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8774|回复: 46

井底望天:花开花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31 09: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花开花落(之一)

第一篇

人生莫言短,却道白发长。
安得千里目,登楼望故乡。


  笔者对写作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尤其是对这些超级大国尔虞我诈的阴招损术,三滥功夫,非常不屑。再加上做了太久的闲云野鹤,早就看淡了那种见面不如耳闻的钓誉沽名。之所以一改初衷写这一卷《大国游戏》(详细见《大国游戏I》一书),主要起因在于08年春天的拉萨事件,以及铺天盖地袭来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政府、人民和文化展开的无情杀戮。这都让笔者不能再继续采菊东篱,置身事外。结果一不小心,居然在2008年5月23日到8月3日两个来月的时间里,从无意中写完了一百回,但自觉颇有言犹未尽之意。赶出来的东西质量自然一般,只是苦了热心的读者们要忍辱负重,硬着头皮看下去。

  其实,俺一个不名一文的村野莽夫,从来也没有想过去踩这趟浑水。但看到俺家里那帮谦谦秀才们在中西无赖的内外夹击下,颇有些招架不住。搞得洋鬼子们欺俺中华无人,不由得按耐不住心头的无名怒火(说来惭愧惭愧,笔者过去还以为早已修炼到心如止水的境界了呢),出来给大家做一番讲解。对未能远谋的庙堂肉食者,支几个绝招,抛几包锦囊。对稀里糊涂不知就里的芸芸看客,扯开那面纱,爆几个阴谋。让大伙儿对西方道德君子们的青面獠牙,多识几分清晰的印象。

  在俺们的老祖宗里,从来不缺乏竹林七贤中那如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之类的人物,号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治世而趋庙堂,乱世而避山野的君子。而笔者这个赤脚山民,既无陶渊明乐于贫贱之修养,也无诸葛亮心怀逐鹿的抱负,只取的是“太平而隐,乱世而起”的人生态度。在多事的2008之秋,如果不帮助家人们度过难关,恐怕弄不好又有一天大厦将覆,害得俺山人又不得不出世,重整破碎的大好山河。那于民岂不是天大的灾难,于己岂不是天大的麻烦。看来为己为人,都应该强自出头,提犁作剑,落叶飞花,驱魔除障,不能再故作清高,不理世事,怕他年死后见俺祖宗周文王时,被老爷子一个大耳光煽过来,打得俺眼直冒五天神佛。

  在西藏骚乱后,笔者头一个反应看法就是,西藏的行动是美国的偏师,美国的主攻方向还是台湾。其目的在于希望中国政府在西藏进行过激的镇压,借机渲染抹黑,来逆转台湾的选情,从而在最重要的选前一星期,使台独势力可以重掌政权。当然,中国政府没有上当,在对暴乱的镇压上非常克制。台湾同胞也没有上当,还是没有投票给主张隐形台独的民进党。

  当然,笔者不认为台湾同胞们会去通过那个相当于战争宣言的“台湾入联公投”。即使民进党靠大选绑架公投而在选举中获胜,他们也肯定会由选举委员会宣布公投没能过关(即使票数过关也要搞成不过关)。其实,台湾公投设计出来就是用来忽悠大陆人民,让大陆的解放军将士们热血冲脑,搞个军事演习,射几个空包导弹,挑动民情,帮台独势力助选而已。

  唯一可笑可叹的是,西方各国政府和媒体已经准备好了对中国的文攻武吓,于是在亚洲自由电台的新闻编造机器引领下,对中国人民和政府进行了一长串肆无忌惮的歪曲和中伤。结果却引起了全球华人的大反击,导致了数亿中国百姓开始发出“做人不能太CNN”的感慨。而中国的大多数人也从此看清了西方的真实面目。

  这,恐怕是始作俑者所料未及的结局吧。


  其实,早在2001年北京拿到奥运主办权之后,各类异议团体已经准备大闹一场,西方媒体和政客也都已经准备届时和中国豪赌一把。

  所以说08年的这次拉萨暴乱在选择的时机上很值得探讨。其实信号在07年由德国总理默克尔接见达赖喇嘛就开始放出来了,然后就是一场由美国众议院议长佩罗西主导,美国总统小布什配合的授予达赖喇嘛金牌的颁奖仪式,传递信息,接着拉萨哲蚌寺的喇嘛便开始抗议。对此,中国以拒绝美国海军小鹰号访问香港做为报复,但看来美国人并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

  如果你对西方的情况了解的话,就可以发现这个战略在西方学术界和战略界早已经成型。

  在学术上的方法,是以客观研究历史的名义不承认中国现有的领土。其中一个流氓的做法就是将中国人(Chinese)和汉人(Han)对等,这样所有的非汉族中国人,就被称为“非中国人(Non-Chinese)”,也就是变成了可以同中国人对应的名词。比如说,“中国人和西藏人”(Chinese and Tibetans)、“中国人和维吾尔人”(Chinese and Ugyhurs)、“中国人和满洲人”(Chinese and Manchurians)、“中国人和蒙古人”(Chinese and Mongolians),这种列比写法在英文报刊杂志上比比皆是。在现代社会,这种做法,就像是把非白人美国人当作“非美国人”,把科西嘉岛人说成是“非法国人”一样荒唐。不过西方媒体从来都是他们可以放火,你不可以抽烟的强盗逻辑。

  这样的区分法,主要是达到一个歪曲历史的效果,因为当年的清朝皇帝是满族,那么清朝就不是中国的一个朝代。这种随意篡改历史的伎俩非常可笑,因为在清政府中,除了满族的爱新觉罗家族是皇族外,身为王爷和高官的人士就是各族都有。而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从来都是多民族共处。但是西方历史学家大谈此类学说的目的或客观效果是,只要断定清朝不是中国人的王朝,那么西方就可以不承认中国今天的领土完整[1] ,因为今天的中国是以清朝的继承者身份,传承清朝的国土作为其领土主张的现代国家法理基础的。如果将西藏人、新疆人(或维吾尔人)、蒙古人、满洲人、以及台湾人从中国人的概念里分离出来,主张以明朝的疆土来为将来的中国划界,就可以不承认中国对台湾、西藏、新疆、内蒙和东北的主权。当然,如果将来战略需要,又可以进一步发挥,根据民间传闻去发现什么明成祖朱棣为蒙古人啊,或者明太祖朱元璋可能是回回啊之类,继续篡改中国的历史以服务目的。

  在这种“客观公正”的历史观下,追求以上地区的独立就成为理所当然。台湾的独立条件当然是最好的,但是西藏、新疆这两个地方,也都可以通过对西方公众洗脑,说成是在1950年人民解放军的“侵略”下才成了中国领土,所以是非法的占领;渲染所谓在解放军进入之前,这些地方都是独立的国家的理论。当然,现在内蒙古和满洲没有独立运动,但是也还是可以操作,用外蒙古来影响内蒙古,在延边挑起独立分离运动等等。以联合国宪章里关于殖民地人民可以有民族自决的权利的条款,开始堂而皇之的支持中国境内的分离主义恐怖活动。

  当然,对这些西方人士来说,最理想的情况是,由台湾独立而挑起一场大战,同时又在西藏和新疆支持分离武装势力,这样就可以把中国搞得分崩离析。

——————————————————————————————————————————————————————————
[1] 这整套逻辑是一种用西方用他们自己历史环境下创造出来的民族国家概念,强行套到像中国这种自古以来多民族多元一体共存的复杂情形下来,再反应用到今天全世界遵循的民族国家游戏里,为某种利益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7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二)


  不过,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在台湾打一场大仗可能是中美两败俱伤,所以一个更可行和经济的办法是以台湾为主,西藏和新疆为辅,以骚扰和牵制为基本手段,尤其是对后二者重点操作,令中国政府坐立不安,不得不向美国付保护费来买个安宁。

  对新疆的操作,主要是在2007年中,在四个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陆克文上台之前)的舆论上报道中国对穆斯林信徒的宗教迫害(其实报道的基本就是维吾尔族,因为西方普通媒体并不清楚中国有十几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并由英国散布假消息来挑动巴基斯坦北部部落里的极端分子对中国在当地的利益进行攻击。这就是红色清真寺事件[1]的起因。但是巴基斯坦对极端分子大开杀戒后,一度内乱,西方眼看挑逗伊斯兰极端势力有点过火失控,可能殃及巴基斯坦的核武库安全,所以暂时在新疆收手。而当08年春台湾大选牌失效之后,美国又开始对新疆下重手。先是由美国国会通过对中国在新疆事务上进行谴责的议案,然后开国会听证会希望放美国关押的东突恐怖分子精英出山,接着就是布什接见热比娅,为疆独恐怖组织打气。在超级大国美国的鼓励下,东突分子果然在喀什对边防武警开始了袭击活动。

  而西藏在今后的十年内,将是美国对付中国的主要操作手段之一。从佩罗西到印度达兰萨拉访问,到麦凯恩会见达赖喇嘛,再到奥巴马与其的私人信件往来这些美国各派强化与西藏流亡势力的联系动作,不难得出这一结论。上一次在七十年代,美国抛弃藏独势力,是因为要拉中国来对抗苏联[2]。而今日中国成为美国的第一竞争对手,估计是美国也难会在这个问题上自动收手。为求自保,中国对流落海外的旧西藏分裂主义势力政策只能日渐强硬。

  具体说来,笔者的建议是,可以争取和海外藏人的温和势力和解,但必须对极端组织如“藏青会”之流狠狠打击(这些组织完全受美国和英国势力操控,其实对藏人的真正利益毫不关心)。有证据在手的话,可以宣布其为恐怖组织,并对尼泊尔和印度施加压力,将其人马赶回欧洲和北美。对今春和达赖喇嘛的代表谈判,笔者并不十分赞同,原因一是藏独势力并非他所能控制,真正的后台老板是美国政府,二是和达赖喇嘛的谈判很难谈出实际结果,反而徒增西方国家在这一中国内政问题上继续粗暴干预的胆量。中国人要明白的是,无论中国在藏区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其结果都不会改变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因为西方国

图1.1 70年代分裂分子被歼灭的尼泊尔北部山区穆斯塘的入口处

  家根本不在乎藏人的福祉,他们在乎的是如何才可以把中国搞乱,令中国各族之间互相残杀。

  中国应该在西藏采取更强硬的政策,大不了就是那些不安分的效忠于达赖喇嘛的拉萨寺庙的格鲁派(黄教)喇嘛们,每二十年闹一次而已。因此笔者建议打击这些黄教寺庙,切断其最近几年非常泛滥的以收取学生的名义从其他藏区吸引和尚,用师徒相受的方法发展他们的影响力的渠道。同时应该大力支持其他西藏教派,如噶举派(白教)、宁玛派(红教)和萨迦派(花教)。当然,格鲁派内部的班禅势力需要大力支持,还有就是可以支持格鲁派里的多吉雄登派(DorjeShugden)对抗达赖喇嘛对他们宗教自由的残酷迫害。

  要理解雄登派和达赖喇嘛的纠葛,你就必须对西藏的历史和藏传佛教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里笔者没法细述,只是这个仇口起源于当年的五世达赖喇嘛,在现在的十四世手里变成了头痛的事情[3]。


  果然,欧洲和美国的雄登派喇嘛们,在达赖喇嘛的柏林忽悠会上站出来抗议。他们举起的写着“达赖喇嘛,不要再撒谎了!”和“达赖喇嘛,停止宗教迫害!”的大标牌,令盲目跟从达赖喇嘛的西方傻冒们有些困惑。而在最近一次纽约电台城音乐厅(RadioCity)的一次宗教忽悠会上,数千名达赖喇嘛的美国忠实信徒们,把他们上师关于“宗教自由”的教诲牢记在心,几乎对上百名和平抗议的雄登派喇嘛大打出手。害得纽约警察必须将这些雄登和尚们带走,剥夺他们抗议的权利。
图1.2-1:多吉雄登神像

图1.2-2:雄登派信徒在美、德等地追踪抗议,由于雄登派喇嘛怕被达赖喇嘛手下的打手打击报复,不得不让其西方徒弟出面

  在《纽约时报》之后的报道中,平时口若悬河的美国藏学家们,对记者的询问都三缄其口,因为他们和达赖喇嘛关系不错,所以“不便对此事情妄加评论”。[4]

  在台湾的对策上,08年春笔者的估计是,美国是想在西藏和其他藏区发起大规模抗议活动,引诱中国政府的镇压,然后在台湾选举前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星期,使台湾选情逆转。

  有人会问:美国不是讨厌陈水扁,喜欢马英九这位哈佛大学毕业,身怀美国绿卡,三句话就会有两句谈到美国式民主的哈美人士吗?其实不能用如此简单的二分法来看美国的台湾政策。美国确实不喜欢陈水扁,倒不是因为陈水扁不肯向大陆狂吠,而是因为陈水扁不听话,不按照美国的指挥棒转。因为美国在现阶段无法解决中东的乱局,所以无力应付在台湾海峡同中国对抗,而此时陈水扁偏偏要成天和大陆玩擦边游戏,不符合美国现阶段的策略。所以说美国要的是一个希望台独但又不宣布台独的势力在台湾当政,也就是谢长廷之类的台独温和派。

  对马英九,美国其实是很不放心。国民党与共产党关系越来越密切,再加上马英九当年的保钓背景[5],都使美国对他的政府到底会和大陆走多近,深感忧虑。所以通过西藏问题来影响台湾选举,其实是很高的一招。正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可惜的是台湾人民太聪明,不亦步亦趋尾随美国。而且在马英九胜选在望时候又爆出美国偷偷将核弹技术转让给台湾以支持台独势力的丑闻。接下来又是海南三亚博鳌论坛上的胡萧会,为两岸合作画出清晰的远景。可以说如果无意外的话,两岸关系会有一个至少八年的稳定期,而在这个最关键的时间段里,如果顺利,中国就会崛起成为世界大国,稳执世界经济和外交的牛耳。

——————————————————————————————————————————————————————————
[1]红色清真寺事件,指2007年上半年,受到西方媒体和分裂势力挑拨的巴基斯坦伊斯兰学校红色清真寺的青年男女穆斯林涉嫌绑架中国人,并发生命案,穆沙拉夫政府派出军队发动强攻致使大量伤亡的事件。
[2]50-60年代,美国中情局不断出钱出枪出设备,武装流亡藏族游击队。到60年代,以尼泊尔安纳普尔那山区北部的木斯塘区为流亡藏族游击队的基地向中国不断发动进攻。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后,美国停止了对这批流亡武装的支持。最后在1974年,由尼泊尔王国军队发动攻势,彻底剿灭了这批武装。
[3]多吉雄登,DorgeShugden,是格鲁派(黄教)中的护法神。所谓护法神,是藏传佛教中活佛为了降服并利用幽灵、妖魔,将四处为恶的妖魔收复,并封为自己的护卫,这样神鬼就成了护法神,并为信徒所崇拜。这也是为什么西藏的众多画像中有近似妖魔的形象的原因。
多吉雄登护法神起源于五世达赖时期,一位哲蚌寺的得道活佛被当时的政教统治者逮捕,用哈达噎死。他的幽灵四处游荡,搅荡布达拉宫。于是五世达赖不得已亲自封他为大力(雄登)护法神(多吉)。而膜拜这一护法神的群体也就被称为多吉雄登派,隶属于格鲁派(黄教)。由于在宗教问题上的种种争议,1996年,现在的14世达赖喇嘛宣布多吉雄登是“黑暗的鬼魂”,封杀、通缉雄登派喇嘛,此后,两派爆发剧烈冲突。
[4]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藏学家RobertBarnett等人,限于关系原因,对雄登缄口不言。
[5]台湾的“老保钓”派,是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在60-70年代以“国府资助”名义派往美国大学留学的一批学生中的爱国群体,在60-70年代在美国积极参与了保卫钓鱼岛等抗议活动。马英九没有参与实际的学生运动,但积极利用自己的专业,写就论文提供法理论证等学术武器用以支援。这批人被称呼为“老保钓”,其中一些人因为理想和学生活动原因和国民党当局关系破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返回联合国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美国与联合国工作的第一批工作人员或提供咨询帮助的朋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4 09: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三)

  所以很快我们就听到美国智库专家开始“忧虑”:两岸走得太近,会对美国利益造成不利影响。

  接着美国就开始出招:一是宣布美国在台协会(非官方组织)将会增加美国海军陆战队作为官邸守卫,二是宣布在台协会官员不再由退休外交官担任,而以现职外交官出任。这两个措施就是把原来非官方的经济、文化和商业办事机构,变相的上升为外交机构。另外一个配合做法就是,清晰化“一中各表”中的“各表”,从而推动事实上的“两国论”。

  当然中国本来想以默认台湾的“各表”,对其采取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的模糊策略。以灵活务实的态度,为两岸创造出一个双赢的局面。所以说如何巧妙的互动以化解美国的杀招,值得关注。

  同样对台湾来说,采取务实的态度,“不要表述”一个中国的内涵,是台湾在当前经济困境下走出孤立的一个高招。只不过这种两岸之间的默契,会严重损害美国的利益,因为这样她就不可以在兄弟阋墙之中火中取栗。所以,美国在在台协会上这几个新动作已经至少让海外的台独势力大受鼓舞。本来在美国的台独组织从来都不在奥运会上做文章,以免激怒大陆普通民众,但是后来就有21个在美国的台独团体,呼吁美国总统小布什抵制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

  这就是我对美国在新的对台政策调整上的基本判读:在“一中各表”的“各表”多下点功夫,而推动公开的“两国论”。

  本来大陆寄望将上台的马英九团队会好好合作,以模糊的方式搁置两岸争议,以务实的态度营造出一个互利双赢的局面。没想到马英九立即就走出了一手险棋,迎合美国(当然还有日本——别忘了李登辉主动出来要帮马英九改善台日关系的举动),抬出李登辉的木偶赖幸媛出任“陆委会”[1]主委一职。

  大家都知道,李登辉是“两国论”的版权拥有者。马英九把他的代言人请出来,就是在国民党的两岸合作的高速列车里安上了个“戒急用忍”的大刹车。

  本来国民党的“四驾马车”——连战、萧万长、江炳坤和苏起,基本上把整个运作系统一体化,连战和萧万长可以直接通天到胡锦涛主席,而江炳坤和苏起又与陈云林熟悉,这就使两岸关系在具体运作上有很高的效率。但是现在多了个大刹车,立即使局面增加了不确定因素。这就难怪大陆的台商和在台商界人士听到这一消息,立即跳脚大骂。就连老牌干练的李光耀都给了马英九个“不成熟”的评语。

  从理论上来讲,马英九是司机,因此赖幸媛这个刹车阀,应该由他来控制。但是,谁敢说李登辉就没有控制这个刹车的能力呢?如果政府里安插了李登辉的棋子,那么在未来的施政过程中,如果马英九路线和李登辉路线方向一致,那么就像高速公路同一个方向上的不同行车道,不会出现问题,但一旦两者用意的路线出现偏差,就会让施政出现困扰。

  (作者此文其实写于2008年5月,到2008年8月写作大国游戏第二卷时再次搬出。所以他在这里所谈的台湾局势,主要是针对写作当时(2008年5月初)的一些环境写的。到2008年11月,随着陈云林成功访台和两岸签署诸项经济合作互惠协议,两岸关系已经快速进入新的时代。为了保留作者的原著见解,在本书第一篇部分,以基本不变的状态展现作者的看法,希望读者能够理解。——编者注。)


  当然有人会问:马英九并不傻,难道没有想到其中的厉害?为什么马英九会这样做?

  表面上来看,马英九是为了讨好五百万没有投他票的绿营选民,希望通过蓝绿和解为台湾内部赢来共识,从而可以更顺利的“拼经济”,为台湾目前的困境解套。

  但实际上马英九是在为自己设套。因为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最不利的情况就是在交往中存在不确定因素,而不确定因素正是美国最想看到,如此则可以将以台湾牵制大陆的战略发挥到极致。而马英九的做法,会使大陆对他的政策清晰度增加疑惑。以后,就是他会对大陆的善意信誓旦旦,号称回投桃报李,大陆对他的态度恐怕也会退一步为“听其言,观其行”了。

  那么,这会对两岸关系的互动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呢?

  本来,一个有魄力的领袖人物,应该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和敢作敢为的决断。马英九挟选举大胜的余威和国民党在国会一党独大的局面,本来可以在以下几个领域里大有作为:

  1.对台湾政治进行大幅度改革,在两岸关系上与大陆达成共识,彻底走出无聊的统独之争。以提高行政效率、打击贪污腐败和避免族群内耗为施政重点。把想靠挑起人民内斗而坐收渔利的台独投机派彻底打出政治舞台,为台湾的未来打下一个长治久安的基础。

  2.全力发展台湾经济,建立一个互利互惠的“一中市场”。为台湾经济在未来国际的经济衰退大环境下,以大陆的经济发展为依靠,建立起一个安全网。使饱受经济疲软困扰的台湾人民,能够安度随后几年的国际惊涛骇浪。[2]

  3.在与大陆建立一个很深厚的互信关系后,取得大陆的谅解,由两岸共同协商出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为台湾扩展出一个合理的国际活动空间。比如在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等议题上,其实还是有很大商量的空间。[3]

  可惜的是,马英九不是一个有魄力和远见的政治家。他更像一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总是对自己的形象顾影自怜,生怕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引起人非议。其实,这种总是想讨好所有人的领导人,到最后会搞到所有人都得罪,而且很可能得罪的最厉害的,反而是自己原先最忠实的支持者。推出这种没有担当改革风险的勇气,不负责任,样样事情都不沾锅,不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只是每天关注自己的公众形象的领导人,恐怕是一味纯粹追求民主政治选举制度的宿命。再加上当初为了讨好选民,马英九向韩国的大忽悠李明博借招,拍胸脯,夸海口,放卫星,让台湾人民产生“马上好”的幻想,真让人为台湾人民的前途忧心。

  当然马英九的支持者最担心的是,会不会给北京送出一个错误的信号而影响两岸已经破冻的合作关系。其实他们不必太过担忧,因为马英九送出的信号对他自己来说一点都不错,就是以李登辉为主导的政治冷淡经济温暖的隐形两国论。其实这是和美国的对华关系比较一致的,也是美国最想看到的两岸布局。

——————————————————————————————————————————————————————
[1]台湾“陆委会”,是台湾负责与中国大陆进行会谈等安排的机构。其各负责人具有极大的象征性标志。
[2]作者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判断和认知上,在2005年左右已经成型。
[3]2009年4月,世界卫生邀请台湾以“中华台北”名义作为观察员参加世卫大会。——编者补注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08: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四)


  其实马英九团队对台湾人民忽悠的空头支票,全部需要大陆的配合才有兑现可能。世界经济的整体恶化的大走势并不是你那张令小S之流发情的英俊面孔一出现就可以扭转的,所有的利好不是“马上台”就会“马上来”。通货膨胀、经济衰退、油价飞涨、金融危机,这个令世界上所有执政者都头痛的“滞胀”问题,需要的是未雨绸缪、诚恳务实、脚踏实地、行动果断的领导决策,而不是你去做一统江湖的蓝绿共主,企图建立起一个台湾内部的“小联合国”政府就可以用政治妥协消解。如果想要把方方面面的利益都要照顾到,反而有可能变质:扔给绿营的好处会被绿党民众看成是打发叫花子,而蓝党民众就觉得自己选举中的汗马功劳不被尊重,自己这帮马英九支持者成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炮灰。

  在这样南辕北辙的施政方针下,一个简单的组阁都变成了头疼的问题,更何况将来的政府运作。在马英九的操作下,台湾未来的政府不是由一批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执政精英组成,而是由一帮面和心不和的各派人士,在内部对各项政策争吵无休,在外部互相钳制,导致政府效率低下,行政机构扯皮,官员反应迟钝。如果经济上不能快速有斩获,再出几桩类似于钓鱼岛撞船这样的突发事件,马英九政府在民众中的信心估计很快就会破产。

  当然,台湾和南韩的情况有一个跟本的区别,这就是台湾背靠中国大陆。笔者当初看了李明博的大跃进“747经济航天计划”[1],第一反应就是为韩国人民忧心。这混小子恐怕要搞到韩国倾家荡产进当铺。说实在的,笔者从李明博当选那天起就在等着他宣布韩国启动经济危机应急方案,而且这次可能比1997年那次更惨,搞不好李明博要变成李命薄。韩国1997年经济危机,主要是受资本帐户开放的货币危机下的大企业集团债务所累。这次即将到来的危机的主角将是中小企业加上消费者家庭。他们都在巨大的债务压力下,只要外资一撤退(当然上街游行的中下层棒子们还在喊反外资),楼市和股市一爆,韩元一大跌,很快就会发现原来大部分的外汇储备只是短期外债的暂存而已。那时李明博唯一的选择,就是象越南一样,跑到中国求救。

  (作者在写此文时,为2008年夏。韩国在2008年底果然爆发资金外流的危机,印证了作者的判断。韩元暴跌至1500韩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此后又在2009年2月期间再次陷入危急境地。但韩元的暴跌,使得韩国电子产品的国际美元价格迅速下降,为韩国电子厂商如液晶面板企业获得了订单。使得韩国的实际生产开工相对于日本和中国台湾反而有较好表现。台湾液晶面板企业和芯片企业群体等电子产业在2009年2月陷入近乎绝境的地步。随后随着中间流通企业补入库存有所改良,截至编者更新修改为止,仍处于反复波动中。——编者注)

  而马英九的计划[2]虽然也是一个大骗局,但是好在其依赖对象是中国大陆,以国民党内的元老连战、吴伯雄,加上成千上万的在大陆的台商的共同努力,台湾经济虽然不会有长足的成长,但也不至于受突发危机的困扰。汶川大地震后对岸救援合作在大陆引发的同胞亲情,使得至少在大陆客去台湾旅游和两岸客运包机直航上没有跳票,但是马英九政府不能去夸大这些因素对台湾经济的推动作用,也不能有完全依赖的指望心态。就算大陆有心帮助台湾,也不能预期会向对香港那样的大规模让利。再加上赖幸媛之类的马英九新宠会在内部上下其手,恐怕不能指望台湾经济能有多大的作为。

  令人感叹的是,自台湾实行民主选举以来,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再到马英九,似乎在领导人能力素质上,有点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趋势。

  至于从大陆的角度来看,只要台湾不被台独势力把持,不去碰撞大陆的底线,能够为大陆经济发展争取最关键的和平十年,没有必要为对岸的这些政治小动作而烦恼。


  对大陆台湾经济一体化这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来马英九是没有必要对民进党的可能杯葛而顾虑。其实如果你回顾台湾商人到大陆投资的历史,就会发现最先进军大陆的台商都是民进党员。因为八十年代台湾的政治经济资源被国民党垄断,这些绿色商人不得不走入对对岸大门初开的大陆赚钱。而当陈水扁执政后,民进党的绿色商人们可以靠控制政治资源的政府搞利益输送,从各种公共工程中中饱私囊了。当然也就不需要辛辛苦苦去大陆打拼了。所以自然在与大陆经济联系的问题上,可以信誓旦旦,大谈军事和经济安全考量,为三通和投资设置各种障碍。而变成在野党的国民党,既然政府的垄断利益大锅无法再伸筷子进去夹肉,所以只好硬着头皮西进大陆,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等待机会卷土重来。

  所以说当马英九上台后,民进党势力又被打出了政府食堂,为了开锅,唯一的选择就是去大陆找经济机会。这个时候,中国政府发表了声明,对放弃台独主张的绿党人士,过往不究,欢迎来大陆投资,就是因应这个局势变化的一招。而绿党的在任县市长和议员们,为了自己选区和地方的支持者和民众的利益,就得乖乖的登陆,去为自己的产品和商家推销。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绿党的一方豪杰就免不了和大陆的各级官员打交道,寻求地方一级的合作。[3]

  当这些县市的合作成一定的规模,民进党就不得不学习国民党,形成一个统一的党的政策,来处理和大陆的交往问题。如果他们不这样做的话,国民党就会对大陆关系起主导作用,而使民进党在台湾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上,被边缘化而失去主动权。

  所以马英九可以完全不需要在大陆政策上,出于对民进党的顾虑而以牺牲政府的行政效率来笼络绿党民众。如果他可以借700万支持他的多数人之势,励精图治,快刀斩乱麻,使台湾经济有一个不错的表现,使台湾的普通民众,不论蓝绿红黑,生活水平都可以水涨船高,那么他就不用担忧自己的下一任期问题。而现在他却因为有500万民众没有投他票,整天耿耿于怀,梦想自己形象完美,人见人爱,车见车载,如有一个人呛声,马上就变得如丧考妣,回去对着镜子,抚摸自己的羽毛,长吁短叹,简直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银洋蜡枪头。

  以这种不以台湾人民的福祉为基本思考点的策略施政,天天考虑如何让全台各地、各党、各派的政客们能够心甘情愿的臣服在他英俊潇洒的小马哥的座下,武林一统,三呼万岁,其结果就是让那些治国一塌糊涂,搞党争和族群分裂上不愧大内高手的狠角色们,又有了在体制内翻天覆地的机会。估计真正的行政专才在这些政治高手的制衡下恐无计可施,最后只能挂冠而去。

  试想一下,本来马英九的经济竞选623口号里的水分已经不少,又加上他在选上后夸大了与大陆经济一体化的中短期项目如旅游、投资台股的经济改善效应,而以大陆自己面临的经济转型压力,估计在未来一年内中国政府本身的经济压力会比较重,又要兼顾保证香港和澳门不受到世界经济衰退的打击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可能无法对台湾经济进行利益输送。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的经济也许短期内不会改善,反而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而人民的怨恨情绪将可能高涨。

————————————————————————————————————————————————————————
[1]指把韩国每年的GDP增长率提高的7%,人均收入在10年内达到4万美元,韩国在全球经济体排名的位置从第12上升到第7。
[2]马英九623计划,台湾年经济成长率(GDP)设定6%,2011年前人均所得达到2万美元,2012年前失业率降到3%以下。
[3]果不其然,民进党籍中最高的政府长官,高雄市长陈菊在2009年5月下旬访问大陆。——编者补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8 08: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五)


  在这个经济不振的背景下,加上马英九的小联合国政府扯皮严重,还要同时和国民党掌管的国会(本来与立法院长王金平因为党内初选出茅招而有牙齿印)及国民党党部(基本上还是由连战和吴伯雄操控)暗战,一有突发事件,这个政府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而政府的迟缓反应,又会被亲国民党和亲民进党的蓝绿两派媒体口诛笔伐,结果变成两头受气,里外不是人。

  以笔者的估计,马英九政府大概在08年年底左右,就会把选举中获得的本钱耗尽,在心浮气躁、脾气火爆的台湾人民和口不择言、穷追猛打的台湾媒体的十面埋伏下,风雨飘摇,信用破产,名誉扫地。

  (作者是依据写作本篇日记时的环境——台湾股市持续阴跌,台湾民众怨言连连做出这一预言的。在后继的局势发展中,台湾受到各类消息的刺激,如陆客旅游等,有所信心恢复。但台湾本地的经济矛盾和社会矛盾,仍然处于一个较为对立分化的状态。——编者注。)

  也许当初马英九拜李明博这个师兄就是一个大错。看看李忽悠在韩国经济和朝韩关系上的困境(搞到连北京奥运会朝韩都不一起出场了),估计这就是小马弟的明天写照。

  当然即使台湾经济陷入困境,导致政治不稳,大陆也不会对马英九见死不救。总之,在经济上大陆还是应该尽量配合台湾的善意,不要让台湾的商界和百姓为马英九的愚蠢而买单。至于在政治上,还是应该提高警惕,避免李登辉的即兴表演在两岸关系上增加变数。而对美国的态度,需要仔细观察,但不需要太过敏感。尤其是对美国希望恢复对台军售这一个问题上,要有一个全面的考虑。

  美国对台湾的军售,自然目的是增加美国对台湾的影响力,但也是台湾向美国老板交保护费的一个必然手续。中国应当积极的利用台湾军力增强作为一个好的借口,乘机大力扩充军费,并发动文宣攻势,指责美国在东亚挑起军备竞赛(同时还可以对美国破坏国际核不扩散条约提供印度核技术,挑起南亚军备竞赛这件事情广泛报道)。而在发展军备的时候,内心里应该清楚不是以台湾军队为假想敌,而是以美国和日本军队作为假想敌,迫使美国和日本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继续加大军备建设,导致美国陷入更大的困境。

