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12|回复: 2

井底望天:美对华三种战略思维点评(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4 12: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完了同学发的链接,发现最后的结论还是找炮灰。

  这里还有其他的文章,还有ElbridgeColby的,有同学翻译下,进行下点评,

  我看了一下文章的大体内容,就是美国的战略家们很纠结。

  主要就是对付中国这样的一个陆海两栖的国家,除了到核战争的水平,美国并没有很好的军事选择。

  而封锁和孤立,对中国这样一个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区,就是你自绝于经济繁荣。

  在军事上,采取攻击的海空一体话战略,在经济上,采取封锁和孤立的离岸控制战略(没办法离岸平衡,因为我说过中国是统一的,欧洲是分裂的),都是源于对前苏联的思考方式。

  那么大家可以看对应的中国的应对方式,比如对三峡大坝的增加防守能力,还有中亚的能源通道等等,都可以看到。

  (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分三期进行点评。)

美对华三种战略思维点评(一)

  一、离岸控制

  尽管与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非常得低,但美国必须拥有一个策略既可以发挥它的优势,也可以降低核扩散的风险,以及减少损失。

  在财政缩减难以避免的情况下,美国必须选择一个低成本的亚太军事战略来维持美国在这个地区的影响力和存在。在现阶段,美国在执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缺乏相对应的军事策略来指导即将到来的下一波军事采购和力量结构部署,而目前的挑战是美国需要在和平时间节省开支,与此同时也需要保持有利的态势来在和平时期发挥影响力以及在战时保卫自己的利益。

  本文所提及的离岸控制简称OC(offshorecontrol)是替代方案,与英国的离岸平衡不同,OC战略的出发点并不是假设美国可以在中国陆地周边扶持一个同盟国来挑战中国的陆上强权,而是与亚太国家构建联盟来保证美国有能力截断中国的能源进口与商品出口,并保卫这些亚太盟国。

  离岸控制将会在第一岛链内遏制中国的海权,并且保卫这些岛屿,更进一步主宰第一岛链外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其本身目的是通过某种军事对峙来绞杀中国的经济,而不是通过空中打击来破坏中国的基建设施。这将迫使中国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来对抗美国的强势力量。其重点就是OC提供了一个超越海空立体战的可操作战略方案来通过美国的地缘优势将海、空、陆的力量做最大限度的发挥。

  这个想法是要在减少美国防御资源的同时平衡中国的在反介入和区域封锁(简称A2/AD)的能力,以此迫使中国花费大量资源来发展力量来对抗离岸封锁。

  很明显,离岸控制(OC)还在初期发展阶段,因此需要从政治、战略、操作性和战术方面来研究它的可行性。本文只对这些问题提纲。

  政治考量

  主要问题是:这个战略能否有效的阻止中国发动战争并确保美国的盟友们可以忠实的执行这个战略?能否通过海空立体战的威力来在一场短期的战争中来打败一个陆上强权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美国所提供的威慑和保证能否让盟友们同意美国使用他们的基地来对中国进行打击是未知数,尤其是当他们都处在中国的打击范围内。因此任何构想通过非核战争来打败中国的企图都是值得怀疑。

  与此相反的是,OC所提倡的是战略构想,对中国和美国盟友们都是透明的,并加强了在和平时期的可行性,美国将只会为这些国家提供保护来对抗中国的军事压力,并且将不会有任何力量对中国的领土或者领海进行军事打击。

  此方案是美国在处于和平时期的,经济和政治上最可持续的,它可利用美国现在所有的力量,而不需额外再购买大量的军事装备,比如同样的支出,美国可以购买7艘维珍利亚潜艇,而不是另一艘航母。

  风险与可持续性

  从战略上看有两个问题。首先,本方案中的战争风险有多大?要注意的是这会导致核扩散吗?第二,这个战略在和平和战争时期都是可持续的吗?在和平时期需要投入多少资源来包围中国?美国和盟国都会遵从这个设想?

