策支持,这里不仅仅指在投资优惠、免税等经济政策,还包括建立一系列的政府法规和管理条例,以及取消对化石能源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第二是消费者对新能源不了解,社会软硬环境对新能源缺乏配套支持。第三就是新能源的初始成本太高,没有国家的支持,很难令消费者从旧能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当然,旧能源其实成本是很高的,很多并没有计算在内,包括对旧能源的成本计算中,并没有包括其风险因素、环境污染和其他成本,比如美国为保障海外石油供应而必须保持军队在这些地区的费用等等。

  美国民主党的影响人物,克林顿时代的副总统戈尔,在对民众的新能源意识的普及教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加上2008年夏天汽油价破每加仑4美元大关,都使小老百姓开始接受新能源思想。即使是很多支持旧能源的势力,也不得不面对海外能源的风险,开始考虑替代方法。例如前一阵炒得厉害的开采油沙的话题。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民主党的奥巴马当选,其能源政策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远离石油公司大老板的操控,而接受以戈尔为代表,受到美国年轻一代大佬如谷歌两位老板等的大力支持的新能源战略(谷歌的创始人佩吉已投资一个“比煤还要便宜的新能源”计划)。由于布什政府的政策是优惠倾斜于旧能源工业,只要大家能够在一个公平的赛场竞争,再加上民主党人在阿拉斯加石油上松口获得妥协,还是有机会使两派合作,让美国的新能源一派在美国政治上崛起的。

  若是麦凯恩选举获胜,旧能源虽然同样要做些让步,但可能不会让得那么大。但石油大佬中也有眼光长远之辈,愿意走出自己的老生意。2007年起,一位德州的石油大亨,80岁的亿万富翁皮肯斯,在电视上大卖广告,提出他的一整套“美国能源独立”计划。这位老爷子可算是靠油吃油而发家。其实他在80年代也是臭名昭著的“股市突击队队长”,专门干鼓动收购上市能源公司制造股市消息风波的勾当,发了大财。据说老家伙自知悔改,希望在有生之年对人类还有所贡献。皮肯斯认为整个国家还依靠这个旧石油能源的话,死路一条,只能在泥坑里越陷越深[2] 。所以,决定发动一次全国性的新能源计划。
图5.13  皮肯斯和他的风能计划;皮肯斯与奥巴马见面

  这个命名为“皮肯斯计划”的新能源方案,认为美国当前以世界人口的4%而消耗总石油的25%的局面是无法持续下去,并认为石油生产已经在2005年到达峰值,以后只会慢慢下降。而美国中部大平原,却是风能中的沙特阿拉伯(其实中国的风能潜力是世界第一,只不过四分之三的资源分布在海上)。如果美国可以建立一个从北到南,经北达科他州到德克萨斯州的大型风力电站,可以为美国提供20%的总电量。这样,在短期内美国就可以将发电用的天然气省下,替代石油作为交通燃料。

  (有关皮肯斯的话题,可参考网站www.pickensplan.com。皮肯斯有一次曾经表态:“不要以为我真的变“绿”了(“绿”指环保主义),我就是想从中赚钱,而且我可以肯定,我将从中赚很多很多钱!”。在2008年11月,由于石油价格下跌过猛,皮肯斯在德州的风电项目进行了推迟。2009年7月,皮肯斯正式无限期推迟其环保项目。因此,其目的性到底如何,让人怀疑。——编者注)

——————————————————————————————————
[1]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为2008年11月4日,宣誓就任美国总统为2009年1月20日。在此期间,即本篇行文(2008年9月初)结束3个月后,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全面空袭,2009年1月4日发动地面进攻。——编者注
[2] 皮肯斯是美国大富翁,传统上属于支持共和党的人物,不过在他鼓吹环保的其间,得罪了美国经济右翼的原教旨主义者,所以被市场至上的卡托研究院(CATO Institute)攻击为“为自己的生意利益包装”,“会‘提高’能源的价格”。卡托研究院认为,人类选择什么样的能源,“应当由市场来决定”,而不是由科学家或者热心科学的慈善家们来决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5 10: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二十六)

第六篇

贫贱何须叹,开怀阅华章。
笑嘱邻家子,新茶送高堂。

五十一

  现在的汽车工业中,天然气汽车已经相当成熟,其排废气量要比柴油车低23%,比汽油车低30%。 根据美国环保署的测试,现在最干净和节能的汽车是日本出产的本田思域(Civic)GX。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天然气比汽油要便宜,差不多只是汽油的一半。而且美国自己是天然气大国,消耗的天然气中98%是自己生产。