  本来美国现在要同时打两场仗,又要花大钱在高科技武器的研发上面,如果还要同时应付中国和俄罗斯在高端上的挑战及全球伊斯兰圣战组织在低端上的骚扰,那么在资源上就会有些捉襟见肘。不要小看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的设备损耗,伊拉克的沙漠气候让许多价值昂贵的重武器,如阿帕奇和黑鹰直升机、布拉德利装甲车以及亚伯兰坦克,都会比通常情况下损耗要快,造成维修费用大幅提高。而伊拉克反美武装用路边炸弹,以区区的一百美金,就可以令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设备报废。这些都令美国的军费开支持续大涨。

  只要中国在军队发展上面,遵循经济节省的原则,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说外太空卫星战技术、电子干扰和抗干扰技术、信息对抗战技术、无人超小型飞行器技术,以及低音高速的潜艇和其他水下装置制造等等,就能够对美军形成一定程度的困扰,从而继续保持以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的主线。最好不要花钱在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上,比如说大而无用,在现代海战中被称为“海上移动大棺材”的航空母舰。[1] 这样,中国就可以在这场竞赛中占上风。


  其实在现代战争中,由于隐形材料的发展,飞行速度的增快,打击精度的提高,很少有大型航空母舰可以在开战第一天的战斗中幸存下来。现在一个最热门的领域,就是发展具有高度隐蔽性的海底潜水母艇。这种潜水母舰携带大量高速飞行武器,可以隐蔽地接近敌方的航母战斗群,然后释放出这些可以在海水里游动的飞行器。这些飞行器长约1米到2米,悄悄接近舰队后突然升出水面,贴着海平面以超音速向海上目标发动攻击。以现有的防卫技术,能防止这种攻击的自卫能力,几乎不存在。由这种高科技为基础的新时代“群狼战术”打击航空母舰上,非常有效,而且就好像是老鼠对大象,经济成本很低。

  当然另一方面,大陆军队必需要和台湾军队增加合作、交流和互信,以防止“擦枪走火”为说词,与台湾军方进行各种人事上的交往,这样就会让美军开始担忧卖给台湾的武器有泄密的可能,从而为美国的台湾政策增加困扰。而且这种交往对缓和军队间的敌对情绪,互相停止导弹对瞄,协调两岸在南海和钓鱼岛维护主权的行动,乃至于进一步发展到海上为两岸合作开发石油天然气的设施护航,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最后为两岸签署和平协定提供坚实的保证。

  中国人民应该明白,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一定不可以向台湾开战。任何中华民族兄弟之间的屠杀,都只会令外人得益。对两岸最要紧的事,并不是短期内寻找一个政治统一的可行性方案,而是两岸在亚洲地区的政治和地缘战略意见上,要同声同气,共同进退,不要被外人上下挑动,自相残杀。

  我们要明白,古代中国在关于政治体制上,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的优点并不是起源于欧洲的现代民族国家体制可以替代。随着中国在世界上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全面复兴,中国在亚洲地区影响力全方位的扩大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在中国内部实行的少数民族地区自治制度和在香港和澳门实行的“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制度,都是有意义的尝试,可以为未来更新颖的制度创新,带来很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中国不光要找出一种可以照顾到台湾特殊情况的国家模式,还要为未来外蒙、西伯利亚、朝鲜、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参与进中国为主形成的一个文化和市场统一区域,寻找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另外如何将巴基斯坦和中亚各国这些西域的古代中国势力范围整合,形成一个比上海合作组织更紧密的群体,都值得好好的思考。

  其实,现代民族国家体系发源于支离破碎的近代欧洲,如果机械性的按这种思维去考虑问题,就会造成各国画地为牢,互相猜忌。而古代中国为核心的东亚的附属国朝贡体系,又缺乏对小国的平等和尊重。现在欧洲联盟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是某种建立新型国与国密切关系体系的尝试,但欧盟除了在统一货币和中央银行方面成果显著,在统一市场、人员和物资自由流通有所进展外,其他的财政、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整合,都非常乏力,甚至反过来制肘联盟级机构的工作,上不上下不下,反而让联盟整体运作效率下降,无法形成和世界其他超强的有效竞争。如何建立比欧盟更紧密的一种政治关系,是亚洲将来不得不考虑的一个方向。

——————————————————————————————————————————————————————————
[1] 从纯粹的军事战略和战术角度上来说,航空母舰在未来的战争中,其作用要小于无人飞机和精确制导导弹。不过对中国而言,航空母舰的制造,对于带动国防工业的发展,又好的推动作用。但不能对航空母舰的军事意义过于夸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0: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六)

第二篇

京华十里路,璀璨追汉唐。
酒酣当上马,西北斩恶狼。

十一

  (作者本文写于2008年8月中上旬,时逢奥运会。——编者注)

  炒得火热也吵得热火的北京奥运会,终于开场了。开幕式的一场视觉和听觉大宴,算是给世界人民上了一堂中国文明的幼儿园入门课。那气势磅礴的击缶和太极,估计除了令世人震撼和感叹之外,还会让有些人心生怯意,从此明白中国人民不可欺,国家不可侮。

  这场超凡的文化启蒙,并不在于炫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造福亿万人类的无数发明,而是向世界显现“有朋自远方来”的开放胸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求知欲望,以及“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虚心态度。这种集古老和现代于一身,汇自豪和谦卑在一体,固守本族的传承,汲取他族的智慧,重新打造出一种更为辉煌的华夏精神的理想,当是我辈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那丝路的花雨,西洋的骇浪,恰恰是中国今天为世界贸易和制造大国的最佳注释。而张艺谋、陈其钢和蔡国强,这些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开始为“中国制造”这个传自古代的金字招牌,注入新鲜的活力,为中国经济创造出一个契机,使中国产品在面对品质的困扰和西方的杯葛之后,如凤凰涅磐,浴火重生。这也要求全体中国人同仇敌忾,对任何想摧毁我们民族声誉的败家子奸商们,当杀无赦。[1]

  笔者不想重复他人的吐沫,大谈神奇李宁的“夸父追日”,大个子姚明和小不点林浩的携手领军入场,或者水墨画卷之秀,唐乐盛装之浓,因为数年后,太多的人会忘记了这些细节,只留下淡淡的鸟巢印象,大伙儿又会一窝蜂的对春节晚会七嘴八舌和大放厥词。以中国的人口之多,艺术家的水准之高,原创之新颖独特,过两年玩出一个比这个开幕式更酷更型的盛宴,也不是什么难事。

  如果中国人民一定要在这个奥运会中记得什么人的话,我提议的首选候选人是一位美丽姑娘,她的名字叫刘岩。这位无缘在开幕式现身为世界展现她的动人身姿的艺术家,当为奥运开幕式的第一英雄。如果奥运会后还需要任何计划实行的话,一个首选,就是从奥运收入中拿出一个基金出来,集全球医学专家之力,努力使她重新站起来,回到她热爱的艺术舞台。中国的真正复兴,不光是经济、军事和政治硬实力的崛起,还要包括文化、艺术和思想的重振。每一位艺术家,就像我们民族历史上灿如星海的诗人、画家、作家、名伶等等,都是值得全民族珍惜的国宝,没有对他们每一位的爱护,我们民族的前途就不会光芒四射。

  我们还要记得16位在喀什献身的武警战士,没有他们的牺牲精神,就没有让我们可以从容举办奥运会的和平环境。我们还应该记得为奥运会做出奉献的所有志愿者们,希望其中可爱的大学生们,可以自豪的在他们将来的求职履历中,放上“北京奥运志愿者”一行,为他们加分。我们更应该记得所有参与建设北京鸟巢、水立方、盘古巨龙、歌剧巨蛋,央视大裤衩的外省民工,还有为了北京这些建设改造而不得不迁移的北京居民,正是这些一个个小我的牺牲,才可能造就我们民族今日的繁荣昌盛。而我们未来的政策,就是如何让这些为社会的整体利益而牺牲的人们,得到最好的补偿,令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十二

  奥运会开幕式的另一个看头,就是美国软脚蟹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新沙皇总理普京比邻而坐。估计这两位仁兄除了欣赏表演,向自己的运动员挥手之外,还是有很多其他共同话题要谈的。而这些共同话题一定是关于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战争,以及其背后的一大串一言不合就会问候对方老娘的头痛问题。

  在笔者的《大国游戏》里,我并没有花太多的注意力在俄罗斯上,因为我认为这个世界未来真正的大国只有两个,那就是美国和中国。俄罗斯,和欧盟、日本、印度等等,都只能算是个“中”国,不时发发纵横捭阖的黄粱梦而已。

  在解体之前,苏联一直就解决不了自己经济落后的问题,空有广袤的国土和资源,加上超过两亿八千万的人口,还是没法成为世界的超级经济强国。在十四个加盟共和国分裂出去后,剩下的俄罗斯的人口只是1.5亿左右,而且由于出生率低(理论上育龄女性平均2.2个孩子才可以保持人口稳定,而俄罗斯的这个数字2000年是1.25,2008年才恢复到1.40),男人寿命远远低于女人,每年的人口递减近百万[2],照这个速度下去,不到50年,俄罗斯的人口就会减少1/3,造成适龄工作人数缺乏,而经济情况会更加恶化。好在现在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飞涨,在某种情况下减轻了俄罗斯的经济压力[3]。

图2.1俄罗斯联邦境内人口自1992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图

  所以,欧洲和北约认为在世界大国的长跑耐力比赛中,俄罗斯是百分之百的输家,理由无它:人太少。欧洲各国与俄罗斯不同,面对人口劳力短缺的困境,欧洲采取是有限制的吸收高科技移民人才的政策,补偿适龄劳动力不足和人口老化带来的挑战。这些国家在吸收来自东欧国家和亚洲国家如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的人才上的做法很有成效。当然他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融合来自土耳其、阿拉伯和北非的信仰伊斯兰教的移民,解决这些人带来的宗教冲突。如果解决不好的话,社会动荡是一个大的隐患。

  俄罗斯则对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心怀疑虑。本来俄罗斯自身的人才,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原因,有向西欧和美国移民的趋势,而俄罗斯要吸引来自欧洲的移民又不是一件易事。只有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移民,勤劳肯干,哪里有肥哪里长,在西伯利亚开垦出一片天地。但是因为皮肤颜色不同,以及此降彼长带来的俄罗斯族人口数量上日益明显的劣势,使得许多俄罗斯人对此胆颤心惊,敦促政府下令限制中国商人和农民的进入。结果这种只出不入的情况,当然使人口流失更加严重。而由于公共医疗系统在90年代剧烈变革中的瘫痪,艾滋病的流行,再加上俄罗斯人狂饮伏特加的天性,都使得国内人口大幅减少。

图2.2北约东扩图紧逼俄罗斯

  记得过去当北约将军们和他们的俄国同僚开定期碰头会的时候,欧洲人总是要以这样一个笑话开始:“中(国)芬(兰)边界无事否?”[4]。每次苏俄的将军们就会恶眼瞪着笑得快岔气的西方将军们,无可奈何。

  在苏联垮台和各加盟共和国独立出去之后,俄罗斯有一东一西两个忧虑。东边的是担心中国势力北上吞并西伯利亚和远东(中国众多的人口自沙皇以来就一直是地广人稀的俄罗斯人最担忧的一个问题之一),这个最近十几年来俄罗斯的报刊一直在嚷嚷但除了炒作中国农民在西伯利亚的农业经营以外,尚未在现实中发生真正让俄罗斯头大的事件;西边的就是北约的东扩,西方势力不光接管俄罗斯的前附庸国家如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又肢解斯拉夫小弟南斯拉夫,拿走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马其顿、黑山和科索沃,去手断脚,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塞尔维亚,估计也迟早是北约的囊中之物。

————————————————————————————————————————————————————
[1]后来爆发的三鹿毒奶事件,正好为此态度提供了证明。——作者补注。
[2]最近人口减少速度缓解到一年35万。
[3]根据最近几年的生活改善和人口减少速度减缓,俄罗斯自己估计的乐观数字或工作目标,是2020年将稳定在1亿3800万,2025年能恢复到1亿4300万。这恐怕需要乾坤大扭转才行。
[4]“中芬边界无事”,No disturbance in the Sino-Finnish border。中国是苏联/俄罗斯东南邻国,芬兰是西北邻国。这句笑话模仿两次大战期间形容法国马其诺防线的“西线无战事”,讽刺苏俄不过是中国和芬兰之间一个空空如也的“边界线”,而且只有军人,没有平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08: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七)

十三

  而俄罗斯的那些前苏加盟共和国随从也同样逃不出北约的手心,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东欧的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于2002年布拉格高峰会上被邀请加入北约,并于2004年3月29日在伊斯坦布尔高峰会前正式入会。北约还和波罗的海三国签署了波罗的海空防协议,由各国轮流提供四架战机执行针对俄罗斯的空中预警任务。当然这些姿态都是对俄罗斯象征性的威胁。由于俄罗斯帝国在1917年失去了芬兰,再加上波罗的海出口被德国、丹麦、挪威和瑞典堵住,这块西北地区对于俄罗斯的战略地位就已经削弱了。而俄罗斯和北约基本上互相识相,使这三个小国成为事实上的非军事缓冲区。同时俄罗斯的传统重镇圣彼得堡有能力箝制任何来自于西北方的威胁。

图 2.3 东西乌克兰分界图及克里米亚的位置

  俄罗斯的真正心脏区在更南部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失去这两个地区将使莫斯科的前门洞开。虽然俄罗斯历史上两次面对西方入侵,最终都获得胜利,但都是以焦土政策为代价的。在莫斯科拖垮拿破仑,在斯大林格勒打败希特勒,用的都是同归于尽的战法,自身的元气也大伤。虽然西方的颜色革命在乌克兰成功,但是乌克兰在宗教、地域和人民上,是一个亲西方和亲俄罗斯的势力五五开的国家。和许多国家的民族混居不同,乌克兰基本上可以从首都

  基辅、切尔卡瑟(Cherkasy)、文尼察(Vinnytsia)以西,和切尔尼戈夫(Chernihiv)、波尔塔瓦(Poltava)、克罗沃拉德(Kirovohrad)、敖德萨(Odessa)以东,清晰得划出一条线,西边亲西,东边亲俄。既然亲西方的天主教徒占据西乌克兰要加入北约和欧盟,俄国就让亲俄罗斯的东正教徒占据东乌克兰,继续捍卫俄罗斯心脏莫斯科地区,并保持在克里

  米亚维持一支全俄唯一有效的舰队黑海舰队。即使乌克兰东西不分裂,如果她想继续向西方投怀送抱的话,俄罗斯就可以通过挑动克里米亚独立来制造事端,引发一场战争。

  可叹俄罗斯虽然是一个大国,但连一个像样的出海口都没有。波罗的海被敌国环抱,而且长年结冰,和东边遥远的海参崴一样(海参崴主要是因为西伯利亚铁路过长,补给困难的问题),没有太大的用处。本来当年中国东北,俄罗斯帝国已经抢下了暖水军港旅顺,可以通过当时的南满铁路向北连接海参崴,只是后来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被日本打败,计划落空。在二战结束后,斯大林又旧梦重燃,希望通过建立中苏联合舰队的方式,持续性地租用军港。结果这个提议被中国拒绝,俄国只得在1955年放弃了这个天然良港。俄罗斯对暖水军港的渴望,还表现在后来越南统一后对金兰湾的租用上。那时苏联已成强弩之末,但1979年,苏联太平洋海军入住金兰湾后,还是与美国在菲律宾的苏比克海军基地形成隔海打擂台的架势。只不过俄罗斯这个西方人鄙夷的欧洲经济病夫,十年后就国家破产,建立全球系统,海外称霸的梦想破灭。

图 2.4 俄罗斯历史上、现在和未来规划的重要军港示意图

  最近几年,在普京的中兴下,俄罗斯经济稍有起色,就重点大国梦。为了针对美国在东欧的波兰和捷克设置全球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先是恢复了战略轰炸机巡航,然后又大谈重返越南金兰湾,又再次走进美国鼻子下的古巴乃至石油后院委内瑞拉,增加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砝码。

十四

  在1783年成功兼并了克里米亚后,在黑海的塞瓦斯托波尔,俄罗斯终于有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天然良港。但是驻扎在这里的俄罗斯黑海舰队,却首先就要受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博斯布鲁斯海峡控制,而即使通过该海峡,进入地中海,南边去红海进印度洋的出口苏伊士运河,以及西边去大西洋的出口直布罗陀海峡,又被英帝国堵住。这就造成了俄罗斯帝国和英帝国之间为争夺暖水港口而展开的大游戏对决(The Great Game),这个游戏从西边的巴尔干土耳其,经高加索波斯,一直玩到东边的中亚阿富汗印度乃至中国的新疆西藏。

图 2.5 19世纪40年代起沙俄南下的海洋之路受阻情况及在陆地上发动的与英帝国的全面博弈(大游戏)

  俄罗斯帝国首先在南边通过一系列对波斯帝国的战争实现南下策略。在第一次俄波战争后,通过1813年签订的久里斯坦条约,俄罗斯抢下了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东部,和现在还归属俄国的达吉斯坦。而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战争,控制了整个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但俄国的南下受到了英国的对抗,在伊朗的中部受到了阻止,结果是俄国和英国两分伊朗,各控北南,但是都没法独自兼并,只能通过对伊朗王室的软硬兼施,互相箝制。俄国和英国在阿富汗的对抗同样陷入僵持状态。而在中国的西部,俄国控制新疆,英国控制西藏,也是寸土不让。这种状态直到20世纪初德国在欧洲崛起迫使俄罗斯和英国不得不握手言和后才改变,使正在火热进行的中国瓜分游戏暂停,才有中国保住了对新疆和西藏的主权。虽然中国在西藏失去了对藏南的控制,在新疆也失去了伊犁西部领土的主权,而且今天仍然要面对没有彻底平息的藏独和疆独分裂主义运动后遗症,但相较于这个大游戏对其他地区造成的损害和深远影响,中国人要幸运得多。

  正是由于地缘政治游戏玩到一半被英国作梗,中途卡壳的原因,格鲁吉亚变成了俄罗斯的另一个软肋。笔者对格鲁吉亚的第一个感受是,地方虽小,人才辈出。苏联枭雄斯大林就是格鲁吉亚人,后来在戈尔巴乔夫时代出任苏联外交部长并在1995年后出任母国总统的的谢瓦尔德纳泽也是格鲁吉亚人。至于西方,曾在海湾战争中立下奇功,并于九十年代中期出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沙利卡什维利将军,还是格鲁吉亚人。

  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关系,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本来在俄国势力兴起前,位处西亚北端的格鲁吉亚是西部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和南部的波斯帝国的双雄逐鹿之地,为求自保,不得不借助俄罗斯帝国的崛起作为权宜之计。虽然格鲁吉亚于1801年在名义上以多个小公国先后加入的形式并入俄罗斯帝国,但和俄国人时而和睦,时而打架的日子一直没有停过。直到俄罗斯帝国打败了奥斯曼和波斯后独大高加索,格鲁吉亚才彻底失去了独立地位。

  格鲁吉亚本来和俄罗斯很相似,都是东正教国家(这也是为啥他们会借助俄罗斯来抗衡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和波斯的原因)和农奴制经济。俄国贵族刚开始急于把格鲁吉亚融入俄罗斯其他地区,因而在政府管制上有些重手,对格鲁吉亚文化和风俗不够尊重,结果导致了1832年的贵族叛乱和1841年的全民造反。这些动乱迫使沙皇改变政策,派出了比较务实的维隆佐夫伯爵担任高加索总督,慢慢赢得了越来越西化的格鲁吉亚贵族的支持。

  但是俄罗斯帝国在1861年决定放弃农奴制,开始追赶西方的工业革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可是它1864年在格鲁吉亚推行的农奴制改革,让农奴主贵族和农奴都很不满意。农奴主贵族因为没有了来自农业的收入,穷了,而因为格鲁吉亚的农业生产条件极差,取消农奴制后农奴们的生活也没有太大的改善,农奴们也恼火。历史的蝴蝶扇动翅膀,谁也没想到这个本来试图消灭农奴制的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会为后来百年的革命、叛乱还有战争种下祸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09: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八)

十五

  正在这世道轮换,旧制式微之际,由于工商业的兴起,本来来自外族,有第二犹太人美誉的经商民族亚美尼亚人,聚焦在格鲁吉亚城市区。由于之前因为身份世袭,已经垄断了商业贸易和手工业,这商人民族就在这个历史变革下得到了最大的好处。结果由于对俄罗斯皇帝指手画脚强行改革政策的不满,添上对外族亚美尼亚人经济强势的不愤,格鲁吉亚民族主义就势兴起。


图2.6 上:19世纪商人民族亚美尼亚人从土耳其移入格鲁吉亚;下:格鲁吉亚本地山地农牧民

  其实如果看一下中国藏区当年的情形,似乎有某些相似之处。共产党在西藏之外的藏区取消了农奴制,造成了对农奴主贵族的利益损害,因此对政府不满。正如格鲁吉亚和俄罗斯是宗教同胞,其憎恨的对象不是针对俄罗斯民族而是推行取消农奴制的沙皇政府,藏区的农奴主叛乱打出的也是“打倒‘红’汉人”的口号。不过宗教因素也有添乱的成分,格鲁吉亚教廷不愿意把教权交给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而俄罗斯资本主义改革的主要得益者——外人亚美尼亚族信奉的是基督教(非东正教),改革的结果就是让向来政教紧密结合的东正教国家俄罗斯的最高统治者——沙皇的权威降低,再蔓延到整个俄罗斯境内,便出现类似中国清朝末期的体制之争,各派人士如保皇党、君主立宪派、宪政派、布尔什维克派及其他各种杂七杂八的派逐渐兴起,导致了政局不稳。

  当然中国取消农奴制的政策比格鲁吉亚的结果要好,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藏区的农奴们真正享受到了经济上的好处。而中国的宗教政策除了针对当初参与叛乱的寺庙和喇嘛外,在文革以前都比较合理,对藏族文化和风俗都非常尊重,并未造成民族为划线的分野。反而是解放军里的藏族部队骁勇善战,叛乱队伍里的“白汉人”(国民党军人)也冲锋在前,总之是在为自己的政治信仰而不是民族而战。而经济上获得收益,政治上提高地位的西藏农奴们对叛乱不支持,也是这些叛乱不成气候的一大原因。

  反倒是在中国经济开放后,藏区的一些其他少数民族,就像当年格鲁吉亚城市里的亚美尼亚人一样,在经济上收益较多,而这个其实是刺激藏族民族主义的一个主要因素,并已经为人所领悟,受到当前某些藏族干部在某种程度上的支持。而现今某些藏族的知识分子,也开始挑动,将民间对政府的一些不满情绪(比如说不接受达赖喇嘛的和谈条件),上升为针对汉民族的仇恨。这些人开始言必称“卫藏”(西藏地区)、“安多”(Amdo,青海地区)、和“康”(Kham,四川西部和西藏最东部如昌都等),不承认中国官方的省市地县区名,把一些不存在的旧地名喊来喊去,而且开始以文学的名义来篡改历史,试图美化旧农奴制的残酷,发表一些关于过去的农奴们如何怀恋美好旧社会田园牧歌的生活的故事(有趣的是他们都使用的是“据老人言”这种模糊文字来改写历史,而采访的都是旧西藏上层社会的老人)。这种企图挑动民族主义,导致中国内部各民族冲突的行为,必须加以警惕。

  再说当年的格鲁吉亚,这个经济问题就演变成覆盖经济、政治、宗教和民族的大难题,越滚越大,终于导致1905年格鲁吉亚大暴动,而这个山地小国的大暴动又跟火药桶连环爆炸一样带动了俄罗斯本土的1905年革命,最后迫使沙皇政府放松控制,实施改革。于是一位叫杜卡斯维利(Djukashvili)的共产党领导人开始暂露头角,他,就是后世举世闻名的斯大林。由于格鲁吉亚上个世纪就已经和俄罗斯帝国有过三反目三进宫的经历,反叛经验丰富,所以在俄国革命爆发后,格鲁吉亚也就趁着主子内乱宣布了独立,但随着苏联红军打败了旧俄白军重鼓收复故土之势,就只好作罢。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苏联对它这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等,这里划过去,那里划过来,搞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加上本来这些高加索地区的历史历来就是一锅大杂烩,搞到后来一闹独立,大家都可以翻开历史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找出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大肆宣传,最后兵戎相见。


图2.7 俄国1905年革命与当时的斯大林

十六

  二十年后,纳粹德国杀进苏联想到高加索抢石油[1],格鲁吉亚的一帮人又不给老乡斯大林面子开始闹独立,配合德军作战成立了格鲁吉亚军团(正是今天美军那位沙利卡什维利将军的老爸领军),结果在德国打败了后又不得不老实了。而斯大林的大面子和对民族团结的倡导,使格鲁吉亚人有七十万参加红军走上战场(战死三十五万),保家卫国,令其民族主义终于消失。

图2.8 二战期间的格鲁吉亚军团、首领沙俄流亡人物沙利卡什维利亲王、其子美国沙利卡什维利将军

  可是好景不长,赫鲁晓夫起来清算斯大林,许多对斯大林的攻击就转化成对格鲁吉亚人的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攻击,引发了1956年的年轻格鲁吉亚学生走上街头,抗议赫鲁晓夫。数千学生自动聚焦在第比里斯的斯大林雕像前,开始喊口号:“伟大的斯大林万岁!伟大的列宁斯大林党万岁!伟大的格鲁吉亚苏维埃万岁!”。喊口号运动很快蔓延到整个共和国,最后被赫鲁晓夫镇压,上百学生丧生。这个捍卫国际主义共产党领袖名誉的事情倒阴差阳错的再次引发了格鲁吉亚新时代的民族主义兴起。而赫鲁晓夫偏偏个人倾向于反民族主义,在反斯大林之后很热衷于搞地方分权政策,这就给了格鲁吉亚族的共产党干部乘机发展地方势力的机会,和民间的草根民族主义里应外合(有点像80年代的西藏政策)。

  而和中国相似的是,在苏联计划经济的垄断下,这些地方势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的苗开始刷刷的长起来了,既享受着其他地方大工业大计划提供工业品的好处,又可以开个体户搞一点工艺品葡萄酒茶叶等苏联紧俏的消费品,格鲁吉亚居然变成了全苏联个人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地方(想想苏联科学院专家们能发明原子弹核电站却要去排队抢购南斯拉夫裙子彩电就知道格鲁吉亚会如何占便宜)。赫鲁晓夫对格鲁吉亚的放手,当然也是因为自己上台之初在斯大林一事上和格鲁吉亚人民搞得太僵,现在井水不犯河水,大家相安无事,所以就给了格鲁吉亚发展小生意资本主义的空间。当然,经济发展快了,接着就是政府腐败和官员贪污盛行,引发了老百姓的不满。这时未来的外交部长及总统谢瓦尔德纳泽闪亮登场,从1964年到1972年出任格鲁吉亚内政部长(相当于公安部),凭借其打击贪官污吏的铁腕手段赢得了民心,并导致了格共第一书记,贪官总头目马扎万那泽下台,自己被提升成第一把手。

  老谢是一个相当能干的政治家,在他的领导下,格鲁吉亚经济高度发展,政府腐败官员纷纷落马,格鲁吉亚成了全苏联的经济之星,令格鲁吉亚人个个扬眉吐气,开始恢复因为斯大林被人打翻再踩上一万之脚后丧失的民族自尊心。而希望分裂出苏联的势力也就慢慢开始成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全苏联被克格勃打击的异议分子,从四面八方逃到了格鲁吉亚这个相对自由的地方。谢瓦尔德纳泽则靠着他个人的能力,镇住了各派势力,保持了经济增长,稳住格鲁吉亚这个大船。


图2.9 上:1956年事件纪念碑;下:苏联1977年宪法通过时的纪念邮票

  但格鲁吉亚的独立势力已经愈来愈强,里程碑事件就是1977年苏联对1936年的宪法作出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修改,其中一个问题是其中第75条的语言条款。本来所有苏联的加盟共和国都以俄语和当地民族语言共同作为其官方语言,只有外高加索的三国: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例外,只定义自己的语言为唯一的官方语言。而1977年对这个宪法条款的修订,就是要解决这个独特的现象,把俄语添入这三个加盟国的官方语言,享受和格鲁吉亚语、亚美尼亚语和阿塞拜疆语同等的地位。

————————————————————————————————————————————————————————
[1]高加索的里海沿岸(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是世界最早开发石油的地区,当年的沙俄就和今天的沙特阿拉伯差不多,也算是洛克菲勒家族发家的恩主。早年斯大林也在罗斯柴尔德家族投资的炼油厂里当过工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09: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九)

十七

  1978年苏联按例行惯例让各共和国法院依次点头认可这个新宪法修改案的时候,阿塞拜疆毫无意见,亚美尼亚有些小的不愉快,但是格鲁吉亚反应剧烈,闹得鸡飞狗跳。其实莫斯科应该是要预见到这个情况的,因为两年前苏共中央在格鲁吉亚推行俄语教育的行动,已经受到过很大的杯葛。结果1978年4月14日,格鲁吉亚的数万大学生走上街头,要求本地政府拒绝接受俄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这次抗议和1956年那次一样,很快就出现了军队和学生的对峙,一场更大的流血冲突似乎无法避免。

  正在这关键时刻,老谢书记挺身而出,一方面劝告学生不要把情况弄到不可收拾,一方面赶紧联络莫斯科,要求暂停对宪法的认可程序。莫斯科当时对事态的发展非常震动,又因为当时面临的国内问题重重,决定还是不要恶化局势,采取了让步的办法化解了这场冲突。而这个后来被称为“格鲁吉亚语言日”的日子,就成了新格鲁吉亚民族主义的开端,并导致了后来1991年格鲁吉亚脱离苏联的独立。

  不过苏联不愧是个超级民族大国,格鲁吉亚固然在大家庭里是少数民族小兄弟,但是在格鲁吉亚的自家庭院里还有少数中的少数民族。于是格鲁吉亚的各少数民族对格鲁吉亚小老哥得势的局面非常不安。当时的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对格鲁吉亚越来越强的民族主义心怀疑虑,因此对苏共中央这个无先例的重大让步非常恼火。从历史上看,深受布尔什维克课本教导,“民族自决权”成为其政治正确教条和紧箍咒的苏共中央,缺乏不惜一切代价保持民族团结和融合的决心。在格鲁吉亚这个领头闹事的地区做这样的让步,不仅没有平息分离势力的不满,反而鼓励了分离势力的成长壮大,导致了全苏联的各少数民族都开始寻求独立。而既然老大苏共中央如此,那么俄罗斯人这个主体民族,虽然在很多其他加盟共和国里住着不少族人,但对上层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就不太有信心了,也不会为了国家的统一而战了。最后叶利钦站在莫斯科街头上的坦克上面大手一挥,于是俄罗斯帝国树倒猢狲散,几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再话说苏共中央的重大让步令第比利斯暂时平静下来,但格境内黑海边上的少数民族地区阿布哈兹怒火万丈,要求退出格鲁吉亚,加入北边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这个要求自然被莫斯科拒绝。但打一手拉一手,莫斯科不得不通过拨下巨款,在基础设施落后的阿布哈兹大修公路,投资各种工程建设,并成立专门的阿布哈兹大学,给予更多文化上的自主权,不强行推广格鲁吉亚语,而实行阿布哈兹语、格鲁吉亚语和俄语各自独立的部门。在政府职位上实行名额制,保证阿布哈兹族有足够的政治地位,以求平息不满。

图2.10 左上:格鲁吉亚及周边地区民族林立;右下: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和阿扎尔地区示意图

  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格鲁吉亚族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时,阿布哈兹族和奥塞梯族自身的民族主义也伴随着兴起,最后使各民族之间的冲突逐渐升温。苏共被这样一个怪圈弄得团团转:因为对格鲁吉亚的民族主义的要求让步导致了阿布哈兹的不满,所以就必须向阿布哈兹的民族主义要求让步,结果又引发了住在阿布哈兹自治地区的格鲁吉亚族起来抗议。此时一批格鲁吉亚知识分子为抗议在阿布哈兹地区掌权的阿布哈兹族共产党干部歧视格鲁吉亚族人士,就向本地总书记老谢和当时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写信请愿。

