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79|回复: 1

周蓬安:两则暖新闻,凸显“医者仁心”尚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6 23: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在医患互信降至“冰点”,“医患矛盾”不断升级,“医闹”新闻越来越密集,医护人员人身受伤害案件频发,甚至到了需要警察保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今天,有两条“暖新闻”让我们看到如今的“白衣天使”,还是有人将“救死扶伤”当作自己的职业道德,仍在孜孜追求“医者仁心”的从医本能。

  6日,大河网一篇题为《洛阳52岁女医生离世:把能用的器官都捐了吧》的文章报道,现年52岁的洛阳市中心医院内科系主任、心脏重症监护室主任王晓阳,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坦然面对,接受系统治疗,病情稍微好转就去医院上班,坐诊、查房、看病人。她在感觉自己时日不多时,就托同学帮助联系角膜库,要把唯一有用的东西留给需要它的病人。10月2日,王晓阳与世长辞。

  据我了解,中国人因为受传统文化糟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影响,捐赠器官甚至献血都为多数国人所无法接受,导致很多可以治疗的患者因无法及时得到器官移植而死亡,一些需要输血的病人无法及时施行手术。笔者曾写过,高科技水平远不及西方的中国,从美国、欧洲、日本进口尖端设备并不难堪,但若从西方进口科技含量并不高的血液制品就是耻辱了。同理,中国因人体器官捐赠严重不足,导致病人无法实施器官移植而死亡,也是悲剧。

  王晓阳主任生前认真履行“救死扶伤”的医生职责,死后主动捐献眼角膜,给他人带来光明,这不仅是一位具有人间“大爱”的普通人,更是一位具有“仁心”的好大夫。在“假爱”盛行的当今社会,我们必须为她实实在在的举动高高竖起“大拇指”。

  同日,中国青年网一篇题为《医生被患者打伤住院 20小时后穿病号服抢救病人》的新闻介绍,10月4日凌晨3时许,邵姓男子酒后来长兴县人民医院急诊室就诊,当班刘建峰医生及时接诊,在询问病史过程中,邵姓男子对医生问询产生误解,遂拿起地上的防滑警示板击打刘医生头部,导致刘医生头部外伤,随后晕倒在地。

  刘医生经积极救治,住院接受进一步治疗。而他在受伤约20小时准备休息时,突然听到门外传来急促的呼救声后,立马起床,穿着病服,带着头套,尽快挪动着脚步进入了隔壁病房,对这名病人进行胸部按压,实施心肺复苏。5分钟后,病人心跳、呼吸开始恢复,情况得到有效缓解。随后,这名病人被紧急转入ICU病房救治。

  该案首先反映出医生已成为“高风险”行业。而形成这样的一个局面后,最终受害的必然还是患者。这就是“恶性循环”。

  以笔者的理解,刘建峰医生在自身被打晕倒住院20小时后,在第一时间赶赴隔壁病房参与救治危重病人,无疑是出于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本能,是职业使命感驱使他情不自禁地带病救治其他病人。按照当班护士所说,刘建峰当时正是一名脑震荡、头部外伤的病人。

  笔者曾认真思考过当今中国“医患矛盾”的产生原因。认为最主要还是体制机制问题。一方面,失衡的“高药价”等原因导致治疗费用越来越高,城里人不敢生病,乡下人“因病返贫”,人们明知多掏了“冤枉钱”而怪罪医生,且有些热衷于“卖药”的医生,又确实是推高医疗成本的罪魁之一。另一方面,因为医院分配制度无法体现医生价值,高级医师的收入比新入门医生高不了多少,身为医学专家的院长与对医学一窍不通的书记收入差不多,导致医术精湛的医生失去职业荣誉感,收“红包”或是其弥补医术荣誉感的一种途径,这与优秀老师带“家教”有相似之处。

  实际上,“红包”问题如此普遍,与患者的娇惯也有关系。以我对医生的了解,你不给他送“红包”,他也会认真治疗,做手术也会一丝不苟。患者之所以给医生送“红包”,还是因为这个社会已失去互信,大家都送,你不送还不放心。同理,纳税人给公职人员送“红包”,家长给幼儿园老师送“红包”,本身也都没有必要。但部分投机分子带了“坏头”,让极少数公职人员、老师到时候惦记着,整个社会风气就这么被败坏了。

  但我们也应该乐观地看到,即使在如今近乎全民腐败、全民“互害”的大环境下,好医生还是层出不穷。我的一位同事就曾告诉我,她孩子在本地最有影响的一家医院住院,一位医术很高的医生收下了她的“红包”,但等手术结束,“红包”变成她为孩子预交的住院费,令她十分感动。

  在“医患矛盾”紧张,医生职业道德备受诟病的今天,洛阳市中心医院主任王晓阳主动捐献眼角膜,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刘建峰医生穿病号服主动抢救隔壁病人,都毫无疑问地告诉大家,中国“医者仁心”尚存。只要这个社会整体道德得到提升,医生群体的道德也一定会相应得到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7 02: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闹。 问题不是医闹,而是霉体和法院。对比一下你就明白了:全国范围内,一天要做多少台手术?有多少医闹?一场医患事件,要被霉体,网络提及N次。这又是什么概念?正是借用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观点,咱们医患关系被大大高估了。就如救人被讹事件一样。全国范围内,一天内有多少人伸出援助之手?不损害自己的利益的情况下顺手帮助别人一把,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想法。又有多少人被讹?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1、霉体的作用;2、法院的公正,坚决不能用懒人断案!只要把这两点搞好了其实是很小很小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4 20:33 , Processed in 0.1720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