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50|回复: 0

彼得吠斯克:日本转投货币宽松阵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7 09: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稳健货币政策阵营的最后一名“武士”也缴械投降了吗?看上去确实如此。日本央行(BoJ)决定引入一个通胀目标,并把债券购买计划的规模扩大一倍。至此,世界各国都已转投宽松货币政策阵营。这件事很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令人意外的是日本央行宣布这一举措的时机。今年1月底,当时在伦敦的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Masaaki Shirakawa)还在重申日本央行经常说的那句话——日本的通缩是结构性的,没得治。几周之后,他就转投积极货币政策阵营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180度的大转弯?原因很可能是政治现实。日本央行的特立独行已变得越来越难以维系。

  2008年的雷曼(Lehman)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Fed)和英国央行(BoE)开始大举实施定量宽松政策,这涉及到购买大量政府债券。对许多新兴经济体来说,由于其本币与美元挂钩,因此它们在事实上输入了美国的超宽松货币政策。

  2011年,稳健货币政策的两大传统堡垒——欧洲央行(ECB)和瑞士央行(SNB)——倒戈,转投通货再膨胀阵营。这两者的倒戈决定,都是出于政治实用主义的考虑,而不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信念。瑞士当时的问题是,瑞士法郎的坚挺严重抑制了该国的经济活动。欧洲央行当时则迫切需要支撑银行业体系在欧元区外围国家问题债务上的敞口。

  上述这些事情反映出一个更大的麻烦,那就是高负债与低增长(甚至零增长)并存的世界所特有的压力。

  在发达世界,社会和政治风险的平衡正推动政策尽一切可能朝通货再膨胀的方向发展。在新兴世界,自身政治地位往往脆弱的政策制定者们也一直跟随这个趋势,为的是保护出口部门的就业。

  白川方明本月早些时候接受国会质询时饱受折磨。日本企业界强烈抗议日元飙升。索尼(Sony)、夏普(Sharp)和松下(Panasonic)等大名鼎鼎的日本公司都出现巨额亏损,而韩国三星(Samsung)的利润却创下历史新高。日元兑韩元汇率自2007年以来翻了一番,这虽不是唯一的致因,但它确实没起什么好作用。

  以一些最客观的指标衡量,日本央行有充足的理由追加宽松力度。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Deflator)过去12年里每年下降1%至2%,但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如今却小于2006年。

  与欧洲央行不断激增的资产负债规模相比,日本央行追加的10万亿日元资产购买只不过是“麻雀的眼泪”。要想产生实质性影响,它还需要采取更多举措。最终它会这么做的,不论它是否愿意。从政治的角度看,它已经把自己牵扯进来了。

  首先受到影响的将是金融市场。如果一家央行不断购买本来会被私人部门投资者购买的资产,那这些投资者就不得不为他们的资金另寻投资对象。过去几年的经验是,人为减少无风险资产的供给,会提振对风险资产的需求。

  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则更难估计。尽管英国央行吸纳了25%的英国国债,但它却未能把通胀预期提升到危机前水平的上方。在一个去杠杆化的世界,股价升高所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

  日本及整个世界提升通胀预期的一种方法是,推动股价强劲上升,升到使投资者开始把一部分资金投向房地产和大宗商品这类硬资产的程度。通胀的本质是“实物”价格的上涨。

  正如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通胀高峰过去很久之后通胀才最终被制服一样,在债务危机和通缩被消除之前,可能也需要经历几轮循环。

  在当时,正是通胀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如英国和美国,从驯服通胀的斗争中获益最大。而在上世纪80年代初通胀就已处于低位的日本,最终却陷入了通缩。

  如果这一次世界遵循同样的模式,那么通缩问题严重的国家将获益最大,而高增长的国家可能最终会陷入严重通胀。

  下面这个观点看似十分荒谬:与新兴世界中的明星国家相比,备受债务困扰的日本和欧洲核心国家的经济,可能是更好的投资对象。但是,它会比1974年时的那个观点——未来数十年表现最好的股市将属于备受通胀困扰、因罢工而陷入瘫痪的英国——更荒谬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9 20:52 , Processed in 0.3415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