十八

  于是八十年代到来了,街头抗议更多了。格鲁吉亚人一方面要求莫斯科给予更多的自主权让自己作主,另一方面又要求阿布哈兹人放弃其自主权而让格鲁吉亚人为他们作主。老谢则左右逢源,一方面支持民族主义的温和派在保护文化、语言和历史上的要求,一方面又镇压要求彻底独立和推翻苏维埃制度的激进分子。又由于在他的治理下,格鲁吉亚的经济一路增长,所以在层出不穷闹出这么多的抗议事件后,他不光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还由于他的摆平各方势力的能力受到赞赏。在戈尔巴乔夫上台推行开放改革政策后,老谢时来运转,于1985年上了一层楼,出任苏联的外交部长,到西方世界为苏联争取合作伙伴,来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新政策。


图2.11 上:戈尔巴乔夫和他的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下:改革新思维宣传画

  偏偏在他离任之后接棒的帕提亚希维利是一个保守且无能的庸才,完全无力处理在开放改革政策下带来的各种挑战。结果到了八十年代末,格鲁吉亚民族主义者和其他少数民族主义者之间从政府到民间越斗越狠,闹到枪战的地步。而南奥塞梯则是暴力冲突最火热的地方。本来历史上,除了1918-1920年间奥塞梯族和格鲁吉亚族曾经打得你死我活以外,两族人民还是和平地住在一起的,互相通婚,融合得比较好。但随着格鲁吉亚人越来越激进,奥塞梯人也开始了他们的独立运动。

  正如前文提到,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格鲁吉亚曾宣布独立,由社会民主工党的少数派孟什维克(由马尔托夫领导,与列宁领导的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对立)掌权,成立了格鲁吉亚民主国。而奥塞梯人则组成了全国委员会,讨论在俄罗斯的北奥塞梯和在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组成一个统一的自治政体。这个组织很快就卷入了苏共内部的意识形态之争,但布尔什维克最终掌握了决定权,并主张将南奥塞梯并入俄罗斯。这样就很容易明白为啥大家要开劈了,一是南奥塞梯应该留在格鲁吉亚还是俄罗斯这个领土问题,一是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全方面针锋相对的意识形态斗争。

  当然落实到实处,问题就更要复杂许多。比如说,亲俄罗斯的布尔什维克奥塞梯人宣传说,当地贫苦的农民(全体奥塞梯人大概都合乎这个标准)不需要向苏维埃政府交税。南奥塞梯的农民们听得心花怒放,可以想象,当孟什维克的格鲁吉亚政府官员带着军队来强行收税,宣布要对暴力抗税的农民格杀勿论的时候,这些农民们会有怎样的反应。于是在1918年3月15日,南奥塞梯的农民们发动了起义,并一度顶住了派来报复的格鲁吉亚人民卫队的攻打。农民军4天后杀进了省城茨辛瓦利,屠杀了全城的格鲁吉亚族人,并将城市抢劫一空。格鲁吉亚军队终于在3日后夺回了首府,自然开始了报复性的民族屠杀。南奥塞梯农民的暴动最终被扑灭,随后而来的是残酷的打压行动。最后所有的奥塞梯人把孟什维克和格鲁吉亚人等同起来,并完全支持布尔什维克。在随后的两年里,奥塞梯人的暴动规模愈来愈大,但每一次都被格鲁吉亚残酷镇压,造成大量死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08: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十)

十九

图2.11 左上:1918年孟什维克为主的格鲁吉亚民主国成立仪式;右下:1921年红军灭亡该政权

  可当时列宁希望和格鲁吉亚民主国保持和平,再加上奥塞梯的暴动屡遭失败,布尔什维克不愿妄动。结果是南奥塞梯人不得不逃过边境进入俄罗斯。直到苏联红军在俄罗斯全境内彻底打败了白军后,才开始结集在北奥塞梯。红军在1921年对格鲁吉亚发动了战争。在苏联红军向南推进中,奥塞梯人不断加入战斗,最终于2月彻底打败了格鲁吉亚军队,4月成立了格鲁吉亚苏维埃。新政府决定成立南奥塞梯自治区,将奥塞梯族地区、奥格混血人民和一些纯格鲁吉亚族村镇划归奥塞梯人自治,并送了茨辛瓦利这个奥塞梯人本占少数的城市给他们作为首府。

  虽然当时的各次战斗和报复行动很残酷,格鲁吉亚人对一些村镇采取了三光政策,导致了超过五千奥塞梯人死亡,占奥塞梯族总人口的8%。但和民族仇恨自古根深蒂固的阿布哈兹不同,格鲁吉亚和奥塞梯两族之后基本上做到了和睦共处,而在自治区学校内可以使用和教授自己的奥塞梯语,基本上做到了相安无事。但随着70-80年代格鲁吉亚民族主义兴起,恐惧万分的奥塞梯人开始把这段历史搬了出来,指责当年格鲁吉亚人搞种族屠杀。而格鲁吉亚人就反驳说,死人的数字被夸大了,虽然当年杀你们杀得很厉害,但是是你们先开杀的,而且你们是俄罗斯用来搞乱格鲁吉亚的工具。

  吵吵嚷嚷之间,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先是1989年3月,数千阿布哈兹人走上街头,要求从格鲁吉亚退出去。紧接着是格鲁吉亚的独立建国势力,以莫斯科支持阿布哈兹人为借口,于4月走上街头,要求格鲁吉亚政府镇压要求脱离的阿布哈兹势力,同时要求自己从苏联独立出来。这个抗议活动在9日到达高潮,导致格鲁吉亚政府完全瘫痪,当地警察不再听命,同情示威者。万般无奈之下,莫斯科只好通过驻高加索的苏军来执行维持社会次序的任务。当时虽然苏军乘坐坦克和装甲车进入市中心,但士兵并未荷枪实弹,只是手拿警棍和铁锹(美国当年在洛杉矶平乱可是真枪实弹),围住示威者,步步进逼,但都会留出一条路,让示威者后退。在这之前,没有一位格鲁吉亚政客站出来企图化解局势,只有格鲁吉亚东正教大主教劝告示威者撤离,但没有人愿意听他的废话。

  结果虎狼之师的苏军士兵不知道什么叫做适可为止(这也是为啥警察在这方面是专家),于是有20名年轻少女和老年妇女在清场的过程中丧生。其中一位16岁少女被大铁锹拍脑袋的过程还被反对派录了下来,到处播放。其他十九位死者的脸也有伤痕,被格鲁吉亚电视台大肆播放。民族主义反对派指责苏军过度暴力。其他的男人们虽然有人受伤,但没有死亡。全格鲁吉亚罢工罢课罢市开始了,悼念日搞了40天,此间虽然政府宣布了格全境戒严,但抗议活动一直没有消停。

图2.12 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民族主义运动的当时照片和宣传画,这场运动给苏军以致命一击

  这时候苏军站出来说,大部分死者是在慌乱中被人群践踏而死的。于是有一位苏联人民代表大会议员索布恰克(此公后来出任了列宁格勒市长,大笔一挥把自己这块宝地改回老名圣彼得堡,并提拔和任用了一位英才普京做他的副手,还帮助叶利钦起草了新俄罗斯联邦宪法,后来又收了一位学生梅德韦杰夫)领导了事件的调查。这位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同路人,调查了一会,得出苏军“过度残暴”的结论,并将责任人士交给了司法部门审判。

  图2.13 左上:调查格鲁吉亚事件的索布恰克当年的照片,普京为其助手;右下:“民主派”索布恰克在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作证认为苏军和强硬派利加乔夫应承担责任;左下:普京上台后逢索布恰克去世特意为他发行的悼念邮票。索布恰克的“圣彼得堡帮”其实在苏联解体中起了关键作用

二十

  这一自打嘴巴的调查结果造成了苏共中的强硬派在人民中失势,并从此使得政府难以再使用军队来应付国内的骚乱。本来莫斯科一口咬定是示威者先动手,但是5月评上国家总统新职称的戈尔巴乔夫,号称要用最高领导人名义为整个事件承担责任,并宣布格鲁吉亚民族主义分子毫无过错!还把怪罪的矛头直指那只不过是奉命行事的军队,这直接导致后来苏联军队对国家分裂毫不关心。

  这一事件也迫使格鲁吉亚共产党政府集体辞职,使极端民族主义势力趁势在政府里占据了重要位置。而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开放政策下,自由主义尤其是反苏论调在本来受官方控制的媒体里受到了鼓励。于是在几个月后,格鲁吉亚最高会议在11月正式谴责了1921年苏联对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的占领和兼并。而毫不示弱的奥塞梯人则宣布自己成立奥塞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要求格鲁吉亚把其地位从自治区提高到共和国。格鲁吉亚的反击是,宣布格鲁吉亚语为整个格鲁吉亚的官方语言,要求强制执行,并宣布不得成立任何地区性的政党,避免奥塞梯民族主义者在他们那块领地里名正言顺的控制局势。

  在整个苏联风雨飘摇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再起新政,决定在1990年2月放弃一党政治,开始允许各共和国进行多党民主选举,使各加盟共和国里的民族主义者纷纷上台。结果各共和国开始与中央政府进行法律战争,宣布中央法律凡是和地方法律抵触,即为无效。并在当地经济中增加控制,拒绝向中央政府交税。而过去由中央计划委员会制定的物质调配方案,完全在各地坐大的局面下失效,使整个国家经济的供应和需求网崩溃,造成了经济齿轮卡住停转,人民生活水平极度艰难,使人民对苏联政治体制的不满更加增大。在开始民主选举后的一个月,1990年3月,立陶宛和爱沙尼亚首先宣布独立,开始了苏联崩溃的过程。而格鲁吉亚的选举在当年10月进行,结果是反对派领袖加姆萨胡尔季的圆桌同盟当选。掌握大权的他遂趁机在1991年3月掀起了全民公投运动,得到了接近98%人民(当然不包括阿布哈兹、奥塞梯等地区)支持独立的满意结果,便在1991年4月9号,即苏军镇压两周年之际,宣布独立,并以当日为格鲁吉亚国家团结日,作为一个公众假日。

图2.14 格鲁吉亚及格鲁吉亚内部各个自治共和国在从属于苏联和独立后的旗子


图2.15 加姆萨胡尔季宣布独立

  加姆萨胡尔季则在苏联正式崩溃后,发动了将苏军基地赶出去的运动。但他的铁腕手法惹怒了其民族主义阵营里的旧同僚。新怨爆发,加上苏军留下大量军火,格鲁吉亚里的各派势力纷纷组织自己的民兵武装(就像今天伊拉克一样),改文斗为武斗,为了争权夺利而开始了火并。反对派成功的在1991年12月发动了武装政变,将加姆萨胡尔季和他的武装支持者包围在政府大楼,最后老加从下水道逃跑成功,在1992年1月只身飞出重围到了车臣。


图2.16 上:老谢就职;下:老谢总统看望前线战士

  格鲁吉亚新政府缺乏得力的领导人,于是邀请已经因为苏联解体而失业的外交部长,被称为“高加索银狐”的老书记谢瓦尔德纳泽,回来主持大局,成为格鲁吉亚的新总统。在这段时间里,格鲁吉亚政府也派出军队和民兵,于1992年8月去阿布哈兹镇压分裂主义势力。刚开始格鲁吉亚的战绩还不错,但是从北高加索地区陆续有大量的阿布哈兹人的兄弟民族,组成外籍民兵军团加入反格鲁吉亚的战场,很快将战局逆转过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09: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十一)

图3.0  俄罗斯/里海对欧洲的能源供给路线图:石油(粗)和天然气(细)
两大类能源的具体路线和特定区域的规划,请读本卷三、四、五篇

第三篇
海西广袤地,四野皆苍茫。
烟尘骤然起,前军报擒王。

二十一

  在这些赶来参战的外籍兵团,其中就不乏出了名的雇佣兵民族——骁勇善战的哥萨克人,以及不惜绑着炸弹在身上和你同归于尽的车臣人,当然还有格鲁吉亚人指责的由俄军装扮成的假民兵。结果格鲁吉亚军队惨败,不得不从阿布哈兹撤军,并使得所有当地的格鲁吉亚族都被赶了出来。这场战争,导致了14000人丧生,30万人流离失所,但结果使阿布哈兹族和格鲁吉亚族有一个清晰的居住地理分界,所以再开打的机会要小得多。


图3.1 阿布哈兹战争情景和逃亡的格鲁吉亚族难民

图3.2 格鲁吉亚的相对位置和当时的沿黑海的战局

  而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的军事行动就要顺利得多,格鲁吉亚军队在放火烧毁奥塞梯人的数座村镇,造成数百人死亡后,奥塞梯人只能采用“打不过就跑”的战术,超过十万之众逃过边界,躲入俄罗斯的北奥塞梯地区。不过因为格鲁吉亚在阿布哈兹的惨败,造成了两个后果,一个是在西南部接近土耳其,在黑海边与阿布哈兹南北相望的阿扎尔自治共和国(Adjara)[1]获得事实上的独立;二是逃到车臣的加姆萨胡尔季,卷土重来,和他的支持者开始了反政府的武装叛乱,并占领了格鲁吉亚的西部位于阿布哈兹和阿扎尔之间的港口波季。

  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犯了一个极大的战略错误。加姆萨胡尔季的叛乱,给邻近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带来了不安,担忧格鲁吉亚的内乱会造成整个地区的动荡。俄罗斯当时还想用独联体的方式,重新构造出一个旧苏联的松散版,因此不得不掺和这件事。如果俄罗斯想达到目标,必须和加姆萨胡尔季摈弃前嫌,交好合作。虽然加姆萨胡尔季是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而且是格鲁吉亚独立脱离苏联的始作俑者,并拒绝加入独联体,但是当时的俄罗斯如果能选择支持他和格鲁吉亚政府对峙,并控制黑海港口城市波季,就可以把独立的阿布哈兹和阿扎尔这一北一南连在一起,由俄罗斯控制,则格鲁吉亚政府必然不战自降,老加被送回总统宝座,看到自己整个海岸线落于它手的傀儡国主自然会知道自己的斤两,加入独联体也未尝不可,而格鲁吉亚整个沿海会名正言顺、货真价实的继续留在俄罗斯的手中。

  但老谢的温和面孔对俄罗斯似乎更有吸引力,而且不能低估他在俄罗斯高层里深厚的私人关系,再加上他本人从来都倡导和俄罗斯保持友好的关系。结果俄罗斯出兵支持格鲁吉亚政府平叛,在1993年12月把加姆萨胡尔季的叛军全部消灭,其本人则以自杀收场。于是谢瓦德那泽以加入独联体作为报酬,来感谢俄罗斯的军事和政治支持。

  很快俄罗斯就享受到了错误政策的苦果:在1994年,俄罗斯境内北高加索地区的车臣共和国为了脱离俄罗斯而独立,开始了第一次车臣战争,而格鲁吉亚这一次既忘记了独联体成员国的身份,也完全原谅了车臣勇士们两年前在阿布哈兹将格鲁吉亚军队杀得人仰马翻的国仇,对车臣战士提供避难所和各种物资资源。至于那个“希望保持和俄罗斯良好关系”的谢瓦尔德纳泽,自己也差点在1995年8月的民族主义者策划的一次汽车爆炸中被暗杀。为了继续保持他的权力,老谢虽然狠狠打击了企图干掉他的政敌,但不得不向国内强烈的反俄罗斯势力让步,其做法就是前门拒熊,后门入鹰,把美国引入自己所处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外高加索区——这就是俄罗斯的南大门。

  老谢在1995年11月和2000年4月的两次总统大选中,靠舞弊而赢了大多数。但是这只老狐狸已经开始廉颇老矣,力不从心。他的手下和家庭更是贪赃枉法,胡作非为,留下无数把柄。虽然接受了来自美国的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并和北约签订了战略伙伴关系协议,要求加入北约和欧盟,做出和美欧亲如一家的姿态,但随着美国势力和影响越来越大,格鲁吉亚内部的亲美倒谢势力,开始抬头。

二十二

  “亲美派”其中的佼佼者就是现任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小萨其实是格鲁吉亚的亚美尼亚裔人,毕业于乌克兰的基辅大学法律系。在加姆萨胡尔季倒台后,出任格鲁吉亚政府的人权委员。后来被美国看中,由美国国务院的基金会弄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毕业。他还同时拿到了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国际人权学院的毕业证书。在1995年任职于纽约的大律所,几年后,被老谢在全球招募格籍青年才俊的物色活动中相中,回到格鲁吉亚,被选为国会议员。在他主导的委员会下,建立起一套新的选举制度,独立的司法系统和非政治的警察力量,而导致他名声鹊起,成为谢瓦尔德纳泽之后,第二受欢迎的政客。但是在2000年成为司法部长之后,他和内阁里的其他部长的矛盾越来越大,遂在一年后辞职,退出执政党,成立了自己的反对党。

  萨卡什维利以新进的改革派和西化派的身份,对腐败的官僚体系提出挑战,再加上他受到美国和欧洲的大力支持,自然声势十分浩大。结果在2003年的大选中,通过指责执政党选举舞弊,小萨发动了大规模的街头运动,逼使了老谢辞职,完成了后来出名的玫瑰革命。


图3.3 2003年格鲁吉亚玫瑰革命的情景与萨卡什维利总统

  其实这场革命在那个时候发生是预料之中。因为在一年前的2002年,发生了两件对于格鲁吉亚来说事关重大的事件。一件是世界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2]投资修建石油管道,即从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Baku)出发,经过格鲁吉亚的首都第比利斯(Tbilis),到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杰伊汉(Ceyhan),提供将阿塞拜疆和土库曼的里海石油不经过俄罗斯而运往以色列和其他欧洲市场的路径。这个项目总投资是39亿美元,光建设就为格鲁吉亚人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利益。另一件是格鲁吉亚和美国签订协议,由美国派遣特种部队帮助格鲁吉亚军队训练。两年来教官训练不少,提拔有加,估计格鲁吉亚军队自己也就明白在下一轮内斗中,应该在哪一边站队。

  以格鲁吉亚这样一个穷国,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大量投资,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然很快。而看一下当时的欧洲的富裕和俄罗斯的相对贫困,任何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提议,参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外交主张,当然听得人民心里发痒。而对官员腐败的攻击,自然容易被人民拥护。于是萨卡什维利在2003年的选举大胜,只不过他的政府也不比之前的任何一届政府干净多少,结果三年后的2007年,又见大批抗议群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腐败,只不过这次是要求小萨总统下台。但有美国军事撑腰的小萨先生可不是孤家寡人的老谢,调动手下的“美械师”通过镇压扑灭了反抗活动,并关闭了所有反对他的媒体,将反对派打下监狱,或逼着逃亡海外。

图3.4 精心策划将中亚里海能源与欧美连接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BTC线)


图3.5美军装备、训练格鲁吉亚军队


图3.6 2007年格鲁吉亚在第比利斯发生的街头运动

  小萨又展开宣传攻势,指控俄罗斯情报人员在背后主导了这次针对他的“俄版颜色革命”。其实在抗议发生之前,萨先生已经和俄罗斯之间发生了间谍纠纷,并以格鲁吉亚国内“反俄罗斯”的“天然”政治正确性,给反对派安上“俄罗斯走狗”的大帽子。萨卡什维利是铁了心要跟着美国走,甚至它在伊拉克派遣的部队数量也迎头赶上,紧跟英美之后名列第三。在如今普京眼皮底下玩火,俄罗斯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推翻这个小萨政府的机会。

——————————————————————————————————————————————————————
[1]阿扎尔共和国居住的都是格鲁吉亚族人,但受土耳其影响信奉伊斯兰教,而格鲁吉亚本土信奉基督教(东正教)。这个共和国是1921年列宁在红军攻下格鲁吉亚民主国后,环绕黑海南部名城——沙俄的亚热带旅游胜地和重要港口巴统划出来的,带有一定的俄共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分而治之”的策略色彩。
[2]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uropeanBankofRenaissanceandDevelopment,简称EBRD,是苏联集团崩溃后由欧洲国家主导建立的帮助东欧和独联体地区国家进行转型、私有化和项目建设的机构。其取名类似于世界银行的正式名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08: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十二)

二十三

  萨卡什维利虽然在2008年初的提前选举中,以52%(还不知有没有舞弊票在内)的微弱多数优势当选,但很明显,由于伊拉克战争而导致的美国军事和经济衰退,以及俄罗斯在油价高企下的经济和军事复兴,格鲁吉亚境内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此消彼长的改变。而萨卡什维利为了改变颓势,决定对国内的事实独立地区——南奥塞梯、阿扎尔、阿布哈兹等地开刀,用披上格鲁吉亚民族主义外衣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在美军的训练和军火供应下,他的第一次行动是在2004年,赶走了独立了13年的阿扎尔自治区的军阀阿巴施德泽,并于2007年底逼迫俄罗斯放弃了在阿扎尔首都——巴统[1]的军事基地。而这次行动的目标只是抢回南奥塞梯的控制权,把那里的两个俄罗斯军事基地和维和部队赶出格鲁吉亚。

  据称小萨和普京之前曾通过电话,小萨不知天高地厚,要求俄罗斯从南奥塞梯撤军,还加上一句:美国和欧盟都支持他保持格鲁吉亚的领土完整的主张。普京则是以他一贯的恶言恶语回告萨卡什维利,他可以把美国和欧盟的声明贴在自己的屁股上,到处给人看(俄罗斯粗话,意思是俄罗斯只当美国和欧盟在放屁)。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俄格战争,在格鲁吉亚军队先动手后,早已整装待命的俄罗斯军队,立即就杀进了格鲁吉亚。

  对于这次冲突,不能简单的归咎于俄罗斯和美国的对抗,也不能更轻易地用西方和东方冲突来定义。这次冲突必须放在一个更大的地缘政治框架下,理解成一种多重角色在打群架的局面。对这个大局看清楚了之后,才可以明白中国在这个群架混战里,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如何寻找最有利于中国利益的势力平衡。

  首先要探讨的是,这次冲突中的主要角色——格鲁吉亚,在挑起和俄罗斯的打斗后,有什么好处。格鲁吉亚是一个小国和穷国,人口大约有460万,GDP是103亿美元。如果你对比一下中国的香港,人口是700万,GDP2067亿美元,澳门人口50万,GDP143亿美元,新加坡人口400万,GDP1613亿美元,就知道它经济的水平。即使和中国的穷省相比,格鲁吉亚大致比最穷的贵州要富一点,和排名倒数第二和第三的云南和甘肃接近。格鲁吉亚在2001年时,有54%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在玫瑰革命皈依西方后,通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会和欧盟的各种经济输血援助,总算在2007年,减少到34%。格鲁吉亚的经济主要在于旅游业和葡萄酒,但是这些产品和服务80%的消费来自俄罗斯。2006年,因为俄借口酒里的重金属超标,格鲁吉亚葡萄酒被禁止出口到俄国,给这个穷山国的经济造成重大打击。

  其实从历史上来看,格鲁吉亚主要是靠吃买路钱为生的。它的最大资产就是自己的地理位置——地处黑海路口,是欧洲和亚洲的路冲。早在当年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上,格鲁吉亚这块地区就起了重要的中转站作用。今天,格鲁吉亚想要在世界经济里分一碗饭吃,就有赖于亚欧大陆桥[2]的重建。亚欧大陆桥可以使位于西部的欧洲和位于东部的中国通过陆路进行物资交换,以替代遥远的海路。欧亚大陆的两端本来就比较发达,有世界两大制造大国中国和德国,加上其他世界主要经济体日本、法国和意大利,两强结合如虎添翼,当然,处于路途中间的东欧、巴尔干、南俄罗斯、中亚等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的原因,相对比较落后。

二十四

  如果能重新建立起连接中国和欧洲的新丝绸之路,将有助于将中亚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产原材料向东西两个制造中心输送,又可以让东西中三块互通有无,进行产品贸易,提供各类生活用品,提高这些位于桥中间的落后地区的生活水平。而这些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又有助于东亚和西欧的制造大国开发新的市场,刺激本国生产发展。

图3.7 两条亚欧大陆桥的走向情况及关键经过的枢纽城市

  现在的亚欧大陆桥有两条,一条基本是利用20世纪初俄国首相维特建设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贯穿俄罗斯,东西连接海参崴和莫斯科,然后向西从莫斯科通到欧洲,这条线的南部可以导向中国,从北京通过蒙古的乌兰巴托在贝加尔湖接上,还有一条南部支线是由哈尔滨接海参崴。但这条路的气候环境比较恶劣,铁路也比较年久陈旧。另一条主干道则大致沿着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原线,从中国的连云港开始,向西经陇海,兰新线的徐州、武威、哈密、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再由西经北疆铁路到达中国边境的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的德鲁日巴(即俄文版的“友谊关”,因为Druzhba即友谊之意),然后从这里分三路通往欧洲。

  对于这后一条主干道的建设思路,可以主要由中国牵头,中亚的六个国家跟进,恢复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对中国来讲,这条线可以缓解中国海外市场运输线的脆弱,从而逐渐避开今日海上匈奴——美国对海外丝绸之路的钳制。这条铁路线的主要通道是哈萨克斯坦,因此

图3.8 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阿拉山口/德鲁日巴口岸的情景

  可以依赖俄罗斯以及哈萨克斯坦境内占人口40%的俄罗斯族帮助守卫。如果俄罗斯将来出现实力衰落的情况,则中国可以像盛唐时控制西域一样,把握从伊犁到里海的地域,通过强大的陆军和自己的哈萨克族人,保护这条通往欧洲的经济动脉。而在中国国内,这条交通线可以带动西部经济发展,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并使新疆的各族,尤其是哈萨克族受益非浅,从而保证中国的西部安宁,并将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恢复到安史之乱之前的唐朝时的水平。

  这条路出中国阿拉山口后,北线从哈萨克北上与西伯利亚铁路接轨,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最终到达欧洲最大的港口荷兰的鹿特丹。此线已经在2007年11月开始运行。通过这条铁路,中国产品从连云港到莫斯科只需15天路程,到德国的汉堡只需18天。而相同的海运路线,则需要40天才能到德国和荷兰。

  而这条通道的中线有三条选择,一是通过阿克特科直直向西,过俄罗斯萨马拉,再接入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最西边的延伸段,进入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直到荷兰,也可以选择南边走乌克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瑞士、法国,直到其英吉利海峡的港口,最终可通过海运连接英国和爱尔兰。另一条是从南边经阿拉木图,顺着吉尔吉斯斯坦边界过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再折回哈萨克斯坦沿西北或西向直行,接入俄罗斯境内的铁路。还有一条则是到乌兹别克的塔什干后继续西南前行,到土库曼斯坦的阿什巴哈德,然后再向西过里海到阿塞拜疆的巴库,路过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从格鲁吉亚的波季港过黑海入保加利亚的瓦尔纳到达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再过罗马尼亚、匈牙利,到奥地利。萨卡什维利2006年访问中国,估计和商量这条通道有关,因为俄罗斯的铁路网完全可以从里海的西岸——巴库对格鲁吉亚进行截流,让物流在到达格鲁吉亚之前转而北上,进入俄罗斯汇入中线的北支,那么格鲁吉亚的买路钱就会打水漂。

  南线则是从中线第三条路中的土库曼斯坦的阿什巴哈德,分出一条90年代建设的新线,向南进入伊朗,到达东北部大城市马什哈德,再西进首都德黑兰,然后从西北的大不里士进土耳其,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保加利亚,从这里可以分流到南欧、中欧和西欧。

  有意思的是,这个以货运为主的铁路线基本上和俄罗斯、中亚及西亚北部的石油及天然气入欧洲的路线相同,所以很自然就要面对俄亚-欧洲的油气管道派生出来的地缘政治争斗。井底望天

——————————————————————————————————————————————————
[1]巴统是位于黑海东南部的重要港口。早在1917年俄国革命及随后的内乱时期,巴统就被英帝国借机占领,直到1920年才交还给格鲁吉亚民主国,后并入苏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此地仍然保留海军基地。
[2]亚欧大陆桥这个概念早在19世纪末就被德国提出来。当时的德国出于对抗海洋帝国英帝国的考虑,试图联合俄国,整合欧亚大陆。德国的俾斯麦,沙俄在20世纪初的经济参谋维特(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谋划者),我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都提出了亚欧大陆桥联合中俄欧,整合中东南亚的构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09: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十三)

二十五

  在之后的几篇中,笔者将算几笔账,说说俄罗斯与欧洲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能源。

  俄欧能源问题,目前主要是石油与天然气。能源问题,归根结底,是能源从产地向使用地输送的问题,在输送过程中,大有文章可做。这个问题不可避免的要把未来能源基地——里海牵扯进来,而这个地方,西部就是高加索,东部是中亚,南部则是伊朗阿富汗,牵扯到无数分故事,东可连中国,南可达中东,西边自然就是本篇的主角——欧洲。而对于欧洲来说,石油是小头,天然气是大头。笔者先讲小头这块——石油。

  石油的输送和天然气大不相同,石油可以全程管道输送,但也可以用管道输送到港口后运上船再输送,还可以在管道出现故障时,改用油罐车,通过火车运送到港口。但是天然气就不同,没有管道,就只有用液化的方式,才可以罐装运输,但这样运输成本就大幅增加。

  俄罗斯通往西欧的石油管道基本是三个走向。其北线基本上是运到波罗的海边上的港口装船运出,最北的路线(也叫波罗的海管道系统[1])是从圣彼得堡附近的港口出国,而稍南一些的管道隶属于“友谊”石油管道系统,则经过白俄罗斯——这个俄罗斯事实上的领土[2]的北部,与部分波罗的海管道系统汇合,到立陶宛后分两支,分别去拉脱维亚的文茨皮尔斯港和立陶宛的帕兰加港。而中线是苏联时代修建的“友谊”管道主体,也分两道,北道由白俄罗斯南部插入,西入波兰然后分两支,一支是为了给当年小兄弟波兰供血用的,贯穿波兰,直到格但斯克港口,另一支则是当年民主德国的生命线,所以插入今天的德国东部,在其境内分南北两只,一只北上直到罗斯托克,一支南下莱比锡,盖住原民主德国;南道则在白俄罗斯南部靠近切尔诺贝利的地方插入西乌克兰,又散开分两只,当初的主要目的是供应原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以及前南斯拉夫和南欧,所以一支经斯洛伐克到捷克的布拉格,另一支经匈牙利,再进入克罗地亚到奥米沙利港,经亚德里亚海装船去意大利。至于南线,也是分两大部分,北边的南线网络由俄罗斯中部伸出的三条油管进乌克兰,一路供应东乌克兰,然后汇聚到黑海港口敖德萨上船,另在此还分道北上接上中线“友谊”管道覆盖中乌克兰;最南边则是所谓“萨马拉-新罗西斯克”管道系统,直接从俄罗斯中部的石油州萨马拉一路南下接到俄黑海东岸港口新罗西斯克和图阿普谢出海。

图3.9 俄罗斯及南部里海的前苏联共和国向欧洲供应石油的管道示意地图

  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笔者打算放到论述乌克兰问题的时候再加以描述。这里还是先谈一下“棋眼”格鲁吉亚境内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

  为什么说棋眼是格鲁吉亚?因为欧洲来自于东方的能源——无论是上文做了介绍的石油还是下文要介绍的天然气,来自东方的供应大头,基本在原苏联境内(尤其是天然气)。原苏联境内的这些能源地分为两类,一类是目前俄罗斯境内的,另一批是俄罗斯境外,其他苏联共和国境内的——这主要就是里海沿岸国家。苏联时期先开发的能源,主要在俄罗斯境内,而里海的能源,除了里海西岸的阿塞拜疆是老产地以外,其他的都属于正在建设的新兴之地,他们的能源走哪条路输向消费地,还没有完全决定,因此也成了各大国博弈的地方。

