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057|回复: 0

清湖渔夫:利率市场化与新经济自由主义(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1 10: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利率市场化与新经济自由主义(上)

清湖渔夫

  内容提要:利率市场化的思想源头是新经济自由主义,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是麦金农的金融抑制理论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深化理论。利率市场化不是借贷市场机制与生俱来的。二战后世界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利率管制为背景,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的世界各国经济陷入经济和金融危机频发的境地。利率市场化成为美国推行全球化以及巩固美国全球霸权的工具。中国的利率体制改革毫无疑问受到了新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目前主张在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人们不负责任和欺世盗名。

  正文

  近几年来,要求利率市场化和消除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垄断地位的“改革”呼声不绝于耳,在网络和媒体上的相关文章可谓连篇累牍!无风不起浪,一个舆论浪潮的掀起,背后必有其因由。在很大程度上,利率市场化成为一种时髦,赶时髦的行为一般而言具有幼稚性和盲目性。市场利率机制的变革事关我国未来金融市场未来健康稳定,事关我国经济金融安全和亿万人民的福祉。利率市场化的依据是什么?进行这种呼吁的是一些什么人并且他们代表那些利益集团的利益?作为一种舶来品,利率市场化在世界各国经济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利率市场化的企图和实质是什么?……。只有深刻透析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自主和正确地把握和导引我国金融市场的未来演进。

  利率市场化定义和基本内容

  按照目前网络和期刊充斥的流行观点,所谓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让金融市场在竞争中产生合理的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的定义有如下几种说法:1.利率市场化,指是政府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直接行政管制,解除对银行存贷利差的保护,以供求关系来决定市场的资金价格。2.利率市场化是将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行决定利率的过程。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单一的市场主体都不能成为利率的单方面决定者。3.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4.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一般而言,利率市场化主要是针对存贷款市场,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在市场利率制度下,商业银行集利率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于一身,根据以同业拆借利率为代表的市场利率、资金需求、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成本结构和风险结构等因素,灵活调整银行利率政策,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争取最大盈利的目的。二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市场利率。在市场利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不是直接管理商业银行的所有利率,而是实行间接调控政策,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银行的利率;但是为了防止比较大的商业银行利用垄断地位而破坏市场利率有序、均衡地运行,中央银行应保留对存款利率上限、基础贷款利率或最优惠贷款利率的窗口指导权。

  我们知道,所谓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就是交给在存贷款市场中的人格化资本,只有资本才是市场的主体,包括存款人、商业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贷款使用者莫不如是。根据西方经济学所衍生出来的主流观点,所谓市场的利率机制也就是所谓的市场供求机制,而这个利率市场供求机制在笔者以前的批判中,已经被证明的是不靠谱的、而且是仅存在于西方人和一大批中国人的主观想象中、一种与现实无关的虚幻概念和逻辑。既然人格化资本是市场的主体,那么市场的运行也就是资本循环与投机推动的,或者说就是参与市场的人或者社会组织为了牟利而进行的,无利不起早;西方经济学迄今为止仍然将作为市场主体的人置于对市场的考察之外,我们不仅不清楚市场运行的动力源,而且在市场运行方式和机制上的理解陷入了舶来的供求逻辑的泥坑。要求利率市场化的人们对利率的政府定价持否定态度,选择性地认为资本在市场对利率自由议价相对于政府管制是一个更好的利率形成机制;言论的矛头指向政府对存贷款市场的利率管制。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

  在舆论和官方政策解释中有关利率市场化的论调之所以充斥我们的网络、媒体和出版界并且甚嚣尘上,当然不是一日一时之功,而是在一个思想和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利率市场化逻辑的思想源头就是新经济自由主义。传统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新经济自由主义是传统经济自由主义的当代形态。新经济自由主义演进为一种反对政府干预、与凯恩斯主义对立的经济意识形态。它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新经济自由主义者的大多数研究结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预过度了。他们要求清除那些给追求个人利润最大化的资本所有者带来不便的种种行政的或政治的障碍,而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已经变成一种理性的行为模式。鼓吹推行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所谓的全球化;让民族国家服从于经济主宰者对经济自由的要求。极力禁止对市场首先是劳动力市场的任何管制,反对出现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主张公共服务普遍私有化,减少公共和社会开支。

