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漫步(9-12) (理论与实践,世界观、方法论,1西2特3社及其他)(上)
9
我是一个散步者,如博客真身头像所示,身处黑暗,脸朝着光明前行,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带着一点思考观察周边的事物。早在1980年代中期,我到安徽出差,到合肥,到苏皖交汇之地的马鞍山,到长江边上的采石矶,沿途所看到的土地并不比我湖北老家的贫瘠,不免一路感慨为什么安徽人会饿肚子?而我们却打小吃撑着?那时我已经是大学毕业一两年了,大学里已经接受了新的党史教育,知道了“文化大革命是十年浩劫”,到处有人吃不饱饭,只是我无论如何无法和自己儿时的记忆形成对接,再看到安徽也是那么土地肥沃,我心中就产生了那个深深的疑问,小岗村已红得发紫了,也未能消除我内心那个深深的疑问。
我是1963年出生,三年文革中家里吃不吃得饱饭我确实没有记忆,但从我记事开始,我就没有饿过肚子,差不多顿顿要吃撑的,那该是6、7岁的时候开始吧,是1969年的9大召开前后了。不久上了小学,小同学们给我一个外号“复肚”(吃饱饱后肚子显得比很多同学的大),村里大人则叫我“憨牯”(我们家乡把水牛叫牯牛,牯牛肚子大,牯牛干活不偷奸耍滑,我们把不偷奸耍滑叫做憨)。那时开始,生产队春播、夏收、双抢,秋播、秋收,冬天搞农田基本建设等等记忆,也都深深刻进了我脑海,磨灭不掉了。这是我多年前写那篇《远逝的钟声与逼近的贫困》的真实生活基础。
我小时候美好的记忆实在太多了,从来说起都是馋死同龄中很多没有去过乡下的城里听众的。河里捞鱼虾大家听说过不奇怪的,而门前水塘捞出虾米,带着水直接下锅,恐怕就不是很多人知道了。我妈妈每天早晨,第一件事一般是挎着篾编的菜篮子,到菜园子里(自留地)摘回好几种蔬菜,常有的是黄瓜,葫芦,茄子,辣椒,小白菜,小油菜,胡萝卜,白萝卜,土豆,丝瓜,南瓜等等,然后为一家人做饭(爸爸则带生产队社员去干活)。如果妈妈是摘了挂着露水的辣椒,多数时候会叫我去门前塘里捞半碗虾回来,伴炒辣椒。这时我就会拿了个淘米的簸箕,用三根绳子穿簸箕的三个点将其吊绑在一杆竹竿上,里面放些头天的剩米饭或者新米粒,然后到塘边石头上坐下来,慢慢把簸箕沉入水底,每几分钟慢慢拉起来一次,每次里面都会有几只或者一小把虾米,大小不一,常常十来次就是半碗有余,于是跑回家给妈妈直接下锅。有时我回去稍慢,妈妈会在灶台那里大声高喊:金椒都快下锅了,憨牯你怎么还不会回来(我老家称呼辣椒为金椒,我爸爸妈妈高兴的时候或者对我不满的时候,会叫我外号)。这个时候,我就不管多少,踉踉跄跄窜回家,把虾米给妈妈。这是夏天的一种记忆。
至于冬天,湖北、四川、湖南好多地方过年都有打糍粑的习惯。每年这个时候可是我们孩子们的一乐。打糍粑是把糯米蒸熟了,趁热在村里公用的很大的一个石臼里舂成糍粑。舂好后在大簸箕上或者平展在地上的晒帘(用作晒干稻谷、小麦、绿豆、黄豆等作物用的)上撒点面粉,用手慢慢揉展开打好的糍粑团让其自然冷却硬成粑。冷透后(往往是第二天)切成30厘米见方的块,用水泡在大陶缸里,半人高的那种陶缸。什么时候吃就捞一块出来切小片,锅里煎热即吃,蘸糖口感极好。或者做米饭时中途埋在米饭里一大块蒸透,软绵绵的吃起来香无比。其实,每年新糯米出来,好多家都要打一个糍粑尝尝新。有时哪家小孩子周岁,也会打一个,然后包在红包袱里送给人家做礼。
糯米粘性大,打糍粑的时候,在石臼里不好翻,要蘸水,水又不能多,否则糍粑不糍了,还不成粑。翻的不好 ,手就给舂头砸一下。我们家当年都是爸爸主翻,我自己大一点的时候第一次翻,手就给砸过。不管哪家打糍粑,一般都是前后左右邻家的小孩子都来了,围一圈,打到半好,就要一坨一坨揪来给孩子们吃,哪个孩子都不能少,谁没吃到就不走, 有的赖皮男孩子要吃两坨,女孩即使还想吃, 也不好意思再要,看到男孩吃了又有,她也不走,给她第二坨她就接着 。就我们家而言,我爸爸一般特别舍得,都是一大坨大坨给孩子们揪,往往第一个糍粑揪到最后就一点点大了。
