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落(之十一)
图3.0 俄罗斯/里海对欧洲的能源供给路线图:石油(粗)和天然气(细) 两大类能源的具体路线和特定区域的规划,请读本卷三、四、五篇
第三篇 海西广袤地,四野皆苍茫。 烟尘骤然起,前军报擒王。
二十一
在这些赶来参战的外籍兵团,其中就不乏出了名的雇佣兵民族——骁勇善战的哥萨克人,以及不惜绑着炸弹在身上和你同归于尽的车臣人,当然还有格鲁吉亚人指责的由俄军装扮成的假民兵。结果格鲁吉亚军队惨败,不得不从阿布哈兹撤军,并使得所有当地的格鲁吉亚族都被赶了出来。这场战争,导致了14000人丧生,30万人流离失所,但结果使阿布哈兹族和格鲁吉亚族有一个清晰的居住地理分界,所以再开打的机会要小得多。
图3.1 阿布哈兹战争情景和逃亡的格鲁吉亚族难民
图3.2 格鲁吉亚的相对位置和当时的沿黑海的战局
而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的军事行动就要顺利得多,格鲁吉亚军队在放火烧毁奥塞梯人的数座村镇,造成数百人死亡后,奥塞梯人只能采用“打不过就跑”的战术,超过十万之众逃过边界,躲入俄罗斯的北奥塞梯地区。不过因为格鲁吉亚在阿布哈兹的惨败,造成了两个后果,一个是在西南部接近土耳其,在黑海边与阿布哈兹南北相望的阿扎尔自治共和国(Adjara)[1]获得事实上的独立;二是逃到车臣的加姆萨胡尔季,卷土重来,和他的支持者开始了反政府的武装叛乱,并占领了格鲁吉亚的西部位于阿布哈兹和阿扎尔之间的港口波季。
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犯了一个极大的战略错误。加姆萨胡尔季的叛乱,给邻近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带来了不安,担忧格鲁吉亚的内乱会造成整个地区的动荡。俄罗斯当时还想用独联体的方式,重新构造出一个旧苏联的松散版,因此不得不掺和这件事。如果俄罗斯想达到目标,必须和加姆萨胡尔季摈弃前嫌,交好合作。虽然加姆萨胡尔季是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而且是格鲁吉亚独立脱离苏联的始作俑者,并拒绝加入独联体,但是当时的俄罗斯如果能选择支持他和格鲁吉亚政府对峙,并控制黑海港口城市波季,就可以把独立的阿布哈兹和阿扎尔这一北一南连在一起,由俄罗斯控制,则格鲁吉亚政府必然不战自降,老加被送回总统宝座,看到自己整个海岸线落于它手的傀儡国主自然会知道自己的斤两,加入独联体也未尝不可,而格鲁吉亚整个沿海会名正言顺、货真价实的继续留在俄罗斯的手中。
但老谢的温和面孔对俄罗斯似乎更有吸引力,而且不能低估他在俄罗斯高层里深厚的私人关系,再加上他本人从来都倡导和俄罗斯保持友好的关系。结果俄罗斯出兵支持格鲁吉亚政府平叛,在1993年12月把加姆萨胡尔季的叛军全部消灭,其本人则以自杀收场。于是谢瓦德那泽以加入独联体作为报酬,来感谢俄罗斯的军事和政治支持。
很快俄罗斯就享受到了错误政策的苦果:在1994年,俄罗斯境内北高加索地区的车臣共和国为了脱离俄罗斯而独立,开始了第一次车臣战争,而格鲁吉亚这一次既忘记了独联体成员国的身份,也完全原谅了车臣勇士们两年前在阿布哈兹将格鲁吉亚军队杀得人仰马翻的国仇,对车臣战士提供避难所和各种物资资源。至于那个“希望保持和俄罗斯良好关系”的谢瓦尔德纳泽,自己也差点在1995年8月的民族主义者策划的一次汽车爆炸中被暗杀。为了继续保持他的权力,老谢虽然狠狠打击了企图干掉他的政敌,但不得不向国内强烈的反俄罗斯势力让步,其做法就是前门拒熊,后门入鹰,把美国引入自己所处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外高加索区——这就是俄罗斯的南大门。
老谢在1995年11月和2000年4月的两次总统大选中,靠舞弊而赢了大多数。但是这只老狐狸已经开始廉颇老矣,力不从心。他的手下和家庭更是贪赃枉法,胡作非为,留下无数把柄。虽然接受了来自美国的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并和北约签订了战略伙伴关系协议,要求加入北约和欧盟,做出和美欧亲如一家的姿态,但随着美国势力和影响越来越大,格鲁吉亚内部的亲美倒谢势力,开始抬头。
二十二
“亲美派”其中的佼佼者就是现任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小萨其实是格鲁吉亚的亚美尼亚裔人,毕业于乌克兰的基辅大学法律系。在加姆萨胡尔季倒台后,出任格鲁吉亚政府的人权委员。后来被美国看中,由美国国务院的基金会弄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毕业。他还同时拿到了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国际人权学院的毕业证书。在1995年任职于纽约的大律所,几年后,被老谢在全球招募格籍青年才俊的物色活动中相中,回到格鲁吉亚,被选为国会议员。在他主导的委员会下,建立起一套新的选举制度,独立的司法系统和非政治的警察力量,而导致他名声鹊起,成为谢瓦尔德纳泽之后,第二受欢迎的政客。但是在2000年成为司法部长之后,他和内阁里的其他部长的矛盾越来越大,遂在一年后辞职,退出执政党,成立了自己的反对党。
