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79|回复: 0

冉学东:债市的信仰是个什么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9 0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债市高位调整,由于某些机构杠杆放的很大,所以尽管是债市的调整,亏损也不小,所以他们说,信仰的小船说翻就翻了,很委屈。按理,债券牛市在中国已经经年,全拜中国经济疲软,下滑压力很大,央行货币宽松,把利率一路压低,于是机构资金一路杀入债市,以高杠杆操作,再加上中国特色的债市刚性兑付,这些机构无视债市风险,最终都赚的比较厉害。

  但是这种状况在今年一季度出现变化,主要是以下几个变化:

  一是2016年一季度以来,高层突然下决心以投资带动经济复苏,稳定经济增长,在基建和地产投资的带动下,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主要表现为一季度天量的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额,并且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速上涨加速,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销售疯狂。

  信贷和房地产的突然猛增,在大宗商品,尤其是煤炭和钢铁之间的供需出现巨大缺口,也就是煤炭钢铁作为过剩产能本来正在部分淘汰,但是突然增加的需求,导致供不应求,投资对这些大宗商品的需求边际改善,于是导致期现两个市场的大宗商品的狂飙。

  二是债务压力巨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集中爆发,高层不得不酝酿出台债转股,但是没想到这却形成了债市投资者的恐慌,此前债转股都是国有机构,亏损都是国家的,没人在意,在债市价格上影响不大,但是现在机构五花八门,私人投资者为啥要给你做股东,于是开始去杠杆卖出套现,债市出现调整。

  三是更为起决定作用的是债务的违约,以前违约的大多数是民企,所以投资者都逐渐抛弃了民企,而是集中在城投公司和国企上。但是这次违约的就是后两者,这完全是出于政府刚性兑付的“信仰”。中铁物资、河北和海南提前兑付的信用事件的发生,让整个信用理念出现颠覆。

  2016年4月11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近年来,公司业务规模持续萎缩,经营效率下滑。公司申请相关债务融资工具于4月11日上午开始暂停交易。目前,公司尚有9期债务融资工具处于存续期,合计168亿元,其中,应于2016年到期的债券6期,合计68亿元。

  这个停牌交易起初看着很简单,事实上在市场上的影响却是非常大,因为一旦某个基金持有这个公司的债券,就会引发该基金的赎回潮,基金管理者就不得不抛售其他资产以应对赎回,这就形成了风险传染,弄不好会形成踩踏效应。

  接着还有河北与海南城投主体提前兑付,他们为什么要提前兑付,这是因为政府正在实行债务置换,目前地方政府的资金重组,对于融资成本比较敏感。但是这两个债权价格在108元左右,如果按照100来兑付,投资者就会蒙受巨大损失。

  还有一个是天津钢管集团从渤海钢铁集团分拆出来,天津钢管时渤钢集团的优质资产,如果拆分将严重影响投资者利益,这跟2012年云南省某低城投公司所为如出一辙。

  另外还有,4月25日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实际控制人变更公告,称原股东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持有集团股权已由100%降至1%,剩余99%股权则由北京惠农基金持有。以前大家投资是看中的中城建央企的名号,现在成为了一个基金,债券持有人无所树丛,公司目前境内存续债券规模达171.5亿元。

  对于债转股的有机构这样评价:通过“债转股”化解企业债务负担与现金流压力,以时间换空间,避免中国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但公开债券相较于银行贷款存在巨大差异,债券是流动性工具,持有人是各式各样产品与法人并存,大部分不被允许持有股权。因此,适用于银行贷款的“债转股”在公开债券领域则可能水土不服,系统性风险凸出。

  当然债权债务关系最重要的讲究信用,违约,或者故意违约做手脚,是债权人最恐怖的。不过,也不能把债权债务关系建立在虚幻的“信仰”之上。目前中国债务庞大,债务分布不平衡,债务压力大,而且债务还在趋势性增加,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未来的经济复苏,政府很着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然是打破刚性兑付,实现有序去杠杆的目的,因此国企央企的违约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也是打破刚性兑付的第一步。

  机构对城投公司和央企国企的信仰,说白了是建立在一个不健康的信用文化的基础上的,这个不健康当然始作俑者是政府,但是投资机构也难辞其咎。早在2012年开始城投债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就成为舆论热点,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以及今后可能带来的麻烦,舆论一直在叙说,但是政府充耳不听,行动上瞻前顾后,理念上左右摇摆。经济下行时要保增长,于是城投债大量发行,当经济上行风险比较小时,又开始要清理城投公司,最终导致尾大不掉,债务累积。而在这个过程中,正是那些把真正的投资理念抛诸脑后的机构,赚了个盆满钵满,而那些谨慎小心的投资机构则一再错过了城投债的投资机会,以致目前城投债成为市场上机构争抢的品种,这种状态不仅仅把资源投给了低效的行业,而且导致债务增速居高不下。

  这种状况总有维持不了的时候,目前似乎已经到了这样的时刻。尽管央行每日在公开市场动辄数千亿的逆回购,但是外汇占款一直在萎缩,机构对资金的需求更加紧张,资金在金融市场空转,许多僵尸企业根本没有融资能力,于是就出现了违约。

  因此如果说有信仰,这也是必须去除的信仰,当然处心积虑的违约,比如掏空资产,提前兑付 ,甚至变更实际控制人等等却是不能横行市场,这种违约是要破坏整个市场秩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3 21:57 , Processed in 0.15633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