  里海主要在前苏联地区的南部,如果延西北方向,并入俄罗斯境内既有的输送管道(无论石油、天然气),那么自然是俄罗斯求之不得的——尤其是天然气,将强化俄罗斯对欧洲各种事务讨价还价的筹码。欧洲自然不太愿意这样,它和美国都希望能够相对摆脱俄罗斯的路径控制,因此希望建设一条“极南线”,即从里海向西南延生,走土耳其这一条线路,不粘俄罗斯领土半寸。目前的几条石油、天然气的“极南线”即经过格鲁吉亚。石油方面就是“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而且希望土库曼的油田也能有一根海底管道铺过来接上。俄罗斯自然是把它看作眼中钉,千方百计要让欧洲在这个地区的努力无功而返。

  走“极南线”,经过高加索供应西方和土耳其的油气管道来源主要来自前苏联的三块地方,一是上面所说的俄罗斯本土,有少量原油从北边运下来分摊运力,一个是老牌石油开采地——里海西岸的阿塞拜疆,另一个是新兴的里海东岸地区——中亚的哈萨克和土库曼(虽然这块还没真正开发出来)。目前通过格鲁吉亚所在的南高加索咽喉的石油主要是来自本地的阿塞拜疆。从阿塞拜疆的巴库出来西运欧洲的石油路线有两条,一条是通过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入土耳其经埃尔祖鲁姆到土国港口杰伊汉,从地中海上船供应以色列和欧洲,这就是号称世界第二长输油管道(仅次于“友谊”管道),2005年投入使用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简称BTC油管[3]);另一条则是到格鲁吉亚的黑海港口苏帕沙在那里装船。此外,巴库的石油还可北行,沿里海岸边北上俄罗斯,最后加入俄罗斯的最南线。

图3.10 俄罗斯借打击格鲁吉亚对欧洲敲山震虎,又一手安抚土耳其和里海产油气国的战略布置图

  和去土耳其的BTC油管平行的是从阿塞拜疆巴库油气田供土耳其的天然气管道,但只修到土耳其东部的埃尔祖鲁姆就停[4]。很耐人寻味的是,在格鲁吉亚动手招惹俄罗斯之前4天,即08年8月2号,在土耳其境内的油管中转站被人放炸弹炸了,使这条每日可输送1百万桶的油管不得不关闭。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族分裂武装——库尔德工人党宣布是他们干的。但明眼人就指出,石油管道旁边的天然气管道毫发未损,这让人感到非常蹊跷,因为库尔德工人党的仇人是土耳其政府,不去破坏供应土耳其的天然气管道,反而破坏主要输给以色列和欧洲的石油管道,似乎不太合逻辑。在之后的战争中,俄罗斯并没有像格鲁吉亚大肆渲染预言的那样去炸毁格境内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只是在黑海封锁格鲁吉亚海岸,使本来就因为战争而被英国石油公司关闭的苏帕沙无法运行。管道破裂,海港封锁,所以阿塞拜疆石油只能改为罐装,通过铁路向土耳其运输。但是铁路必须通过交通要道,即斯大林的出生地哥里,但俄罗斯军队随后就占领了该地,使所有的交通都瘫痪。无怪乎战争爆发后,美国和欧盟大声疾呼,要俄罗斯退出哥里这个战略要地。

图3.11 左上:BTC石油管道启动(2006);右下:BTC石油管道施工(2007土耳其段);
左下:BTC石油管道被炸(2008土耳其段)

图3.12 格鲁吉亚哥里城被俄军攻占,铁道枢纽被毁

  当然,俄罗斯不想得罪阿塞拜疆和土耳其,所以巴库的石油还是可以增加输送量,通过去俄罗斯的油管和铁路双管齐下。对土耳其,因为战争初期BTE天然气管道关闭了两天,俄罗斯就增加了穿越黑海向土耳其供气的“蓝流”[5]管道的供气量,另外伊朗也雪中送炭,多输气到土耳其救急。俄罗斯国会杜马的政治顾问杜金则在接受土耳其媒体的访问时,直截了当地告诉土耳其,应当将“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当条死亡管道,因为这条管道不能再运作下去了——库尔德工人党的游击队会一路破坏下去。看来这条欧洲花费390亿美元建成的1770公里长的油管前景堪忧。

二十六

  如上面所说的,西方修建这条BTC管道的目标,可不只是阿塞拜疆的里海石油和天然气,而是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尚未真正开发的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这条通道的重要性在于给予西方唯一的绕过俄罗斯的里海能源通道。而要保证拿到里海的能源,西方就不得不保证卡在中间的格鲁吉亚的安全。

图3.13 欧美俄中四家对于里海石油运输的不同规划(虚线表示尚停留在纸面上)

  其实这块地区能源,除了通过俄罗斯拿油外,其里海石油通往外界海洋的最短线是穿过伊朗下波斯湾,但是众所周知,美国、以色列与伊朗势不两立,西方的石油公司不太可能参加这个计划。本来另一个计划是从土库曼斯坦走东南路线过阿富汗,巴基斯坦,从印度洋出海,占据亚洲石油市场,但这个计划因为沿途搞不定塔利班武装而无法成功(而且不排除俄罗斯或伊朗的情报人员借塔利班之名捣乱)。其实即使是从阿塞拜疆西行,从土耳其东部边境插入的方向,也不一定非要过格鲁吉亚,更短而成本也更低的路线是走亚美尼亚,但这里有三个问题:一是亚美尼亚和俄罗斯关系不错,二是亚美尼亚对百年前遭到土耳其人屠杀的事刻骨铭心,对土耳其人今天仍不肯背“种族屠杀”的骂名耿耿于怀(也许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认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迫害强行迁移亚美尼亚民族的行为是种族屠杀,就是为了拉拢亚美尼亚),三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加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领土争端还没有解决。这就迫使西方不得不多花点冤枉钱,从格鲁吉亚绕道,来保证这条唯一的不受俄罗斯和伊朗控制的通道。

  而以色列本来想分一杯羹,利用一条旧油管[6],从杰伊汉装油,入港口阿什凯隆,既供应以色列,又可以南下红海港口埃拉特,从红海运往亚洲,还可等他们的犹太兄弟们在石油期货市场上把油价炒上天后,好好的赚一笔。不过据说对于以色列一条更省钱的方法是,通过黎巴嫩沿地中海岸,借叙利亚一小块飞地,接上土耳其的杰伊汉。如果以色列以其超强的军事实力,将亲伊朗和叙利亚的真主党打残,扶持亲西方和以色列的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民兵,估计叙利亚不得不乖乖就范。可惜的是,在2006年那一场恶战中,武装到牙齿的以色列军队,拿土八路真主党竟毫无办法,结果造成其势力越发强大。而且俄罗斯开始在这个叙利亚飞地上开设军事基地,阻断以色列的通道,还可以在必要时封锁土耳其的杰伊汉港口,这条油路只好作罢。

  俄罗斯也是乘机发力,看准了美国和北约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军老无功,在伊朗和巴基斯坦无计可施,再加上布什政府即将下台,而同时西方各国和中国在奥运会前刀光剑影,无暇北望。于是借小国挑衅之机,一剑封喉,将格鲁吉亚局势打得稀烂。笔者曾对这届美国总统大选评论道,如果年轻幼嫩的奥巴马上台,碰到中国和俄罗斯两个老辣的对手,可能会没有什么好日子过。看来普京正是找准了这个机会,向美国叫板。


图3.14 哈萨克-中国石油管道示意图

  那么中国在这个棋局中,应当如何应对,来获取自己最大的利益呢?其实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从里海向东运油的管道正在建设。这条油管分三期建设。第一期的最西端已经开通,但目前主要是将哈萨克中西部的石油沿此管道从东向西运输,运输能力是每天将12万桶汇入俄罗斯的网络。而2005年竣工并开始输油的第二期部分,就是连接中国的哈境内的东段,这部分全长962公里的二期油管,从哈萨克斯坦中东部的阿塔苏出发,抵达中国和哈萨克边界的阿拉山口,目前建成管道的输油能力大致一日20万桶,原定在2011年增加到每日40万桶。但是在中国在2008年完成新疆独山子的炼油厂等配套设施后,不是没有提早提高供油量的要求。目前正在继续修建的是连接这东西两部分的“肯基亚克-昆库尔段”第三期工程。预期在2009年下半年竣工,并在2011年达到全部设计的输油能力。井底望天

———————————————————————————————————————————————————————
[1]波罗的海管道系统,是1997年后为了避开反俄的波罗的海三国在友谊管道北部支线的高过路费而新修建的管道系统,从俄罗斯本国直接入海,2006年基本建成。主要供应德国和部分北欧国家。
[2]友谊管道,即Druzhba,取俄文“友谊”之意,原来是1959年苏联为本国西部地区(尤其是今天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和东欧国家(从北到南依次为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提供能源所修,意思是苏联对兄弟卫星国提供的能源友谊。
[3]取巴库(Baku)、第比利斯(Tbilisi)、杰伊汉(Ceyhan)三城市首字缩写而成。
[4]此管道叫BTE天然气管道,取巴库(Baku)、第比利斯(Tbilisi)、埃尔祖鲁姆(Erzurum)首字。在这条线的土耳其终点埃尔祖鲁姆,欧盟计划修建一条叫Nabucco的西行天然气管道,让阿塞拜疆(以及伊朗)的天然气能够绕过俄罗斯直输送到欧洲,见下图。
[5]“蓝流”天然气管道,即BlueStream,是俄罗斯从北高加索经黑海海底铺设到土耳其的天然气管道。
[6]这条管道是70年代为了打破阿拉伯国家对美国的石油封锁,美国从当时自己控制的伊朗(还是王国统治)输油,经土耳其修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08: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十四)

二十七

  其实从陆地上运输石油,经济成本要比海运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石油进口,大致接近40-50%来源于中东(主要是沙特阿拉伯和伊朗),30%来源于非洲(主要是安哥拉、尼日利亚和苏丹)这些远隔大洋的地方。但是因为目前这些地方通往中国的海路受制于人,再加上路途遥远,和平时期还不是问题,一旦局部地区动荡,对中国的能源打击就比较大。

  从哈萨克斯坦入油的主要好处是安全,因为中间不经过任何第三国,而且花钱在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反疆独恐怖组织有很大助益。但不好的地方就是管道线路长,光是从边界的阿拉山口到新疆独子山炼油厂就要264公里,等到2011年哈境内全线完工,接上阿克托别油田,到里海边的阿蒂拉乌,总长是3千公里,成本也并不低。而且哈萨克斯坦的冬天寒冷,会造成油管里的油容易凝固,使输油困难,对油管的维修和保养费用也都相对增加。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石油合作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里海海底石油的勘探和开采在技术上要求较高,中国技术较为不足。哈萨克斯坦的里海北部油田基本上是高压油田,含有大量的毒气硫化氢,而且冬天还结冰。当然如果中国能够购买一些比较有经验和技术的欧洲公司,尤其是来自北欧的对中国不敌视的石油开采公司,可能会在这方面有所帮助和进展。另外一个拦路虎就是开采权问题,里海的很多油田,在90年代独联体国家一片混乱的时候,被美国欧洲人捷足先登,为雪佛龙和其他欧洲公司控制。这些实权力量比较倾向于支持美国提倡的南向和西向的输油管道。

  当然在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交火之后,里海西岸去土耳其的杰伊汉的BTC管道(大约日供应量85万桶)和黑海东岸苏帕沙的管道(大约15万桶)都无法运作,而北向去俄罗斯的管道基本上只是每天10万桶容量,这样的管道网堵塞会对中亚的石油出口尤其是阿塞拜疆带来影响,使得它考虑其他路线。但在短期和中期,这些事情都还不会对中国有多少帮助。俄罗斯在格鲁吉亚促成的动荡,主要是强迫欧洲国家,尤其是西欧乖乖就范,支持俄罗斯的里海石油输送计划。

  看看俄罗斯在里海东西两岸的部署。西岸阿塞拜疆已经在通过格鲁吉亚进行运作。而对东岸的哈萨克斯坦,现在从哈萨克斯坦里海出产地到俄罗斯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的管道可以每日运输大约70万桶,而且可以再增加10个新油泵站达到130万桶。这条线还可以加进俄罗斯几大石油公司的油田的油,是现在最为理想的里海外送油路。其实美国的石油公司,如雪佛龙等,也在这条路里有大约22%的股份,对他们也是大有利润可图,但问题是,西方与俄罗斯的几大合伙人内斗不停,在转运费和执照费,还有税收问题上,西方石油公司经常和俄罗斯公司大打出手。另外一个大问题就是如果走这条俄罗斯出海的线,油轮规模还是要受狭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制约的,运输能力多少受到限制。

图3.15 俄罗斯主张的里海北岸石油线,将哈萨克乃至土库曼的能源出口纳入本国网络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中亚国家虽然对俄罗斯依赖很大,但又不愿完全被它控制。俄罗斯人有一句谚语,扒下一个俄国佬的外皮,你会发现这里面其实是一个鞑靼。[1]俄罗斯不善于用萝卜,太喜欢用大棒,总是搞不定身边的小老弟们,这与其直接率真、简单粗暴的民族习性有关。而这次拿大棒狂揍格鲁吉亚这个泼皮小弟,恐怕引起恐慌的不只是乌克兰、波兰和捷克,大概白俄罗斯和中亚的“斯坦”家族众兄弟,都会有些芒刺在背。如果俄罗斯老是陶醉于自己的政治复兴,重新幻想自己当年的世界超强地位而没有其他根本性的生产力进步,那么只不过换了个能源武器代替过去的飞机大炮而已。而这些小国们就不得不想办法,抱外人的大腿,以作为对俄罗斯的牵制。

二十八

  最令笔者捧腹的是,这次的兄弟阋墙中,有来自车臣的维持和平部队和哥萨克的志愿兵参加搅局。其实无论是成天打杀的车臣死士,还是收钱为人消灾的哥萨克雇佣兵,都是为了帮自己的弱小亲戚奥塞梯人才跳进去,而不是对俄罗斯人有好感来为帝国卖命。即使是俄罗斯军队从格鲁吉亚的杀戮中救出来的阿布哈兹人和南奥塞梯人,都并不都喜欢俄国佬,只不过没有选择,两害之间取其轻。而一旦局势变化,民族利益需要他们和俄罗斯人开杀,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倒戈,如同当年在车臣发生的战争一样。而当初美国希望将势力推入格鲁吉亚,拉其和乌克兰一起入北约,就是希望能够造成北高加索,如车臣和达吉斯坦的独立,把俄罗斯的南部边界推出北高加索,将里海和黑海打通。

图3.16 北高加索民族林立,西方意图将其分离出俄罗斯,从而方便自己的运作

  当然任何俄罗斯和北约在西部的你争我夺,你一记双龙戏珠,我一招黑虎掏心,对东边稳定求发展的中国都是一件好事。相对于西方在格鲁吉亚部署的BTC管道被俄罗斯折腾,俄罗斯的管道被乌克兰乱搞,东边送向中国的管道一路畅通,而且还是从安稳的北疆入口。这不光有利于中亚的石油东送,还对中国从土库曼斯坦输送天然气的计划极其有利。

  以现在的经济情况来看,中国的石油消耗量大致是一天650万桶,自己生产大概是350-400万桶,需要进口来补偿250-300万桶的缺口。如果中国可以对自己的石油消费结构,进行一个全面的检讨,并推出相关的引导政策,应该可以争取在石油进口这个头痛的问题上有所缓解。

  比如说中国的交通用油,在汽车燃油能耗节约水平上比欧洲平均水平要低15-20%。如果赶上这个标准,就会为中国一天节省40万桶油。在中国未来的交通发展方向上,应该是以公共交通为首要考虑思路,发展以电力为主的高速列车网、城市地铁网、用清洁再生能源的公共汽车网和长途汽车网。在发展私人汽车市场上,提高汽油价格,并增收燃油税,尤其是对耗能高的油老虎SUV等车型,增收每年计的环境保护税。

  而在发电方面,不光是彻底禁止燃油发电厂,而且要发展依靠风能、太阳能等再生能源,替代因为电力不足的小型柴油发电机。如果把这部分用油省下来,一天恐怕就可以节约35-40万桶原油。

  在化工方面,从节省能源的角度也可以发现很多可以节省的地方。光是过去超级市场用的塑胶袋,就需要一天10万桶油,简直就是哈萨克斯坦油管现在一半的输油量。另外在建材工业上,发展替代材料,也可以减少石油消耗量。

  其实中国的能源需求和美国有所不同,主要在于中国的能耗大部分用在发电,主要是煤电,进口的石油,用于生产的居多,汽车等交通用油比例相对较小。美国的能源消耗中石油是大头,但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耗国,这头号能源中用于发电的只占4%,反而交通运输占了70%。即是在一天2070万桶中,发电用84万桶,但交通用1470万桶。如果中国可以在以上几个方向努力,减少石油进口量3-4成的目标还是可以达到的。



图3.17 美国在全世界的石油进口图表与分布示意图
(下表包含了上表的原油。下表比上表的数字高出越多,说明该国越有本国的石油加工能力)

—————————————————————————————————————————————————————
[1]该句谚语的原文是:Scratch a Russian,you will find a Tartar.这句话是形容俄罗斯其实深受当年入侵的蒙古人的影响,在性格上颇为暴躁,喜欢两句不合就用武力解决问题。鞑靼,是入侵俄罗斯的蒙古统治者到后期分裂出来的部落,后来被吸收入俄罗斯帝国,成为今天俄罗斯境内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另外,鞑靼是西方泛指东方草原游牧部落的一种通称,在未弄清楚清朝统治者的来源时,西欧也一直称呼满清统治者为鞑靼,带有泛指草原豪放民族政权的意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09: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十五)

二十九

  中国在石油的使用上,不仅需要完善生产、加工这些供给体系,而且要在需求调整上下功夫,这就必须要建立一个更合理有效的国内市场,调整价格机制,在节能上下多一点功夫。中国的能源政策,一定要避免重蹈美国的覆辙!美国自身的石油生产量已经超过每日900万桶,邻近的加拿大可以向它供应180万桶,墨西哥向它出口供应160万桶,委内瑞拉还可以供应140万桶,这四个美洲大国给美国的供应量合计高达1380万桶,却连美国国内各类汽车烧油都不够。

  中国的能源政策还是应该以提高电力生产为主,尤其需要在传统火电以外的电力开发上下大功夫。除了在风力发电和核能发电上增加比重,还要投资在清洁煤上,另外在天然气上可以考虑增加比重。至于电力部门曾经着重的水电,在汶川大地震后,进行大水电开发,尤其是在四川和云南进行梯级大水电站的开发的计划,应该慎重考虑,而且中国的“西电东送”计划,从贵州的乌江、南盘江、北盘江到云南的澜沧江、红水河各路电站向华南地区的送电,以及金沙江各电站和三峡、葛洲坝等水电站向华东地区的送电,都基本上已经完成,而且再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已经降低。相反,在边远山区进行小水电站建设,以满足当地人民生活的需要为目的,既减少建设输电线路的成本,又非常经济而且对生态环境没有太大损害,所以可以多加考虑;唯独企图建立更多的大型水电站来满足向大城市和东部供电,似乎今天已经不是一个明智和经济的选择。

  中国需要做的是加大向煤矿工业的投资,使中国的煤矿工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化成资金密集型。一方面提高产出,另一方面不至于因为设备落后导致屡屡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现在已经实现的对燃煤价格的市场化放开,使煤炭工业增加了利润。但必须对利润率进行严格管理,保障按一定的比率提取,成立一个安全基金,甚至可以灵活掌握调整,价高的时候多提,价低的时候少提,用于生产设备更新和安全条件提高,而不是令煤矿老板一夜暴富及管理阶层单独得益。另外一个做法是,在煤价中抽安全赔偿费和保险费,为出矿难的煤矿工人提供高额补偿基金。大家要明白,在以利润挂帅的企业中,想靠政府命令意志去强调安全政策,实效不会太大。只有用货币信号诱导,让一个企业在发生矿难下赔偿受难工人的成本大大高于投资安全设备的费用,企业才会不需要政府天天去行政督促,而是自动就将生产安全放在首位。

  中国的另一个出路就是利用天然气发电。以中国的经济发展,如果大家想生活水平翻两番,那么对能源的消费,即使加进节能技术之后,估计恐怕也要比现在的消费量增加3倍。而中国天然气利用在国内总能源消耗的比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相比于西方国家天然气使用占到能源总用量20%-30%,非常之低。由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喜欢炒菜做饭的民族,因此发展天然气作为民用、交通、化工、肥料等等种种用途,非常重要。

  其实中国在天然气上的优势非常明显,一个原因是中国本身是天然气大国。光是陆地上发现的天然气已经过26万亿立方米,还不包括东海盆地和海南岛南部的莺歌海-琼东南盆地。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美国也是天然气大国,据美国能源部的统计发现的天然气资源为5.9万亿立方米(但据不同私人机构的估算,美国的天然气储量有可能达到60万亿立方米)。美国的天然气2007年消费量是6525亿立方米,而生产量是5473亿立方米,缺口只有52亿立方米,很容易解决,所以和中国的竞争没有这么激烈。

图3.18世界天然气的主要蕴藏国生产国和消费国示意图

三十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所有世界天然气大国土库曼斯坦、俄罗斯、伊朗等等,都是距离中国比较近,而且可以通过陆路到达。

  据现有资料表明,土库曼斯坦(当然,任何关于天然气的储蓄量的资料都是预测)是天然气世界第一大国,大约有100万亿立方米。俄罗斯为第二,大约48万亿,伊朗第三,大约27亿立方米,和中国接近。而在天然气用量上,这些天然气的主要的消费市场是欧洲,而不是美国,由于欧洲本身军事实力弱不喜对抗,又靠近俄罗斯这个大天然气出口国,只要可以解决和俄罗斯的关系,应该在天然气来源上不存在太大问题。

图3.19中国与中亚、俄罗斯相结合的西气东送大战略示意图

  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也是一个世界地缘政治的大棋局,而在这个棋局中,中国占据领先地位。在中国的西气东送大战略中,第一阶段的战略是建设了由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和鄂尔多斯的长庆油气田的供应基地(两地加起来差不多接近20万亿立方米),从新疆的库尔勒、吐鲁番、哈密,入甘肃的河西走廊,过张掖、武威、兰州和宁夏的中卫,然后到榆林的靖边,再到河南的洛阳,穿过安徽的合肥、江苏的南京,最后过常州、无锡和苏州,到达上海,全长大约4000公里。这个天然气管道可以每年输送170亿立方米给沿途各地,现在已经基本饱和,需要提高输气能力。而新建的陕京二线天然气管道,则是由靖边出发,沿鄂尔多斯市的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过内蒙古,经黄土高原入山西,过吕梁山和太行山,进入河北,最后到北京的大兴区。这条线路共长935公里,其供应输气量是每年120亿立方米。

  第二阶段的战略就是在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向东走的输气管分三段,分别在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段长188公里,于2007年8月开工,乌兹别克斯坦段长525公里,也于2008年6月开工,哈萨克斯坦段长1293公里,则于2008年7月开工。这条线起点是土国境内阿姆河边巴格德雷区的边境城市格达伊姆,经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在进入霍尔果斯后,过乌鲁木齐,然后接上西线东送第一期的管道,过甘肃到宁夏的中卫。折向南,到陕西的西安,再通过一条支线在这里和北边的靖边相连接,从西安继续向东经河南,转向南,从湖北到江西南昌,最后到广东的广州,其数条支线则分头去安徽、浙江、上海、湖南和广西,全长超过7000公里。大概会在2010-11年全部完工,年输气量为300亿立方米,并可以增加到400亿立方米。

  这条线对中国未来的能源安全非常重要,有需要的话,连中国在伊朗北帕尔斯的天然气生产基地(44亿立方米一年)也可以接上这条管道,不再需用船以液化气的方式过波斯湾,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绕一大圈运回中国。而且中国和俄罗斯签订的在2011年由俄罗斯双线向中国一年供气680亿立方米的计划,也可以考虑从西线经阿尔泰接乌鲁木齐,东线则由库页岛,经伯力(哈巴罗夫斯克)进中国,通过哈尔滨,过沈阳和北京接在一起,建立一个从中亚、北亚和中国合一的天然气大网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09: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十六)

第四篇

月白秋夜凉,挽弓当择强。
空弦鸣鏑去,敌酋已惊亡。

三十一

  除了从土库曼引入的里海天然气以外,中国国内的另一条天然气线路,则是将四川的天然气向东延伸加入长江三角洲的输气管。估计在所有的线路在2011年运行后,中国应该可以开始对用煤为主的发电厂进行清洁煤改造,使中国的能源消费向环保清洁发展,并摆脱对石油在经济发展上的依赖。

  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和哈萨克斯坦以及土本国的石油面临的问题,或者说争夺,那就是应该从哪条路引出来。其实最早谈得最多的线路计划,是从土库曼斯坦南下,进阿富汗的赫拉特,然后穿过阿富汗到南部重镇坎大哈,从这里进巴基斯坦的奎达,或者通一条线路到印度,或者到巴基斯坦南岸,通过液化气从印度洋出海到达印度。(平行于笔者前文所谈的美国里海(西岸)石油路线计划中经过伊朗的那条。但是因为里海天然气产地土库曼在里海之东,伊朗至东北,里海石油现有的主要产地阿塞拜疆在里海之西,伊朗之西北,都要向东南引的话,前者可走阿富汗,不必经过伊朗,后者则绕不开伊朗,所以前者比后者还可行一些。)

  但是我们都知道谁在控制坎大哈这个地方——那就是塔利班。而且也不排除伊朗的特工人员会进入这条线路的沿路各个地方进行破坏,既可以干扰线路又可以让在这里蹲点的塔利班承担责任。所以说这个计划已经吵吵嚷嚷了10年了,其间美军发动阿富汗战争,杀进阿富汗,而且不断在赫拉特和坎大哈用兵、扫荡、剿匪,但是仍然无法达到战略意图。从能源争夺的角度来讲,塔利班武装在这个地区的保持、发展、壮大,对伊朗、俄罗斯和中国都是一个乐于见到的局面。

图4.1 各国筹划的里海天然气布局引导计划

  而地区大国伊朗也不会闲着,它的意图是将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向南边引下来,但不要经过阿富汗,而是纯粹穿过本国领土,再连上其自己的天然气开采,从波斯湾出海。也可以建一条管道进巴基斯坦,然后分两条,一条经东北进中国的喀什,一条经东入印度。不过这条线路也不可能建设,因为美国会说不。美国通过在外交上的压力,自然可以让印度退却,然后通过在巴基斯坦搞乱局面让中国参与这套伊朗计划发生麻烦。当然美国打击伊朗方案的意图是两方面的,一是自己控制土库曼出来的天然气通道,二是打击伊朗的经济。但是如果中国不按照伊朗的南线方案去建设,而是选择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东北路,就会使美国的这些意图落空。

  但是如果按照中国天然气战略的第二步规划那样选东北路运输土库曼天然气,在一定程度上,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因为巴基斯坦在这轮建设中在经济上的受惠就相对减少了,而巴基斯坦的经济繁荣,则和中国新疆的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为了稳定新疆,特别是在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可能受制于地区油气地缘政治操作的情况下,中国在新疆的战略应该是,加大力量投资南疆,发展喀什、和田、阿克苏和克孜勒苏四个地区,建立起与巴基斯坦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石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即主动带动新疆的发展,再让经济带打通巴基斯坦、伊朗、土库曼、乌兹别克和哈萨克这个中亚国家环。这样,一方面使南疆成为一个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中心和转运出口中心,令千万余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农牧民可以快速脱贫,将南疆的棉花、水果等传统农业,转化成有机和绿色的现代化农业。另一方面则可以将从伊朗等地引入的天然气,分头输送到这些地区,免费供应当地人民作为燃料,扭转当地人砍树为薪的习惯,以保护南疆的胡杨树资源。甚至还可以将这条线分支通过库车东南入轮台,西南上西藏。

  当然,在打通中亚国家环,实现里海、伊朗天然气供应新疆百姓之前,也可以就地取材,直接保护胡杨木与生态环境,因为塔里木的轮台县自己有天然气。即现在可以建设中国自己在南疆的管道,先输送轮台的天然气供应外围,以后一旦西边境外管道有气进来,改变一个方向就行了。

图4.2 让南疆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一举两得的建议示意图

  南疆的喀什、和田、阿克苏和克孜勒苏这四个地区是疆独势力和中国政府争夺的主要地区。如果不解决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或不带动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想得到真正的稳定,不会是一件易事。当然,现在因为美国从阿富汗的不断干扰,使这个计划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中国必须考虑到美国最终会在阿富汗被拖垮,并不得不最后放弃这块地方,而且伊朗的核争议,数年后也会有一个结果,所以要及早计议,为中亚国家环的打造,做好准备。

三十二

  在巴基斯坦现在的政治博弈一片乱局的时候,中国还是不要为局势所迷惑,而应该继续加强与巴基斯坦政府各专职部门、军队和情报部门、企业界、宗教领袖等等的全方位交往,想办法逐渐使巴基斯坦的极端宗教势力失去市场,将巴基斯坦并入中国的统一市场框架里来。过去中国在这个地方,大多数的考虑是将经巴基斯坦与中东联系上的能源通路安全,而未将中国在非洲原材料(能源、矿产品以及将来的农产品)基地和制成品市场和巴基斯坦联系起来,进行统一计划。以中国现在对非洲的经营,在苏丹的小小动作已经遭到美国和欧盟的全力封杀。其实中国在非洲的进油量顶多就是一天一百万桶,根本没有损害西方的利益。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全国普遍进行大规模土木建筑的大国(中东迪拜等大兴土木之地和中国比毕竟只是星星点点),而其他发达国家对非能源原材料的实际消耗还不是很大,所以中国目前在非洲的原材料,特别是非能源原材料和矿产经营,还没有遭到多少阻击。但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就不会这么幸运了。

  例如,美国就将是一个未来会给中国的非洲战略可能带来大异数的国家。08年的这场金融经济危机,由于美国国内金融、政治操作瘫痪,各个利益集团在大选来临之际争夺激烈,使得对美国影响重大的基础建设更新问题还暂时未被提上日程,对中国的原材料安全短期内还不造成威胁。但五年之内,美国的老朽级基础设施出现普遍性的瘫痪需要大修的时候(高速公路和电网自60、70年代甚至更早的罗斯福时代以来就没有修过),势必将和中国在非洲展开争夺战。所以,如何保证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国家利益是一个需要未雨绸缪的大问题,不然在五年后直面西方挑战时,就会有大麻烦[1]。

  以中国在非洲的经营方式和在基本建设上的耕耘,把主要原材料基地和输送线路途经国连在一起,不是一件难事。中国必须有巴基斯坦这个兄弟,以其在伊斯兰教国家里比较高(因为核武器的原因)的地位,出面帮手处理非洲事务,以瓜达尔港和卡拉奇港为基地,或者通过近海路线到红海的苏丹港,或者从阿曼直接上岸过也门或沙特阿拉伯跨海到达苏丹港,或者到也门后经过可能会修建的亚非跨海大桥[2]到吉布提接上埃塞俄比亚的铁路线直通苏丹。而人力资源充沛的中国和巴基斯坦,在保卫自己在非洲的利益而在中东非洲大兴建设这一点上,比美国和欧盟要有优势的多。所以在中巴铁路的建设上,不能只看到建设成本[3],还要考虑到未来中国经济的全球布局,要看到南部尽头瓜达尔港以外的世界——这条中巴铁路在中国的未来经济圈中将起到的枢纽意义。

图4.3 巴基斯坦、中巴铁路对于未来中国与中亚、非洲的经济圈的意义

  谈完了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这盘棋的东路和南路,历数完中国-巴基斯坦计划和伊朗与美国的斗法,我们可别忘了土库曼斯坦的第三条路——过里海向西去欧洲的路线。这条路现在是全世界最有看头的游戏。在欧洲市场上,天然气最大的消费国家是德国、英国和意大利。以2007年的数据为例,德国年用天然气962亿立方米,自产179亿,缺口是782亿,英国年用量是956亿,但自己生产力强,可以生产757亿,只有缺口199亿,意大利年用量是849亿,自己只产7亿,需要进口842亿。再下来是法国年用量为435亿,自产11亿,需要进口424亿,西班牙年用量为366亿,自产9亿,需要进口357亿。除了这些大国之外,其余欧洲小国都是一年用几十亿,加在一起都不是太多,可以忽略。

