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48|回复: 0

云石:总理“约谈”安倍—中日关系“峰回路转”?【地缘政治9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1 16: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1日,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韩国首尔重启,标志着中日韩三国合作重新步入正轨。而在当天下午,李克强总理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之约,在首尔下榻酒店与其展开会谈。

  这无疑是极为不平常的。自打2012年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挑起中日争端以来,两国关系便急转直下,官方层面的高层会晤基本中断。而在这三年时间里,安倍积极推动《新安保法》解禁、在南海等问题上对中国指手画脚,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与中国展开全方位激烈竞争。

  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下,中日关系似乎完全没有回暖的可能,按照正常理解,二者应该继续这么较劲下去,直到分出个胜负为止。

  可事情就是这么吊诡。就在大家对中日关系已不抱希望之时,冰冻三年之久的中日韩首脑会议竟然不经意间得以重启,两国总理(首相)也重新一起站在镁光灯下,成为全球媒体追逐的焦点。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中日准备政治和解了?

  不像!两国“首辅”会晤之时,李克强总理便向安倍严正提出:希望日方切实恪守迄今作出的郑重承诺,真正做到正视和反省历史,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好有关问题——这说明中国的政治立场并未松动。至于安倍,刚一转身,便又在与韩国总统朴槿惠的对话中提出:望美日韩共同“确保南海开放与和平”——这表明日本与中国对抗的决心亦未动摇。
  既然两家依然各说各话,那又有什么好谈的?

  对国际政经形势有所了解的朋友肯定想到了答案:是经济。

  的确,经济是三国,尤其是中日能重新聚到一起的根本原因。自打中日争端爆发以来,两国经贸往来便大受影响。而对东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中日韩自贸区(FTA)谈判也因此中断——这对中日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恢复两国关系,至少是经济层面的交往,对中日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但话又说回来,中日经济交流的受阻,本就是政治关系恶化的直接后果。既然双方已下定决心,决心将经济作为政治博弈的筹码,那么就算要回暖,也至少也得等这场政治较量分出个的结果,才会有达成妥协、寻求共识的空间。现在政治博弈依然在持续,甚至情况还在继续恶化,这时候中日为什么突然走到一起了呢?

  在云石君看来,这与中日两国的国家战略态势变化密不可分。

  首先说日本方面。在云石君看来,日本之所以急于寻求与中方会谈(李克强总理是“应约”与安倍见面,说明此次会晤是日方提出),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是经济困境。安倍上台之初,便矢志拯救长期疲弱的日本经济,并推出了名噪一时的“安倍经济学”,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安倍“三支箭”。只不过近3年时间过去,三支箭已纷纷射出,日元都已贬的不成样子,但日本经济依然没有根本性改观。而全球经济形势的动荡,特别是在未来长期低迷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又对日本这个工业出口国的长远复苏构成了巨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与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自己的最大贸易伙伴较劲,这会让日本经济更加深陷泥沼。不管日本在东亚格局上有什么“远大”追求,国力的维持毕竟是最基本的——一旦国力衰落,啥构想都成了镜花水月。在经济复苏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日本必须尽可能的保住中国这块最大的市场。

  第二是时机合适。在之前的《地缘政治32:日本挑起钓鱼岛争端背后的图谋》一文中,云石君曾经对日本挑起中日争端的动机做过分析:具体来说,就是趁中日国力差距尚未拉大到自己无力与中国抗衡之前,挑起中日政治争端,并尽可能闹大,以此要挟美国给自己“松绑”。

  在东亚局势紧张的情况下,美国为遏制中国,不得加大对日本的倚重,所以日本的这种手段还是十分高明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就不需要付出代价了。相反,代价还十分沉重——这就是中日经贸往来的降温。

  当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日本想摆脱美国的政治束缚,不出点血那是不可能的,日本既然敢挑起中日争端,便已做好了这种准备。但问题是,这出血必须有限度。在日本看来,饭得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步一步做,在取得一定成果后,就得稳一稳,给自己补点血。