  虽然孤立中国将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伤害,但任何主要的中美冲突也将造成同样后果,所不一样的是全世界的经济将可以在这个时候重新洗牌,而中国在面对离岸封锁的情况下,仅凭新丝绸之路是难以维持繁荣的。在这种构想下,美国将在延续的冲突中处于有利位置,况且,在不摧毁中国陆地建设的情况下,为将来的全球贸易复苏埋下伏笔。虽然大家可能不喜欢这种说法,可是全球经济繁荣已经离不开中国的经济繁荣了。

  因为OC这个构想对参与者,包括国家与企业都是透明的,各方都可以对与中国来往的船只贸易制定应变计划,来减低不确定性,万一美国要对中国陆地进行军事打击,也可降低伤害。

  遏制,防守和控制

  离岸控制的中心思想是:1遏制中国在第一岛链内的制海权。2构建那里的海空防守,3掌握第一岛链外的制空权和制海权。避免对中国本土进行军事打击,而此举将降低核扩散的风险,从而降低了执行本战略的成本和更加容易结束战争。(如果中国本土没有受到严重伤害,GCD将可以像以前那样宣传“给对方上了一课”,从而体面的结束战争。)

  遏制的这部分将会发挥美国的强项,主要依靠攻击潜艇、水雷和在第一岛链内的有限空中力量。

  而防守的部分将依靠A2/AD(反介入和区域封锁)来保护盟友,美国可以运用所拥有的各种武器来保护盟友的领土,当然也应该鼓励盟友们做出贡献,迫使中国放弃本土地缘防守的优势,长途作战与美国和盟友构建下的优势海空力量进行较量,这样陆基防守力量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美国应该鼓励盟友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并通过更多的军演来建立更紧密地联系。OC战略扭转了美国的财政劣势,因为它增加了中国的成本,并减少了美国的财政投入。

  控制阶段的主战场在第一岛链之外,其手段将综合了空中、海军、地面力量以及租借的商业船只来截断中国经济所需的主要船只,其目的主要是截断中国所需的能源进口,因为中国只进口它所需的6%的能源,但是中国28%的经济是基于出口的,如果可以控制马六甲等重要海港通道,那中国的出口通道将会被切断。如果中国改变了航线,那最可能替代通道如巴拿马和麥哲倫海峽也处于美国的控制下,中国的出口主要靠大型货轮,而这些在商船是很容易被追踪和猎捕的,而中国本土的军事力量则是鞭长莫及。

  孤立战略

  任何企图打击中国本土的构想只能让中国的防守力量得到发挥,对中国实施打击的话只能是让数量有限和昂贵的军事装备直接对抗中国强大的防守力量,把各种攻击力量置于中国老旧防守系统的射程内,而这些老旧的防守系统虽无法成为有力的进攻力量,却是中国整体防卫力量的有力部分,面对外部打击的时候,中国也可以学习英国在1940那样把有价值的资产搬入腹地。中国是个幅员广大的国家,并且拥有大量的移动导弹发射平台,以及遍布各地的军用和民用机场和隧道,打击中国本土只能是让中国各色各样的新旧武器得以最大限度发挥,并且增加美国在这广大土地上寻找打击目标的难度。

  相反的,离岸控制是把中国孤立,并迫使中国把有限的高性能武器来对抗美国与盟友的海陆空的一体防卫系统,而美国和盟友们的地基防空导弹、短途空中力量与电子战力都将可以大限度发挥威力。如果中国想突破离岸控制,那么唯一的策略就是发展强大的环球海军,这一项将耗去数十年和数以万亿计的发展。

  离岸控制的重点

  离岸控制的主要优势在于:

  因为高度的可行性和透明度,增加了威慑力和保证力,降低了核升级的危险因为美国不会打击中国本土。

  在面子上,使中国领导人可以相对容易宣称胜利并结束战争,就像在朝鲜、入侵越南和俄罗斯与印度的边境冲突。

  降低了美国在和平时期为这个战略的支出。

  中国将被迫在武器劣势的情况下作战,美国将可发挥在海上的最大优势,并在中国的防守力量外作战。

  美国的陆军可以发挥作用参与对船只的控制。超过870艘大型巴拿马船将构成全球三分之一的运力,到时候没有美军将没有足够的船只可以控制这些船,但美国大量的水陆两用力量和陆军也可以出力控制这些船只驶离封锁区域。