  这个计划估计,如果要生产目前电量20%的电力(美国现在风能发电装机量世界排名第二,共1680万千瓦),需要投资1万亿美金,外加2000亿用于电网的辅助工程。听起来很多,但是考虑到每年美国一年花费7000亿美元用在进口石油上,伊拉克战争费用每年2000-3000亿,这个一次性固定成本投入就不是太高了。而现在美国发电中,有50%来源于煤,22%来源于天然气,20%来源于核能,剩下的8%是各种再生资源,其中风能占再生资源的5%,即总量的0.4%。如果皮肯斯的计划成功,美国可以省下大量的天然气在发电上的消耗,转而用于替代石油,那么大概可以将美国的总用油量减少三分之一,即每日700万桶。目前德国是风能装机量第一大国,现有2225万千瓦,而中国则在奋力追赶,大概今年底可以达到1000万千瓦,在世界上排第四。而皮肯斯计划的长期打算是让美国彻底脱离对海外石油和化石能源的依赖,经天然气过渡,最终由电力汽车(电力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来解决美国国内交通问题。

  之所以笔者将中国和美国并称为石油产油国眼中的大水鱼,是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有一个特征,即石油生产量其实都不低,但用起来肆无忌惮毫无顾忌。就中国来说,虽然当前在汽车总量上和用油消费上,离美国还有距离,大概要2035年才可以赶上美国的水平,但如果中国不好好规划自己的能源战略和汽车工业发展规划,很快就会在石油供应上碰到瓶颈,使各级政府希望以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一个重大支柱来带动经济发展的黄粱美梦破灭。

  本来,中国在经济上是后起之秀,对其他西方经济大国发展的路线应该要比较清楚,不应当走西方一些国家发展耗油汽车的老路。但是90年代世界能源价格奇低,所以当时中国各个地方政府都抢进汽车制造业,拉来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合资,缺乏一个国家的整体规划。之后地方势力坐大,当中央政府企图进行大方向调控时,就遭到了地方政府的强力阻击,一个简单的燃油税经历了十年的厮杀,还是处于难产。最终变成了变相鼓励大排量汽车的销售,屠杀中国人民的生活环境,浪费中国政府对油价补贴的苦心。即使是中国的汽车排放量标准,虽然严于美国大概40%(但别忘记人家是世界霸主,可以出去用军队抢油,你中国就得乖乖地拿真金白银来高价买或者老老实实和别人合作),但松于日本和欧洲的标准。而且,在中国市场横行的合资汽车公司的外资方,以日本和欧洲居多,那么为啥他们能够在自己国家做到的标准,在中国就做不到?

  很显然问题不是出在技术上面,而是出在地方政策上。许多地方政府以环境作为代价,不肯强制实行高标准。因为高标准就是高成本,然后就会变成高价格。对于买车子等于面子的高档消费者阶层,他们虽然不会顾忌于高价格,但是却倾向于购买同样高价的豪华SUV——油老虎,而对想买车充面子的相对低薪阶层,看到经济型小车价格较高,就望而却步,退回到观望人群中。这样,这种欧日型高价环保小车,富人穷人都推销不出去,利益与生产利润挂钩的地方政府当然不愿意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傻事。

五十二

  其实中国的汽车工业路子,不能学美国而应该学欧洲或者日本。以中国的人口和土地的关系,想走美国的模式,简直就是笑话。即使不存在石油资源稀缺的瓶颈问题和汽车排放废气问题(汽车尾气排放贡献了美国一氧化碳总排放的60%,以及其他各类空气污染的三分之一)。如此学美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街道,以及各条高速公路,变成个大停车场而已。汽车,在中国这个位处亚欧的非移民旧大陆社会,还是应该和欧洲一样,视作一个奢侈品和高档消费品。不应该去东施效颦新大陆美国,将汽车作为一个生活必用品。其实就是在美国,生活久了的人都明白,以车带步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中国人想象得那么威风。好多情况下,使用汽车,其实是因为城市与郊区之间功能设计布局不合理,公共交通不发达又不可靠的情况下的一种无奈选择。在洛杉矶、纽约或者硅谷的人们都对那种上班在高速公路上一堵就是一个钟头的苦涩深恶痛绝。而且,开车时间多了,走路的时间就少了,因此造成美国人民全民身体健康上的害处那可是数不胜数。

  当然,由于现有汽车工业已经大量建立,一旦改变对现在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和对未来能源的战略,就有可能打击了现在汽车工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解决不了中国面临的强大就业压力。那么再理性和用心良好的政策,都不得不在残酷的现实中低头。最后的结果就是即使中央通过了汽车的排气标准,在地方上就变成这里通融一下,那里照顾一下,比如什么旧车就是旧标准,新车就是打了折扣的新标准,折腾一通下来,对中国的环境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善。