有过这种美好撑肚子而不是饿肚子记忆的人,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70年代中国还有很多地方吃不饱饭的(反过来饿过肚子的人估计会有相反的记忆),至今我还是不信当年很多地方是这样,顶多相信有些地方可能,毕竟国家大,各地区确实农业发展不平衡。所以,我那次安徽之行形成的疑问,对于我后来研究毛泽东时代起到了第一推动力的作用。认识(系统的客观的认识可以形成理论)来源于实践,简单的感性的认识往往只是来源于经验直觉。后来研究了毛主席的《实践论》多遍,才真正明白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差别,才知道达成真理性的认识,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分析感性材料,然后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还需要第一次飞跃,而要检验自己的认识正确不正确,只有交给新来的实践去检验,经受检验了就是正确的(第二次飞跃),没有经受住就不正确,那就要再分析自己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再历练自己的理性认识。如此往返以至无穷。
10
形式上由小岗村导发的所谓改革开放,走到今天所形成的结果,引起了举国的关心和争论,也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民众的尖锐分化。毫无疑问中国的基本制度还没有最后定型,还在做最艰难的抉择。庙堂里说“不忘初心”,走完最后一公里。许多人觉得这个初心是毛主席在7大上强调的那个初心,而我则认为是邓小平1978年个人内心确定的那个初心,它由1979年小岗村的分田到户联产计酬为发端,如同展开卷帘一般慢慢展开。这个卷帘是如此之长,以致于展了38多年,还有“最后一公里”那么长。怪不得帕蒂党校的王长江说这个帕蒂太蠢,搞了三十多年的改革,还是没有到站。可不是吗!毛主席1953年开始搞三大改造,只用了3年时间就完成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特征的公有制改造,而改革开放把公有制还原成中国两千多前就存在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摸着石头过河”过了三十八年,居然还有“一公里”,那当然是笨蛋了,起码效率太低,不如毛主席改造私有制的速度嘛。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的社会矛盾也似乎激化到了社会动荡的边缘,而许多人看到房地产的泡沫还在加大,无论左的和右的人物,就都暗自里欢天喜地,特色要完蛋了,社会主义即将回归(左的期待),或者普世价值即将实现(右的期待)。各路大神对各种立场的人同时洗脑由来已久,时至今日,使被洗脑者无论在其他问题上不管怎么阶级对立,怎么水火不容,却在这个房地产硬着陆问题上,达成空前的共识。而本博在这个时候写了好几篇文字,最新的一篇是由前几篇衍生出来的《硬着陆还是软着陆?——一个独立观察者的政治经济学视觉》。
坦率说,我这个《人中漫步》本就有个含义,就是有意识把不同阶级立场的人引入共同热点问题下的思考,进行思想碰撞。所以,这几篇文字会引起争论实在意料之中,但居然是如此大的争论,则出乎意料之外,我甚至在脑海了浮现出文革中各派大辩论的场景。不过,高兴的是博友们可以看到,这些可能永远只能仰视各路大神的普通博友,所发出的反对我观点和支持我观点的真知灼见,丝毫不劣于那各路大神见解,也不次于那些专家们“穿着西服的预言”(鉴于此我不得不对所有博友表达最真挚的敬意)。
例如我上篇文章里提到了向松祚,他最近就发出了《中国经济不是L 型,很可能是I 型》。这位专家自命独立研究员,对于特色经济常发些“不吉祥”的预言,被市场看作中国经济的悲观论者,是唱衰家。其文老生常谈列出一堆数据,用了一堆的西方经济学的术语,从货币,信贷,财政政策到中国的资产结构,股市,房地产,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公共消费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很伟大的分析,并得出题目给出的结论。这个I型到底是什么意思,其文并没有明说,但很容易从这个I字母的形态得出是垂直降落,或自由落体,也就是硬着陆。那如何避免这个硬着陆呢?在他看来那就 “要真改革不是假改革”。何谓真改革呢?他说他出生在60年代中期,差不多10年吃不饱饭(比我还小两三岁,我总是吃的饱饱的,他却十年没有吃饱)。按照一般理解,这是在控诉公有制,那么他这个真改革,本质意思就是立即启动彻底的私有化,和帕蒂党校的那个王长江遥相呼应,朝野果有人在打通壁垒,首尾相接,形成联动之势啊!