  除了英国有点自给自足以外,欧洲内部只有两个国家是天然气供应国,可向本国以外输送。一个是挪威,年产量909亿,自己只用53亿,可以出口856亿,另一个是荷兰,年产量766亿,自己用466亿,可以出口300亿。尚不足于弥补其他国家的需求缺口。这些余留的缺口理所当然成为俄罗斯试图抓住的商机,而其最主要的市场是德国和意大利。如何建立起一种经济上的互利关系,并在这个基础上重新界定俄罗斯和欧洲其他国家的政治和地缘关系,欧俄到底将演变成逐渐融合的伙伴还是变成势不两立的仇敌,将是21世纪里除了美国衰落,中国复兴之外的第三个国际性大焦点。

———————————————————————————————————————————————
[1]补注:从2008年10-11月的情况看,这一幕为了基础设施原材料而上演的中美在非洲的博弈争夺,很可能提前到来,其标志就是2008年10月苏丹发生中国工人被绑架事件和民主刚果东部再起战火。
[2]沙特王室和本拉登的富翁哥哥有这个设想,意图联系苏丹和沙特阿拉伯。
[3]从货币金融角度考虑,中巴铁路反而会是推广人民币建设性国际化,打造中国-第三世界货币圈的一个工具,其建设成本只限于耗材物理成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09: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十七)

三十三

  如果要真正了解俄罗斯和欧洲的关系,就必须从历史追溯到现在。现在发生的俄罗斯和西方(其实分欧洲和美国)之间的冲突,不能像许多所谓的评论家一样,简单理解成过去冷战框架下北约代表的西方和苏联集团对抗的复活。

  首先要搞清楚,欧洲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其实欧洲是一个环中环、圈中圈,有骨干、核心、伙计乃至外来安插的特洛伊木马好几个层次。第一个核心硬壳就是“小欧盟”,这算货真价实的欧洲,由5个国家组成,即以法国和德国两大哥作为核心,加上三个小兄弟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这个“小欧盟”,再加上近代以来相对落后处于边缘地位的意大利,在1952年成立以能源煤炭和重工业钢铁为一体化目标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接着又在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然后于1967年将这三个原本的专业经济、科技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欧共体”),即为欧盟的前身。在这六个国家中,意大利是一个异数,经

图4.4 “核心欧盟”五国与意大利——组成欧盟原型的最初六个国家

  常有不同声音吵吵闹闹。再在外面一层,就是于1973年加入的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和1981年加入的希腊,1986年加入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这就是欧共体12国。大家知道,英国由于在欧盟里无法代替德国和法国的地位起主导作用,又是一个美国的跟屁虫,所以在欧盟里好比半个特洛伊木马,一条胳膊向里拐,一条胳膊向外拐,利用其和美国的表兄弟关系,在两边平衡,获取自己的最大利益。以至于经济金融界里一般所说的“欧洲”,都不把英国放进去。

图4.5 到1995年为止欧盟的组成——欧盟15国中的核心国、外围国和美国“木马”——英国

  欧洲共同体在苏联崩溃后,于1992年正式成立欧盟,开始向东发展。1995年吸收了奥地利、瑞典、芬兰达到15国,这15国覆盖了通常的“西欧”概念,所以今天在扩大到27国的大欧盟里,还有“欧盟15国”的说法,以核心自居,聚集起来自己开会。近10年后,在2004年吸收了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入盟,在2007年吸收了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入盟,把范围覆盖到了原来的边缘国家和前苏联的势力范围内,这就是今天的27国“大欧盟”现状。下一步计划则是考虑克罗地亚和其他的巴尔干半岛国家,前苏联境内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当然,可能还有那个晾了几十年就是不让入会的土耳其。

图4.6 2008年欧洲的构成图(省略西欧内部的核心、外围、假“欧盟国”的区分)

  欧洲人明白一个道理,欧盟5亿的人口(其中有1亿多一点是在名不副实的东欧穷国),和12万亿GDP的经济(且不管其中有多少水分),如果不能团结在一起,分头出击,去和美国和中国两大世界强权竞争,那么只会个个沦为附庸。所以,只能合在一起一个拳头说话。但是问题在于欧盟目前的决策机制导致其本身是一盘散沙,在所有重要问题上都拖拖拉拉,文山会海,没完没了,极难达成一致,这使他们进行更紧密的合作的可能性令人怀疑。正如笔者在《大国游戏》第一卷里所言,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面临的是美国和苏联两强的对抗,而且在苏伊士运河危机后,昔日的强权英国选择了臣服美国,而法国人则选择了和德国合作,建立一个团结的欧洲自己人的欧洲。这也是为什么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提出建设“欧洲军事合作”的原因,因为他觉得北约就是美国军事控制欧洲的工具,欧洲生活在北约军事伞的保护下只能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

  美国很明白,上个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都是因为欧洲列强无法应对自己中间的新霸德国的崛起引发冲突造成。因此它的二战后世界新次序的规划,其主要任务就是重建德国(同时在东亚重建日本),使德国在经济、科研和制造业恢复了世界大国的地位,为其所用,但是在政治、外交和军事上,要保证德国受到美国压制,无法出头,不让自己重蹈当年老帝国主义的覆辙。美国对德国的军事占领,以及半个世纪来对德国在二战行为上的口诛笔伐建立的“政治正确”,让昔日令世人闻风丧胆的德国铁军,变成了一支连加拿大军队都不如的花架子摆设。

  而德国的老邻居和过去的老对手法国,虽说军事上也是一团软蛋,经济上,自一代英杰戴高乐[1] 以后也相对乏善可陈,但却正好具有德国所没有的政治、外交地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三十四

  但是如果把法国和德国合在一起,互相结合,其势力就不可小觑。以德国的8000万人口,加上法国的6000万人口,就是1亿4000万,和俄罗斯大致相同,比日本(1亿2000万)要多。如果再加上荷兰(1600万),比利时(1000万),和卢森堡(50万),差不多是1亿7000万。而德国的2007年GDP是3.32万亿,加上法国的2.56万亿,达到5.88万亿,在加上荷兰的0.77万亿,比利时的0.45万亿,和卢森堡的0.05万亿,总额是7.15万亿,可以和5年后的中国相比。虽然军事是一个最大的劣势,但因为其邻居的英国和俄罗斯都经历了力量衰落,而其余临近的欧洲国家中连过去仅有的地区准军事强国南斯拉夫都被肢解,因此无人可以威胁到其安全。只要他们不主动去向中国和美国挑衅。因此,在世界其他地方,如广大亚非拉地区,尤其是法国人觉得还属于自己后院的黑非洲,这个核心欧盟(主要是法国)甚至还觉得可以敲敲锣,动动武,吓唬吓唬外人。

  这就是为什么在1994年,面对苏联解体后的新形势,德国和法国政府里的明眼人,对欧盟的扩大和北约的东扩不是很感冒,反而提出一个反向而行的方案。这个方案就是以除去意大利后的原欧共体内核五国(法德荷比卢)为核心,建立一个紧密的团体。在这个紧密的国家团体内部,不光取消边界,令物资和人口自由流动,而且还要统一货币、外交和国防政策。而其他的欧盟成员则围绕这个核心国家团体组成第二层“国家环”,保持现有的合作体系。至于从苏联集团崩溃以后分出来的东欧新国家,则让他们组成第三层。形成具有核心的“三级欧洲国家圈”。

  不要以为后来欧盟端出来的“欧元大餐”和这个“核心国单干”的方案有什么沾边形似的地方(比如两者都涉及统一货币)!这个核心国方案的要害就在于形成领导欧洲的“核心力量”,而这一设想与现在“欧盟”内部大小国力量均摊(甚至让小国有不相称的过多权力)的乱糟糟的局面几乎完全对立。后来实际搞出来的那个“统一货币”的欧元大餐,用政出多头的政治大勺去搅拌,从现在看,实在是煮成了一锅糊粥。而“核心国单干”方案倘若成功,倒当是真正克服欧洲国界支离破碎的缺陷,打造出一个凝为一体,货币、外交、军事样样强的新超级大国的终南捷径。

  但对核心以外的其他国家而言,这种“核心国单干”的政治道路却并不是最优的安排。比如对英国来说,它就不希望核心成型——因为它这个已经衰弱的“日不落老翁”绝不可能是核心,甚至连参与核心也没份。所以英国乐见于欧盟新扩入尽可能多地的东欧国家,这样就可以稀释德国和法国的影响力,使欧盟成为一盘散沙,避免自己被边缘化,而且也非常符合它历史上从18世纪以来的对欧洲大陆“分而治之”的原则。而许多欧洲小国家之所以想参加欧盟,是希望享受到经济一体化的好处,倒并不希望有一个中心的原则要去遵守,要去付出牺牲。目前这个欧盟和美国与中国都不同,例如一旦经济上出现困难,中国和美国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国家诉求,打出各种名义要求人民为这些诉求而在经济上做出牺牲(比如说中国为反击台湾独立而战),而欧盟一旦出现问题,除了核心5国以外,那些烂漫的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心怀二意的不列颠人和只想伴美国老大的东欧人,基本上将是树倒猢狲散,缺乏凝聚力。

  而且对英国和那些小国家而言,欧盟也只能提供经济的好处。在国家安全上面,欧盟是一个空架子,只有美国主导的北约才可以为他们提供真正的安全。北约和欧盟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两者越大都对于真正的“欧洲”不利。

  为什么?

  北约越扩大,标志着从军事管道施加的美国的影响力越大。

  欧盟越扩大,标志着经济政治上作为核心的德国和法国的影响力越稀释。

  北约是1949年组建的,由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丹麦、意大利、荷兰、卢森堡、挪威、葡萄牙和冰岛12国组成。在1952年,希腊和土耳其加入。1954年苏联提出入会申请,声称这样才可以真正的保护欧洲的和平,当然这个提议被北约拒绝——北约就是用来对付苏联集团的。结果在撕破脸皮的局势下,北约考虑到没有西德的加入,盟军根本不够人手来应付苏联可能的入侵,所以在1955年接受了西德入会,这反过来导致了当年由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东德8国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图4.7 上:欧盟东扩,权力因体制规定而分散;
下:北约东扩,法德核心的声音被稀释,强化美国绝对领导地位
————————————————————————————————————————————————————————
[1] 戴高乐,法国二战时期“自由法国”的领导者,1945-1953及1958-1969年间为法国领导人。在法国频临阿尔及利亚危机时临危受命。60年代时期奉行政治和经济上的戴高乐主义。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国家干预和扶持,实现工业和农业现代化,外交上疏远美国,1966年推出北约军事组织。试图保持法国的“世界大国”地位,对于欧共体的建设并不是很积极,甚至消极对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31 01: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十八)

三十五

  北约很快就受到了内部的一个挑战,那就是1958年上台后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对北约内部由美国一家独断的局面和英美间特殊关系表示不满。估计当时法国的要求是提高法国的地位,使北约出现三驾马车,即由美国、英国和法国共同领导。当然,其实当时法国这个要求也是夹带私货,希望以自己的影响力的提升带动北约重点转移,覆盖到法国的战略要地,如当时反法游击战闹得正欢的北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利用北约的力量来维护法国的利益。

  这个要求自然被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拒绝。其实当时即使美国介入阿尔及利亚的战争,最后的结果不一定会让法国如愿所偿。因为美国在法国于奠边府与越共交战全军覆没之后,插手法属殖民地印度支那,开打越南战争,最后还是以惨败收场。因为不愿意看到美国在欧洲事务上独霸,又要挟不成,法国最后在1966年摊牌,退出了北约军事系统,并把美国军队赶出了法国。美军不得不将北约总指挥部从巴黎迁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并从法国的十个军事基地撤出了200余架战机。据说当时撤军的美国将军质问法国人,是不是要将战死在诺曼底的所有葬在法国的美军坟墓都搬出去。

  直到现在,法国新上任的总统萨科齐才试图全面返回北约的军事系统,在里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以图在这个军事组织里制衡因为过多的亲美东欧小国加入而加剧失衡的美国影响力。这事实上在北约里就造成以法国和德国为主导的旧欧洲和以波兰和捷克为主导的新欧洲之间裂痕越来越深。

  北约在1982年接纳了西班牙入会,1990年纳入了原东德,在1999年,则接纳了3个原东欧国家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然后在2002年扩张到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以及东南一线的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原南斯拉夫境内的斯洛文尼亚,最后在2008年的布加勒斯特会议上,决定接收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但在该会议上,美国和老欧洲在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入会问题上,一个倡导,一个反对,最后没有达成妥协。

  要想清楚的了解欧盟和北约的分野,只要看一下2003年时对美国伊拉克战争的各国态度就可以了然于胸。当时美国表示支持其伊拉克战争的“志愿同盟”(Coalition of willing),在欧洲的国家包括“老欧洲”的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丹麦、冰岛、葡萄牙和“新欧洲”的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匈牙利、格鲁吉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马其顿、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乌克兰,以及身为“老北约”但老在欧盟门口撞墙的土耳其。可见里面只有荷兰一家“欧盟核心国”,还大概多少和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四处找油有点关系。当然,这帮喽啰,大部分都是动动嘴,收点犒劳钱。虽然也不乏像波兰和丹麦那样真积极派兵参加战斗的,还有意大利、西班牙这种看萨达姆倒台后墙倒众人推,尾随着派兵参加占领的小兵。但一旦情况不妙,比如意大利被人肉炸弹袭击,西班牙马德里地铁被恐怖分子爆炸,立即就风声鹤淚,拔腿就跑。

  而欧洲硬核法国和德国,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则是完全站在反对的立场上,还和俄罗斯形成了一个三国联盟,抗议美国的独断专行。其实那个时候还真的产生了欧洲最有前景的安全合作机会,当时的三国真是同声同气,采取了共同进退的姿态,来制衡美国独大的局面。

图4.8 伊拉克战争期间“志愿同盟”国家分部图——处于老欧洲核心国之外

三十六

  如果欧洲东拉俄罗斯,以法国和俄罗斯在联合会的地位和两国的核力量,加上德国的科技和工业能力,法国的文化和潮流影响,以及由德法合作的空中巴士等一系列关键工业,再加上俄罗斯稳定的能源供应、1亿4000万人口和1.29万亿GDP,则就会得到人口2亿8000万,经济总量接近7万亿的法德俄三国集团,几乎和美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平起平坐。

  当然美国是不会这么轻易的让欧洲这样搞三强整合,折腾出一个可以摆脱美国领导的失控局面的。美国用的方法是利用了德法联盟和俄罗斯整合中间那个最大的障碍,即是地理上在他们中间隔着的国家——波兰。七十年前,在德国和俄罗斯针锋相对,互相死掐的时候,中间隔着一个波兰,当然是一个好的缓冲区,但在两国希望紧密团结,共同对外的时候,再夹着一个不听话的波兰,那就是一个大桩子,造成俄罗斯和德法联盟之间的困扰。

  要是换了以前,在希特勒和斯大林当政时,如果想要相互合作而又看到这个波兰这么麻烦,肯定是重操故计,两边一夹击,把波兰给分了。当然今天情况大不相同,波兰的背后有美国撑腰,德国本土则有美国重兵驻扎,再加上俄罗斯相对实力衰退。波兰人拉上美国这个大力士,在两个不可靠的大国中间也可以安稳睡觉。

  当年虽然希特勒对波兰人进行的杀戮,和斯大林不分伯仲,但似乎今天的波兰人对德国人的原谅似乎多于对俄国人的历史宽容。这从德国足球队的两大波兰裔前锋克劳泽和普多斯基为德国效力的行为,似乎可以看出一二。而机智的美国人看准了这个契机,在波兰建立针对俄罗斯的全球导弹防御系统,在属于北约集团的德国和北约之外的俄罗斯之间插进一只脚,使它们在反伊拉克战争建立的同盟没有了持续发展的空间。而由于欧洲人普遍不满俄罗斯在西方尊崇的民主自由价值上的退却,也使得德国和法国国内人民产生了对俄罗斯长远计划的疑虑。再加上德国领导人更迭,换上了个意识形态挂帅的昏头女元首默克尔,更让美国人破坏德俄合作的计划事半功倍。

  美国在波兰建立反导弹系统的基本考虑,就是挑起和俄罗斯新的军事冷战对抗,以拉俄罗斯进入新军备竞赛的方法,打击俄罗斯在普京执政后和世界石油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出现的中兴局面。在挑起与俄罗斯的对抗后,美国可以利用和波兰以及捷克的双边协定,保障其国家安全,又可以利用其在北约的操控力,在英国以及一帮新欧洲的喽啰的鼓噪下,将德法联盟拖落水。

  而俄罗斯在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则会迫使波兰加速向美国妥协,将讨价还价了好一段时间的反导弹布防协定立即签署,并且逼迫欧盟和北约中的老欧洲国家重新考虑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入会问题。同时美军可以借人道援助的借口,入驻格鲁吉亚,这样可以由特工操作在达吉斯坦和车臣的破坏行动,对俄罗斯特工在格鲁吉亚油气管道安全上的操作,来个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另外一个对德法联盟和俄罗斯整合有阻碍的问题就是,所有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都要从乌克兰和波兰经过,才可以达到德国、法国和意大利这些欧洲市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09: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十九)

三十七

  2006年3月-4月期的美国《外交事务》杂志[1] 上,出版了一篇标题为《美国核力量独霸的崛起》的文章,向全世界发出了这样的警告:冷战时代两极拥有能互相毁灭的核武器的核平衡时代已经接近结束,今天是几乎冷战以来,头一次,美国一国差不多接近获得核独霸的地位。在不久的将来,美国既有可能具备了在第一轮打击内就可以彻底摧毁俄罗斯或中国的远程核武库的能力。而俄罗斯、中国和其余的世界所有国家,将在未来的许多年里,都要苟且偷生在美国核独霸的阴影下。

  在苏联垮台后十年内,俄罗斯的战略核武器也像其经济一样,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其远距离轰炸机数量下降了40%,远程弹道导弹数量下降了60%,最要命的是那进行核反制的关键武器——可以在第一次核打击下保持生存的核反击力量,发射远程导弹的核潜艇,居然下降了80%。而与此同时,美国的核武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美国开发出了新一代的射程为3500公里的战斧导弹,这些导弹高速而精确,几乎是不可拦截。仅2003-2006短短三年间,美国已经在各类军舰上安装了6000个发射装置。以美国当前的实力,基本上可以在第一波的攻击中,彻底打击所有的俄罗斯战略目标。

  正是以这种强大攻击力为后盾,美国决心在波兰和捷克安装全球反导弹系统,主要目的是帮助美国在对付俄罗斯上,补偿原来对俄罗斯导弹早期预警的缺陷。在没有这些东欧基地之前,美国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才可以计算出俄罗斯发射的弹道导弹的各种数据。而在捷克安装监视雷达后,这个过程缩短到了几秒。因此,一个可行的攻击俄罗斯的计划是,首先由巡弋在波罗的海和白令海的美军舰艇,发射巡航导弹摧毁俄罗斯的远程核武器的井底发射架、移动发射车、核潜艇和战略空军。而且还可以摧毁指挥中心、导弹防御系统、军事机场、海军基地和通信中心。然后再发动第二波的攻击,由航空母舰战斗机群和远程轰炸机群,打击地面军事力量如陆军的坦克和装甲力量,以及军事工业。在某种程度上,美国已经在对付阿富汗、伊拉克和南斯拉夫的战争中,对这个作战策略进行了小规模的预演。



图4.9  美国摆出来的波兰反导系统是为了防范伊朗的示意图;美波反导系统签署;俄罗斯白杨M型导弹

  俄罗斯当然十分明白这个道理,并将建立在波兰和捷克的反导弹系统,看成这个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当美国声称这些系统是为了防备伊朗的导弹时,普京反唇相讥,提议说既然你是为了防伊朗,那么干脆将反导系统放到俄罗斯在阿塞拜疆的基地以提高防范伊朗的能力吧。当然,美国不会吃他这一套。

  那么俄罗斯的反制方法是什么呢?俄罗斯的白杨-M型洲际导弹是世界上仅有的在加速到超音速时还能在每分钟内两次变换方向以逃避雷达测探的弹道导弹。这个导弹也可以用于短程发射,令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无计可施,利用其多弹头再入分离器系统,可以同时携带针对不同攻击目标的10个核弹头。所以俄罗斯的反制手段是,当美国开始对俄罗斯进行打击时,在美国巡航导弹发射后的10-15分钟内,俄罗斯用携带核子弹头的短程导弹,攻击美国的反导弹系统和其他欧洲各国。美国的巡航导弹需要2个半到3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击中所有的俄罗斯目标,而俄罗斯的核弹头,只需要10-15分钟,就可以摧毁捷克。

  而在捷克的雷达被摧毁后,俄罗斯在北海待命的核潜艇,就会在第20分钟攻击波兰。俄罗斯相信,因为核战略平衡已经被美国在核科技的领先而打破,俄罗斯唯一的选择是在攻击方制造不可接受的损失,而逼美国坐下来谈判。

三十八

  当然从美国现在的态度来看,好像它对俄罗斯的对策不以为然。而且除了在军事上对俄罗斯加大压力之外,美国还以重金支持俄罗斯内部的反普京势力,企图以支持人权和民主的名义,在俄罗斯制造内讧。美国国务院也把针对俄罗斯的颠覆列为其2007-2012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当然,对中国,美国也有同样的战略考虑。但是其对华反导系统的计划部署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澳洲。这两个国家这数年下来都与中国经济关系过于密切,让美国的计划实施存在难度。尤其是在澳洲,陆克文上台给自己定下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不要学霍华德[2] ,栽进和中国对抗的陷阱。至于日本,在中国成为其最大的出口市场之后,任何挑起中日关系冲突的行为,必然受到企业界的全力抗拒。

  美国在波兰和捷克的作为,以及在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举动,都把欧盟尤其是德法联盟摆上了台。俄罗斯素来有以大帝国自居的脾气,不甘被人宰割,以它融合了北亚草原民族如蒙古人血液的简单粗暴的性格,一定会大力反弹。而这种反弹就发生在了格鲁吉亚身上,结果却迫使所有的欧洲国家不得不进行“政治正确”的表态去支持格鲁吉亚。当然,西方的大部分回应都是虚张声势,除了美国进军格鲁吉亚去人道援助,北约在黑海显示军力外,所有亲美的“新欧洲”东欧小兵和英国,都会大声鼓噪,想重新在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入北约一事上翻案。此外还可能会像当年美国副国防部长沃尔福威茨烧中国贝雷帽一样,在一些象征性的国际事务上撕面子,比如说把俄罗斯赶出G-8,不允许它加入WTO,给俄罗斯难看(WTO之所以已经要沦落为“象征性”的空谈俱乐部,是因为这个组织在如今金融、粮食、贸易保护主义重起的一拨一拨危机的冲击下,估计不久就要破产了,而且除了能源这个命根子,俄罗斯本来也没有多少东西可卖)。但是,确实有些惩罚招数就会比较有真正的杀伤力,比如要求欧盟所有的国家不能单独和俄罗斯签署双边能源协议,而要欧盟整体行动批准。以欧盟那种办事磨蹭到太阳下山的风格,估计能断绝俄欧能源协议的可能性。

  之前笔者谈过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和石油输送,天然气是大头,而石油的量其实并不是很大,其总数大致在2007年为一天476万桶,其中还包括其他中亚国家如哈萨克斯坦等国的产量,而俄罗斯自己的产量大概是394万桶,其中卖到德国的只有42万桶。本来德国的总石油消耗量是一天265万桶,不是太多,因此就算是俄罗斯能够完全把哈萨克斯坦的那块油源垄断,其欧洲市场也并不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需求绝对量相对不大的情况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西欧的经济科技已经比较成熟和合理。在西欧,汽车是一种奢侈品,而不是美国那样的生活必用品。欧洲人日常出行更多依靠节省能源的公共交通,汽车也都是小排量的且并不热销,所以对石油的需要量基本上已经稳定,没有太多成长的空间。德国以外的欧洲国家,如法国日用197万桶,意大利日用188万桶,英国日用183万桶,都比较低。虽然世界油价的大涨,会使得一些工业用户以及个人如出租车司机和渔民受到冲击,但对其真正的经济损害有限。前一段整个石油的炒作,主要是用中国的经济发展为借口,如果中国可以走欧洲的发展道路,在2010-2011年后,以天然气和其他非石油能源为主要能源支柱。那么估计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就会立即跟进。而这样会导致世界石油需求预期降低,使国际石油价格降低到40-60美元一桶[3] ,对于中国和各个非产油新兴国家的发展有缓解负担的作用。当然,这可能会对主要靠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包括俄罗斯,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
[1] 《外交事务》杂志,Foreign Affairs,是由美国外交协会(Council for Foreign Relations,CFR,洛克菲勒家族领导),经常由美国政经精英,以及有意扶持提拔的各国领导性人物在上面发表文章。带有一定的美国政策风向标的色彩,是最重要的美国杂志。
[2] 陆克文,澳大利亚现任总理,工党,属于对华友好的“知中派”,会讲一口流利汉语。霍华德,澳大利亚前总理,保守党,属于强硬派,追随美国布什,积极参与对华的围堵。
[3] 因为金融危机,150美元/桶的石油掉头向下,40-60美元的石油较低价位迅速在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初出现。到2009年年中,反而开始在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增发的货币的推动下又开始上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09: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篇

风急叶正黄,独坐观霓裳。
冰心未曾付,中秋忆洛阳。

四十一

  俄罗斯这一轮和美国的斗法,对欧盟来说是一个苦于应付的头痛难题。俄罗斯和美国在对外行为上,有时非常相似,就是采取西部牛仔的简单做法,缺乏周全的考虑。其实许多时候,软鞭子胜过硬棍子,换一个方法处理反而会令人眼前一亮,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结果。

  本来俄罗斯不需要过于担忧欧洲会去在其控制力之外,另选择一条能源通道的可能。如果俄罗斯可以和西欧各国真正的建立起互信,大家来个全欧洲四海一家亲,又有谁会舍近求远,自找烦恼,去绕过俄罗斯改从将来可能会有伊斯兰原教旨复兴大变局的土耳其选路址呢!而俄罗斯对乌克兰,你的口气越硬,霸气越重,人家就越胆战心惊,要找外部的强援以求自保。这轮俄乌之间对能源通路互掐脖子,首先受益的就是中国和伊朗。既然通往中国的道路一路顺风,而其他方向则是杀机重重,土库曼斯坦的第一桩生意自然是中国。何况现在很难讲清楚土库曼斯坦号称的100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存量是否有掺水,所以保证捷足先登先抢到手当然胜于在外面打完架后再最后抢汤渣。

  对伊朗而言,美国和俄罗斯开始的新冷战苗头,会一方面使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的施压起些许缓解作用,又逼迫俄罗斯不得不强力支持伊朗而对抗美国,而且还令欧洲对伊朗的天然气有另外一种美国人不愿听到的想法。

  如果俄罗斯在伊朗问题上和美国对抗,那么中国就不需要直接面对美国在伊朗问题上的压力。中国政府应该抓住这个良好的时机,在西藏和新疆问题上加重力度,大力清除由外部势力操纵的扰乱社会安定的不良分子。正好在奥运会闭幕式上,尼泊尔新任总理共产党人普拉昌达同志来访,中国应该趁势和尼泊尔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经济建设上大力援手,把藏独势力从尼泊尔赶出去。由于藏独势力主要在于西方国家的动作,光靠中国自身的努力,或者和达赖喇嘛的谈判,都不可能解决问题。反而是南疆的局势需要花多点功夫,解决的希望比较大。只要西方国家在应对俄罗斯的挑战下分心,无力在藏独运作,中国就应该至少在国际环境上为下一个十年创造安稳的外部条件,而未来十年是中国发展最重要的阶段。

  俄罗斯和德法联盟当前之间的困境,双方都承担责任。从俄罗斯这一方来看,不肯将自己的角色进行实事求是的定位,而沉醉于恢复昔日帝国辉煌的幻梦,企图以能源武器重新崛起,这是一个愚蠢的想法。俄罗斯应该学习英国、法国和德国这些昔日的强权在衰落之后的做法,学会如何将精力放在发展经济和科技上,利用当年抢来的财宝,通过现代的新玩法,继续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造福。而不是寻求在世界上与美国再次直接强强对抗,结果反而给别人更多的可趁之机。

  用拳击运动来比喻,就是你这个选手的体重在哪个级别,就应该在哪个量级参加比赛。如果你因为因缘际会的缘故,在比自己相对体重更重的高级别组里参赛,虽然也许还是可以和对手过几个回合,但想打完整场比赛并保证至少有一个和局,就会比较困难,可能需要把吃奶的力都打出来。一个中量级选手,却一心要打重量级,不光是俄罗斯的问题,也是困扰法国、德国和英国的问题。英国的处理似乎聪明一点,每次都和美国一起打双打比赛。

四十二

  俄罗斯对自己的设计显然过高,希望成为美国和中国之后的第三大势力。因此其战略计划是作为一个全世界的平衡力量,在美国强大的时候,就联络中国抗衡美国,而在中国强大后,就联络美国抗衡中国。而在俄罗斯的欧洲战略上,显然是试图以一己之力,和欧盟做一个交流平台,以所谓俄欧关系来界定双边的联系,但不把欧洲作为一个主要的挑战力量。俄罗斯这种小看欧洲的态度,以及欧洲对自己未来地位界定的自我困惑,都会影响双方的关系。

  笔者在第一卷《大国游戏》中一笔带过提到,1998年一批欧美金融家和经济学家中的“不同意见派”在伦敦肯辛顿饭店向当时的俄总理普里马科夫的私人经济顾问提出建议。这些建议,归纳起来是三点,均针对当时俄罗斯的困境:第一,停止对外寻求高息借贷(当时俄罗斯政府为自己筹资外币而发行的美元债券年利息率在50-100%),从而停止国外金融投资者对俄罗斯进行外汇储备的高息抽血,让外汇收入不至于白白用于偿债而是投入有效率使用如吸收先进民用产品技术;第二,将重要资源型企业包括能源企业逐步重新国有化,从而停止本国寡头控制本国战略资源,并将出口所得外汇尽入囊中且汇出到塞浦路斯等私人避税天堂;第三,建立本国健全的卢布本币银行体系和本国的生产技术循环,这一条主要是想充分发挥俄罗斯地大物博的优势及继承下来的科技底子,转为民用充分为人民服务,打造一个“自循环”经济,让国家有主心骨,而不是靠外国的金融流入和外国的货物为生。

  看来,俄罗斯只完成了前两条,第三条只马马虎虎完成了金融那一半,可实际生产却一直没有什么起色。今天俄罗斯基本看不到“俄罗斯制造”的商品,街上卖的高中低档各色消费品都来自中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结果,俄罗斯变成一个“原料换享受”的国家。究其原因,能源馅饼从天而降,各种快速致富手段如房地产层出不穷,老百姓不想从“科工贸”生产企业路线一步步扎扎实实做起是主要原因。此外,有些地区遭遇90年代经济解体后,一直未能很好的恢复实力,比如远东地区,简直成为依赖于向俄罗斯国内提供“走私二手汽车服务”来获取劳务报酬的犯罪窝点。而金融业虽然名义上是俄罗斯本土机构,但是在房地产热刺激下却借了大批国外的美元债务投入地产开发。房地产业、走私汽车、对外债务,这些在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都将逐一引爆。

  在这种现状下,俄罗斯对自己实力的估计非常不切实际。虽然俄罗斯乌拉尔山以西的欧洲土地,面积可以和整个欧洲一比,但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比欧洲不知差了几个等级,光是人口不足俄罗斯五分之一的三个小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加起来的名义经济总量已经和俄罗斯相似(平价购买力计算为俄罗斯一半)[1] 。现在的俄罗斯经济还是因为能源价格高企,才可以和人一拼,如果三年后能源价格跌落,俄罗斯的经济就更为麻烦。因此俄罗斯在普京时代的膨胀自信心是建立在历史延续下来的民族自尊上而不是真正的、全面的国家实力之上的。

图5.1  宗教文化意义上普遍认可的“欧洲”与“非欧洲”的分界线 (从芬兰到克罗地亚一线划开)

