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 Nison(史迪夫.尼三)被称为美国K线图之父。尼三30多年前在股票行工作时已喜欢股市技术分析,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任职美林证券(美林证券后被美国银行收购合并)时遇到一名日本股票经纪商,通过这位经纪商了解日本阴阳烛技术分析——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K线图。尼三于1989年为期货杂志写了一篇文章,向美国人介绍日本的阴阳烛分析技术。尼三认为标普500指数近期出现熊市信号,持续了6年半的牛市将会完结。他所指的熊市信号乃被称为“空头吞噬”型态。今年6、7月间标普500指数几次出现类似型态,他在接受MarketWatch的采访时表示几个月前就退出了股市。尼三指目前股市走势图很让人担心,因为自5月份标准普尔500指数出现高峰以来,K线图中已经出现了四个“空头吞噬”烛台形态。
不过,我认为,若没有波浪理论及平均线理论的支撑,K线组合只是短期现象未必就是长期趋势。例如标普500指数1990年5月至8月的月K线组合是典型的见顶形态,至少要跌至1987年10月股灾的低位水平,然而,当时标普500指数再跌一个月便见底,再度上升并创新高。以波浪理论分析,1990年见顶下跌,最多是一个第4浪下跌。又如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6月至8月的月K线组合又是一个见顶型态,然而标普500指数在随后两个月又再见底,并且上升创新高,于2000年3月才见顶。如今,美股又面临同样的情况,在K线图上,随处可见的熊市信号或者见顶型态。然而以波浪理论观之,今年夏天的下跌最多是一个第4浪,并且均线系统良好运作,未来美股创新高的可能性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