对比向松祚的以上高论,我敢说,这种东西很难说比我博客里众多博友的发言高明,要说真有什么高明,那无非是用了一些一般老百姓看不懂的术语和不太留意或者没有留意到的数据(但我自负地说都没有逃逸我的留意)。例如,有位匿名网友就我文章内容对我提出几点忠告:
【1、“现在情况有点变化,特色在搞做大做强国企,这是个新情况。我需要纳入考虑了”——特色确实在合并一些大型国企,但是混合经营引入民资的举动也没有停止,例如最近发布《《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所以仅根据特色合并了一些大型国企就判断他们是从整体上做大做强国企,证据不充分。如您另有证据,望明确。本人理解,能拆的能分的还是要拆分,不好拆不好分的且能出口创汇让特色粉饰太平的,保持现状,甚至走向海外当冲锋队,但也引入“民资”股份,便于让民资分享收益。看到安邦这样的企业海外大手笔高价购置不动产,还有王健林在英国购置的一亿物业,钱从哪来?不能直拆,换一种方式吸血而已。
2、感觉右而左老师似乎还是把特色假设为有逻辑的正常人了。可特色做的好多事都超越常理。比如每次金钱外交都打水漂,自己面子里子双输。比如进口转基因大豆挤垮国内大豆产业,让自己的老百姓吃安全性不能保证的食品。例子很多。特色之腐败深入骨髓,那些靠金钱上位的人,除了收回成本获得更多盈余基本是一点人事也不干的。特色经常会出的是败招蠢招。特色的政治经济政策会照特色希望的方向走吗?做得蠢事多了,累积起来后果就大了。
3、“这些大央企一般几万甚至几十万职工,他们是组织纪律严明的训练有素的真正的马克思经典理论中的城市产业工人——无产阶级,他们要闹事那就是天崩地裂,而只要稳住他们,特色中央就会为软着陆赢得回旋余地”——对这些职工的作用,是不是太夸大了?他们占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工人阶级的百分之几?
4、文中说特色还有很多资源和工具可以利用,通胀、发行债券、裁撤冗员、反腐,可省下的银子够填现在的窟窿吗?这些手段和资源西方国家也用,一点也不特色。能走多远呢?】
对这些忠告我暂时只能做最简单的回复:
同意你列举的基本事实!它并没有逃逸我的视野和思考,(特色)他们当然感到了紧迫,所以政治渐进有加速的趋势,如果不出意外,摘下旗帜就在国企改革完成之后。这个我(很久)之前文章已经做出判断,就是对席梦思(船长)的两种推测:保得住(帕蒂)就保,保不住就两代会变两院制。这需要软着陆,他们清楚,我以为他们会成功。我回复【天问】的,对这个《意见》有个简评,可以去参考一下。(我在提出特色能够完成中国经济软着陆的一个依据是庙堂对国企混改的政策微动,提出了做大做强国企的新政策。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个调整的具体内容,本月18号有关《意见》出台,天问网友认为这个意见不支持我的软着陆的观点):
【天问】:【《关于持股试点的意见》要让做大做强国企的人们失望了,特色开始行动了,你还心存幻想。表明,1、国企缺钱了,2、国企官僚体制缺少活力,3、有人惦记着国企的资产,最终私有化,但要做的冠名堂皇,无把柄可抓。4、这种把戏90年代就干过,最终是倒闭关门失业。5、该来的比想象的快,完成后即政改】。对此我回复说:
《意见》符合他们的渐进方案,是在完成最后一公里,但更加慎重:【央企二级以上企业(含)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一级企业暂不开展员工持股试点。而在今年2月份,国资委发布“十项改革”试点时的提法是:今年计划在央企层面选择10户子企业,并指导各省市分别选择10户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中央一级企业暂不开展员工持股试点。李锦认为,如此调整试点范围折射出有关部门对员工持股颇为谨慎。首批试点原则上在2016年内启动实施,各有关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要严格审核试点企业申报材料,成熟一户开展一户,2018年年底进行阶段性总结,视情况适时扩大试点。对于员工持股比例,总量原则上不高于公司总股本的30%,单一员工持股比例原则上不高于公司总股份的1%。而在持股员工范围上,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机构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不得持股;如直系亲属多人在同一企业时,只能一人持股。实施员工持股的锁定期要求为不少于36个月。