  9月17日,日本参议院委员会表决通过《安保法案》,日本自卫队获得了所谓的“集体自卫权”。既在他国遭受武力攻击时,即使日本没有受到直接攻击,也可以一起反击的权利。日本军事自主能力大大加强。

  在日本看来,《新安保法》的通过,标志着自己这几年的“以中挟美”之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至少短期内,日本“主权独立”已无重大突破口,既然如此,就该和中国缓和关系,歇下来补补血了——真要这么继续耗下去,就算日本政治独立实现,自家的血也流的差不多了。所以还是打一阵歇一阵,步步为营,这样才能既达到政治目的,又不让自己失血而亡。

  只不过,事情已经挑了起来,就算日本想歇,也得看中国答不答应。不过TPP协议的达成,使日本认为有了让中国暂时休兵的可能。这也就是第三点:有筹码可依持。

  在之前的《地缘政治81:中国反击TPP的最大突破口》一文中,云石君对TPP协议的主要内容和破绽有过介绍:TPP协议的最核心内容,就是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关税减免。在此协议框架下,落后成员国可以获得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巨大市场,使自家中低端制造业,能够在排除中国竞争的情况下,获得宝贵的发展机会,作为交换,美日则会在金融、服务以及中高端制造业的拓展方面,获得排他性的优势。
  TPP协议针对中国的迹象无疑是十分明显的。不过由于TPP并不禁止成员国与体系外国家签订其他经贸协议,所以,中国也有足够的转圜空间,它可以通过同TPP成员国的经济合作,对冲这一协议的影响。

  在日本看来,这就是让中国与自己妥协的筹码。中国如果想最大程度的消解TPP的负面冲击,就有必要重启中日经贸合作。

  而TPP协议本身,也决定了日本不能放弃中国市场。虽然在TPP框架下,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大佬,但美国这个掌门人实在太强了些。而且在经济上,由于两国都是成熟的发达经济体,所以即便在TPP框架内部,日本也要受到来自美国的强势竞争——这不仅仅体现在金融等虚拟经济领域,就是在中高端制造业方面,鉴于美国积极布局再工业化,TPP本身也为美国这一战略提供了极好的契机,所以如果美国再工业化如愿开展,那将在TPP框架内部,与日本制造展开正面冲突。

  日本之所以愿意加入TPP,固然是为了遏制中国,但更重要的,是要借此壮大自身的工业体系,促进自身经济发展。

  之前的十几年中,中国制造借助WTO的东风,已经夺取了许多原属于日本企业的全球中低端工业制造份额,而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这种威胁还会蔓延到中高端。正因为如此,日本才愿意加入TPP。可要是在TPP框架内,再出一个美国制造与日本竞争,那么日本制造将是内外受敌。何况TPP还会强化美元在此框架内的作用,日元的地位也会越来越弱化。所以,即便出于内部竞争的考虑,日本也有必要从外部汲取营养,以维持自身实力。而最合适的营养汲取对象,就是中国。基于这种考虑,日本在想着借TPP协议,让全球合起伙来孤立中国的同时,却又希望在自己手上开道口子,通过与中国合作获益。

  当然,日本这么做,虽然会给自己带来好处,但也会让中国受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TPP遏制中国的作用。

  不过话又说回来,TPP是一个有十多个成员国加入的庞大体系,日本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就算日本这一环有所削弱,但在整体上,TPP对中国的遏制依然相当程度存在。而最为关键的是,这种削弱带来的收益,是日本一家独享。

  通过TPP,打造出遏制中国的排他性经贸圈;在体系形成之后,又通过自家的松动,逼迫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中止对日本的经济压制,进而同时享受中国市场的红利。说白了,日本是想同时将中美两大体系的经济好处尽可能的给占尽了。

  这种好事儿可能么?

  还真的可能——中日韩首脑峰会之所以能够恢复,这已经证明了日本此举已收得成效。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明知日本想两家通吃,中国为什么还要让它得偿所愿?

