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92|回复: 0

程骞:教育需要警惕“踢猫效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6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父亲受到老板批评,回到家就把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的猫。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现象。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特别警惕“踢猫效应”带来的伤害,注意用好心情至少是理智的情绪去面对自己的学生。

  可现实生活中,总能见到教师在工作时段的坏情绪迸发。因某原因自己心情不好,授课时则焦虑急躁,乱发脾气,讽刺挖苦打击学生;在课下对学生批评教育时,总压制不住自己怒火,暴跳如雷,口无遮拦,甚至有体罚学生现象。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堂好课必定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和积极的情绪场。这样的课堂学生如沐春风,教师则有酣畅淋漓、怡然自得之感。在此场景里师生互动自然生成的课堂教学,效率自会是高的,学生收获大,教师也有“获得感”。

  课下教育学生时也是如此。教师因为学生的错误而大发雷霆,歇斯底里,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有时反而激化师生矛盾,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意见极其不满、抗拒,甚至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带着坏情绪教育学生,势必会激发学生的不良情绪,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相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谈心,和风细雨的交流,语重心长的说服和谈话,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师也是普通人,生活中难免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但教师的职业修养要求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坏情绪带进工作中,尤其是不能拿孩子当撒气筒。被领导批评、被爱人唠叨、被调皮学生搞得头疼、被评优树先折磨、被偶发事件左右等等,都有可能引发坏情绪,有时也想大喊大叫来排遣、发泄一番,但我们是专业技术人员,即使心理再憋屈,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必须立即“切换”自己的状态,切换成热情、慈爱、微笑、平和、理智的心态。那些在教室外还是眉头紧锁而踏上讲台便笑逐颜开的教师,总令人肃然起敬,就是因为他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师德修养。

  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长链条上的一环,人的糟糕心情往往会沿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元素,则成为最严重受害者。而孩子与学生,无疑就是那个最弱小的元素,对此,我们的家长与老师必须高度警惕,切勿因自己的坏情绪而误伤了他们。警惕“踢猫效应”是家庭与学校教育需要,是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更是孩子健康成长需要。

  心情不好便产生“踢猫效应”,是坏情绪在传染,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容易引发更大矛盾。好心情也一样可以传染,为何不将自己的好心情渐次传递出去呢?

  2016-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3 20:32 , Processed in 0.09375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