锁定期满后,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每年可转让股份不得高于所持股份总数的25%】。——摘自新华网《国企员工持股试点意见落地触及混改最深层》。关于如何选试点企业就不摘了。这个方案毫无疑问说明他们对于混改更加谨慎,行动更加周密。说明他们不幼稚。虽然目标还是最终干掉国企,彻底完成政治改制的经济基础,但所用时间会加长——除非有人冒险成功实现休克疗法。这个“意见”为我这篇文章提供了最新的支持(而不是相反),即他们先稳住国企,(为)实现软着陆(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要知道,当前国企的政治功能大于经济功能。稳住了国企就是稳住了政局,就为他们实现软着陆和渐进的政改赢得了时间。然而,彻底私有化国企那一刻,启动政改的那一刻,也就是社会政治动荡开始之时。这个我之前的判断维持不变。
于此,就需要提一下【转基因与天花—亡府警】的评论:
【我以为社会未必动荡!因为这帮东西在抓准了P民的心理之后,已经通过各种手段掏空了P民的大脑,把绝大部分P民都转型成为了欲望型动物!】
我说:
这正是他们可以软着陆的一个政治前提,当前他们拿不定的,是一旦国企整间整间破产,工人安置不下去,会发生什么?所以对国企非常慎重,对国企改革明显是退了一步,放慢了速度,参见昨天的《意见》。私有化绝对是死路,但阶级本性决定他们一定走完最后一步,而动荡就在那里等着。任何时候不要怀疑中国老百姓的反抗精神,这是一个只有毛泽东认清了的群体!中国老百姓人格弹性系数太大,决定了他们可以承受西方人和中国历代当权者难以想象的压力,而反弹的力量也在这个弹性系数里找到,而压迫越强反抗越强。像杨佳式的反抗是在被其压迫到最烈而做出的。所以一方面要看到老百姓被物化的现实,一方面要看到物化的结果,是欲望越大物质追求越大,满足不了,物化的人就是物质的炸弹。法国大革命需要的社会民意已经具备,但经济条件还不具备,现在是特色试图要跑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实现经济软着陆。他们会成功。
11
由上博友们不难看到,无论1西(此文中向松祚为代表),2特(本文中提出做大做强国企的庙堂智囊及其老版为代表),3社(此文中本博主为代表),不约而同把目光聚焦到了国企改革,可见在此中国道路走向取舍的关键十字路口,国企地位之重要了!我本人很久以前提出过保卫国企,那时是出于关怀国企工人,后来我不喊了,理由嘛,很复杂。三年前,特色混改一提出,我就说目标是私有化国企企业,可至今某个网友还那么好心看待特色,说那是要国企混了私企,吃掉私企。
关于国企工人的不确定性,我在上篇文章中提到他们的严密的组织纪律性,说国企工人是马克思经典理论中的无产阶级——城市产业工人,他们要闹事可就是天崩地裂。对我这个提法,李踏实网友表示了异议:
【请右而左论证一下国企工人群体是如何的“组织纪律严明”,以及猪龙鸡搞下岗的时候他们为什么没有“天崩地裂”。非常希望工人阶级中真有革命力量,但是身为国企工人的我是狗屁都没看到】。
于是我们有如下的一组对话:
--
右而左:你没有组织纪律,你天天在工厂里捣乱?迟到早退,破坏机器、生产管理?你把“有组织纪律”理解成了“必然造反”。
李踏实:你所谓的纪律性,不会有“山崩地裂”的力量。
右而左:组织纪律性是静态的,一旦工人被某种力量组织起来,这种组织纪律性就助力工人,形成定向的动态的攻击力,那就要山崩地裂,所以人家防范这个,把国企和大私企抓在手里。你去看当年的通钢事件,那就是一种山崩地裂的效果,它是点上的,人家要防范这种点上的山崩地裂成为面上的,全局的。朱(镕基)时代,各种矛盾积累不大,而且经济在高速上升阶段,再就业工程好搞,安置无问题,现在不同了。(他们把国企和大私企抓在手里,这是我上篇文章提出的观点,其政治目的是一样的,就是维稳,毕竟大私企里也是数量庞大的组织纪律严明的当代产业工人,哪怕主体是农民工)。
李踏实:山崩地裂的关键是你所说的“某种力量”,而不是其他,不管工人还是农民,如果有了“某种力量”来组织,那么都将爆发“山崩地裂”的力量,现在的关键是没有“某种力量”,而不是由于工农还能凑合着活下去。
--
【冥顽不化的老头】插话说:
但踏实还是相对的,在产业转移和转型的不安下,还真就存在特别令特色不安的上升因素,超级大企业改革千万不能有闪失,否则嘛!最后一公里,恐怕也只能通过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去走了,最后能不能躲开不落水的命运,天知道!这恐怕也是2特最不满1西吃热豆腐的性子。大约05年左右的春节前夕,开车听交通台,一位记者在早市一直跟踪观察一位衣着干净却不体面的中年妇女,见她转来转去什么都不买,知道城管催促散市市,女人敢买了一点甩卖的剩菜。听着心酸吗?这就是我们令人敬佩的中国百姓。记者上前打听,知是下岗者。