  与此对应,欧洲的困惑是在于不知到底自己最后应该怎样定位——范围到底在哪里,以什么样的形式组织起来。如果以文化和宗教作为一个标准的话,那么从4世纪东西罗马分裂以后,在西部是西罗马的罗马教廷(即天主教,以及后来马丁路德等改革衍生的基督新教)为核心的区域,而在东部则是东罗马的君士坦丁堡教廷(东正教)为中心的地盘。如果今天划界的话,在北方则以俄罗斯和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的边界为线,然后穿过白俄罗斯与波兰分界线,转而折向东南,沿着乌克兰的中心线南下(西边是“联合东方天主教”的地盘,服从罗马教廷,东边是俄罗斯的东正教),再折向西南,从罗马尼亚境内形成一个反L型边界,处于L边界西北边居住着天主教匈牙利族的特兰西瓦尼亚属于西方,而首都所在的东南属于传统东方,然后再向西,以100多年前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边界为界,在前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西方国家”)与塞尔维亚-黑山(“东方国家”)之间分开,隔开西方(中欧)的天主教和东方(土耳其领地)的东正教以及伊斯兰教。

  那么这个按宗教和历史划分的方法,当然把很多地理位置上的欧洲国家排除在了“文化欧洲”以外而划归俄罗斯领头的东正教世界或伊斯兰世界,比如说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希腊、保加利亚、摩尔多瓦、土耳其、塞浦路斯、大部分罗马尼亚和乌克兰,以及格鲁吉亚(其实格鲁吉亚应该算亚洲国家才对)。争论了几十年的土耳其能否进欧盟,都是一个未解疑问。欧盟边界到底在哪里,“欧洲”到底是什么概念,成了一个七嘴八舌,纷争不息的辩论。每当看到这个场景,笔者就不得不感激我们的老祖宗,早早解决这些基本概念,让我们这些后人不需要面对这些头痛的问题。

  除了上述如何确定家庭边界的苦恼以外,欧盟现在到底是要按质还是要按量来建设,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再加上欧元区的出现,使15个国家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马耳他、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斯洛文尼亚[2] ,在金融货币政策上是整合了,但是经济管理(政府财政政策)上是一套,军事上又是一套,,外交又还有一套,这就好比欧洲同时由几个不同的马车拉着在运行,经常互相冲突。因此,在几年前,法国和荷兰的选民都否决了欧盟的宪法。

图5.2  欧盟宪法草本封面;法国全民公决否决欧盟宪法草案(红色的连片地区表示投票否定的地区)

  但即使欧洲人自己对该怎么办也不是很清楚,但在对俄罗斯的态度上,目前他们都希望见到一个弱势的俄罗斯,也许是希望这样它可以更容易融入欧洲(老欧洲更倾向于此),也许是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真心希望俄罗斯完蛋(“新欧洲”多此考虑)。这倒和美国希望俄罗斯“体面地”、“不崩溃性的”垮台的一贯态度恰巧一致。欧洲对俄罗斯的态度,如果是好心希望他融入欧洲的角度出发,那么它也会希望俄罗斯可以放弃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完全成为一个欧洲国家,获得“入欧”资格。但这恰恰是俄罗斯的第二大担忧,即中国势力西扩和北上,使俄罗斯失去其亚洲领土和势力范围。

—————————————————————————————————————————————————————
[1] 按照名义GDP计算,2007年俄罗斯为1.29万亿美元,同期荷比卢三国为1.25万亿美元;按照平价购买力计算,俄罗斯为2.09万亿美元,荷比卢三国为1.03万亿美元。
[2] 欧元区初创时为12个主要国家,2007年以后陆续加入了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三个东欧和南欧小国。2009年斯洛伐克将加入欧元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4 09: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五

  另外一个令欧洲整合成世界力量的拦路虎,是土耳其这个伊斯兰大国的入会问题。现在任何一条欧洲希望的可以绕过俄罗斯的能源替代通道路线方案,无论这能源来自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地区,还是伊朗,或里海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都必须途经土耳其。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要接受这个过去的奥斯曼帝国、今天的拥有比法国人口还多1000万的伊斯兰教人口大国进欧盟,对欧盟的文化和经济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大部分欧洲人都认为土耳其是个亚洲国家,而且恐惧如果它加入欧盟,欧盟就会变成个“大杂烩”、“四不像”,带来以天主教、基督教为基础的欧洲文化一体化的崩溃。另外还可能招来一系列麻烦,比如土耳其在塞浦路斯[1] 上的态度啊,土耳其在国内少数民族库尔德人的态度啊,比如对一百年前清洗强行迁移商业民族亚美尼亚族[2] 的历史认罪态度啊,数不胜数一箩筐。
图5.6  土耳其融入西方过程中的“历史包袱”:亚美尼亚“大屠杀”(右上);塞浦路斯问题(左及左下)

  但如果欧盟就是大门紧闭,不让苦谈了二十多年的土耳其加入,那么它内部的亲西方势力,就会面临亲伊斯兰的宗教势力的挑战。虽然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每次伊斯兰教政党通过选票上台,试图对世俗政治制度进行有限修改的时候,都会屡次受到军方的打击下让改革流产。但是一次次的冲击,似乎已经让那个国父凯末尔[3] 创立下的“土耳其永远政教分离”的红线,日益褪色淡薄。

  古今中外,一国内部的政治争斗之输赢,在于谁可以为老百姓带来经济上的实惠。因此,在西方经济势力衰退而穆斯林能源国家的经济越发红火的大背景下,附带上2001年全球化经济给土耳其带来的严重金融危机的生活感受,以及美国主导的针对伊斯兰教的新十字军东征——反恐战争带来的文化情绪感染,土耳其内部的亲西方和反西方势力就要重新洗牌。笔者曾经在90年代访问过土耳其,那时西方和伊斯兰之间尚未开打,事实上还因为美国在此前支援阿富汗的反苏伊斯兰游击队,以及那时北约对波黑穆斯林的全力支持,西方与穆斯林世界之间还处于事实上的盟友关系。记得那时土耳其人民对西方尤其是美国,视为自己人,很难想到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土耳其的反美情绪会如此的高涨,甚至出现针对美国目标的恐怖袭击。如果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路线彻底被堵死,那么就有极大可能会不得不向东转,加入在全球范围内崛起的伊斯兰集团。
图5.7  现代土耳其的创立者凯末尔;漫画——今天“政教分离”的土耳其岌岌可危

  目前土耳其现今的政府还是由亲西方派系掌权,一旦由美国和穆斯林极端势力的对抗升级,一方面恐怕欧洲国家不得不表态支持美国,导致普通土耳其民众不满,而另一方面,穆斯林极端势力又会在土耳其发起针对西方利益的攻击行为。于是作为处于欧洲和亚洲路冲的土耳其,极有如此可能变成西方势力和伊斯兰势力的对抗前哨。因此把土耳其作为欧洲绕过俄罗斯的新天然气管道的线路,并不是欧洲可取的出路。

四十六

  虽然欧盟中的老欧洲,不想和俄罗斯交恶,试图在美国,英国和新欧洲的大声鼓噪之下,悄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俄罗斯得理不饶人,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做法,有点令老欧洲下不了台,面子有点挂不住。本来俄罗斯把格鲁吉亚打得鼻青脸肿,又趁势占领了黑海包括波季在内的两个港口,就应该就此收手,不要去宣布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激化与美国的矛盾。而俄罗斯这样撕破脸皮的做法后果,就是让美国和英国,借口东欧的波兰、捷克和乌克兰的恐慌,迫使德国和法国重新考虑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问题。

  在与西方张嘴骂娘的同时,俄罗斯又主动声明退出对WTO的申请,停止和北约的交流。壮汉普京亲自驾机飞往远东,督促输入亚洲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建筑工程,还来个武松打虎[4] ,摆出一副要融入亚洲,和欧洲一拍两散的架势。梅德韦杰夫也号称俄罗斯不怕新的冷战,为当前的局势火上加油。
图5.8  普京于格俄战争后赴远东地区打虎;梅德韦杰夫宣布俄罗斯不寻求也不惧怕新冷战

  其实和许多国内的看家不同,笔者觉得俄罗斯有点色厉内荏,因为实力的虚弱,不得不虚张声势。如果俄罗斯在教训完了萨卡什维利之后,摆低姿态,和美国进行桌底交易,以销售武器给伊朗或者叙利亚为威胁,既换取萨卡什维利的下台,又避免把欧盟中的老欧洲拖下美国浑水,则可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而现在的情形是,俄罗斯明目张胆的向全世界宣告,不是只有西方才有权利实行单边的先发制人原则和道德人权帝国主义,我俄罗斯也可以为了国家主权利益自行其是,在我的历史上的势力范围内推行“主权民主”。这就将欧洲希望保持的以道德卫道士的姿态干涉世界事务的国际垄断地位,连根拔起。这一招令德国的默克尔和法国的萨科齐(以及大嘴巴库什内),都极其不爽。

  俄罗斯的架势摆得太高,直接导致了波兰和美国的反导弹条约签订,使这个问题向有利于俄欧方向去发展解决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那么除去几乎摊牌的东欧以外,现在俄罗斯对美国的王牌是什么呢?确有两张东边的牌,一张是伊朗,一张是阿富汗。伊朗的牌比较难打,因为牵涉到的方方面面比较多,既有美国的核心利益,也有中国的安全利益,再加上伊朗也是一个地区性大国,俄罗斯想操控的空间不是太大。反倒是在阿富汗,俄罗斯可以通过对塔利班的支持,从黑市里流一些高性能武器过去,一定够美国喝一壶。

  考虑到美国在中国的西藏和新疆支持独立分子的恐怖活动,在俄罗斯人请美军喝伏特加的时候,中国人也希望送瓶茅台过去,再配上伊朗的推波助澜,巴基斯坦的明反暗助,能让美国人在阿富汗的日子很难过。在现代世界,大国之间很少有直接对抗,支持小国打仗把对手拖死,是不二法门。当年苏联在越南出钱出枪抗美,美国在阿富汗出钱出枪反苏,都是这种手法的成功例子。俄罗斯自己和格鲁吉亚开劈,让美国在背后捣鬼,这对于俄罗斯来说其实吃亏,不如插手阿富汗和伊拉克,让美国在那里和游击队开劈,自己躲在幕后收获果实来的经济省力。

  从实际操作来讲,直接的军事打击远远不如挑动关键地理位置的国家的内斗。以颜色革命树立傀儡政府,比普京的重拳要有效得多。俄罗斯可以在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上泄漏杀伤力比较大的武器,对付美国的软肋,同时对波兰和捷克进行渗透,搞乱这两个国家,迫使该地区的人民放弃成为美国对付老欧洲和俄罗斯的前沿阵地炮灰。如果俄罗斯能把握这两种兵不血刃的上策,都比在格鲁吉亚大开杀戒来的巧妙。

  俄罗斯把格鲁吉亚搞乱,导致南高加索地区的不稳,也许会打击美国打通里海走廊的战略企图,但如果不懂得适可而止,以至于影响和老欧洲的关系,那将是一个得不偿失的结果。现在趁着美国偏软,俄罗斯应该控制局势不再恶化,努力和德国和法国沟通,免得局势被进一步推向激端。

  美国副总统切尼则在格俄战争后忙着对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乌克兰进行访问,除了带了10亿美金的酬劳费给格鲁吉亚外(占该国GDP的一成),还要同驻阿塞拜疆的西方石油公司如雪佛龙、英国BP石油公司等商量一下对局势的判断。笔者的估计是,美国的下一步动作是重新将这三个国家加入北约一事提上日程,如果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局势上越过激,西欧对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越疑虑,美国这个计划成功的机率就越大。

  由于现在德国和法国的领导人相对于其更有雄才大略的前任施罗德和希拉克,都比较热衷于意识形态口号,更容易愿与美国合作,一旦美国的这个计划实现,俄罗斯和西方的冲突将有恶化的趋势。而如果西方可以成功在未来几年,将能源价格降下来,俄罗斯的前景其实堪忧,不是很乐观。

  即使美国无法完全迫使老欧洲就范允诺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还有一个折中的方法,就是让它们加入欧盟。估计切尼就会通过以美国和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各签一个双边军事合作协议,加上在波兰和捷克的部署,制造一个无名但有实的“小北约”,或称东欧“北约”,最终达到搞垮俄罗斯的目的。
图5.9  美国和东欧国家合作搞事实上的“小北约”

——————————————————————————————————
[1] 塞浦路斯是地中海的岛国。此岛历史特殊,原自古代其就为希腊人的领地,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铁蹄踏遍西亚东欧时,也把其纳入版图,并加以移民。结果造成塞岛希土两族混居,人口比例基本为4:1。1974年以后从岛中部分南北而治,南边为希族政府(国际承认),北部为土耳其族政府(号称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只有土耳其一国承认)本来混居的民族分别向南北迁移并加以隔离。到今天为止,所谓塞浦路斯加入欧盟,其实只是南塞浦路斯(希腊族)加入了欧盟。这个塞浦路斯的统一问题也是土耳其和希腊之间的敏感话题。
[2] 强行搬迁亚美尼亚人及“亚美尼亚大屠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将今土耳其中部和东南部境内的商业民族亚美尼亚人集体杀害和集体迁移到叙利亚荒漠地带让其自生自灭,种族消亡的历史事件。这一直是亚美尼亚和土耳其之间的敏感话题。(至今两国没有建交)
[3] 凯末尔,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创立者。“青年土耳其军官运动”的领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即将为世界列强瓜分殆尽的危局中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改革文字,推动现代化,主张“政教分离”,对伊斯兰教势力进行较为严厉的排斥。被誉为土耳其国父。但是由于土耳其近年来经济发展不能普及大部分百姓,伊斯兰运动大有卷土重来的势头,政教分离原则岌岌可危。
[4] 指普京在格鲁吉亚冲突后赴黑龙江流域视察,亲自用麻醉枪射了一支东北虎(西伯利亚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08: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二十四)

四十七

  要想打击俄罗斯,就必须把世界的能源价格从高位压下去。08年上半年,为求在期货市场上炒一把的犹太人把油价抬到了历史纪录,而到格俄战争前,其实美国已经有些动作,比如在石油期货市场中打击炒家(据说是瑞士的一个基金),把油价从近150美元的高位拉了下来。随后,格鲁吉亚局势恶化威胁巴库石油外送,古斯塔夫飓风席卷墨西哥湾产油区都没能让油价反弹,而是直击跌破130、120、110美元。如果高挺的油价带来世界经济的衰退,消费者对用油的需求降低,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重新考虑其能源战略和汽车工业发展计划,那么再想以这些借口来炒高油价的难度将比以前大。

  08年上半年油价的大幅上涨,除了投资大行如高盛之流的炒作之外,和同期美元的狂跌也有一定的关联。在美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因为次贷引发的信用危机而受到打击后,许多大银行的账本很难看,而且其中还有很多假账——那些由房地产抵押的债券的价值记录中有不少是以高于目前市场的过去泡沫房价来计算的。但一旦付不起每月供款的屋主宣布破产,而银行和地产界自己不能内部消化这些地产的话,大规模的拍卖房将不可避免,债券的真实价值显露,就会令这些大银行无法再做假账,业绩公布出来,将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必须停止对这些银行的现有标准的会计监管,并用各种国会通过的救市法案,来保住房市不再继续崩溃,不然的话,这些银行就会连续倒闭,带动整个金融体系的坍塌。

  现在美国政府的做法是,以低利率继续放松银根,试图令银行体系的资金在周转上,继续充足,还有就是对关键公司,比如对房地产两大巨头房地美和房利美的股票的卖空交易实施限制。这些都是为了稳定住大银行系统,使其可以消化和吸收即将大面积破产的小型商业银行(现在有117家在黑名单上)。而一些资金充足的大投资行,在全球供需基本平衡的大宗商品市场上呼风唤雨,有助于将其坏账在纸面上清理掉。

  这场对全世界的老百姓的抢劫是不分南北东西和富贵贫贱,因为有钱人要开车,穷苦人要吃饭。对前者炒油,对后者炒粮。通过对米价的炒作,导致了许多需要进口大米的穷国(如菲律宾、海地、埃及、印尼、喀麦隆等)不得不倾国力来抢购货源,以保证国内社会稳定。而石油价格的飞涨,一是抢劫汽油价格放开的西方国家和东亚发达国家的普通消费者,二是抢劫像中国和印度这些由国家财政补贴油价的政府。

  当然,石油输出国若以现价出货,那么也可在这次抢劫中获利,但是如果其卖油合同是以长期为主,就不会从这轮油价大涨中立即获利。真正大为得益的是低价入货,高价出货的大石油公司(当然部分包括这些产油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和囤积商。不过这种抢劫行动,就像过去各国政府发行新货币,以低于黑市价的兑换率,从民间劫财一样,只能打短,平,快,在全世界的老百姓交完部分血汗钱之后,就需要立即适可而止,不能杀鸡取卵。

  美国的地方各级政府,在油价涨的时候,明知人民的负担加重,却掩耳盗铃,故作幼稚,听任利益集团赚钱。有的州,比如加利福尼亚州和康涅狄格州,由于法律上对税收的安排,自己的燃油税可以随油价上涨而上升,所以也在燃油税上大有斩获,因此他们明知这破坏经济的油价暴涨给自己财政收入带来的增加只是饮鸩止渴,但也顾不得许多,有财先捞。于是往往会用一个滞后反应的方式慢慢解决,体现政府对人民的“关心”。然后再由国会议员展开激烈辩论,听证会、调查组统统上马。此时,得势就饶人的金融大鳄就会转移战场,只留个影子让政客们心照不宣的摆摆样子打一打,对老百姓至少有个交代。

四十八

  如果了解世界大宗产品期货市场,就会明白在石油价高企后,大户获利回吐,而同时会有许多中小炒家和散户去追跟价格。从技术层面上看,以每日的收市价划出曲线,以过去一年来看,在07年的9月份低点70多美元与08年2月份的80多美元低点价位,画一条支持趋势线的话,用所谓“技术派”玩家的标准,以所谓“价格线”和“支持趋势线”的交点是所谓“入场点”,那么这个“支持入场点”的价位就应该在105-110美元之间。所以说很多技术玩家会在这里入货,等着下一个对150美元的冲击。而不玩技术的基本面玩家,则会继续以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作为卖点,以供求失衡、俄美对抗伊朗核危机、尼日利亚三角洲产油区绑架等等因素导致的地区局势恶化来作为借口开炒。其实,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上,无论所谓技术派还是所谓经济基本面派,恐怕都难逃资金对撞博弈的玩弄。在这些市场上,尤其是期货市场上,大资金当道定调,几乎是唯一的真理。

  笔者的估计,是在这些中小户和散手在105美元入场被套牢之后,不排除大投资行会以这个机会将这些投资分子一网打尽,使原油价跌破100美元,去探80元的价位。现在已经有风声说,如果不是古斯塔夫飓风带来的担忧,石油价格应该更低。当然这一切都是说辞,其实主要还是要看现在的一些大玩家是否已经放空,比如说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领头的高盛等一帮投资行,以及以色列背景的大对冲基金。因为如果这些大腕要向上炒的话,他们也可以通过对美国政府和以色列政府的掌控力,在中东和伊朗挑起争端,说说狠话,甚至挑起一个小小的军事冲突“事故”,带动油价向上,帮他们获取暴利。而且,高盛在上半年发布的油价要到150美元的“预测”已经在今夏实现,看来是出仓并向指令他们的研究部向反方向忽悠的时候了。
图5.10  原油期货(1个月)从07年6月到08年12月的走势图(本文写于08年8月——编者注)

  这一轮的石油价格走势,在7月上中旬涨到最高点后,大概是以格鲁吉亚局势为完结开始向反向运作的。记得上一次的那次炒作,也是在英国石油公司(BP)的阿拉斯加输油管破裂之后油价却没有继续攀升为到顶标记,随后大行、大对冲基金即开始了反向运作。一个月

  后就出现了一个加拿大的小混混Brian Hunter,逆大势而行,以冬天来临为理由炒天然气期货,把自己供职的号称“光芒永不褪色”的Amaranth基金[1] 一注赌光。
图5.11  上:英国石油公司(BP)油管泄漏;加拿大籍交易员Brian Hunter;
下:2006年和2008年两轮原油价格高峰,期货市场为大资金所决定

  如果停止美国主导的以金融大行控制的对冲基金在油价定价权上的运作,欧佩克对油价的掌控力,就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那么欧佩克的理想价位在哪里呢?据2007年12月的资料,欧佩克希望的中心价位在70-80美元之间,然后其守住的高低两端是50美元低点、100美元高点。即在油价跌破50美元时,欧佩克会以较大的减产来保价,而在油价冲破100美元时,至少在2007年12月那回,欧佩克会以增产来稳定价格。

  欧佩克和美国政府在油价的认同上是一致的,就是短期高油价对其利益极好,但长期会演变成一个恶梦。高油价对中东的国家而言,使其竞争对手增多,不光是其他产油国如开采成本相对较高的俄罗斯等非中东国家加入战群,而且还会让加拿大启动油沙开采,将惊人的油沙产石油倾倒进世界市场成为主导。加拿大是世界油沙第一大国,其中阿尔伯特省一个大油沙田的已知储藏量折合成石油就有1.7万亿桶,现在的生产量已经高达125万桶一天,包下了美国总进口的20%,取代了沙特阿拉伯作为美国石油第一进口来源的地位。委内瑞拉是第二大油沙子源国,一个大矿的储藏量是2350亿桶。虽然现在布什和查韦斯互同水火,奥巴马也声称自己拟定的美国能源独立计划就包括摆脱对委内瑞拉石油的依赖。但是在商言商,将来双方都由温和派掌权的话,大家的经济利益不冲突,不是没有重新合作的可能。光是这两个国家的油沙储藏量据估算已经达到3.6万亿桶,超过了全世界的石油储藏量(不含油沙储藏量)1.75万亿桶一倍。

——————————————————————————————————
[1] Amaranth Advisors LLC是美国一家管理90亿美元资产的对冲基金;在2006年9月其能源交易员Brian Hunter赌错亏损65亿美元后被迫清盘。Hunter出事以后并未从此归山,于2007年又搞了一个对冲基金Solengo投资公司(Solengo Capital Advisors)。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5 10: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二十六)

第六篇

贫贱何须叹,开怀阅华章。
笑嘱邻家子,新茶送高堂。

五十一

  现在的汽车工业中,天然气汽车已经相当成熟,其排废气量要比柴油车低23%,比汽油车低30%。 根据美国环保署的测试,现在最干净和节能的汽车是日本出产的本田思域(Civic)GX。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天然气比汽油要便宜,差不多只是汽油的一半。而且美国自己是天然气大国,消耗的天然气中98%是自己生产。

  这个计划估计,如果要生产目前电量20%的电力(美国现在风能发电装机量世界排名第二,共1680万千瓦),需要投资1万亿美金,外加2000亿用于电网的辅助工程。听起来很多,但是考虑到每年美国一年花费7000亿美元用在进口石油上,伊拉克战争费用每年2000-3000亿,这个一次性固定成本投入就不是太高了。而现在美国发电中,有50%来源于煤,22%来源于天然气,20%来源于核能,剩下的8%是各种再生资源,其中风能占再生资源的5%,即总量的0.4%。如果皮肯斯的计划成功,美国可以省下大量的天然气在发电上的消耗,转而用于替代石油,那么大概可以将美国的总用油量减少三分之一,即每日700万桶。目前德国是风能装机量第一大国,现有2225万千瓦,而中国则在奋力追赶,大概今年底可以达到1000万千瓦,在世界上排第四。而皮肯斯计划的长期打算是让美国彻底脱离对海外石油和化石能源的依赖,经天然气过渡,最终由电力汽车(电力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来解决美国国内交通问题。

  之所以笔者将中国和美国并称为石油产油国眼中的大水鱼,是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有一个特征,即石油生产量其实都不低,但用起来肆无忌惮毫无顾忌。就中国来说,虽然当前在汽车总量上和用油消费上,离美国还有距离,大概要2035年才可以赶上美国的水平,但如果中国不好好规划自己的能源战略和汽车工业发展规划,很快就会在石油供应上碰到瓶颈,使各级政府希望以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一个重大支柱来带动经济发展的黄粱美梦破灭。

  本来,中国在经济上是后起之秀,对其他西方经济大国发展的路线应该要比较清楚,不应当走西方一些国家发展耗油汽车的老路。但是90年代世界能源价格奇低,所以当时中国各个地方政府都抢进汽车制造业,拉来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合资,缺乏一个国家的整体规划。之后地方势力坐大,当中央政府企图进行大方向调控时,就遭到了地方政府的强力阻击,一个简单的燃油税经历了十年的厮杀,还是处于难产。最终变成了变相鼓励大排量汽车的销售,屠杀中国人民的生活环境,浪费中国政府对油价补贴的苦心。即使是中国的汽车排放量标准,虽然严于美国大概40%(但别忘记人家是世界霸主,可以出去用军队抢油,你中国就得乖乖地拿真金白银来高价买或者老老实实和别人合作),但松于日本和欧洲的标准。而且,在中国市场横行的合资汽车公司的外资方,以日本和欧洲居多,那么为啥他们能够在自己国家做到的标准,在中国就做不到?

  很显然问题不是出在技术上面,而是出在地方政策上。许多地方政府以环境作为代价,不肯强制实行高标准。因为高标准就是高成本,然后就会变成高价格。对于买车子等于面子的高档消费者阶层,他们虽然不会顾忌于高价格,但是却倾向于购买同样高价的豪华SUV——油老虎,而对想买车充面子的相对低薪阶层,看到经济型小车价格较高,就望而却步,退回到观望人群中。这样,这种欧日型高价环保小车,富人穷人都推销不出去,利益与生产利润挂钩的地方政府当然不愿意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傻事。

五十二

  其实中国的汽车工业路子,不能学美国而应该学欧洲或者日本。以中国的人口和土地的关系,想走美国的模式,简直就是笑话。即使不存在石油资源稀缺的瓶颈问题和汽车排放废气问题(汽车尾气排放贡献了美国一氧化碳总排放的60%,以及其他各类空气污染的三分之一)。如此学美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街道,以及各条高速公路,变成个大停车场而已。汽车,在中国这个位处亚欧的非移民旧大陆社会,还是应该和欧洲一样,视作一个奢侈品和高档消费品。不应该去东施效颦新大陆美国,将汽车作为一个生活必用品。其实就是在美国,生活久了的人都明白,以车带步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中国人想象得那么威风。好多情况下,使用汽车,其实是因为城市与郊区之间功能设计布局不合理,公共交通不发达又不可靠的情况下的一种无奈选择。在洛杉矶、纽约或者硅谷的人们都对那种上班在高速公路上一堵就是一个钟头的苦涩深恶痛绝。而且,开车时间多了,走路的时间就少了,因此造成美国人民全民身体健康上的害处那可是数不胜数。

  当然,由于现有汽车工业已经大量建立,一旦改变对现在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和对未来能源的战略,就有可能打击了现在汽车工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解决不了中国面临的强大就业压力。那么再理性和用心良好的政策,都不得不在残酷的现实中低头。最后的结果就是即使中央通过了汽车的排气标准,在地方上就变成这里通融一下,那里照顾一下,比如什么旧车就是旧标准,新车就是打了折扣的新标准,折腾一通下来,对中国的环境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善。

  可能的解决方案,大概两类,一个大方向是技术上实打实的节能,在汽车工业范畴内发展新能源汽车,譬如广东的比亚迪;另一个大方向,则可以盯着经济概念上,把整个产业的方向扭转,为地方经济提供替代的发展方向,以精来替代多,在一些产品上,将纯粹的实物经济,转化到笔者戏称的“忽悠经济”。许多现有的经济衡量指标,在某种意义下,就是一种忽悠的概念。比如说,匪兵甲用10块钱买了一个钱包,去了奥运会开幕式,见到了个大个子,估计是名人,在钱包上签了个名。结果这个“签名”的动作被匪兵乙看到了,匪兵乙是个篮球迷,一看到那两个“姚明”大字,立即用了10000块,让匪兵甲转手割爱,从经济学上,这个大个子的签名活动就通过这个交易制造出了9990块钱的GDP。如果情况是匪兵乙自己买了这个钱包,见了姚明后让他签名,不通过匪兵甲,那么这“国民经济统计‘产出’”中的一大块GDP就不见了。

  实物经济的概念,就是说你两个厨师,同样用两个鸡蛋,一碗米,加上同量油盐酱醋炒了个鸡蛋饭,在实物上的消耗是一样的;而现代社会的忽悠经济,认人们“甘愿”支付的货币量为王,结果很可能同样的实物消耗,但记录的产出就不同。比如一个厨师是无名小卒,一个厨师是国家大牌,后一个鸡蛋饭的附加值就比前一个要高出数倍。这个国家大牌炒菜炒多出来的GDP,就是大家忽悠出来的忽悠经济。同理,一个名设计师的女人裙子上面胸开得低点,下面腿开得高点,其真正的布的用量比俺村刘大娘要少了,但创造出的GDP不知要高多少。国际时装界流行的LV蛇皮袋包,耐克模仿中国80年代风格做的土到掉渣的塑皮运动包,也都是此类例子。

  中国经济发展的路线,就是要保证最穷的穷人们可以得到基本的实物经济的好处,但把有钱人们领进忽悠经济。中国必须生产足够的廉价的实物钱包,来满足穷人的基本需要,但追求的经济发展“数字”如GDP的增长,不妨拿一些建立在忽悠出来的高附加值上。这在涉及到实打实的能源消耗的传统汽车工业发展上,尤其如此。在传统耗油的汽车工业上,不要走实物经济的路子,而是要迫使汽车生产商们,增加高附加值的创利,制止传统汽车生产以降低价格,挤压利润把中低薪阶层拖入陷阱。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少要从分配上实现事实上的相对平均,让穷人群体用少量货币购买相当多的实惠产品,让富人群体虽然拥有很多货币,但用来购买少量的忽悠性质的产品。这样,让实际消费的分配比货币的分配要均匀和公平。

  (作者在此处大力推荐的各类新能源的各类应用,在4个月后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响应。根据调查,作者的新能源主张,是国内在本轮危机中第一个提出相关建议的出处。具体内容请参考附录

  当然,由于利益的复杂性,地方政府蜂拥而上,以及一些急功近利的企业,采取直接把国外的存在一定问题的技术照搬到中国,然后通过中国的廉价工业土地和资源耗费的方法,出口“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品的做法,很快导致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在风电领域有“不上网停转风车的垃圾电”问题,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则是有着严重污染危险的多晶硅生产线遍地开花的问题。2009年8月底,中国中央政府公布了对风电和光伏领域的多晶硅环节防止一拥而上的政策纲领。

  作者在这里主要表现了其先见性,以及对于取代垃圾电,取代多晶硅技术的其他新能源技术的期望,以太阳能为代表,就还有聚光热太阳能、薄膜光伏、有机光伏等等——编者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 08: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二十七)

五十三

  笔者描述的皮肯斯方案,似乎值得中国借鉴参考。利用中国现在在风能发电设备制造的领先地位(如金风科技等,以及各大风力设备制造商如哥美沙、GE、印度苏斯隆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大力在新疆(吐鲁番一带风能发电已经达到一年近1亿度)和内蒙一线发展风力,同时在西线东流的管道中,增加天然气的加气站,解决天然气加气站过少的问题。

  中国的风能目前的利用率太低,大概是0.6%的水平。现在的国家能源计划,是要把现在占全国能源消耗量中8%的再生能源,在2020年争取提到15%,其中风能占3%。这个计划笔者看来似乎太过保守。笔者认为,中国在发电上,应该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和野心,争取在2020年使风能达到20%(今天丹麦的水平),和美国的计划并驾齐驱。

  另外,在转换交通习惯方面,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包括城市内的地铁和城市间的高速铁路。这为人民提供一个汽车以外的交通替代方案。另一方面是汽油转天然气,首先将大中城市里的公共交通和出租车转移到天然气汽车上来。然后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强制政府部门用车必须用天然气。最后通过经济的手法,放开汽油价格,补贴天然气价格,并通过某种税收手段鼓励汽车用户,改用天然气,使中国可以向清洁能源转换。

  清洁能源除了风能和天然气外,从长远方向上看,笔者认为太阳能在近5年内会有革命性的突破,那时中国的能源计划的目标,应该是所有的发电能力都来自于清洁的再生能源。大部分的交通工具可以由电力、天然气和液化煤气来解决,彻底从石油中解脱出来。