萨卡什维利以新进的改革派和西化派的身份,对腐败的官僚体系提出挑战,再加上他受到美国和欧洲的大力支持,自然声势十分浩大。结果在2003年的大选中,通过指责执政党选举舞弊,小萨发动了大规模的街头运动,逼使了老谢辞职,完成了后来出名的玫瑰革命。
图3.3 2003年格鲁吉亚玫瑰革命的情景与萨卡什维利总统
其实这场革命在那个时候发生是预料之中。因为在一年前的2002年,发生了两件对于格鲁吉亚来说事关重大的事件。一件是世界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2]投资修建石油管道,即从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Baku)出发,经过格鲁吉亚的首都第比利斯(Tbilis),到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杰伊汉(Ceyhan),提供将阿塞拜疆和土库曼的里海石油不经过俄罗斯而运往以色列和其他欧洲市场的路径。这个项目总投资是39亿美元,光建设就为格鲁吉亚人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利益。另一件是格鲁吉亚和美国签订协议,由美国派遣特种部队帮助格鲁吉亚军队训练。两年来教官训练不少,提拔有加,估计格鲁吉亚军队自己也就明白在下一轮内斗中,应该在哪一边站队。
以格鲁吉亚这样一个穷国,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大量投资,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然很快。而看一下当时的欧洲的富裕和俄罗斯的相对贫困,任何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提议,参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外交主张,当然听得人民心里发痒。而对官员腐败的攻击,自然容易被人民拥护。于是萨卡什维利在2003年的选举大胜,只不过他的政府也不比之前的任何一届政府干净多少,结果三年后的2007年,又见大批抗议群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腐败,只不过这次是要求小萨总统下台。但有美国军事撑腰的小萨先生可不是孤家寡人的老谢,调动手下的“美械师”通过镇压扑灭了反抗活动,并关闭了所有反对他的媒体,将反对派打下监狱,或逼着逃亡海外。
图3.4 精心策划将中亚里海能源与欧美连接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BTC线)
图3.5美军装备、训练格鲁吉亚军队
图3.6 2007年格鲁吉亚在第比利斯发生的街头运动
小萨又展开宣传攻势,指控俄罗斯情报人员在背后主导了这次针对他的“俄版颜色革命”。其实在抗议发生之前,萨先生已经和俄罗斯之间发生了间谍纠纷,并以格鲁吉亚国内“反俄罗斯”的“天然”政治正确性,给反对派安上“俄罗斯走狗”的大帽子。萨卡什维利是铁了心要跟着美国走,甚至它在伊拉克派遣的部队数量也迎头赶上,紧跟英美之后名列第三。在如今普京眼皮底下玩火,俄罗斯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推翻这个小萨政府的机会。
——————————————————————————————————————————————————————
[1]阿扎尔共和国居住的都是格鲁吉亚族人,但受土耳其影响信奉伊斯兰教,而格鲁吉亚本土信奉基督教(东正教)。这个共和国是1921年列宁在红军攻下格鲁吉亚民主国后,环绕黑海南部名城——沙俄的亚热带旅游胜地和重要港口巴统划出来的,带有一定的俄共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分而治之”的策略色彩。
[2]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uropeanBankofRenaissanceandDevelopment,简称EBRD,是苏联集团崩溃后由欧洲国家主导建立的帮助东欧和独联体地区国家进行转型、私有化和项目建设的机构。其取名类似于世界银行的正式名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