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38|回复: 0

张平:德银巨亏给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4 15: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应于10月29日公布第三季度财报,但德意志银行日前意外提前宣布第三财季将出现62亿欧元亏损,引发全球金融界的一片哗然。现在有不少人将德银巨亏称之为“雷曼第二”。2008年9月10日,雷曼宣布三季度财报巨亏39亿美元,5天后申请破产保护,并由此导致全球金融危机升级。

  今年以来,德意志银行麻烦一直不断,3月份,德银未能通过银行业的“压力测试”,并被给予严厉警告。4月,德意志银行在美国和英国监管当局关于其LIBOR操纵的联合指控中认罪,被罚21亿美元。6月5日,希腊没能按时支付IMF本息,该国的债务违约风险非常严重,这对德意志银行有很大的影响。6月9日,标准普尔降低德意志银行评级至BBB+,距离“垃圾”级只有三个缺口。

  其实,德意志银行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在走下坡路。从业务构成看,尽管德意志银行仍是德国最大的银行,但近年来在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等方面都落后于同行。更让国际投资者揪心的是,德银的股价已经由每股125美元跌至不到30美元,市值缩水超过1000亿美元。现在看来,德银巨亏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原因造成。

  一方面,都是金融衍生品惹的祸。作为世界级投行的德银,并不擅长搞传统的银行业务,而是喜欢搞金融衍生品创新。但金融衍生品是把双刃剑,在大量的金融衍生品面前,银行控制风险的手段往往是凭天由命式的,无论多么优秀的银行高管及从业人员,都如老虎吃天,显得无能为力,金融衍生品高杠杆的特性使银行变得十分脆弱,甚至不堪一击。

  德意志银行巨亏的原因之一在于其金融衍生品管理失控,譬如,2013年底,德意志银行拥有超过54.6万亿欧元(按照当时汇率折合约75万亿美元)的衍生品,比该行5220亿欧元存款数要高出100多倍,比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大20倍,是欧洲总GDP的5倍多,几乎接近全球总GDP。

  从表面上看,巨额金融衍生品业务的确会给投行带来巨额利润,但也很容易出现重大纰漏,导致巨亏出现。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根杠杆和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金融衍生品的高杠杆也能够“撬动地球”,但其结果确是金融、经济乃至社会的紊乱,甚至是灾难。

  另一方面,与国际上很多银行一样,德银在放贷方面上过于冒进,导致贷款质量低劣、高杠杆泛滥,而不良贷款率的急剧上升,会吞噬其原本丰盈的利润。面对不良贷款,德银采取拖延时间的办法,这也仅是权宜之计,想要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

  现在看来,“德银巨亏”主要是是过度使用金融衍生品谋利,另一个是信贷扩张泛滥所致。这两样业务只要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万劫不复。当然,也有分析师认为,虽然德银现在情况不佳,但把德银比作第二个雷曼却有点言过其实。而笔者认为,德银的巨亏同样也给中国银行业敲响了警钟。

  首先,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和开发要有度。目前中国银行业在金融衍生品创新方面涉足较浅,而随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推进,未来中国银行业将会把更多的金融衍生品推向市场。笔者还是认为,适度的金融创新和加杠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胡乱开发金融衍生品则容易造成更大的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房利美、房贷美将住房贷款发放给根本无偿还能力的低收入家庭。同时这二家投行又将这些房贷债权以创新的方式打包出售,当房奴们无力偿还房贷时,次贷危机就暴发了。所以,笔者认为,中国应汲取德银等投行的教训,在开发金融衍生品方面要有度,主要是为实体经济输送血液,别把花样玩得连自己人都看不懂。

  再者,中国的银行业应该汲取德银的教训,克制住信贷盲目扩张的脚步。鉴于前些年,中国银行业的贷款大跃进已经发生,国内银行业应把风险严格控制在银行内部,防止其扩散,火烧连营,不要再去搞不良贷款证券化,向资本市场投资者转嫁风险。那些前些年喜欢搞铤而走险的银行应愿赌服输,把亏损限定于其资本金可承受的范围内,把老虎关在笼子里。换言之,就是要好汉做事好汉当。

  最后,对于德银来说已经大到“不能倒闭”的程度。作为德国最大的银行,在分析人士的眼中,德国政府肯定会力保不出大乱子。因为,德银的亏损以及近期的大众汽车排放门丑闻都让一直以稳健著称的德国经济有点吃不消。正是有德国政府对德银隐性背书,德银在做投资、放贷方面都比较激进。赚了钱算德银自己的,而遇到巨亏甚至倒闭危机时,则会依赖于国家出手来救援。

  中国即将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从而为银行带来更规范、高效的经营环境。既然是保险,必然是基于将来和现在,绝不是针对过去埋下的金融隐患。目前,有的银行患有“保险依赖症”,把存款保险制度当成包治银行百病的万能药。中国政府只有允许个别经营不善的银行倒闭或重组,这样才能提高银行在投放贷款和搞金融衍生品创新时的风控意识。否则,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下行,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还将更加恶化。

  受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放缓等影响,银行业无法像经济上行时期那样随心所欲地开展业务和金融创新。面对挑战,德意志银行所暴露出经营方面的弊端又何尝不是中国银行业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教训呢?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中国银行业应该汲取德银的教训,避免重蹈其覆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 08:1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