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67|回复: 0

张敬伟:英语与汉语,英国和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9 10: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卡梅伦访华带给英国教育界一句话,扔掉法语和德语课本,开始学习汉语吧(见FT中文网)。在中国访问时,中国媒体以更为中国化的修辞形容卡梅伦的言论,学汉语应从英国的娃娃开始。在卡梅伦看来,让英国孩子学好汉语才能更好地和未来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打交道,以便更好地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

  卡梅伦对华从经济到汉语的连番言论,被认为是颠覆性的。因而,他回国后遭遇到来自本国和欧洲政媒两界的不满,认为这位一年多前还以会见达赖喇嘛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年轻首相,对中国有些卑躬屈膝...卡梅伦到底怎么了?

  其实答案很简单,他完全为的是大英帝国的利益,要在欧洲充当对华经贸关系的先锋,以靠紧密对华关系促进英国经济发展。就此而言,卡梅伦对汉语的推崇,对中国投资的热情,甚至对中国著名电商马云的热情接待,对中国高铁的愿景,都充分说明大英帝国的基本态度---谁引领世界经贸潮头,有着商贸传统的大英帝国就和谁是重要的商业伙伴。因而,卡梅伦其实并未脱离欧洲看中国的基本观,并非是对中国顶礼膜拜,而是通过深化对华关系,提升大英帝国的竞争力。

  卡梅伦让英国学生放下法语和德语,去学汉语,自然不能从字面意义去浅薄解读,而应领会内中深意---正视中国崛起,和强者为伍才能自强。

  有趣的是,就在卡梅伦在英国强力推广汉语之时,中国高考制度关于英语科考试的改革已经启动。从北京到江苏,英语在高考中的地位将比以往降低许多。英语和汉语,英国和中国,从语言到国家地位的调整,也隐喻着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中国在全球的地位的确在提升。

  但不管英国人和欧洲人对卡梅伦对华“卑躬屈膝”如何不满,卡梅伦的远见和勇气超乎寻常。客观而言,英国虽然失去了大英帝国的“日不落”荣光,但作为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方方面面都值得中国学习。但他看到了中国作为新兴强国的生命力,而主动承认这种新兴活力,并与之主动构建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这意味着英国的清醒与理性。联想到当年康乾盛世余辉夕照的乾隆皇帝,面对英国女王使臣玛噶尔尼期望通商而盲目自大的情形,卡梅伦就比乾隆皇帝高明得多。凭此,英国也不会像大清帝国那般“亡也忽焉”。

  当然,卡梅伦号召英国人放下法语德语从娃娃开始学汉语,并不那么容易。一是英国人不是首相说了算,何况英国国内已经对卡梅伦不满了。卡梅伦的“汉语论”,也许发自内心,但也无法让英国人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对中国还不了解尚存偏见的英国人也不至于热爱来自东方的方块文字。二是汉语比拼音文字难学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相比同源的德语和法语,英国人也不会对学习汉语有多少热情。三是从地缘和实用性而言,汉语在英国人的心目中也不如欧洲语言来得实在,除非那些想到中国留学和工作的英国人。

  事实是,虽然孔子学院在英国努力推广汉语,但英国的汉语教学并不乐观。来自英国的一项民调显示,只有3%的小学和9%的中学提供汉语课程,2%的学校表示汉语课程已经被完全撤销。汉语在英国的困境是汉语教师少,且来自中国汉办的汉语教师对英国教育体制水土不服,汉语教学在英国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相反,英语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语言,在中国几乎是全民都在学习英语。从幼儿园到大学校园,英语都是必修必考课程,而要找到一个好工作,英语能力也是要件之一。更要命的是,网络时代通行的语言是英语,不掌握英语就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就而而论,有着世界上最多网民的中国人,从生活方式的角度言,也离不开英语。

  汉语开始在世界流行,中国的地位在提升。英国人学汉语,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人学英语,则是习惯成自然。

  故而,不管中国英国,也不论汉语英语,若能掌握”双语“,这倒是双赢之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2 05:38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