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52|回复: 0

冉学东:中国中车的天花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1 13: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000点以后,一方面是政府监管部门的极力倡导;一方面是所谓专家们的泡沫破裂担心,A股似乎又到了风格转换的时候。从前半年创业板为主的中小股份的翻倍式上涨,而以银行为主的传统产业大盘蓝筹股的波澜不惊,转换为创业板中小盘股稍息,让银行股带动传统产业的大盘蓝筹起舞,这似乎是从政府到市场,包括一些专家们所希望的理想状态。

  但是,市场是冷酷,A股初现风格转换的迹象,仅仅是6月5日和8日两天,当天以交通银行在重组消息的刺激下涨停,接着中国银行涨停,带动其他银行股上涨,当日在前半年都是死气沉沉的资源股如有色、钢铁、煤炭和油气化工等大盘蓝筹股票扬眉吐气了一下。创业板出现罕见的抛售。

  不过这个景象很短暂,第二日被暂时压抑了的创业板股票重拾涨势,银行等大盘股再次地位徘徊,而更有标志性和象征性意义的是中国中车这个“人造美女”,重组上市后就开始跌停,到了周三又是连续跌停,市场惊呼中车可能成为第二个中国石油。

  最近笔者对中国中车非常关注,这是由于中国中车对中国A股具有不寻常的意义,是其他所有股票所不能比的,它的下跌会对对整个前半年的A股市场运行的主线产生颠覆性的破坏作用。

  6月8日,中国中车首秀即一字涨停,截至收盘依然有近200万手买单封在涨停板上;H股也风涌云起,截至收盘报15.68元,涨4.53%,盘中最大涨幅一度超过13%。这不禁让人赞叹中国股市的神奇。合并换股后中国中车总股本达272.89亿股,按照6月8日32.4元的收盘价,市值高达8842亿元,超过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等世界机车制造龙头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轨道制造业“巨无霸”。

  6月9日,集合竞价阶段中国中车以涨停板开盘,然而开盘后股价便直线跳水,5分钟之内重挫至29.16元的跌停价,盘中小幅拉升后一路在低位震荡,午后再封跌停板,截至收盘,大跌9.3%,报价29.28元,全天市值缩水近700亿元;H股跌幅也高达12.5%。

  6月10日,中国中车跳空近乎5个点低开,带动整个大盘也跳空低开,然后整天中国中车没有像样的反弹动作,尽管下午大盘开始反弹最终差点收红,并基本弥补了跳空缺口,但是中国中车继续下跌,直至收盘是近乎跌停的位置,当然成交量有所萎缩。

  其实与中国中车一样被寄予厚望,然后在这两天再次陷入低迷的还包括银行、保险、券商、钢铁、水泥、基建、有色和石油等等国有传统企业占主导地位的部门。

  市场为什么再次对风格转换如此迟疑,我们梳理一下今年前半年A股上涨的逻辑就可以看得很清楚。A股上涨的基本逻辑笔者说过N多次,一个是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利率被压低,并且这个宽松政策预期还将继续,第二个就是房地产以及银行理财资产失去了投资价值。

  简单来讲就这两点,而这两点反映到A股的运行逻辑上,则首先是机构对以创业板为主的中小盘股票的青睐,首先是由于他么盘子小,需要资金量小,由流动性溢价,二是概念好,有故事,三是相对于正在业绩大幅下滑大型国企,们的业绩也是不错的,四他们都是民企,公司治理很好,他这四个理由足够推动他们上涨,而央行的宽松政策则让他们如烈火烹油。

  大盘股里则上半年上涨的逻辑,一个是概念,如一带一路中的基建、铁路、走出去概念公司,军工和核电,一个是改革,比如类似中国中车这样的国企改革股票。

  市场对国企改革是报以热情的,其基础是公司治理的完善,激励机制的有效,产权的明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带来长期的业绩利好,所以当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传出合并的消息后,市场资金如潮涌,公司股票轮番上涨,市值被急剧放大,估值也被大幅度提高。中国南车的股价从2014年10月24日停牌前一个交易日的5.80元,上涨至2015年5月6日停牌时的29.45元,区间累计涨幅407%,北车也同时上涨了超360%。

  对于近两日的跌停,高华证券分析师金戈却认为,虽然中国中车基本面稳健但估值偏高,对中国中车A股/H 股的评级为卖出/中性。“考虑到中国中车A股/H股目前对应2016年预期市盈率为53.3倍/21.7倍(使601766.SS/1766.HK在合并完成前的最新收盘价计算),而全球铁路装备同业的2016年预期市盈率中值为12.9倍,我们认为A股估值偏高、H股估值充分”。

  如果用现在A股的估值简单和境外同类股票做比较,那么中国的A股的大多数股票都会如同中国中车这样连续跌停,事实上市场没有发生这样的事,重要的原因不再估值过高,而在市场对中国中车这种改革模式的疑虑。

  中国中车就是上一轮国企改革为了解决垄断问题,在国企中形成市场化竞争而采取的分割措施,现在的则是彻底推翻,采取合并措施,目前看来只不过是简单的合并而已,尽管出现了市场的集中,和协同效应,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当然很有优势。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企业里的官僚作风,对市场需求的反映的滞后,层级架构庞大,行政管理原则代替公司化治理,产权不明,员工激励效果不显,等等大型国企病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

  南北车在四万亿之后的高铁大跃进中起家,在国内市场化程度比较差的情况下,业绩很靓丽,但是这不能保证其走出去也会靓丽,南北车在国内享受了垄断溢价,尤其是行政溢价。而国际市场上,有德国、法国和日本等相当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些都不论在市场份额和业绩方面对中车构成威胁。

  即使在国内,尽管发改委为了刺激经济,在连续批项目,一来资金有限,债务高企,一来铁路的空间毕竟有限,毕竟是一个夕阳行业,在可见的未来,中国会到处都是高铁,那时候中车去做什么转型呢,中车未来的空间是有天花板的。

  中国中车在市场上的表现,从根本上还是反映了市场对目前国企改革过程的疑虑,在国企改革思路渐渐明晰,国企改为未来将加大组织和政府的控制,加大监督和制约,以组织和行政的力量提高其效益,壮大其业绩的思路,市场目前还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

  如果这个过程磨合不好,后半年很可能中国A股也就在央行持续宽松的政策下,做箱体运动,中小盘股仍然是兴趣点,而国企过剩产能股票可能仍然不会有大的起色。

  中国中车的改革,事实上象征了国企的改革方向,也事实上是A股牛市的主线之一,而其天花板也可能是A股的天花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5 09:15 , Processed in 0.15636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