  可能的解决方案,大概两类,一个大方向是技术上实打实的节能,在汽车工业范畴内发展新能源汽车,譬如广东的比亚迪;另一个大方向,则可以盯着经济概念上,把整个产业的方向扭转,为地方经济提供替代的发展方向,以精来替代多,在一些产品上,将纯粹的实物经济,转化到笔者戏称的“忽悠经济”。许多现有的经济衡量指标,在某种意义下,就是一种忽悠的概念。比如说,匪兵甲用10块钱买了一个钱包,去了奥运会开幕式,见到了个大个子,估计是名人,在钱包上签了个名。结果这个“签名”的动作被匪兵乙看到了,匪兵乙是个篮球迷,一看到那两个“姚明”大字,立即用了10000块,让匪兵甲转手割爱,从经济学上,这个大个子的签名活动就通过这个交易制造出了9990块钱的GDP。如果情况是匪兵乙自己买了这个钱包,见了姚明后让他签名,不通过匪兵甲,那么这“国民经济统计‘产出’”中的一大块GDP就不见了。

  实物经济的概念,就是说你两个厨师,同样用两个鸡蛋,一碗米,加上同量油盐酱醋炒了个鸡蛋饭,在实物上的消耗是一样的;而现代社会的忽悠经济,认人们“甘愿”支付的货币量为王,结果很可能同样的实物消耗,但记录的产出就不同。比如一个厨师是无名小卒,一个厨师是国家大牌,后一个鸡蛋饭的附加值就比前一个要高出数倍。这个国家大牌炒菜炒多出来的GDP,就是大家忽悠出来的忽悠经济。同理,一个名设计师的女人裙子上面胸开得低点,下面腿开得高点,其真正的布的用量比俺村刘大娘要少了,但创造出的GDP不知要高多少。国际时装界流行的LV蛇皮袋包,耐克模仿中国80年代风格做的土到掉渣的塑皮运动包,也都是此类例子。

  中国经济发展的路线,就是要保证最穷的穷人们可以得到基本的实物经济的好处,但把有钱人们领进忽悠经济。中国必须生产足够的廉价的实物钱包,来满足穷人的基本需要,但追求的经济发展“数字”如GDP的增长,不妨拿一些建立在忽悠出来的高附加值上。这在涉及到实打实的能源消耗的传统汽车工业发展上,尤其如此。在传统耗油的汽车工业上,不要走实物经济的路子,而是要迫使汽车生产商们,增加高附加值的创利,制止传统汽车生产以降低价格,挤压利润把中低薪阶层拖入陷阱。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少要从分配上实现事实上的相对平均,让穷人群体用少量货币购买相当多的实惠产品,让富人群体虽然拥有很多货币,但用来购买少量的忽悠性质的产品。这样,让实际消费的分配比货币的分配要均匀和公平。

  (作者在此处大力推荐的各类新能源的各类应用,在4个月后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响应。根据调查,作者的新能源主张,是国内在本轮危机中第一个提出相关建议的出处。具体内容请参考附录

  当然,由于利益的复杂性,地方政府蜂拥而上,以及一些急功近利的企业,采取直接把国外的存在一定问题的技术照搬到中国,然后通过中国的廉价工业土地和资源耗费的方法,出口“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品的做法,很快导致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在风电领域有“不上网停转风车的垃圾电”问题,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则是有着严重污染危险的多晶硅生产线遍地开花的问题。2009年8月底,中国中央政府公布了对风电和光伏领域的多晶硅环节防止一拥而上的政策纲领。

  作者在这里主要表现了其先见性,以及对于取代垃圾电,取代多晶硅技术的其他新能源技术的期望,以太阳能为代表,就还有聚光热太阳能、薄膜光伏、有机光伏等等——编者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08: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二十七)

五十三

  笔者描述的皮肯斯方案,似乎值得中国借鉴参考。利用中国现在在风能发电设备制造的领先地位(如金风科技等,以及各大风力设备制造商如哥美沙、GE、印度苏斯隆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大力在新疆(吐鲁番一带风能发电已经达到一年近1亿度)和内蒙一线发展风力,同时在西线东流的管道中,增加天然气的加气站,解决天然气加气站过少的问题。

  中国的风能目前的利用率太低,大概是0.6%的水平。现在的国家能源计划,是要把现在占全国能源消耗量中8%的再生能源,在2020年争取提到15%,其中风能占3%。这个计划笔者看来似乎太过保守。笔者认为,中国在发电上,应该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和野心,争取在2020年使风能达到20%(今天丹麦的水平),和美国的计划并驾齐驱。

  另外,在转换交通习惯方面,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包括城市内的地铁和城市间的高速铁路。这为人民提供一个汽车以外的交通替代方案。另一方面是汽油转天然气,首先将大中城市里的公共交通和出租车转移到天然气汽车上来。然后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强制政府部门用车必须用天然气。最后通过经济的手法,放开汽油价格,补贴天然气价格,并通过某种税收手段鼓励汽车用户,改用天然气,使中国可以向清洁能源转换。