和李踏实的这个讨论其实触及到了最最关键问题:“某种力量”。这是什么力量?在毛主席领导的革命中,就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而这个力量现在没有出现,所以李踏实博友在回答【老头】博友就有了这样的担心:
没有马列毛的思想作为指导,中国人就是一盘散沙,靠着一点民族主义的东西能有多少力量,我是不太看好。即便是到了工农都没有安生日子过的那一天,有暴动发生,但没有指导思想的群众暴动,没有成功的例子,特色集团尽可武力镇压或者给点资源安抚。我只是觉得右而左此文的一部分过分强调了稳定产业工人对特色集团稳定的作用。不说工农都是革命的重要力量,就单说目前工人阶级的实际状态,不见得有多少凝聚力,各地国营企业有资方进入时,也没见到工人群体有多少抵抗力。都是工人随便闹,企业随便改。
李踏实博友的担心,我是很乐意请【penggh19660123】来答疑解惑的。这个算是给《人中漫步》(13-16)埋下一个伏笔。
昨天,有一位令我尊敬的老者【傻子212】加入讨论,他说:“右而左先生:在谈中国未来时,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参数须考虑----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我借用统计学的取样分析理论,简单回复了这位老者,但我不解的是,我简单之极的关于独生子女的几句评论,为何被吃了。老者自己说是个理工,还特别喜欢《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我说,巧的是我至今床头都放着这样的一本书,不时要翻翻。我刚回你的就用到了这方面的知识云云。可回复一提交,就又被吃了。不知道为何,我现在还不解。问老婆,她说,管理估计是个独生子女。若真,我就只好“呵呵”了。
世界总是归根结底属于年青人的,具体到我们中国不久的未来,就属于独生子女一代。大家关注中国未来,就要好好关注和研究这个群体。感谢老者提醒大家。
认为我考虑不周的和太乐观的人还有很多,例如最近发言的【赤道企鹅001】说:你也太过乐观了吧。凡正义之士都在期望着房价能够软着陆。但它也仅仅是期望而已。尽管有多种可操控手段和办法,但它绝非轻而易举之作,更可能是一场腥风血腥般的格斗!【Wufei1120】说:同意先生所说的,特色工具箱里工具的确很多。但社会发展到今天,至少有一个好的现象,以前怀疑特色党的人真不多,多数人是深信不疑的,但到今天,怀疑批判的人越来越多了,绝大多数人虽然不能像先生分析的这么透彻,但至少开始质疑了,这就是一个好的现象,量变最终会引起质变的。
对于这两位网友的看法,我当然不反对,但希望他们以及持相同和相似看法的博友,都不要把特色看作是纸的,一戳就破;或者看作好莱坞电影《木乃伊》中活动的木乃伊,看似巨大强大无比,却一碰就成碎块和灰渣。特色是有青面獠牙的,会吃人咬人,还能维持很多时间的。
12
疑似对方阵营来的博友对于我的“变节”送来了祝贺,一个尾号为505的数字账号说:博主的立场开始转变了。由原来完全否定邓开始的路线,转到部分肯定了。看来博主也开始正视现实了,好事。
我:你怎么看出的?乱弹琴。
505:博主已经不再坚持‘中国即将崩溃’论了,也承认政府管理的有效。可‘冥顽不化的老头’依然坚持:‘政府都是错的,政府无能的’论断。这么判断会离现实越来越远的。
我:你翻看我十几年的文章,我什么时候说过“中国即将崩溃”?或者哪怕附和这种论调?!我一直提出的是“3个30年论”!特色走不下去,必须改道,或者1西或者3社,并预测2030年之后中国发生根本性变革,(那时)1西3社都有机会。我还提出,不认清特色,革命缓行!等等等等。看好了,别张冠李戴。此外,我是在承认政府管理的有效吗?我是说他们现在有很多工具和时间空间,完成软着陆,还说他们学了很多毛主席的方法论!这是说他们管理有效吗?我从来没有把他们看成饭桶,我思维的原则是,把敌人看得比我自己聪明,于是我会发掘我的潜力找到对方的弱点打败对方。这就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看看现在批判现实的左右派,都把自己看成聪明绝顶,把特色看成傻瓜蛋,做出种种惊世骇俗的批判,然后预测特色明天就完蛋,预测了20年还是没有完蛋,就接着预测,接着发惊世骇俗之言。我这里历来没有什么惊世骇俗之言,都是遵循思维规律结合实际的分析。不知道我整体思想的就以为我是改变立场了。
505:反正我看博主以前的文章充满了悲观的论调,现在开始承认房地产可以软着陆,中国经济的GDP世界第一,这不是在说政府政策的有效么?另外,也不是我一个人觉得你变了,好多人都这么认为。是不是怎么回事?
