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82|回复: 0

闹市一博:重点高校招农村娃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6 09: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清华、北大、北师、北航等国内重点高校纷纷公布针对农村考生的招生计划,录取优惠由降30分到降至一本线录取不等,清华大学最高可以降60分录取。这些名校针对优秀农村学子推出多项录取优惠政策,释放了尽可能缩小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教育差距、以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这一信号。然而,此项“善意的制度”是否有望打破近年“寒门难出贵子”的论断依然众说纷纭。
  早在2011年8月,一位自称“做了15年老师”的网友发帖《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掀起网上热议。这位网友linyang222称,眼下,成绩好的孩子越来越偏向富裕家庭。拿其所在的某特区(非深圳)来说,这两年学校里的中考状元或高考状元,家里条件都很好,尖子生大多也是这样。其实他们成绩好,除了家庭教养外,还有就是父母都舍得花钱,送各种培训班,甚至请私人家教。事实上,这位老师网友说的完全是实情。曾几何时,学生成绩与家庭条件几乎成反比。而如今,正好调过来了,学生成绩与家庭条件成正比,家庭状况与所考入的学校成正比,“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

  当时的情况是,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据统计1978-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2011年8月,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清华大学2010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该年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不仅仅是北大清华。有专家调研得出,中国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

  笔者以为,出现名校城乡倒挂现象加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贫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起跑线是从小学——初中——高中,一步一步加剧。就拿高中来说,农村普通高中与县城的重点高中,由于教学经费的投入,师资配备等方面的原因,县城重点高中的教学水平远高于乡镇普通高中,而就在同一城市里的高中教学质量水平悬殊依然较大,城市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在小学、初中就输在起跑线上,自然就只能读教学质量差的高中。起跑线不一样的比赛,比赛的最终结果已经注定。应该看到,超级中学是各省重点中学的升级版,它们大多位于省会城市,拥有丰厚的教育经费与政策支持,每年几乎垄断了其所在省份北大清华的名额。绝大多数的普通高中与县城高中,被远远甩在了后面。其次,保送、加分、自招等高考政策逐步向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倾斜,更加阻塞了寒门子女进入名牌大学的空间。

  由于加分泛滥,不少省区市已经减少了高考加分的项目和分值,这无疑是重大的进步。与此同时,今年的高校专项计划中,清华、北大等多校取消了往年“由所在中学推荐”的规定,表示凡是符合计划条件的农村考生均可通过自荐形式报名参考。至于计划条件的要求,教育部今年明确提出,要在甄别农村学子时“严格报名条件”,并强调,“申请考生及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本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须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和当地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方可报考任何与农村学子优惠招考政策相关的计划。

  毋庸置疑,减少了高考加分的项目和分值、取消了往年“由所在中学推荐”的规定等善意的制度,一定程度增大了寒门子女进入重点甚至名牌高校的可能性。然而,撇开人数有限不说,就多年以来高招政策呈现的问题来看,再好的政策也难免出现钻空子、权力寻租的情况,很难做到令行禁止。为农村学子单列的、不低于各校本科招生规模的2%的政策红包,能否令信息不对称的农村学生顺利领到?不少教育专家表示尚存疑问,本人也深有同感。

  2014年9月14日新华网报道称:在高考改革背景下,各地重点高校招生政策通过多种方式向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倾斜。海南一贫困县老师称,越来越多县城领导不再送子女到省城读书,而是送往贫困县高中就读,与农村孩子争夺政策照顾机会。即便部分重点高校要求农村户籍才能报名参与“贫困专项计划”,但在很多基层贫困地区,一些官员利用影响力将子女改回农村户口并非难事,“基层官员子女与农村孩子争夺政策照顾机会,易使政策执行走样。”

  为了高招公平,我们曾经设计出很多的照顾性政策,比如各种各样的加分项目。如今,包括体育加分在内大多数的加分项目都已被明确取消;原因在于,我们当初为公平而留设的口子,总是被逐利者发现为寻租与造假的“捷径”。只要有优惠项目存在,就会有权贵人群通过各类途径去争夺,使政策执行完全走到设计初衷的反面,这似乎已经成为高考招生的某种真理。如今,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似乎也正在走着同样的路径。

  在加分造假的通道被取缔之后,也许会有更多的官二代、富二代,争夺高招扶贫的名额。这不只是一个道德问题,这更是一个制度问题。假若制度的漏洞依旧存在,道德的谴责就是无效的。所谓高招扶贫计划,最大的漏洞就在于,它只能“定向”到某个贫困县,却无法“定向”到贫困学生。而哪怕是再贫穷的贫困县,也总会有相对意义上的富人,可以让孩子享受好的教育资源,这个群体绝不只限于官二代。在此情形下,有必要实行对相关录取情况的全面公开,以便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尽可能具化定向招生的针对性标准,减少被官二代、富二代钻空子的可能。

  关于“入名校”与“出贵子”间的关系问题,教育专家储朝晖表示,进什么样的学校对一个人的短期发展会产生明显影响,对一个人终身发展水平的功能差异并不显著。根据心理学家的统计调查结果表明,后天习得的影响仅占38%左右,因此并不能断言,农村或贫困区县多出几个名校生是确保其成才、保障教育公平、更大程度贡献社会的充分条件。

  在我看来,单独招生引发的教育新腐败并非杞人忧天。对于贫苦县的孩子来说,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但不读书或书读得不好几乎无法改变命运的说法更加贴切。长期实践表明,孩子进入重点大学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寒门子女能考入重点或名牌大学无疑会大大增加向上流动,改变命运的可能性。基于此,只能希望官员或富豪家长应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上,而不要绞尽脑汁的寻找制度的漏洞。不过,这只是一个愿景而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6 14:42 , Processed in 0.0937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