  清洁能源除了风能和天然气外,从长远方向上看,笔者认为太阳能在近5年内会有革命性的突破,那时中国的能源计划的目标,应该是所有的发电能力都来自于清洁的再生能源。大部分的交通工具可以由电力、天然气和液化煤气来解决,彻底从石油中解脱出来。

  太阳能的发展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课题,因为太阳是地球上所有能源的来源。以地球上一个小时的太阳光照,就够全球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1] 对于美国来说,它希望应势就导,把自己在半导体领域的优势,顺延到新能源里面来。为什么呢?因为第一代太阳能晶体硅的所用材料,和半导体工业使用的是同一种原料——硅。

  (作者在这里提到的和半导体发展类似的太阳能光伏电池,主要是第一代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目前尚有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他特别的太阳能技术,如聚光、染料敏化、有机光伏太阳能,以及机械控制镜面聚光热等技术,都在发展过程中。从广义上来说,太阳能工业并不限于硅工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很可能向薄膜、纳米、有机等几个方向转移。——编者注)

  所以说,至少在美国,这个全球科技的领军国家,太阳能工业和半导体工业在很多方面是重合的。同样用的是硅材料,同样的工业组织结构,同样的风险投资家在投资,同样的科研人员在研究,同样的大学——即加州的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在牵头,有趣的是,连创投公司的地点都和高科技公司同路,通常是在加州的硅谷、麻省的剑桥、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和德州的奥斯汀。

  这些创造了全球高科技的奇才们,是否可以再为人类造福一次?在人生理想上,太阳能领域给予了这些科技精英们一个理想的乐园,再次创造变革奇迹的舞台。他们从前挑战的以大型计算机(Mainframe Computer)为主导中心,终端设备简陋愚蠢的“IBM特色”的电脑网络系统,与今天的大电力公司通过大型发电机组发电,再通过电网将电力服务提供给只相对被动接受服务的终端用户的这套传统电力网络,在网络的结构性能上是如此类似,几乎可以是一丘之貉。[2]

五十四

  而现代的电脑网络系统,通过个人电脑建立起一个分散的多点支持系统,则打破了过去电脑网络由一个中心主脑对全系统进行控制的“中心星形”网络特质。现代网络把所有独立的个人电脑的计算功能和能力,加了进来。而将计算能力向信息创造和信息分享的延伸,就引发了全球互联网的革命。现在的移动电话(随着3G数据业务的引入,似乎叫移动多功能信息交换器/交换终端更恰当些),也是这个网络思路的新发展。[3]

  在电力行业上,太阳能的出现,就打破了传统电力公司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垄断地位。装上太阳能发电设备的个人用户,就像个人电脑一样,从一个只能决定接不接受服务的傻瓜终端,变成了一个可以接受服务,也可以自己服务,还可以提供服务的智能个体,改变了整个电网的性质。使其从一个中央主机调控系统,变成了一个分散系统。这个系统的弹性和稳定性,同样由于服务提供的分散化大为增强,避免了“一个中心服务瘫痪,导致全部系统失效”的情况。(这个设想有一定的差距,太阳能光伏发电,独立的屋顶发电系统不太可能成为主体,如果大规模应用仍然要依靠太阳能电场。——编者注)
图6.1  网络性质的根本改变:左为分散型、开放互联网络,右为具有核心的星状网络;

  前者好比今天的互联网和未来电力网络,后者好比传统的电力网络(发电厂居于中央)

  除了在这个问题上的认知突破,这些硅谷的英才们也都是绿色经济的支持者。比如说谷歌的老板发达后,买的车是丰田电油两用车。现在佩吉在太阳能上的目标,是比最便宜的旧能源煤还要便宜,如果成功,对世界的能源工业将会是颠覆性的。

  太阳能发电现在有两个难点,一个是现在的硅板的成本太高(作者在写这一文章的时期,正好是2008年9-10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上游材料多晶硅价格当时仍然高昂,普遍在200-400美元/公斤,到2009年上半年,多晶硅价格调整跳水,达到70美元/公斤,中国上游多晶硅企业普遍将面临亏损——编者注)。现在有三个方向解决这个高成本问题。第一个是对当前技术采取改进来降低成本,有人可能认为移到中国来生产能够解决问题,其实不然,最贵的多晶硅环节恰恰是资本资金密集型环节,中国生产并不解决问题,而且目前中国一些生产该环节的企业是从俄罗斯引进的技术,成本反而处于劣势。甚至在07-08年,爆出一些中国企业在生产多晶硅的时候,倾倒致癌废料(四氯化硅)污染环境的丑闻。这些做法必须制止,要将废料贮存起来,等待解决办法出来后再行解决。[4] 第二个是运用替代材料,如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用光电转换效率低但成本较低的材料,进行大规模生产,搞光电板“面积”海大战。用极薄的光电薄膜,以低成本,大面积来弥补效率的不足,但这个做法由于现在成熟生产的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上不能满足这一需求,所以尚难实现。第三个方向,也是最有前途的方向,就是利用有机电化学技术,发展新型光伏材料,有机材料降低材料价格,以此真正普及太阳能光伏发电。

