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40|回复: 1

丁咚:中国调适外交战略挺进亚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31 08: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共中央近日在京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以专题形式就某个领域的外交战略问题召开最高规格的座谈会,在中共建政史上极为少见。

  在习李体制全面运行一周年之际,包括周边外交在内的一系列外交行动表明,在中国国内发展和国际局势呈现愈益复杂情势的背景下,中共新一届领导层正在寻求摆脱传统外交政策的阴影和束缚,重新审视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并针对战略性挑战和突出问题,积极调适外交思路和战略,制订新的外交政策和策略,谋求最大程度地实现以有利的国际关系促国内稳定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自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战略以来,中国历任领导人都恪守这一对外交往的根本指导方针,虽然某些时候存在局部微调的情形,但总体上谁都不敢逾越乃至修正邓小平的外交原则。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在经历三十余年的市场经济改革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复杂和全面的变化,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政治体制机制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愈益凸显,各种社会矛盾愈益集聚,中共长期执政的压力与日俱增,由此而生的危机感促使其对外战略首要考虑的问题是,防止在中国外部形成以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划界、针对中国的同盟。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已达到了相当规模,欲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以维持中共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和民意支持,就需要战略能源资源的稳定供应,加强国际经贸往来,因此,确保国际运输通道的安全,发展更紧密的对外贸易关系,对中国而言,极具战略意义。

  而从国际关系角度来看,中国政治发展的不确定性、崛起大国富有侵略性的历史记忆、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恐惧等,导致了西方以及亚洲邻国对中国的潜在疑惧心理与日俱增,深刻影响了各国对华态度和战略选择。一言以蔽之,对很多国家而言,可能在经济上必须坚持甚至是依赖与中国的交往,但在政治和战略层面与中国的关系,又表现出相当的脆弱性。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这些因素使得中国与有关国家的领土争端呈现出复杂化态势。比如日本,骨子里其对恢复其作为正常国家的地位,在政治和军事上增强在地区的影响力的意图从未改变,但东亚各国对中国的防范心理,成为其可资凭借的“资本”。又比如,中越、中菲领土争端本来就历史久远,争议颇多,谁是谁非,莫衷一是,但如中国展现强硬姿态,就易招致外界更多联想,相反,它们的一些举措则能赢得同情。

  中国外交战略的变化和外交政策的制订,基于对上述内外形势的研判。随着习李体制政治地位日趋巩固,其外交工作力度也随之加大,外交战略逐步成型。

  中共新一届领导层的外交风格从主要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的外交出访轨迹,可管窥一斑。习近平打破外交惯例,特意突出俄罗斯作为其首次专访的目的地国,并将非洲传统伙伴国、拉美国家纳入中国外交的第一梯队,却好似不经意地才选择了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庄园会晤;在对中亚四国访问后,又利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契机,访问东盟重要大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李克强就任总理后仅有的两次外交行程横跨亚欧两大洲,先后访问的对象包括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德国、文莱、泰国和越南等国。

  他们的出访安排大体勾勒了中国全球和地缘战略的轮廓。

  从全球角度来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基轴。中国一切对外交往活动,尤其是在战略层面上,都是奠基于中俄之间稳定、亲密的战略协作关系的。而除了非洲这个传统的外交伙伴外,中国将触角扩大到被美国视为后院的拉美,并视之为另一个全球战略支点。相比较而言,老欧洲在中国的外交棋盘上地位有所降低,但继续加深与中国友好国家的交往,打破美欧铁板一块的格局仍是一个基本的策略。中国的全球战略选择,表明其原有的中美俄均势外交发生了微妙的倾斜,要害是在经济地位跃升、中美竞争性因素增强,特别是中美在政治领域的潜在冲突愈益显现的情况下,中国试图未雨绸缪,对之进行战略预应。

  中国的全球战略转型,也延伸至地缘政治博弈。周边区域是中国战略利益密集区,也是中国海陆战略运输通道的必经区域,它们对确保中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利益关切至关重要,因此,亚洲邻居尤其是周边国家在中国的外交大棋盘上的战略地位持续上升。

  挺进亚洲,利用利益纽带参与主导亚洲议程,以强制力牵制日本的地区霸权冲动,避免在日本的积极运筹下,形成各国“合纵”共同对抗中国的格局,稳定后院外交基本盘,并从战略上遏制美国在亚洲的超级存在,为中国内政稳定和中共的长期执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新方向和新选择。

  在此方针指导下,中国通过与俄罗斯高调“准结盟”,在攸关美国安全利益的敏感区域安排战略棋子,公开航空母舰、战略核潜艇等国家战略军备,在西太平洋实施远海实兵对抗战略大演习,远赴巴西进行联合演练,频频在东海、南海展示“肌肉”,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等,向外界发出摒弃“韬光养晦”战略、更新外交理念和政策的明确信号,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讲话中以“更加积极有为”六字对此进行定位。

  除了对日本的冒进主义,周边的安全隐患,以及美国保留在亚洲存在的政治意涵的担忧,具有其合理性以外,在苏东剧变后政治神经已显得过于敏感的北京外交决策者们,某些时候表现出冷战式零和外交思维,对美国的再平衡战略进行了令人不安的研判,似乎对该项战略中谋求在亚洲维持战略性“均势”、防止任何一方脱逸出现存国际体系的基本面过于忽略;而对其政治效果则进行了过度猜测,并基于美国作为“潜在敌人”,欲针对中国建立泛联盟体系,寻求新的对抗,来构建新的外交战略。(本文发表于 10月31日《联合早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1 09: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全球角度来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基轴。中国一切对外交往活动,尤其是在战略层面上,都是奠基于中俄之间稳定、亲密的战略协作关系的。而除了非洲这个传统的外交伙伴外,中国将触角扩大到被美国视为后院的拉美,并视之为另一个全球战略支点。相比较而言,老欧洲在中国的外交棋盘上地位有所降低,但继续加深与中国友好国家的交往,打破美欧铁板一块的格局仍是一个基本的策略。中国的全球战略选择,表明其原有的中美俄均势外交发生了微妙的倾斜,要害是在经济地位跃升、中美竞争性因素增强,特别是中美在政治领域的潜在冲突愈益显现的情况下,中国试图未雨绸缪,对之进行战略预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7 15:01 , Processed in 0.1250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