  这就要从中国的国家战略来考虑。

  在之前的《地缘政治33:中国如何应对日本算计》一文中,云石君已经分析过:日本“借华挟美,以谋独立”的战略,是一个十分高明的阳谋,中国想直接破除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用“拖”的办法来消解。毕竟中国的地缘实力和发展前景远好于日本,只要继续拖下去,随着两国国力越拉越大,日本将自然而然丧失掣肘中国的能力。

  既然是拖,那就自然是有打有拉。真把日本逼的狗急跳墙,和中国正面冲突,本身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所以,在和日本耗了几年后,缓和一下局势,本身并不违背中国对日战略。

  虽然这种缓和会让日本有喘息之机,但对中国经济发展也大有裨益——而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国力增长是远在日本之上的,所以中日恢复经济合作,中国并不吃亏。

  而且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和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也让中国有了增进中日经济关系的动力。毕竟天下国家都一样,不管对外战略有何构画,自家的基本面才是最根本的。现在世界经济形势不佳,各国都受影响,在此情况下,国家间博弈稍做缓和,减少点消耗,为修炼内功创造更多条件,实在是一件都有好处的事——既然大家都难受,还不如先缓一缓,互相利用一下,至于两国矛盾,等大家力气恢复了再斗不迟。

  最后,中国要想破除TPP负面影响,也确实有必要缓和对日关系。在与TPP的斗争中,中国既要苦练内功,也要尽可能的挖TPP成员国的墙角。如果中国与TPP成员国之间的利益捆绑,赶上甚至超过TPP能够给它们带来的直接好处,那么此协议对中国的遏制效果也就大大降低。

  鉴于TPP成员国众多,各怀一把小算盘,所以在反击过程中,分化拉拢,各个击破是当仁不让的最佳手段。而现在,TPP协议刚刚达成,体系内仅次于美国的二号大佬日本就开始盘算着损公而自肥,这种机会中国当然没道理放过。

  只要日本开了这个头,接下来自不乏效仿者,中国便可以根据自身实情,与TPP成员国开展合作,并随着形势发展不断深入,一步一步的将TPP对中国的威胁逐渐消除。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中日韩三国首脑峰会的重启,中日“首辅”的会面才成为可能。
  当然,在很多读者朋友看来,根据云石君的这种分析,此次峰会之所以重启,日本才是主要推动者,中国有些被动应对,不得不为的意思。

  这种看法确实不错。这一次三国峰会重启,确实少不了日本政治精英的审时度势,精准推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在此过程中吃亏。毕竟这种经济层面恢复合作,对中日而言是双赢的事,中国固然会让日本占些便宜,但也能从日本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符合国际交往中有舍才有得的正常规则。所以,在战术上,两国应该是打了个平手。

  而在战略层面,虽然中日同样都有收获,但中国的收获更大。

  之前云石君已经说了,中国的地缘实力和发展前景远在日本之上,所以拖下去对中国更有利。经济层面的恢复交流,同样是拖的一种条件,所以中国从长远来说也是利大于弊。

  而且,从更大层面的格局来说,美国才是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至于日本,充其量不过是个牵制力量罢了,所以,尽可能的减少在日本身上的消耗,对中国来说本身也是有利的——就算日本也因此得以喘息,但毕竟它不是美国,所以其国力消耗,远不如让美国国力折损对中国有利。所以,多保存些实力,用来应付跟美国斗法的开销,更符合中国的利益。

  当然,对日本而言,它也自然明白中国的算计。只不过,日本毕竟国力有限,跟中国死抗着玩零和模式对抗,最后先垮的肯定是自己。在自身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日本只能跟中国打一阵歇一阵,这样才能尽可能的保全自己的元气——反正跟中国耗的又不是自己一家,既然如此,自己能省点力气就省着点,争取多让美国人出头才是正理。否则真把自己耗的元气丧尽,就算最后成功遏制住中国,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基于这种小算盘,日本积极推动中日经济合作,也就情有可原了。

  经济形势不景气,中日都有苦练内功的打算。至于对外博弈方面,中国对日占据时间优势,又想着多攒些力气应付美国进逼;日本国力不足以跟中国硬扛,又想着多保留些家底让美国出头。两国都盯着美国,又怀着不同心思,在这种情况下,中日在政治上针锋相对的同时,经济上却开始恢复合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05:14 , Processed in 0.09380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