  中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其实并不差。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硬件部分,中国人的实力(尤其是台湾来的人才)全球排行第一,而且在欧洲、美国的几个科学重镇的此类人才中,也有许多是来自大陆的高才。在这个方面,中国应该能够有所作为。

  太阳能运用的第二个难点,是作为间歇式能源,和风力一样,是如何储藏的问题。换句话说,太阳能和风能的发电具有人们无法控制的峰值和谷地(太阳落山,风浪停摆不是你人类能操作的)。现在的情型是用蓄电池,但是对大规模的发电,似乎不是太实用,需要在这方面进行很大的改进,而且如果用上大批本身又有寿命限制需要定期更换的蓄电池,是否真的环保就很难说了。有消息称磷酸铁锂可以作为大型储能设备的材料候选人,这还依赖于技术的突破。其他的方法是将其转换成另一种形态,比如水,储藏到高处,然后通过水的落差转换电能回来,但这个转换的效率,必须想办法提高,中间的的电网输电的高低压转换技术,也必须过关。从这个角度说,智能电网和贮能技术,将是人类科研的方向。

  一旦太阳能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对人类的革命性变化是不能低估的。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和地缘政治都会因此而大幅改变。而对太阳能资源抢占,就会取代现在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你死我活的厮杀。那么在我们地球上,哪里的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呢?如果你注意世界的各类政治新闻,可能已经猜出了答案。全球最大的太阳能资源在非洲北部,尤其是在撒哈拉沙漠一带,即撒哈拉-阿拉伯沙漠一线北部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埃及以及亚洲的沙特阿拉伯,以及这条线的南部如毛里塔尼亚、马里、尼日尔、乍得和苏丹的北部。
图6.2  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沙漠是世界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有可能成为新能源的“中东”

—————————————————————————————————————
[1] 每平方米面积的太阳光照功率按照“标准照射”约为1000瓦(1000Watt Peak),但大约5-8瓦(峰瓦)的太阳能才能顶上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发电机组如火电1瓦。
[2] 计算机的发展演变史包括一波两折,原先是一个大型机构自己有一台主机,然后连结着各个输入输出终端,整个系统昂贵。计算机演变的第一步(现已完成),主要是将计算机微型化,进入千家万户,这一主导过程是英特尔和微软。但这一进程导致了每个家庭、个人都拥有超出自己计算需要的能力的个人电脑,形成了浪费,第二步(正在进行),是回归到网络时代,所有电脑相互连接,以节约计算能力。但所谓云计算,是计算能力可以集中到服务器上,主导企业有谷歌等,这一进程和大型电站的出现有一定的类似性。作者在这里对于新能源兴起后的网络,认定为“平等节点”形成的网络,略为有所理想化。——编者注。
[3] 就IT中的计算机产业来说,主要经历了两个时代,已经完成的时代是大型主机向个人电脑(PC)转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特点是芯片处理器的功能越发强大,英特尔占据了垄断地位并与微软提供的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形成Wintel联盟。而在这个过程中还诞生了如戴尔这样的整机销售企业。第二个时代阶段,是从个人电脑时代再“走回”网络计算时代,即通过强大的传输系统(如传输能力越发强大的光通信技术)把各台个人终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网络“云”,来更有效的利用运算能力。在这种新的演化过程中,个人终端的运算能力倒不需要那么强了,只需要较为廉价的芯片就可以实现,因此个人的终端将小型化,迷你化,低价化,真正实现全世界人手一台信息终端(一种届于个人电脑和手机之间的未来融合产物)。在这个过程中,不注意自己命运把握的守旧企业,如微软将岌岌可危,有所行动和突破如英特尔和率先参与创新的企业如谷歌,将发扬光大。
[4] 《纽约时报》曾报道河南洛阳一多晶硅企业河南中硅将相关废料倾倒农田的事件。此事件真实性后来据称有争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0: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二十八)

五十五

  衡量某地的太阳能资源,现在的做法是,以太阳光全年最弱的那个月的平均每日日照小时数,来决定其太阳能的潜力。上面笔者提到的撒哈拉地区,其数据是6.0-6.9小时。

  世界其他地区只有两个地区达到这个水平,即非洲南部的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南非北部,以及澳大利亚的中部。第二高的级别,是5.0-5.9小时,差不多除了非洲中部雨林外的整个非洲都合格(Africa在希腊文的起源含义,就是“阳光猛烈”)。还有阿拉伯半岛、伊朗大部、阿富汗南部、巴基斯坦大部和印度西部拉贾斯坦邦等部分,都在这个区里。澳洲的大部、美国的西南部如南加州、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和墨西哥的北部,也都有接近这个级别的太阳能资源。
图6.3  太阳能资源的全球分布