  太阳能的发展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课题,因为太阳是地球上所有能源的来源。以地球上一个小时的太阳光照,就够全球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1] 对于美国来说,它希望应势就导,把自己在半导体领域的优势,顺延到新能源里面来。为什么呢?因为第一代太阳能晶体硅的所用材料,和半导体工业使用的是同一种原料——硅。

  (作者在这里提到的和半导体发展类似的太阳能光伏电池,主要是第一代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目前尚有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他特别的太阳能技术,如聚光、染料敏化、有机光伏太阳能,以及机械控制镜面聚光热等技术,都在发展过程中。从广义上来说,太阳能工业并不限于硅工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很可能向薄膜、纳米、有机等几个方向转移。——编者注)

  所以说,至少在美国,这个全球科技的领军国家,太阳能工业和半导体工业在很多方面是重合的。同样用的是硅材料,同样的工业组织结构,同样的风险投资家在投资,同样的科研人员在研究,同样的大学——即加州的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在牵头,有趣的是,连创投公司的地点都和高科技公司同路,通常是在加州的硅谷、麻省的剑桥、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和德州的奥斯汀。

  这些创造了全球高科技的奇才们,是否可以再为人类造福一次?在人生理想上,太阳能领域给予了这些科技精英们一个理想的乐园,再次创造变革奇迹的舞台。他们从前挑战的以大型计算机(Mainframe Computer)为主导中心,终端设备简陋愚蠢的“IBM特色”的电脑网络系统,与今天的大电力公司通过大型发电机组发电,再通过电网将电力服务提供给只相对被动接受服务的终端用户的这套传统电力网络,在网络的结构性能上是如此类似,几乎可以是一丘之貉。[2]

五十四

  而现代的电脑网络系统,通过个人电脑建立起一个分散的多点支持系统,则打破了过去电脑网络由一个中心主脑对全系统进行控制的“中心星形”网络特质。现代网络把所有独立的个人电脑的计算功能和能力,加了进来。而将计算能力向信息创造和信息分享的延伸,就引发了全球互联网的革命。现在的移动电话(随着3G数据业务的引入,似乎叫移动多功能信息交换器/交换终端更恰当些),也是这个网络思路的新发展。[3]

  在电力行业上,太阳能的出现,就打破了传统电力公司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垄断地位。装上太阳能发电设备的个人用户,就像个人电脑一样,从一个只能决定接不接受服务的傻瓜终端,变成了一个可以接受服务,也可以自己服务,还可以提供服务的智能个体,改变了整个电网的性质。使其从一个中央主机调控系统,变成了一个分散系统。这个系统的弹性和稳定性,同样由于服务提供的分散化大为增强,避免了“一个中心服务瘫痪,导致全部系统失效”的情况。(这个设想有一定的差距,太阳能光伏发电,独立的屋顶发电系统不太可能成为主体,如果大规模应用仍然要依靠太阳能电场。——编者注)
图6.1  网络性质的根本改变:左为分散型、开放互联网络,右为具有核心的星状网络;

  前者好比今天的互联网和未来电力网络,后者好比传统的电力网络(发电厂居于中央)

  除了在这个问题上的认知突破,这些硅谷的英才们也都是绿色经济的支持者。比如说谷歌的老板发达后,买的车是丰田电油两用车。现在佩吉在太阳能上的目标,是比最便宜的旧能源煤还要便宜,如果成功,对世界的能源工业将会是颠覆性的。

  太阳能发电现在有两个难点,一个是现在的硅板的成本太高(作者在写这一文章的时期,正好是2008年9-10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上游材料多晶硅价格当时仍然高昂,普遍在200-400美元/公斤,到2009年上半年,多晶硅价格调整跳水,达到70美元/公斤,中国上游多晶硅企业普遍将面临亏损——编者注)。现在有三个方向解决这个高成本问题。第一个是对当前技术采取改进来降低成本,有人可能认为移到中国来生产能够解决问题,其实不然,最贵的多晶硅环节恰恰是资本资金密集型环节,中国生产并不解决问题,而且目前中国一些生产该环节的企业是从俄罗斯引进的技术,成本反而处于劣势。甚至在07-08年,爆出一些中国企业在生产多晶硅的时候,倾倒致癌废料(四氯化硅)污染环境的丑闻。这些做法必须制止,要将废料贮存起来,等待解决办法出来后再行解决。[4] 第二个是运用替代材料,如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用光电转换效率低但成本较低的材料,进行大规模生产,搞光电板“面积”海大战。用极薄的光电薄膜,以低成本,大面积来弥补效率的不足,但这个做法由于现在成熟生产的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上不能满足这一需求,所以尚难实现。第三个方向,也是最有前途的方向,就是利用有机电化学技术,发展新型光伏材料,有机材料降低材料价格,以此真正普及太阳能光伏发电。

  中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其实并不差。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硬件部分,中国人的实力(尤其是台湾来的人才)全球排行第一,而且在欧洲、美国的几个科学重镇的此类人才中,也有许多是来自大陆的高才。在这个方面,中国应该能够有所作为。

  太阳能运用的第二个难点,是作为间歇式能源,和风力一样,是如何储藏的问题。换句话说,太阳能和风能的发电具有人们无法控制的峰值和谷地(太阳落山,风浪停摆不是你人类能操作的)。现在的情型是用蓄电池,但是对大规模的发电,似乎不是太实用,需要在这方面进行很大的改进,而且如果用上大批本身又有寿命限制需要定期更换的蓄电池,是否真的环保就很难说了。有消息称磷酸铁锂可以作为大型储能设备的材料候选人,这还依赖于技术的突破。其他的方法是将其转换成另一种形态,比如水,储藏到高处,然后通过水的落差转换电能回来,但这个转换的效率,必须想办法提高,中间的的电网输电的高低压转换技术,也必须过关。从这个角度说,智能电网和贮能技术,将是人类科研的方向。

  一旦太阳能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对人类的革命性变化是不能低估的。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和地缘政治都会因此而大幅改变。而对太阳能资源抢占,就会取代现在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你死我活的厮杀。那么在我们地球上,哪里的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呢?如果你注意世界的各类政治新闻,可能已经猜出了答案。全球最大的太阳能资源在非洲北部,尤其是在撒哈拉沙漠一带,即撒哈拉-阿拉伯沙漠一线北部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利比亚、埃及以及亚洲的沙特阿拉伯,以及这条线的南部如毛里塔尼亚、马里、尼日尔、乍得和苏丹的北部。
图6.2  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沙漠是世界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有可能成为新能源的“中东”

—————————————————————————————————————
[1] 每平方米面积的太阳光照功率按照“标准照射”约为1000瓦(1000Watt Peak),但大约5-8瓦(峰瓦)的太阳能才能顶上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发电机组如火电1瓦。
[2] 计算机的发展演变史包括一波两折,原先是一个大型机构自己有一台主机,然后连结着各个输入输出终端,整个系统昂贵。计算机演变的第一步(现已完成),主要是将计算机微型化,进入千家万户,这一主导过程是英特尔和微软。但这一进程导致了每个家庭、个人都拥有超出自己计算需要的能力的个人电脑,形成了浪费,第二步(正在进行),是回归到网络时代,所有电脑相互连接,以节约计算能力。但所谓云计算,是计算能力可以集中到服务器上,主导企业有谷歌等,这一进程和大型电站的出现有一定的类似性。作者在这里对于新能源兴起后的网络,认定为“平等节点”形成的网络,略为有所理想化。——编者注。
[3] 就IT中的计算机产业来说,主要经历了两个时代,已经完成的时代是大型主机向个人电脑(PC)转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特点是芯片处理器的功能越发强大,英特尔占据了垄断地位并与微软提供的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形成Wintel联盟。而在这个过程中还诞生了如戴尔这样的整机销售企业。第二个时代阶段,是从个人电脑时代再“走回”网络计算时代,即通过强大的传输系统(如传输能力越发强大的光通信技术)把各台个人终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网络“云”,来更有效的利用运算能力。在这种新的演化过程中,个人终端的运算能力倒不需要那么强了,只需要较为廉价的芯片就可以实现,因此个人的终端将小型化,迷你化,低价化,真正实现全世界人手一台信息终端(一种届于个人电脑和手机之间的未来融合产物)。在这个过程中,不注意自己命运把握的守旧企业,如微软将岌岌可危,有所行动和突破如英特尔和率先参与创新的企业如谷歌,将发扬光大。
[4] 《纽约时报》曾报道河南洛阳一多晶硅企业河南中硅将相关废料倾倒农田的事件。此事件真实性后来据称有争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0: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二十八)

五十五

  衡量某地的太阳能资源,现在的做法是,以太阳光全年最弱的那个月的平均每日日照小时数,来决定其太阳能的潜力。上面笔者提到的撒哈拉地区,其数据是6.0-6.9小时。

  世界其他地区只有两个地区达到这个水平,即非洲南部的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南非北部,以及澳大利亚的中部。第二高的级别,是5.0-5.9小时,差不多除了非洲中部雨林外的整个非洲都合格(Africa在希腊文的起源含义,就是“阳光猛烈”)。还有阿拉伯半岛、伊朗大部、阿富汗南部、巴基斯坦大部和印度西部拉贾斯坦邦等部分,都在这个区里。澳洲的大部、美国的西南部如南加州、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和墨西哥的北部,也都有接近这个级别的太阳能资源。
图6.3  太阳能资源的全球分布

  中国则有差不多一半的国土,从华北到西北,包括新疆大部和西藏全部,有4.0-4.9小时的太阳能资源。而且大概三分之二的国土日照一年超过2000小时,这些地方的太阳能都可以利用。中国的邻居印度,则是全国都处在这个能级里。

  太阳能的传输就比较麻烦一些,如果解决了变压技术和高效率的传输技术,那么其传输方法更适宜的是高压直流输电,而不是通常的高压交流电。北非的太阳能,几乎可以说是欧洲人的后院宝藏,估计是美国人和中国人都无法染指的。当然美国人可以在自己的南部几个州,中国人可以用自己的广大西部和中亚搞太阳能基地,不需要直接与欧洲竞争。

  对欧洲来讲,只要太阳能技术有大突破,那么通过建立一个互惠的欧非国家联盟,在北非建立起大规模的太阳能电站,然后以两条传输线输入欧洲,一条通过摩洛哥,以海底电力电缆过直布罗陀海峡,进西班牙,另一条则通过突尼斯的古莱比耶,用大约200多公里的海底电力电缆,到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然后进意大利。现在世界最长的海底电力电缆是处于丹麦和荷兰之间,全长580公里,所以从技术上讲不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中东的局势有所稳定,那么也可以从埃及引一条线走上来,过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入土耳其,但这一条的政治风险造成难度太大,而且相对前两条,对西欧和中欧的电力利用并不重要。

  如果这个计划成功的话,就可以使欧洲在能源上彻底摆脱对俄罗斯及其控制的中亚和对美国控制的中东的依赖。而且北非的石油和天然气也有不错的存储量,光是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埃及,总石油探测储备量就有600亿桶(相当于俄罗斯),总天然气探测量有6万亿立方米(相当于美国)。其中石油主要在利比亚,天然气主要在阿尔及利亚。

  (本文发表于2008年10月,2008年12月,欧洲最重要的脑库罗马俱乐部支持的跨地中海太阳能热能发电传输计划被披露。不过该方案发挥的是欧洲人在机械方面的强项,采纳的是聚光太阳热能发电(CSP),该发电技术对机械控制要求高,但对于电网和储能的要求相对较低。关于该脑库计划与法国高层组织地中海同盟这一政治行动之间的关系,请参考附录。2009年6月,德国正式公布了撒哈拉沙漠太阳能规划,2009年11月,正式开始实施。本书为国内最早对此给予关注的媒体。——编者注。)

  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之后,剩下的问题是如何令非洲国家加入这个计划。似乎现在由法国提倡的泛地中海国家联盟,和这个思路极有关系。今年七月举行的地中海联盟成立会议,提出欧盟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在6个方面进行合作:地中海污染治理、沿海和陆地公路建设、民事保护、地中海太阳能计划、欧盟-地中海大学计划以及地中海商业发展倡议。会议决定每两年举行一次高峰会,每年一次外长会议,并成立秘书处。地中海联盟采取双主席制,由欧盟和地中海国家共同出任。
图6.4  从北非向欧洲输送太阳能发电站的电能的路线示意图

五十六

  地中海是一个对欧洲而言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地方,是历来战争中的兵家必争之地。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海运,要通过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的东西两个口。而俄罗斯从黑海出洋则要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也要从地中海借道。欧洲进口石油的85%也从这里过。现在地中海里驻扎着美国海军的第六舰队,加上其他如英国和法国等军舰,是西方军舰密度最高的海域。

  本来法国提出这个地中海联盟,是想以南欧的几个国家,加上北非的几个国家,来建构一个相当于联盟的组织,并以这个组织调高法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上的影响力。目前由于中国在非洲耕耘,美国又将石油进口的重点从中东转移到非洲,大力吞并原法国在非洲法语区的势力范围。这些逼着法国必须有应对的方案。而且非洲移民对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带来的困扰,以及阿拉伯地区极端势力的兴起(比如当年阿尔及利亚极端势力对巴黎地铁的一系列爆炸)也迫使法国希望通过一个紧密的经济联系,使北非诸国成为法国等南欧国家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投资目标和产品市场,以经济发展提高该地区的生活水平,遏制该地区移民对南欧带来的压力,以及专门针对西方国家的恐怖主义扩散。

  法国对这个联盟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对上合组织的设计有相似之处。法国还希望通过与北非国家的合作,继续将其影响力南推到它的自己后院——法国传统势力范围的中部和西部非洲,为和美国和中国争夺在非洲事务上的领导权,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个计划首先遭到了欧盟的反对,尤其是老伙伴德国抱怨:你有好东西,不拿出来和哥儿们分,岂不是独食不肥。结果就是变成了以欧盟的名义一起玩,这下玩的难度就提高了很多。一下子加进来27个欧盟国家,和其他16个地中海边国家,使总人数到了43家。最麻烦的是,把以色列、黎巴嫩和叙利亚也拉了进来,又把令人头疼的阿以冲突扯了进来。让叙利亚的入局,对于叙利亚来说是帮它打破了美国主导的外交孤立,从而会在黎巴嫩事务上为法国利益多加考虑,但这样一来,却又得罪了叙利亚死对头——美国,让它有些不快。
图6.5 法国在非洲及西亚的前殖民地示意图
图6.6  法国盘算的原计划:在自己的前殖民地基础上略加扩大,形成连成一片的地中海同盟
图6.7  实际实现的“地中海同盟”:整体重心北移,欧盟整体加入,变成一个大杂烩清谈俱乐部

  不过这些还不是最头痛的。最让法国人伤脑筋的问题是,在这个联盟的关键意义所在——北非国家中,虽然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给予了支持,但是地理位置最重要,身居中央连接东西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利比亚,却决定不和法国玩。

  利比亚的强人卡扎菲在2007年十二月时,被法国总统萨科齐送上铺红地毯和搭帐篷的高调礼遇,其实目的就是为了说服他支持这个计划。因为没有利比亚的支持,任何地中海国家联 盟都是一句空话。但是卡扎菲并没有给法国佬面子,明白了当拒绝了这个联盟。卡扎菲认为欧洲对地中海非洲国家,在贸易、移民和安全方面的所谓优惠合作,是 “诱惑和羞辱”。卡扎菲高调的声明,“我们既非饿死鬼,也不是狗,不需要你们欧洲人扔块骨头送给我们。”看来西方人,不论是美国人还是欧洲人,如果不改变一下那种高高在上的施舍姿态,这样的钉子将来还有的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08: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二十九)

五十七

  美国则看到了这个大好机会,立即派出国务卿赖斯去掺沙子,宣布要与利比亚这个非洲第一仇人一笑泯恩仇,从此展开美利两国关系的合作“新篇章”。美国在利比亚的目标是多方面的,一是美国的战略重点已经从中东延伸入北非,其石油从非洲的输入量已经超过了从中东的输入量,达到一天223万桶,差不多是美国总用油的一成,总进口的16%;二是美国现在还没有和中国真正的在非洲争油(除了在达尔富尔由那帮好莱坞“自由左翼”流氓打冷枪之外),但不排除将来和中国在非洲争夺原材料;三是美国必须控制住欧洲的资源来源,正如美国本身并不需要中亚的天然气,但还是要抢夺中亚的资源控制权一样,目的其实在于控制欧洲、日本和印度。因此,对欧洲在北非的太阳能计划,美国似乎已经开始有所戒备。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当各地的英才想着如何为人类造福时,五角大楼的精英们也在打太阳能的主意,不过可能是为了更有效的杀人。美国军方已经在这方面投资、资助一个在太空上采集太阳能的计划。这个计划希望能够在大气层之外,用卫星24小时采集未经过地球大气层过滤的阳光,然后通过一个高强度的聚焦光,将这些能量传递回地球的能量接收站。美国军方的科研人员对外宣称的是,用这个方法可以解决那些美军在偏远地区临时建立的,无法利用其它能源的军事设施——也就是地上送不了汽油让天上下“光油”。但所有人都明白,这个卫星其实很可能就变成一个光能武器,用强光束从太空中摧毁地球上的目标。

  对于美国希望让美资石油公司回到利比亚采油的提议,卡扎菲自然在商言商,不会拒绝。但是,当赖斯旧事重提,谈到在非洲建立美军非洲战区司令部的时候,卡扎菲毫不留情给予批驳。欧美两家之中,卡扎菲对欧洲的泛地中海联盟的顾虑,主要是担忧欧洲新殖民主义卷土重来,以及这个新国家联盟会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非洲联盟和阿拉伯联盟的影响力。因此对于美国的外交和好,也不过是进行平等互利的平衡外交,用欧洲和美国牌互相对冲,并不是因为要躲避法国,就要一面倒的投入美国怀抱,让美国军队杀进非洲。

  在1994年,卡扎菲曾经发表了这样一段讲话:

  “新的世界秩序的建立过程,就是犹太人和基督徒试图控制穆斯林。如果他们成功的话,就会同样对付儒家文化和其他文明,例如中国、日本和印度。

  现在基督徒和犹太人声称,我们当年坚持不懈,打败了共产主义,现在必须打垮伊斯兰教和儒家文化。

  现在我们(穆斯林)希望看到一场冲突,在儒家阵营的领袖中国,和基督教十字军阵营的领袖美国之间发生。我们不需要任何理由,必须站在反十字军一边。我们会和儒家文明站在一起,将我们自己和他们团结在一个国际统一阵线,一起战斗,我们将最终消灭我们的共同敌人。

  所以说,我们穆斯林将支持中国同我们共同敌人的斗争。我们希望中国最终得胜。”

五十八

  当然,今天的卡扎菲不会再这样慷慨激昂发表“过激言论”,但是如果美国希望利用他的影响力,来抵制中国在非洲的商贸活动,那似乎是痴人说梦。只不过用来骚扰欧洲的能源战略,倒是会有些效果,最后会叫欧洲不得不多吐些血出来,来换取美国在北非事务上对欧洲的支持。

  但是不论欧洲和美国在北非如何拳来脚往,如果太阳能技术能够搞起来,俄罗斯的传统能源出口型经济就会受到极大的打击。欧洲人自然可以摆脱在俄罗斯、美国、中亚、伊朗、中东、以色列、土耳其等等各派势力之间,眼花缭乱的互相遏制和互相制衡,真正的从能源依赖中解放出来。这时,欧洲才可以有资格去谈外交政策的独立。

  这也是为什么笔者认为,俄罗斯短期是赢家,但中长期是输家。而美国和欧洲短期都是输家,在长期却是赢家,其基本原因在于它们经济和科研的雄厚实力。

  中国在这新的一轮国际政治博弈中,却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赢家。现在,可能是因为某种情绪,以及对于普京个人领导能力的崇拜,国内存在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在对俄罗斯支持的态度上不够坚决,过于软弱,似乎只有将上合组织变成一个北约似的军事同盟,建立一个中俄一体的强势集团,以抗衡北约,才是正道。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似乎就是对外投降,会在俄罗斯被消灭以后,使自己成为西方打击的下一个目标。

  这种看法忘记了中国过去二十多年的经济发展是得益于世界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商业全球化的浪潮这个事实。对中国而言,在目前的情况下,挑战这个尚未变化的大环境,是等于自杀。目前,中国需要的,不是和西方的简单对抗,而是和西方进行平等的合作。在西方对中国的无赖行为上,需要反击,但要有理有节。中国要做的是,对当前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有限度的修改,使这个偏向于西方经济大国利益的秩序,必须开始考虑到中国等新兴经济大国的利益,并让中国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另一个可行的做法是,绕开那些因为西方国家不肯让步而瘫痪的国际经济组织(如WTO),大力推动地区性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和经济合作,使经济合作的步伐可以继续迈进——尽管可能不是以过去的全球化的形式,而是以区域性的形式[1] 。

  在中国成功的抵制了西方在奥运会前对中国的围剿,使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的丑恶嘴脸被世人耻笑后,如果在格鲁吉亚冲突上,简单的和俄罗斯高度一致,把当前的国际秩序动向,简单化回到两极对抗,那么这是根本不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的,而且其实也不符合俄罗斯自身,乃至老欧洲各国对世界秩序向多极化发展的期望。只会把老欧洲推回美国保护伞,落入美国战略界里那一群狼子们的思路巢臼,借机让他们挑起全球对抗,来挽救美国衰落的霸权,将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拧出轨。

  中国不光不能在美国和俄罗斯的恶斗中去火上浇油,而且在得益于两霸铁头相撞的同时,一旦情况过度恶化,中国还需要出来做和事佬,保障这个世界继续享受相对的和平。中国要做的是,给予俄罗斯实际的支持,认可其在高加索地区安全事务上的领导地位,同时化解冲突的恶化和扩大,坚持用协商和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同时,中国应该和俄罗斯一起,加速上合国家的经济一体化,以经济带动社会稳定,将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连根拔起,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锁定安全和稳固的能源供应,同时使美国想抢夺中亚的企图落空。

————————————————————————
[1] 区域合作化(regional cooperation)与不加约束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虽然都是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的强化,但本质上却有极大的不同。前者是一群国家,因为地理临近等各种原因,相互配合其优势,组成一条完整的上下游经济网络,实现集团内部的自我生产和消费,但是各个国家都各尽其能,各就其位。而后者则是全世界任由资本的逐利性选择最低财务金钱计算的成本的生产地点(往往是工资尽可能最低的地方),而销售到购买力最高的生产地点(往往是发达国家),其具有内生的不稳定性,即出现的大规模的部分地区的产业空心化和人民债务化,最后自我造就不同地区特有的生产相对过剩、失业社会动乱和债务偿还危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2 09: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三十)

五十九

  当然,中国会欢迎其他国家在中亚、高加索这些地方进行商业贸易和公平竞争,但是如果其他势力试图搞乱这个地区的稳定,而目的又在于打击中国的经济发展,扰乱中国的边疆稳定,中国就需要放下算盘,拿起武器,为捍卫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不惜一战。

  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打击是对的,但任何国际事务的运作,讲究的是有理、有利、有力和有节。笔者个人的看法是,普京在最后一点上做得欠妥。在消灭了美国训练的格鲁吉亚军队,又占领了战略港口波季后,俄罗斯的手段应该是见好就收,用较间接的方式,激发格鲁吉亚人民自己起来逼萨卡什维利下台。但普京去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又公开威胁要小萨下台,反倒令本来已经人心涣散的格鲁吉亚人团结起来了。这一点,还是老书记兼前总统谢瓦尔德纳泽同志看得清楚。另外,切尼来访带来的10亿美元安慰费,国际货币基金会7亿5000万美元“借款”(最后估计是不用还了),再加上美军舰队进入黑海,进驻巴统港口,都给了萨卡什维利的民意一支强心针。只要这个冬天的经济状况不恶化,即使格鲁吉亚内部对小萨引发战争的盲动很不满,但在大敌当前的战争状态下,该国内部还是会团结一致,恐怕国内的反萨势力要等尘埃落定才会找他秋后算账。[1]

  俄罗斯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其承认这阿、南两个地区独立的举动,在俄罗斯的友好国家中,响应者寥寥无几。白俄罗斯在一阵痛骂下,表态说要跟进,而其他的国家中只有远在南美的尼加拉瓜表态支持。中国因为历来都反对外部强权造成主权国家分裂,又因为自己的台湾、西藏和新疆等软肋,所以也不好公开支持,所以采取了对待科索沃独立的态度。其他的俄罗斯友好国家也都有所顾忌,如西班牙有自己的巴斯克和加泰罗尼亚,希腊和塞浦路斯有土耳其族的北塞浦路斯问题等等,不会支持俄罗斯的这个行为。更要命的是,与此事毫无关联的瑞典外长比尔特,居然将俄罗斯的行为和希特勒在1930年的行为相比,而瑞典是俄罗斯和德国筹划天然气北流管道(Nord Stream)的关键途径国家,如果瑞典不支持的话,俄罗斯和德国就无法对波兰进行经济打击而惩罚其跟美国黏得太近的行为。另外,俄罗斯在一些国家的俄裔居民或亲俄群体中间大肆分发俄罗斯护照,发完以后又用保护自己公民的理由,去干涉他国内政,当然会令其周边的一些国家心有戚戚。

  以过去的这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为例,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族占了总人口的30%以上, 不知其中多少有俄罗斯护照;拉脱维亚人口的28%是俄罗斯族,2%是俄护照持有人;爱沙尼亚人口26%俄罗斯族,7%是俄护照持有人;乌克兰人口的18%,白俄罗斯人口的12%,摩尔多瓦人口的6%,立陶宛人口的6%都是俄罗斯族。
图6.8  塔林的红军战士塑像:上:爱沙尼亚人在破坏;下:俄罗斯族敬献鲜花

  如果因应情势需要,俄罗斯必须出兵保护其海外侨民和公民,那么就可以爱揍谁就揍谁。现在俄罗斯一直指责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在语言法和公民法上公然歧视俄罗斯语族。上次因为爱沙尼亚要搬走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就引发了极大的风波,俄罗斯各地的黑客将爱沙尼亚的电脑网络彻底打垮以泄愤。立陶宛虽然俄罗斯族比较少,但俄罗斯军队仍然有权利使用其领土作为通道与俄罗斯的海外飞地加里宁格勒连接,由于该国也是因为历史恩怨反俄比较积极,引发冲突的可能性也不小。一旦俄罗斯任何保护侨民和海外公民的动作做出来,北约敢不敢真正动手还击,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六十

  也许俄罗斯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上如此之高调,是要向乌克兰传递一个极强烈的信息:一旦乌克兰决定加入北约,那就是大家撕破脸皮,瓜分乌克兰的时候。但俄罗斯这一强势做法,也给自己的北高加索地区添加了不少未定之数。

  在北奥塞梯的东面,是俄罗斯的一个小自治共和国印古什,那里的局面这几年也不是太稳。许多从车臣逃出来的伊斯兰教战士在那里藏身,2008年前8个月已经有70个警察因袭击丧生。反而是当年打杀得太厉害的车臣相对比较安静。但车臣东边的达吉斯坦也不安稳。这三个地方都是美国情报部们和特种部队可以以格鲁吉亚为基地进行操作的地方。

  而欧洲内部对俄罗斯在天然气上不同程度的依赖,当然会导致它们之间立场的分裂。其中大部分算是俄罗斯朋友的国家,在能源供应上对俄罗斯依赖极大。但俄罗斯的眼中钉波兰也有50%的供气依赖于俄罗斯,而捷克的依赖比例竟然超过80%,这种情况下居然还要和俄罗斯叫板,真是有点令人意外。对于这两个小国找揍的做法。俄罗斯必须发现一个有效的方法,从经济上对其惩罚。虽然波兰政府匆忙和美国签署了反导协定,但这个协定在波兰民众中间的支持率很低。一个可行的方法似乎是,在夏秋两季大规模将“过量”液化天然气运往德国,让德国为今年冬天储存,而后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将波兰的管道停它几个月,让波兰佬在冰雪中哭爹叫娘。在俄罗斯和德国即将举行的十月双边会议上,大概可以看出两国对美国的对应之策如何。

  那么美国对付俄罗斯(以及伊朗、委内瑞拉等等反美产油国)的最大武器,还是要打压油价。美国要打压油价,可以从几个方向入手。一个是让美元继续以目前的升值方式上扬,以炒作欧洲经济困局的方式,令在08年上半年本来就属于不正常上扬的欧元回落到合理的价位。在石油供应方面,则是开始放伊拉克的石油供应出山,并推动在美国阿拉斯加和其他海岸边开采的行动,再推动替代能源以缓解需求。而且,在美国大选之前,提升美元和降低油价,也可为选情落后的麦卡因竞选总统挽救一些劣势。

  美国的消费者因为油价的高涨,今年已经每天比去年少用了100万桶油,差不多下降了5%的用量。而在美国国会共和党和民主党议员之间的博弈,大概会通过民主党让步,允许在美国沿海岸线如东岸的维吉尼亚、西岸的加州和南部的旅游胜地佛州等地进行采油来实现最后妥协。而阿拉斯加的开采,还要更多的讨价还价。而共和党对应的让步就是政府对新能源项目进行投资、税收、补贴等方面的支持。

  在伊拉克石油方面,美国刚刚吃了中国的一个闷棍。本来正如笔者在《大国游戏》第一卷中谈到的,西方石油公司已经对伊拉克石油资源进行了瓜分。不过当时的法律形式是以一个2年期的短期服务合同的方式给予西方5大石油公司优先权签订长期合同(即西方公司用服务换长期采油合同的优先权)。但现在看来,这个伊拉克政府也算聪明,用的是缓兵之计,而且有想赖帐毁约的嫌疑。

—————————————————————————————————————————
[1] 2009年之后,格鲁吉亚国内的反萨运动日趋活跃,算正式了作者的判断。——编者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9 08: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三十一)

第七篇

黄庭宜卧看,随手种麻桑。
人羡纵横计,我自暖陈汤。

六十一

  伊拉克政府在把那个和西方五大强盗石油公司签订的短期服务合约延期实行后(其实本来就需要通过伊拉克国会批准这个合约才生效),最近又有两个举动,一是强烈要求美国在两年之内撤军(与奥巴马的伊拉克政策相呼应),另一个就是令中国“屈服”地签订了一个有利于伊拉克的自萨达姆倒台以来第一桩石油大合同。这个合同的特点是,伊拉克政府放弃与外国石油公司分红利的传统方法,而是采取外国石油公司(中国)向伊拉克政府付费的模式,以保障伊拉克自己的石油利益。

  中国在伊拉克阿赫代布油田价值30亿美元的投资,本来是在萨达姆统治时的1997年签订的,但由于美国在2003年发动战争而被搁置。这次重新签约,当然因为时过境迁,不会象以前那样优惠,但是中国同时得到了为伊拉克修建电厂的合同,所以在账面上的出入并不是石油合同单方面看的那样差。[1]

  而另一方面,中国在这一单上花的价格高,就为将来的伊拉克石油合同定下了“不好”的先例,迫使西方石油公司不得不向中国的出价看齐。这当然会令西方公司不爽。但这个做法对中国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在伊拉克建立好形象,有助于将来中国的各种公司到伊拉克做生意,另一方面保持一定水准的石油进口成本,对中国国内乱发展的汽车工业也是一个约束。

  在制约油价上,沙特阿拉伯的态度是一个关键。当油价飙起时,布什曾亲访沙特阿拉伯,希望其增加石油产量以压制油价,结果吃了闭门羹。但在习近平6月底访问沙特并出席了“吉达能源会议”后,沙特阿拉伯增加了每天50万桶的石油输出量。现在当石油价格在100美元徘徊之际,一些石油输出国如伊朗、委内瑞拉和利比亚,已经开始担忧油价的突然崩溃,希望在欧佩克会议上讨论减产问题。但这个提议已经被沙特阿拉伯拒绝。沙特阿拉伯认为,花了那么大的功夫才把过高油价控制下来,一减产可能会被人乘机再炒上去。

