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45|回复: 0

刘晓博:股市楼市,资金面风云突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9 09: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广州日报》报道,一个为楼市、股市供应资金的重要渠道——万能险,正在被监管部门“拧紧水龙头”。

  这篇报道透露了一下重要信息:

  1、浦发、交行等部分银行表示,已停售万能险品种,更多银行则表示已暂停中短期万能险品种的销售,且额度大幅收紧。

  2、此前收益率5%以上的万能险产品随处可见,7%~8%的收益率也不鲜见,但如今收益率只要超过5%的产品就是香饽饽,甚至还要银行专门留存额度。

  3、多家银行表示,在售万能险已没有两年期及以下产品了。比如某国有银行目前只有3年期以上的万能险代销,9月1日才开售,而且销售时间只有一天。

  而保监会每月公布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最近几个月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增幅,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其中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7月跟6月相比几乎是零增长,这是比较罕见的现象。

  另据“财新网”报道,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和前海人寿这三家屡屡举牌上市公司的险企,近期都压缩了中短存续期产品,在6、7两月的规模保费均出现负增长,富德生命人寿更是连续4个月负增长,华夏人寿连续3个月负增长。2016年7月单月,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和前海人寿的规模保费增速分别为-62%、-50%、-37%。

  另外一组数据则显示出部分保险公司对万能险的高度依赖。据中国网财经记者统计,今年前个5月共有24家寿险公司的万能险保费占公司规模保费的比例超过50%,其中 7家险企的这一比例接近100%。

  那么,监管部门为什么对万能险“痛下杀手”?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监管部门眼中,万能险过于突出投资理财功能,保险功能反而受到淡化,不符合保险产品的本义。

  2、在激烈竞争中,万能险的预期收益率高企,部分产品加上保险公司营销、管理费用年利息成本超过10%。在资产荒时代,这只能逼着保险公司“铤而走险”,加杠杆进入股市、债市、房地产市场,最终酿出金融风险。

  3、被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斥责为“野蛮人”的一批保险公司,就是通过高回报率的万能险迅速吸引资金,然后到资本市场上屡屡举牌上市公司,带来“短期资金、长期使用”的错配。

  我在本专栏中多次指出,在美元加息之年,由于中国本来就存在资产泡沫和汇率高估,因此“股汇双杀”随时有重演的可能。所以,防范风险就成为基本国策。

  怎样防范风险?一曰“砸赌场”,二曰“防止热钱扎堆”。证监会春节后加强了对股市、期货市场的监管,国家对一线、强二线城市收紧了楼市调控,这都是“砸赌场”。至于银监会规范银行理财产品,保监会收紧万能险,证监会清理基金子公司和私募基金,都是“防止热钱扎堆”。资产荒时代的“热钱”类似于荒年的“流民”,他们一旦扎堆,就可以掀起惊涛骇浪。

  上周,曾有传闻说管理层要求6000亿进入A股的“万能险”资金撤离,对此保监会曾专门辟谣。那么,如何看待万能险事实上的收紧呢?

  我的看法是:

  为了股市的稳定,管理层未必会那么决绝,要求流入股市的万能险必须撤离。但随着万能险管理全面收紧,产品的利率将不断下降,期限将延长,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将下降。这样以来,后续流入的资金将大大减少,万能险对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的“哄抬作用”将大大降低。

  所以,清理万能险对国内资产价格构成了中短期利空。但对于保险业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健康,构成了长期利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7 03:41 , Processed in 0.67188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