  中国则有差不多一半的国土,从华北到西北,包括新疆大部和西藏全部,有4.0-4.9小时的太阳能资源。而且大概三分之二的国土日照一年超过2000小时,这些地方的太阳能都可以利用。中国的邻居印度,则是全国都处在这个能级里。

  太阳能的传输就比较麻烦一些,如果解决了变压技术和高效率的传输技术,那么其传输方法更适宜的是高压直流输电,而不是通常的高压交流电。北非的太阳能,几乎可以说是欧洲人的后院宝藏,估计是美国人和中国人都无法染指的。当然美国人可以在自己的南部几个州,中国人可以用自己的广大西部和中亚搞太阳能基地,不需要直接与欧洲竞争。

  对欧洲来讲,只要太阳能技术有大突破,那么通过建立一个互惠的欧非国家联盟,在北非建立起大规模的太阳能电站,然后以两条传输线输入欧洲,一条通过摩洛哥,以海底电力电缆过直布罗陀海峡,进西班牙,另一条则通过突尼斯的古莱比耶,用大约200多公里的海底电力电缆,到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然后进意大利。现在世界最长的海底电力电缆是处于丹麦和荷兰之间,全长580公里,所以从技术上讲不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中东的局势有所稳定,那么也可以从埃及引一条线走上来,过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入土耳其,但这一条的政治风险造成难度太大,而且相对前两条,对西欧和中欧的电力利用并不重要。

  如果这个计划成功的话,就可以使欧洲在能源上彻底摆脱对俄罗斯及其控制的中亚和对美国控制的中东的依赖。而且北非的石油和天然气也有不错的存储量,光是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埃及,总石油探测储备量就有600亿桶(相当于俄罗斯),总天然气探测量有6万亿立方米(相当于美国)。其中石油主要在利比亚,天然气主要在阿尔及利亚。

  (本文发表于2008年10月,2008年12月,欧洲最重要的脑库罗马俱乐部支持的跨地中海太阳能热能发电传输计划被披露。不过该方案发挥的是欧洲人在机械方面的强项,采纳的是聚光太阳热能发电(CSP),该发电技术对机械控制要求高,但对于电网和储能的要求相对较低。关于该脑库计划与法国高层组织地中海同盟这一政治行动之间的关系,请参考附录。2009年6月,德国正式公布了撒哈拉沙漠太阳能规划,2009年11月,正式开始实施。本书为国内最早对此给予关注的媒体。——编者注。)

  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之后,剩下的问题是如何令非洲国家加入这个计划。似乎现在由法国提倡的泛地中海国家联盟,和这个思路极有关系。今年七月举行的地中海联盟成立会议,提出欧盟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在6个方面进行合作:地中海污染治理、沿海和陆地公路建设、民事保护、地中海太阳能计划、欧盟-地中海大学计划以及地中海商业发展倡议。会议决定每两年举行一次高峰会,每年一次外长会议,并成立秘书处。地中海联盟采取双主席制,由欧盟和地中海国家共同出任。
图6.4  从北非向欧洲输送太阳能发电站的电能的路线示意图

五十六

  地中海是一个对欧洲而言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地方,是历来战争中的兵家必争之地。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海运,要通过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的东西两个口。而俄罗斯从黑海出洋则要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也要从地中海借道。欧洲进口石油的85%也从这里过。现在地中海里驻扎着美国海军的第六舰队,加上其他如英国和法国等军舰,是西方军舰密度最高的海域。

  本来法国提出这个地中海联盟,是想以南欧的几个国家,加上北非的几个国家,来建构一个相当于联盟的组织,并以这个组织调高法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上的影响力。目前由于中国在非洲耕耘,美国又将石油进口的重点从中东转移到非洲,大力吞并原法国在非洲法语区的势力范围。这些逼着法国必须有应对的方案。而且非洲移民对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带来的困扰,以及阿拉伯地区极端势力的兴起(比如当年阿尔及利亚极端势力对巴黎地铁的一系列爆炸)也迫使法国希望通过一个紧密的经济联系,使北非诸国成为法国等南欧国家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投资目标和产品市场,以经济发展提高该地区的生活水平,遏制该地区移民对南欧带来的压力,以及专门针对西方国家的恐怖主义扩散。