  离岸控制的战略出发点是因为核武器的存在,而使GCD垮台的风险太高了,但当我们被迫要面对一些冲突的时候,这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替代方案,发动一场经济战来减少对中国腹地的破坏与伤亡。

  井大点评:

  要了解离岸控制就需要知道另一个概念---离岸平衡。

  离岸平衡的概念是英国人搞出来针对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的。

  离岸,顾名思义就是离开海岸。这里有一个潜在的条件,就是你离岸的力量比较强大,比如离开海岸之后,你的海军和空军的实力和投放能力都比较强,而你在岸的能力比较弱,离岸平衡的实例可以参照英国和拿破仑法国对抗的历史。

  但是在离岸平衡上面,你需要有一个岸上的落脚点才可以去做平衡,当时英国用的岸上落脚点就是西班牙。所以要对中国施行离岸平衡,你需要这个支持点,这个支持点,在东亚,因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所以我们称为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那么我们也知道历史上发生了两次战争:一次叫做朝鲜战争,一次叫做越南战争。

  有了这个支持点,主要就是必须具备有“信用”的军事入侵的能力,比如当年中苏交恶,那么苏联在边境陈兵百万这个就是有信用的入侵能力,而美军在韩国的三八线以南的3-5万人就不是有信用的入侵能力,因为如果你想打过来入侵的话,还没有看到鸭绿江,已经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剩下来了。

  那么离岸控制的战略是要用来代替之前的海空一体战的,因为海空一体战是操作方法而不是战略。海空一体战是当初对付苏联而搞的陆空一体战的翻版,因为怕苏联一下子就把欧洲给打下来了,所以是要用猛烈的打击力对苏联本土开打。当然事实上那个战法也是胡扯,因为你开打的同时,苏联就把战火打到美国去了,因此后来对付苏联的战略,在欧洲不算是离岸平衡,因为美军自己在德国和西欧其他地方驻军就蛮大的,陆军大概10几万全部上了。

  那么后来英国用离岸平衡来对付德国,效果也不佳,因为英军和法国等盟军都被德军给赶到海里去了,人家德国空军还天天对着伦敦轰炸。

  所以离岸平衡也是一个字,扯。

  因为如果你的空军强大到可以掌握陆上的制空权,你干嘛不上岸?而如果你的空军被人家压着打,你躲到海岛上就可以幸免了吗?所以这些战略都是旧的作战思维和武器体系下的产物。

  那么现在看离岸控制的战略是想达到什么企图?

  第一个,要应对美国财政缩减的大背景之下,靠低成本的亚太军事战略来为美国捞取好处。

  第二个,需要降低核战争和核扩散的风险。

  大家知道,海空一体战的主要要求就是先发制人去攻击中国大陆的军事目标,这个就可能导致直接核战争的风险。

  那么离岸控制,要求的是两点。

  第一,要能够切断中国的能源进口和商品出口。

  第二,要能够保护和美国合作的亚太盟国不受到打击。

  具体实施方面就是需要在第一岛链里面遏制中国的海权,然后在第一岛链之外可以控制制空权和制海权,主要目标是通过军事对抗来绞杀中国的经济。

  我看这个战略的主要想法,估计还是靠马六甲海峡和巴拉马运河的控制,因为中国到日本、韩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海路是没有能力切断的,那么其实主要打击的就是中国的能源进口和到欧洲/非洲的出口。

  那么能源进口方面,中国最关键的反制当然就是靠来自中亚、俄罗斯的能源补充;另一个就是实现交通的电气化,而发电的战略物资--煤炭,中国是一点都不缺。

  那么在产品出口方面,估计除了俄罗斯护航的北冰洋航线和陆上铁路,还可以出动俄罗斯挂旗的船队。

  当然,如果中国的出口对欧洲经济影响太大,美国投鼠忌器就比较难动手,而如果中国的出口对欧洲经济影响不大了,那么你去卡也没啥可卡的。

  所以中国的转型就是对外界的依赖程度越低,你就没有能力去封锁,毕竟要封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不是太好玩的事情。

  所以我觉得这个战略,意淫的成分也比较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9: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2B思维也叫战略,怪不得玩不过T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1 06:08 , Processed in 0.09379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