我:你们爱怎么是你们自己的事。我也不会去迎合任何人。你去看我批判社会问题和其他批判者是一个路子的吗?我批判的是他们方向道路错误,说他们最终会走到死胡同,但我所有批判里都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种乐观不是看好特色会改邪归正去歌颂它)你们看好了我的文章吧!你觉得我会无知到说出“中国经济的GDP世界第一”这样的话?且即使第一,我历来看发展的连续性,你回头去看文章,我强调物质积累是自然的累积过程,是发展连续性的结果,强调现在的物质速度也是(基于)毛主席奠定的基础,包括工业体系、军事等等,我批判特色把一切说成自己的成就,包括(中国只是最近)“30年工业化”的谬论。看好了。搞这种张冠李戴花样的人不少,但愿都只是阅读不仔细。
505:(举出我给【老头冥顽不化的老头】的一个回复做证据):中国现在怎么着也是世界增长最高的经济体,所以他们还有时间和空间玩软着陆,且会成功。当前速度再理性调低一个半点,社会将感觉不到什么。我最近高铁去了广州一带,北京到广州2200公里蓝天白云,显示经济增速放缓,但社会安定得很//@冥顽不化的老头(今天 12:14),然后说:【中国现在怎么着也是世界增长最高的经济体】。这不就是GDP第一么?博主确实在转变观点,但博主又不想承认。大家总是谈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谈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谁真的懂?我看一个都没有。要说理论,这里谁比得上王明?可一遇到实际,王明照样把事情搞得乱七八糟。说明文明也只是【知道】马列主义,并不真的【懂】。所以大家还是“不看广告,看疗效”比较好。
我:你是真能不懂装懂!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国内生产总值。我这里的“增长最高”,是指GDP增长速度!就是你常听到的GDP增长百分之多少这个数据,例如,特色13五计划年增长6.5-7%。你明白了,GDP世界第一,是指国内生产总值世界第一。你看清楚了。世界就你懂了,我们热烈欢迎马克思再世。你连GDP和GDP增长(速度)都不知道,还在这里胡乱纠缠什么?
505:其实在博主发表《关于当前初次购房与投资房产的一些建议》一文的时候,大家就在怀疑博主变了,有的说是被盗号了,博主还在《异见与生存》一文里进行了否定,是不是?发《硬着陆,还是软着陆?——一个独立观察者的政治经济学视角》一文更加重了网友的猜测,就连博士都觉得博主变了。这是事实吧。其实变没有什么不好的,很正常。据说马克思前期和后期的观点都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马克思都能变,博主为什么不愿意承认自己变了呢?
我:我就是变了,也不会变到和你一条道上去。你王顾左右而言他。你把GDP和GDP增长搞清楚了没?还没就去多都几天书好不好?你那些批判王明什么的文字,那一条不适合你自己?你记住,你对我的任何夸赞都是我的耻辱,你对我的任何贬损都是我的光荣。如果你是靠发帖数混吃的,我可以给你很多机会,因为我暂时可以借你的自以为是做反面教材。
我实在不愿意相信网上真有五毛,但是这个网友的作为,确实让我疑心。这算是一次小人之心吧。所以,对于他我必须义正言辞表明我的立场。至于其他可能是同营的战友对我立场的质疑,至少我现在豪不介意。
右而左
2016-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