  令人担忧的是,一旦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中国的一些中高端消费者和传统汽车工业也许会被打入一剂强心针,又开始向危险的“美国梦”进发,开始狂买狂造SUV和悍马之流的吸油鬼。而中国中央政府在关于汽车工业的调控政策,例如燃油税,就会像其他的各类政策一样,一旦不符合地方各级政府的短期利益就变成了“政令不出中南海”,被地方各级政府合力扑杀。而中国经济这个能源的软肋,就会越来越厉害的袒露出来,邀请全世界的强盗万箭齐发,直射中国心脏。

  现在估计中国每年从海外进口的石油,大概差不多是2亿吨上下。以一个粗略的方法,即一吨油大约以7.33桶油来计算,中国每天必须进口400万桶油。以2007年的数据,中国进口的原油1.63亿吨,即每日327万桶,还有成品油3380万吨,即每天68万桶,加起来已经是395万桶了。所以说你拿到的石油价格是50美元还是150美元,将决定你的日子如何过。而以中国每年增加2千吨进口量的速度,即每天增加40万桶的年增长量,到哪里去挤出这些石油出来,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

六十二

  中国石油的供应国,到2007年为止,前五名是沙特阿拉伯(每日53万桶)、安哥拉(50万桶)、伊朗(41万桶)、俄罗斯(29万桶)和阿曼(27万桶)。中国在政治局势最危险的中东地区,光是由沙特、伊朗和伊拉克(3万桶)三个国家的输入量,已经是97万桶,再加上阿曼、卡塔尔、阿联酋等国家,从中东的进口就占了中国石油消耗总量的25%。如果美国和伊朗一开战,不光是其石油要经过战争区域霍尔木兹海峡的以上国家,就是连阿曼、也门(6万桶)和非洲的石油(90万桶),都可能因阿拉伯海局势紧张而受到影响。只有陆地上和印度洋以外海域的进口,如来自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12万桶)的石油,来自美洲的石油(15万桶)和东南亚(8万桶)不受战火影响。

图7.1  中国的主要石油进口来源国分布(2007年),途中数字表示中国从该地每天进口的石油桶数


  中国现在的主要原油依赖于中东(45%)和非洲(32.5%),都有赖于对印度洋局势的控制。一旦全球局势紧张,如果和美国发生冲突,恐怕只有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石油是安全的——但这些油目前只占中国总进口的10%,远远不够,估计中国经济中的交通、石化、建材等行业,都要关门大吉。

  中国在非洲的经营应该还算是成功的,2007年在非洲的5个主要进口来源地是安哥拉(一天50万桶)、苏丹(21万桶)、刚果(布)(9万桶)、利比亚(6万桶)和阿尔及利亚(3万桶)。美国在安哥拉也一天进口57万桶石油,但和中国基本上相安无事。不过,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是苏丹,在这里,虽然现在的石油输出量还不是很多,但中国布局的石油工业的发展比较完善,涵盖了勘探、采油、输油管道、炼油厂、港口和石化一系列的产业,是中国能源来源多元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当然,也就成了西方国家重点打击的主要目标。在将来的日子里,中国在非洲的经营,需要有一个周详和全面的安排。

  现在回到中国自己的内部来看,正如笔者曾经指出,中国在世界上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其实开始与国内的经济发展的布局息息相关。在国内政策上,中央政府无力完全主导各级地方政府的目光短浅的逐利行为,但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去辛辛苦苦的跑遍全世界,为其开辟油源。因为不这样做,地方政府就会以各地的产业困局带来的失业和社会不稳定为理由,要挟中央为人质。这种地方政府胡来,中央政府为其擦屁股的行为,在中国军事实力仍然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是无法持续下去的。即使中国能够像美国一样,变成世界超强,倘若这种非中央势力继续做大的情况延续下去,那么就会变成今天的美国,靠纯朴年轻人的命去换利益集团生命线的石油。而中国这些地方政府扮演的角色,就类似于今天美国的强势利益团体,绑架国家利益来满足一己私利。

  中国改革开放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必须有一个结构性的变革。改革开放开始于八十年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央政府放权的过程。放权过程中,改计划经济的一管就死的缺点,让地方政府自己各显神通,八仙过海,确实搞活了经济,但免不了落入了一放就乱的局面。而在这轮改革中,翅膀硬了的地方势力,就开始不太把中央政府看在眼里。只要中央出台的政策有利于其利益,自然就大声支持,但一旦政策与其小算盘不利,就会来个“你中央上有政策,我地方下有对策”,使政令难出中南海。

———————————————————————————————————————————
[1] 2009年,西方财经媒体开始报道中国在伊拉克投资的该石油项目“遭遇意想不到的障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0: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三十二)

六十三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中国数千年王朝轮换历史中的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陈年不老账。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都和这个关系的处理好坏有关。中央过强或地方过强,都不是什么好事,中国的历代政府,都一直在央地关系和中央与地方的组织模式问题上摸石头过河。问古论今,俺们就翻翻老祖宗的史书,找找经验和教训。

  现在国际上的汉学界流行一种时髦说法,就是把现在中国的现状与大唐盛世相比,连西方人和日本人都开始谈论这个议题。唐朝是中国人引以为荣的极盛时代,那么今天中国社会和政府的运作到底和唐朝,有哪些相似,又有哪些不同呢?哪些东西行之有效,而哪些东西又存有隐患呢?

  最主要的相似点是中央政府的集体领导和集体负责制。唐朝实行的宰相制度,在中国政治史上,都是非常独特和优秀的。中国历来的国家机构,通常是政府组织系统混乱,政出多门,机关虚设,官冗吏杂,抢权推责,最后导致国无主宰,地方割据。而每朝每代都试图解决这些问题,解决得好的话,就出现了这样“之治”,那样“中兴”,但最后一般都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一劳永逸。因此,中国历史上总是出现一个两三百年的兴而衰,治而乱的循环重复。

  自从秦始皇帝统一中国后,关于采取什么样的政治体制以治理这个大国的问题,就是一个君臣们最主要的争论话题。始皇帝的廷尉李斯力排众议,舌战群官,对那些主张以秦始皇诸子仿照周制到各地封国为王从而控制这些边远地区的腐儒提议大力反对。李斯认为,周封诸侯并未能防止天下混乱,因此主张实行郡县制来维护国家的统一。有趣的是,看到封侯无望,六国旧贵族就死了归附之心,后来就趁势发动了反秦起义,导致郡县制的秦朝反而很快灭亡,比起分封诸侯的周朝的八百年江山,真是自惭形秽。

  秦朝的政治制度基本是三级,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中的郡和县。既然不能以诸侯作为地方上的领袖,而改为由中央政府派出的官员统治,秦朝就面临着两个大问题:一是“选官”,即如何任人唯贤唯能,提拔适当的人选担任地方郡县的官员;二是“治官”,即如何对这些官员进行监督,尤其是在古代交通不发达,信息传递慢,天高皇帝远的情况下,考察地方官的政绩,扬善惩恶,防止地方势力坐大,都需要在制度上进行认真考虑设计。

  秦朝的做法是,把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员设为“三公”,即处理政务的丞相、统领军务的太尉、以及监察官员为主要功能的御史大夫。这时的御史大夫和后来的不同,地位极高,享受副宰相(即今天的副总理)的待遇。试图用内设专职官员的办法对官员进行节制,即“治官”。在“选官”上,则采用选拔的方式,在各类社会人才和聘来或征来的低级吏员中逐层向上提拔。

  汉朝基本上采取了秦朝制度,虽然不得不照顾起来造反的各路王孙,在地方上恢复封国制,就形成了汉朝初年郡国并行的双轨制度。当时的汉朝下属大致54个郡,但在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只有15个,其余39个郡则由分封的诸侯王国管辖。在中央15个郡里,实行了真正的郡县制,但在各个诸侯王国里,就只有郡而没有推行县制。当时这15个由中央政府管辖的区域,大致是围绕首都长安的河东郡、河南郡、河内郡、云中郡、广汉郡、南阳郡、汉中郡、南郡、巴郡、蜀郡、陇西郡、北地郡、上郡、上党郡、内史郡。这些郡大致是今天的陕西、四川、河南、山西一带,但其他地区,如东边的山东、北边的河北,南边的湖南、江南,在汉高祖刘邦除去了六国后人的异姓王族后,就分封成9位自家刘姓王国:燕、代、齐、赵、梁、楚、吴、淮南、长沙,这九国拱卫着京都,其土地大致为前六国的封地。这九国合起来的面积和人口都大大超过了中央政府的规模。当初因为血缘关系,这些诸侯还没有造成整个国家干弱枝强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吕后专权,以及到文帝时地方势力羽翼渐丰,就导致了中央政府和地方势力的冲突。
图7.2  西汉初年的央地关系:郡县制(中央主导)与诸侯分封制(地方主导)在地域上并行

六十四

  汉文帝后的汉景帝即位,面对地强央弱的严峻形势,即采纳了晁错的削藩策,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方法,将诸侯大国进行拆分。比如齐王一国,被分成了7个小国。当然,这个做法最后就导致了七王之乱。当时领头叛乱的吴王,其属地包括今天的江南富足之地,盛产铜(可以铸币,好似今天的货币发行权)和盐(好似今天的石油,是命脉性基本民生物资),经济上富足,可以不征民税而维持政府运行(好比今天世界上个别国家拥有极大创造财富的国家所有的石油企业或黄金企业而不需要税收),所以得到当地人民的一致拥护,可以和中央政府叫板。这种地方势力强于中央政府的情形,到了汉武帝时候,才彻底扭转了过来。可以说如果不是强藩被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让国家变回了干强枝茂,汉朝是无法在军事上和强大的匈奴对抗的。

  而后来的唐朝在最后的衰亡,也是源于中央政府权威丧失——新兴而起的地方节度使[1] 坐大。虽然没有了王爷这种名头,但那些节度使和汉初诸王在权力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是实打实的军阀诸侯国。清朝也有几次类似的案例:康熙皇帝削三藩的成功,带来了康雍乾之治。而在同治中兴后,依赖于地方势力如曾国藩端出集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为一身的救急方案以应付太平天国起义,虽然为清廷完成了任务,但就摧毁了传统上将这几个权力严格分开的惯例,最终导致了北洋军阀的兴起,以及持续数十年的军阀混战,直到1949年,中国才再次恢复中央政府的权威。
图7.3  唐朝中后期地方做大,节度使割据藩镇

  1949年后新中国成立,以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为主体,解决了地方割据的局面,但就造成了地方自主性被限制,一抓就死的毛病,导致了各地经济发展的停滞。毛泽东在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中,也看到了必须扩大地方的权力,给予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当然,中国的中央和地方如何分权的事情,本来就是一个几千年都未能解决的大问题,不光牵涉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治权力,还涉及中央各职能部门在地方上的利益冲突,乃至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的利益博弈。

  即使在地方上,不同的省份之间,同一省份的城市和地区,县之间,都有同样的分权和利益分配问题。毛泽东自己也承认当时的领导人们,对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的关系,缺乏经验,想法不成熟。

  在建国初期,中央政府采取了大区制度,即以当时各野战军占领的地盘,成立军政一体的区域政府。这个制度在当时全国各地百废待兴,各地政府行政人才极度缺乏,中央政府对各地的具体条件了解较少的历史背景下,是有利的,通过依赖第二级的领导力量,发动他们的主导性和积极性,稳定局势,发展经济。

  当时的大区域分为东北区、西北区、华北区、西南区、中南区和华东区,之所以如此划分,除了野战军的地域分布之外,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样划分出来的地区,内部各地确实存在着区域经济的联系和融合。但如果就此把这套划分办法以政府行政体制固定下来,自然就会对中央集权体系增加一层结构,导致中央权力的继续衰弱。而且增加了一层政府的中间机构,自然就会造成中央政府对基层政府情况缺乏了解。而地方,尤其是基层政府,对中央大员和钦差大臣视察民情时的忽悠,对地方舆论捂盖子以防备民怨上达,就会最终形成一个“上梁正,中梁平,下梁歪,底梁烂”的局面。

——————————————————————————————————————————
[1] 节度使,原为盛唐玄宗时为了防卫边疆而广设的一些藩镇,让其中的一些领兵都督持带,称节度使。后来中晚唐这种节度使管理的藩镇越变越多,各自独立管理所领地域内的军政民财大权,削弱了中央权力。节度使兴盛使得唐朝衰弱,而节度使之间的混战使得唐朝最后灭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09: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三十三)

六十五

  中国历史上的行政体制,在地方上基本是以州和县两级,或者郡和县两级体制。到东汉时,汉光武帝刘秀将用于本来用于监督郡县官员的刺史一职实权化,就变成了州、郡和县三级制,刺史管州,郡守理郡,县令看县。到了隋朝的隋文帝,又简化成两级改为州和县,后又改州为郡,但到了唐朝,恢复到州县制。

  唐朝的州特别多,总共有358个,比汉武帝地方建制数量高潮期的郡总数要多两倍多。唐朝的县在唐玄宗时为1573个,比汉朝要多200多个。为加强中央权威,唐朝的地方长官权力要远低于汉朝,因此影响了地区的建设。在安史之乱之前,地方组织比较完善,中央宰相集体领导制度和政事堂议政制度比较开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处理得还行,再加上行以科举制为主的干部遴选制度,都使地方行政尚属良好。但安史之乱后,这套中央控制的政治就开始失效,结果变成了节度使横行的地方割据局面。

  和今天的情况比较,中国现在有31个省市区,不计台湾、香港和澳门,大概省级市和地区级市的总数,基本上和唐朝相似,但人口却比唐朝的5千万多出了近30倍。显然,对政府行政部门的能力要求更高,而当前的人才储备却严重不足,因此在地方管理上,自然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场面,而一些本来因为管理不善而下台的官员,就因为人才缺乏,又在另一个地方冒出来,“回收利用”,出任官职。

  从秦汉以来,中国政府的官员监察制度一直就未能固定。在唐朝时,因为州府太多,所以想了个办法,想从监察上来牵线地方官员,所以在中央政府和地方的州政府之间, 采取了插入功能型部门——专职监察官员的办法。刚开始叫都督府,全国设立24个都督府以统天下诸郡县,由中央政府派使巡察地方。后来因为“权重难制”而取消。之后又将全国分为十道,派出“按察使”巡视管理(曾叫“巡察使”,或“存抚使”)。根据全国地理天然分界,分为关内道(治(即首府)西京,即陕西西安)、河南道(治汴州,即河南开封)、河东道(治蒲州,即山西永济)、河北道(治魏州,即河北大名)、山南道(治梁州,即陕西汉中)、陇右道(治鄯州,即青海乐都)、淮南道(治扬州,即江苏扬州)、江南道(治洪州,即江西南昌)、剑南道(治益州,即四川成都)和岭南道(治广州,即广东广州)。这十道在唐玄宗治下,又从关内分出京畿道,从河南分出都畿道(治河南府,即河南洛阳),将山南分为山南东道和西道(治襄州,即湖北襄樊),江南分为江南东道(治苏州,即江苏苏州)、西道和黔中道(治黔州,即重庆彭水),得所谓“天元十五道”,派出固定的监察官员按察采访处置使。但又是4年后取消,8年后复置,10年又放弃,17年又重立,总之屡罢屡置,屡立屡废,对官员的监察一直就是一个难解困局。最后,连监察这个职能,也无从履行。

  这个困局,在于如何界定地方官员的权力和中央的处置权之间的划分和分量。一方面,要发挥地方官的自主性,让他们有动力去解决地区发展中的特殊问题,另一方面,又要监督官员操守,防止贪污腐败和地方势力坐大。如果中央权限太大,对地方官员太多制肘,样样以“已成之法”和“祖宗之制”对其限制,就会令官员不思进取,不敢负责,只是贪图“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懒散行为。
图7.4  唐初十道图

六十六

  但如果对官员过于放任,也造成胆大妄为之徒,置国法不顾,鱼肉乡民。所以,放与收这个尺度的拿捏本来就难,再加上官场中的党同伐异,集伙营私,经常造成监察之职有时沦落为党争的工具,因此不难理解中央政府立而又废的反复。这种对官员的监察,历代大多最终走上了歪路,即常常变成利用外戚和宦官力量,来限制官僚的滥权,而到明朝时,就发展成了锦衣卫、东厂、西厂和内行厂的宦官特务组织,导致了政治体制的崩溃。

  当时明朝因为宦官和官僚内斗,产生了东林党和阉党之争,不光在李自成起义和努尔哈赤坐大期间,杀得你死我活,甚至在两派官员都降清后,仍然在顺治皇帝面前大打出手,弄得新皇帝啼笑皆非。

  中国一个值得幸运的历史经验是,中央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一个调节社会再分配的角色,每当地方豪强强取豪夺,农民失去耕地的时候,中央权威可以对过度的贫富差距进行均贫富。而由于中国是一个传统的以农为本的社会,这个功能就体现在平均地权上。在中央权力衰落的时候,这个中央政府的调节功能就不再有效,伴随而来的就是地方势力的坐大和地方经济的瘫痪,然后就是盗贼蜂起,民不聊生,群雄揭竿而起,在大混乱中,玉石俱焚,荡污除涤,给一个新兴的领导集团进行重整河山,再行均田,提供良好的机会。当然,这中间对社会的破坏,尤其是生灵的涂炭非常严重,造成人口大幅减少。但在某种程度上,又保证了新一次资源分配的宽裕,使社会发展可以休生养息。养了个几十年后,又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因此中华民族历经多次战乱,仍然枝繁叶茂,人口众多。

  而且中国传统上有一个特色,当一个地方势力很有能耐,做到所辖区域内民富太平时,其企图也是如何夺取中央政权,而非独立建国。这就防止了中国走上欧洲那样越分越细的道路,保持了一个统一国家的面貌。明惠帝削藩失败反倒让能干的诸侯叔叔朱棣夺了江山就是一例。

  唐朝没能解决的官员监督问题,经历了几朝几代,到了今天,似乎还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以唐朝的十五道监察使为基础,经过金朝的临时“行中书省职权”政策,在元世祖忽必烈治下,变成了一直影响至今的行省制度。

  忽必烈的省级制度,解决了中央政府和地方州政府由于州数量太多该级行政事务细碎繁琐而产生的距离过大的问题,减轻了中央政府的管理压力,将唐朝的“道”一级原本仅有的单一的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的功能扩大延伸到了整个地方的政治权力,是中国政府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变更。当时的元朝因为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采取这个变更是大势所趋。

  元朝的行省制度沿用至今。因为省既是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又是中央派出机构,本来应该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而且自元以来确定的中国各行省的区域划界上,又考虑到互相牵制的办法,省界通常不以自然屏障的天险为界,以增加省政权独立控制的难度。但同样,权力趋于日渐集中,为地方势力的崛起铺垫了基础。加上中国人口的庞大,任何一个大省在人口和经济上,都有可以和世界上的一些国家相比的实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9 08: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三十四)

六十七

  元朝的省份是11个,分征东省(朝鲜)、陕西省(陕西及甘肃和内蒙部分地区)、甘肃省(今宁夏、甘肃大部,内蒙一部分)、辽阳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和俄罗斯远东),河南江北省(河南、及湖北、安徽、江苏三省的长江以北地区)、四川省(四川大部,陕西和湖南部分地区)、云南省(云南及四川、广西部分地区,泰国北部和缅甸北部地区)、湖广省(湖南、贵州、广西大部,及湖北、广东部分地区)、江浙省(浙江、福建及长江以南的安徽和江苏地区和江西部分地区)、江西省(江西、广东两省大部分地区)和岭北省(外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和新疆阿尔泰地区)。除此之外,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一部分,称为“腹里”,由中央政府的中书省直接管辖。其他未建省的还有吐蕃(藏区)和畏兀儿(今新疆大部)等地区,由宣政院和大都护府统领。明朝在行政上的变动并不是太大,只是成立了以元朝11行省为基础的13个布政司,分管浙江、江西、福建、贵州、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和云南,另把围绕两京(北京、南京)的地区组成了北直隶(河北)和南直隶(所谓江南,即江苏、安徽)。

  在元朝时,由于忽必烈对宋朝官僚的重浮夸,轻实干的腐儒作风不满,因此在元朝没有真正恢复科举制作为官员选拔制度,而是兼用照顾贵族阶级为主的“怯薛入官制”,和提拔能干的吏员的“吏员出职制”来解决官员的选拔问题。从能干的吏员中提拔官员,让这些具有实干经验的老吏们处理日常事务,保证了地区的稳定。但由于吏员在一个地方任职过长,加上不经科举,没读过书,缺乏儒生的道德修养,加上元朝朝廷对官员的监督非常松散,最后导致的地方政治腐败,造成了元朝政治长期难入轨道的恶果。

  明朝的政治改革,在于有感于前朝宰相的权力过大,造成了元朝皇权的衰落,并因此引发的猛烈内斗。朱元璋遂取消了宰相制度,以皇帝亲自行宰相之权,主管六部。这个制度在英明皇帝的统领下,如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或清朝的清圣祖康熙等治下,就会相当成功。但这套制度碰上皇帝治国能力低下的情况就卡壳了,体系会从客大欺店(强势皇帝,弱势官僚)演变成了店大欺客(弱势皇帝,强势官僚),往往搞到由于无人统领,各部之间互相扯皮,政令难出紫禁城。如果说宋朝皇帝盛产大画家和大书法家,那么明朝皇帝中就是盛产大工匠,特会干木器活,创出了艺术造诣高不可攀的明朝家具文化,但在治理国家方面,基本是交了白卷。

  清朝同样延续了明朝的制度,只是在雍正年间补成立军机处,将正常的官僚体系晾到了一边,为皇帝处理急务摆脱了繁文琐节的限制,与今天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颇有相似之处。而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则是把明朝建立的中央官员临时下地方的总督和巡抚固定化,建立了16个省的巡抚,主管民事,在其基础上又建立主管军事涵盖数省的8个总督。后来在台湾、新疆和东北建省后,又增加至23个省。

  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建立的中华民国采取了总统制,由总统直接领导各部。但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将首都由南京迁往北京后,为了限制总统权力,又改行责任内阁制,以国务院总理领政,把总统便成了一个虚衔。这也是袁世凯后来取消国务院,并企图恢复帝制的一大原因。

六十八

  近代以后,人口增多,所以当省级机构形成了独立的势力集团的时候,如果恰逢中央权威衰落,那么要求地方独立,或者是事实上独立的“联省自治”的呼声就会变得越来越强烈,连青年毛泽东也一度是这个主张的鼓吹者。好在毛泽东后来成功的重新统一了中国,不然以他的才干,在南方搞联省独立,估计也会搞得有声有色。而在新中国建立的大区域制,便很快在1954年进行了削藩,将各路诸侯,即东北局的高岗、华东局的饶漱石、西南局的邓小平、西北局的习仲勋和中南局的邓子恢等5位地方重臣,调入北京,增加中央政府的实力,并取消了大区制度。

  但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向地方放权为特征的政策下,由于各地区经济整合的需要,不时会传来重新建立这个六大地区的呼声。当然,如何打破省级界限,防止各地画地为牢导致经济上的同类恶性竞争,造成地区性行业分工的不合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笔者认为,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还是应该以经济手段为主导,避免使用行政主导的方法,为本来就已经繁复的官僚机构,再增加一个重要环节,似乎是一个错误的路向。

  今天的中国政府结构,在兵法上做一个比喻,就像一字长蛇阵的长蛇,首位不能相顾。当中央政府这个龙头,不知道民间的具体疾苦,尤其是边远地区的人民的诉求的时候,这个头就难领好了。再加上龙的身子里的地方各级政府,给龙头来一个个南辕北辙,龙头往左,龙身往右,其结果可想而知。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的思路是,可将龙头和龙尾相连,变成一个圆形,即由中央政府自己走到民间,绕过所有中间阶层的干扰,自己处理基层的问题,以治理现在的底梁烂的局面。

  在这个行政改革路线之争上,自然会出现两派之争,一派声音是中央继续放权,让地方尤其是省级政府全权处理这些地方上的事务。这种主张似乎忽视了现在的基层,尤其是县一级发生的民众针对地方政府的群体事件的特点。例如在贵州瓮安和云南孟连的官民冲突,不光是省级政府毫无知觉,而且更下层的市级政府估计也难逃玩忽职守的责任。

  另一种思考的方法则是笔者支持的加强中央权威的做法,利用中央政府在普通民众中的高度威信介入地方的施政弊端。但是,强化中央权威的同时,又不能像历代王朝那样增加行政层级,徒增冗员。

  笔者曾经将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美国的政治体制进行了一个比较,发现中国的中央政府和美国的最高法院在各自国家民众的心里都有一个特点: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个美国人认为不公平的事情,会一直打到高等法院,讨一个公平的说法。而中国人认为不公平的事情,比如在征地上的利益冲突,不会到地方政府控制的法院里讨个说法,而是会千里迢迢的走到北京,到中央政府那里告御状。而中央政府现在的做法,却基本上是守株待兔,等着苦主两万五千里长征后,到中南海大门口去击鼓撞钟,这显然是一个太被动的姿态。
图7.5  美国联邦法院和中国中央政府有类似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6 09: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之三十五)

六十九

  这种不求进取的姿态,如果进行上纲上线的引申的话,会令人民怀疑其有种“得过其过”的消极思想,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精神。中央政府的行为应该是走出去,到民众中去,上山下乡,拿出过去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人民打成一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他们的实际苦状排困解难。

  那么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如果在没有一个替代权威出现来接收人民对中央政府的信任,那么任何以削弱中央政府权威的政治改革,尤其是所谓多党制下的“民主选举”,只会导致中国社会大乱和国家的分崩离析。从理论上来看,建立宪法和其他相关的法律体系,来所谓“宪政”取代中央政府的权威好像是一个方向,但除非这个理论假定可以变成社会现实,那么这种光是在名词上兜来兜去的西方理论游戏,在中国实践中将于事无补。

  如果把中国中央政府和美国联邦法院做一个类似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制度的一个大缺陷。美国的联邦法院在全美国有12个地区上诉巡回法院,下属74个联邦地区法院,管理全美国的事务。所以说,一个美国平民可以很容易的向联邦法院提出诉讼。而老百姓针对联邦政府的法律条款寻求公正,不需要坐灰狗巴士风尘仆仆的跑去华盛顿特区。相比而言,一个中国老百姓,就没有这么容易向中央政府诉苦,要求申冤。不要说冤民可能会风声走漏,被当地的打手一阵暴打,拖回去。即使千辛万苦走进北京,还可能在火车站被人堵回去而前功尽弃。就是最后找到了国家信访办公室,递个状子进去,那些京城的官老爷可能只是大笔一批,“发回原地处理”。结果有时一件简单的问题,就要拖个几年,等到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一个批示,才可以解决。
图7.6  右上:美国全国联邦巡回上诉法庭管辖区分布图;
左下:位于西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类似于拉萨)第10联邦巡回区的法庭建筑;
右下:第6联邦巡回区的中南部肯塔基州内部的联邦地区法院辖区划分示意图

  以美国作为例子,仿效中国历代王朝的经验,在中国各地尤其是天高皇帝远的边远地区,设立中央政府办事处,把信访工作搬到地方,似乎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中国人口4倍于美国人口的规模,参考美国的规模,成立50个“中央政府办事处”作为地区常驻机构,300个“驻地方办事点”,看来符合中国国情。

  那么这个办事处应该办些什么事呢?最主要就是调解地方和地方之间的纠纷,地方政府同百姓之间的纠纷。本来地方政府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解决地方中民众的利益冲突,但是民众和地方政府和官员之间的冲突,却缺乏一个调解机构。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多的冲突可以归结到官员的问题,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情况是民众理亏。但由于没有一个权威性的仲裁机构,民众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说法就会表示怀疑,然后怀疑四处蔓延,越闹越大。所以,必须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来调解这些冲突。

  当然如果这个机构造成对当地政府部门正常施政的干扰,就会重韬唐朝监察制度的覆辙。因此,对该机构的职能应该严格限制专一,才可以使其起到职尽其能的作用。

七十

  笔者认为这个机构应该首先专注于四大问题:第一是基层政府官员是否滥用警力,与黑社会勾结,鱼肉乡民;第二是基层政府官员是否与不良商人勾结,抢占强卖,侵吞民众的利益和国家资源,造成群体纠纷;第三是地方是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如山西屡屡发生的矿难,以及是否存在重大环境污染隐忧;第四是地方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如工业甲醇酒,大头奶粉和三鹿事件等。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各地的政府,包括省级政府,在事情发生后的反应上来讲,还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但是问题是为什么同类的事情持续发生,屡禁不止?这些省长大员们给笔者的感觉是有点疲于奔命和力不从心。在中国民间流行的顺口溜,把省级和以下的各级官员归结为“中央是恩人,省里是亲人,市里是好人,县里是坏人,乡里是恶人,村里是仇人”,形象地表达了人民对中下基层的官员,尤其是那些和民众接近但私人利益开始困扰其执政能力的干部的不满。

  其实如果设身处地的为这些官员考虑一下的话,出现这种情况,常常是无法避免的。为什么?因为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人民和各级官员(包括俺们省长大人)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即使是一个一心为公的人,也都可能有太大的个人难处,更何况大家都是凡人,还有那小鸡肠子里,要按一按计算器呢!试想一下,以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如果一个省的人口太多,自然对省长而言,如何管理手下那些地市县城,同样有天高大臣远的困境,加上城市是省里的重头,自然精力需要放在那里,自然可能忽略小县和农村。当以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各省和全国的人口分布一样,即优秀人才向大城市集中,于是就形成了从大城市,到中城市,到小城市,到县里,到农村,政府执政能力逐渐下降。

  结果越边远和偏僻的地方,政府执政能力越弱,而正是这些地方,群体冲突屡屡发生,导致了官民关系的紧张,要解决这个问题,似乎应该为省级政府大员卸担子,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可以暂时放开管理水平尚可的城市,而把精力集中到县城一级。至于那些城市,可以收归中央,建立某些方面上的直辖管理。

  那么看一下中国各省的人口,你就会有个比较清晰的画面:中国5000万人口以上的超级大省,共9个 ,分别是河南(9613万)、山东(9082万)、四川(8673万)、广东(7859万)、江苏(7381万)、河北(6735万)、湖南(6629万)、安徽(6338万)、湖北(5988万)。而从3000万到5000万人口的大省共11个 ,分别是广西(4822万)、浙江(4647万)、云南(4333万)、江西(4222万)、辽宁(4203万)、贵州(3837万)、黑龙江(3813万)、陕西(3674万)、福建(3466万)、山西(3294万)和重庆(3107万)。人口在1000万到3000万的中等省份共8个 ,分别是吉林(2699万)、甘肃(2593万)、内蒙古(2379万)、台湾(2227万)、新疆(1905万)、上海(1625万)、北京(1423万)和天津(1007万)。最后人口低于1000万的小省共6个 ,分别是海南(803万)、香港(686万)、宁夏(572万)、青海(529万)、西藏(267万)和澳门(44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16:47: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支持井大,大张旗鼓揭批西方,夺取意识阵地,不被西方肆无忌惮地洗脑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9 17: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产 业化就是把天地君师亲拿来卖钱;医疗产业 化就是把病人拿来卖钱;住房产业化就是把父 母拿来卖钱!而文明国家这三样东西是不允许 卖钱而要象阳光空气一样免费供应给国民 的。什么时候能把反腐产业化,能拿贪官来卖钱呢?过去嘉庆法办和珅算是拿贪官卖钱么?你们 支持反贪产业化吗?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14: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井大分享 ,坚决支持井大传播正能量!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 10: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井大的很多文章,已经转给同事,甚至小朋友看——
必须承认一个现实:现在太多人对现状不满,渴望有所改变。而西方的黑子们也利用了这点。相比之下,政府的反应能力和速度,和井大这样的“草根”相比,实在是乏善可陈。说的不好听点,整个政府连个屁民都不如——当然,你应该知道这并不是政府智商低下的原因。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10: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唯一可笑可叹的是,西方各国政府和媒体已经准备好了对中国的文攻武吓,于是在亚洲自由电台的新闻编造机器引领下,对中国人民和政府进行了一长串肆无忌惮的歪曲和中伤。结果却引起了全球华人的大反击,导致了数亿中国百姓开始发出“做人不能太CNN”的感慨。而中国的大多数人也从此看清了西方的真实面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30 12:03 , Processed in 0.20314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