  法国对这个联盟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对上合组织的设计有相似之处。法国还希望通过与北非国家的合作,继续将其影响力南推到它的自己后院——法国传统势力范围的中部和西部非洲,为和美国和中国争夺在非洲事务上的领导权,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个计划首先遭到了欧盟的反对,尤其是老伙伴德国抱怨:你有好东西,不拿出来和哥儿们分,岂不是独食不肥。结果就是变成了以欧盟的名义一起玩,这下玩的难度就提高了很多。一下子加进来27个欧盟国家,和其他16个地中海边国家,使总人数到了43家。最麻烦的是,把以色列、黎巴嫩和叙利亚也拉了进来,又把令人头疼的阿以冲突扯了进来。让叙利亚的入局,对于叙利亚来说是帮它打破了美国主导的外交孤立,从而会在黎巴嫩事务上为法国利益多加考虑,但这样一来,却又得罪了叙利亚死对头——美国,让它有些不快。
图6.5 法国在非洲及西亚的前殖民地示意图
图6.6  法国盘算的原计划:在自己的前殖民地基础上略加扩大,形成连成一片的地中海同盟
图6.7  实际实现的“地中海同盟”:整体重心北移,欧盟整体加入,变成一个大杂烩清谈俱乐部

  不过这些还不是最头痛的。最让法国人伤脑筋的问题是,在这个联盟的关键意义所在——北非国家中,虽然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给予了支持,但是地理位置最重要,身居中央连接东西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利比亚,却决定不和法国玩。

  利比亚的强人卡扎菲在2007年十二月时,被法国总统萨科齐送上铺红地毯和搭帐篷的高调礼遇,其实目的就是为了说服他支持这个计划。因为没有利比亚的支持,任何地中海国家联 盟都是一句空话。但是卡扎菲并没有给法国佬面子,明白了当拒绝了这个联盟。卡扎菲认为欧洲对地中海非洲国家,在贸易、移民和安全方面的所谓优惠合作,是 “诱惑和羞辱”。卡扎菲高调的声明,“我们既非饿死鬼,也不是狗,不需要你们欧洲人扔块骨头送给我们。”看来西方人,不论是美国人还是欧洲人,如果不改变一下那种高高在上的施舍姿态,这样的钉子将来还有的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08: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二十九)

五十七

  美国则看到了这个大好机会,立即派出国务卿赖斯去掺沙子,宣布要与利比亚这个非洲第一仇人一笑泯恩仇,从此展开美利两国关系的合作“新篇章”。美国在利比亚的目标是多方面的,一是美国的战略重点已经从中东延伸入北非,其石油从非洲的输入量已经超过了从中东的输入量,达到一天223万桶,差不多是美国总用油的一成,总进口的16%;二是美国现在还没有和中国真正的在非洲争油(除了在达尔富尔由那帮好莱坞“自由左翼”流氓打冷枪之外),但不排除将来和中国在非洲争夺原材料;三是美国必须控制住欧洲的资源来源,正如美国本身并不需要中亚的天然气,但还是要抢夺中亚的资源控制权一样,目的其实在于控制欧洲、日本和印度。因此,对欧洲在北非的太阳能计划,美国似乎已经开始有所戒备。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当各地的英才想着如何为人类造福时,五角大楼的精英们也在打太阳能的主意,不过可能是为了更有效的杀人。美国军方已经在这方面投资、资助一个在太空上采集太阳能的计划。这个计划希望能够在大气层之外,用卫星24小时采集未经过地球大气层过滤的阳光,然后通过一个高强度的聚焦光,将这些能量传递回地球的能量接收站。美国军方的科研人员对外宣称的是,用这个方法可以解决那些美军在偏远地区临时建立的,无法利用其它能源的军事设施——也就是地上送不了汽油让天上下“光油”。但所有人都明白,这个卫星其实很可能就变成一个光能武器,用强光束从太空中摧毁地球上的目标。

  对于美国希望让美资石油公司回到利比亚采油的提议,卡扎菲自然在商言商,不会拒绝。但是,当赖斯旧事重提,谈到在非洲建立美军非洲战区司令部的时候,卡扎菲毫不留情给予批驳。欧美两家之中,卡扎菲对欧洲的泛地中海联盟的顾虑,主要是担忧欧洲新殖民主义卷土重来,以及这个新国家联盟会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非洲联盟和阿拉伯联盟的影响力。因此对于美国的外交和好,也不过是进行平等互利的平衡外交,用欧洲和美国牌互相对冲,并不是因为要躲避法国,就要一面倒的投入美国怀抱,让美国军队杀进非洲。

  在1994年,卡扎菲曾经发表了这样一段讲话:

  “新的世界秩序的建立过程,就是犹太人和基督徒试图控制穆斯林。如果他们成功的话,就会同样对付儒家文化和其他文明,例如中国、日本和印度。

  现在基督徒和犹太人声称,我们当年坚持不懈,打败了共产主义,现在必须打垮伊斯兰教和儒家文化。

  现在我们(穆斯林)希望看到一场冲突,在儒家阵营的领袖中国,和基督教十字军阵营的领袖美国之间发生。我们不需要任何理由,必须站在反十字军一边。我们会和儒家文明站在一起,将我们自己和他们团结在一个国际统一阵线,一起战斗,我们将最终消灭我们的共同敌人。

  所以说,我们穆斯林将支持中国同我们共同敌人的斗争。我们希望中国最终得胜。”

五十八

  当然,今天的卡扎菲不会再这样慷慨激昂发表“过激言论”,但是如果美国希望利用他的影响力,来抵制中国在非洲的商贸活动,那似乎是痴人说梦。只不过用来骚扰欧洲的能源战略,倒是会有些效果,最后会叫欧洲不得不多吐些血出来,来换取美国在北非事务上对欧洲的支持。

  但是不论欧洲和美国在北非如何拳来脚往,如果太阳能技术能够搞起来,俄罗斯的传统能源出口型经济就会受到极大的打击。欧洲人自然可以摆脱在俄罗斯、美国、中亚、伊朗、中东、以色列、土耳其等等各派势力之间,眼花缭乱的互相遏制和互相制衡,真正的从能源依赖中解放出来。这时,欧洲才可以有资格去谈外交政策的独立。

  这也是为什么笔者认为,俄罗斯短期是赢家,但中长期是输家。而美国和欧洲短期都是输家,在长期却是赢家,其基本原因在于它们经济和科研的雄厚实力。

  中国在这新的一轮国际政治博弈中,却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赢家。现在,可能是因为某种情绪,以及对于普京个人领导能力的崇拜,国内存在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在对俄罗斯支持的态度上不够坚决,过于软弱,似乎只有将上合组织变成一个北约似的军事同盟,建立一个中俄一体的强势集团,以抗衡北约,才是正道。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似乎就是对外投降,会在俄罗斯被消灭以后,使自己成为西方打击的下一个目标。

  这种看法忘记了中国过去二十多年的经济发展是得益于世界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商业全球化的浪潮这个事实。对中国而言,在目前的情况下,挑战这个尚未变化的大环境,是等于自杀。目前,中国需要的,不是和西方的简单对抗,而是和西方进行平等的合作。在西方对中国的无赖行为上,需要反击,但要有理有节。中国要做的是,对当前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有限度的修改,使这个偏向于西方经济大国利益的秩序,必须开始考虑到中国等新兴经济大国的利益,并让中国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另一个可行的做法是,绕开那些因为西方国家不肯让步而瘫痪的国际经济组织(如WTO),大力推动地区性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和经济合作,使经济合作的步伐可以继续迈进——尽管可能不是以过去的全球化的形式,而是以区域性的形式[1] 。

  在中国成功的抵制了西方在奥运会前对中国的围剿,使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的丑恶嘴脸被世人耻笑后,如果在格鲁吉亚冲突上,简单的和俄罗斯高度一致,把当前的国际秩序动向,简单化回到两极对抗,那么这是根本不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的,而且其实也不符合俄罗斯自身,乃至老欧洲各国对世界秩序向多极化发展的期望。只会把老欧洲推回美国保护伞,落入美国战略界里那一群狼子们的思路巢臼,借机让他们挑起全球对抗,来挽救美国衰落的霸权,将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拧出轨。

  中国不光不能在美国和俄罗斯的恶斗中去火上浇油,而且在得益于两霸铁头相撞的同时,一旦情况过度恶化,中国还需要出来做和事佬,保障这个世界继续享受相对的和平。中国要做的是,给予俄罗斯实际的支持,认可其在高加索地区安全事务上的领导地位,同时化解冲突的恶化和扩大,坚持用协商和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同时,中国应该和俄罗斯一起,加速上合国家的经济一体化,以经济带动社会稳定,将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连根拔起,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锁定安全和稳固的能源供应,同时使美国想抢夺中亚的企图落空。

————————————————————————
[1] 区域合作化(regional cooperation)与不加约束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虽然都是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的强化,但本质上却有极大的不同。前者是一群国家,因为地理临近等各种原因,相互配合其优势,组成一条完整的上下游经济网络,实现集团内部的自我生产和消费,但是各个国家都各尽其能,各就其位。而后者则是全世界任由资本的逐利性选择最低财务金钱计算的成本的生产地点(往往是工资尽可能最低的地方),而销售到购买力最高的生产地点(往往是发达国家),其具有内生的不稳定性,即出现的大规模的部分地区的产业空心化和人民债务化,最后自我造就不同地区特有的生产相对过剩、失业社会动乱和债务偿还危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30 14:24 , Processed in 0.10938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