  新经济自由主义者们的主要政策主张是:要求明晰界定和保障财产权利;反对通货膨胀,因为垄断了发钞权的政府,往往难以抑制通过发钞来征敛财富的冲动;反对财政赤字并主张减税,因为政府比不上私人精明;反对创造就业政策,因为强行设置的工作岗位会造成社会更大的浪费;反对产业扶持政策,因为政府无法确定什么是值得扶持的行业和企业,真正值得扶持的,恰恰是那些无须扶持就能健康发展的产业;反对价格管制,只有让价格充分自由地浮动,才能避免资源浪费;反对贸易保护,分工和贸易不仅对富国有利,对穷国也一样有利;反对用民主投票方式代替钞票投票的方式,选票不能反映选择的代价,民主选举只是避免交易费用过高的权宜之计,实施过多的民主投票,反而会导致更多的社会损失,这一点对富人和穷人同样成立。

  在金融领域,与新经济自由主义一脉相承的就是金融自由化或者金融深化,这也是利率市场化的直接理论基础。代表性的理论就是麦金农的金融抑制理论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深化理论。麦金农的金融抑制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扭曲造成了资本利用效率的低下,并抑制了经济的增长。由于资金价格受到了行政性的压低,一方面金融体系吸收国内储蓄的能力被削弱,造成了资金供给不足;另一方面,过低的利率又刺激了企业对于资金的过度需求,从而造成资金需求远远大于资金供给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形成了资金分配的固化,弱势的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资金,被排除在金融体系之外。由于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众多中小企业难以跨入金融市场门槛,只能转而寻求内部融资的方式来实现资本积累,但实际利率过低又导致其资本增长艰难而缓慢,最终拉低了经济的增速。

  爱德华·肖的金融深化理论认为,金融改革应该减少人为因素对金融的影响,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资金分配方面的功能,从而获得收入效应、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就业效应和分配效应,消除金融抑制并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的核心就在于放开金融资产价格、尤其是利率和汇率价格的管制,使金融资产价格真实地反映供求关系。爱德华·肖还认为“金融短浅在一定程度上是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率(利率)受到扭曲的后果”,并认为“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实质是放松实际利率的管制”,也就是利率由市场机制决定。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利率市场化都是金融自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而且多是把放松利率管制作为整个金融改革的先导。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对许多成员国的研究归纳,为发展中国家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行为规范和指导政策清单:一国市场化体制的形成,并在此前提下企业等经济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是保证利率市场化的基础性条件;现有利率体系的合理、间接金融向直接金融转化以及资本市场的开拓则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性因素;对银行体系实施审慎监管并建立谨慎会计标准、中央银行与财政资金关系硬约束、商业银行具有利润约束机制、对金融机构避免歧视性征税等则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法律体系,提升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为利率市场化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上个世纪70年代前的世界利率管理体制

  市场化的利率并非伴随市场与生俱来!从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一直到70年代,特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利率管制的政策,通过规定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方式来使得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目的在于通过政府管制方式压低资金成本以推动经济的增长。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该银行法的第Q项条款规定:禁止会员银行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限制定期存款及储蓄存款的利率上限。1935年的存款利率限制法对Q条款进行了修订,使其存款利率最高限不仅适用于联邦会员银行,而且还适用于非会员银行的商业银行。1966年其适用范围又扩大到非银行金融机构(虽然其存款利率上限高出商业银行)。这种管制利率的体制一直维持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英国是凯恩斯的故乡,对利率的政策性作用高度重视。在利率的管理上,英国没有具体条款管制利率,各清算银行实行卡特尔制度——协定利率制,即各大银行参考英格兰银行的利率来确定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实际上用中央银行的利率来指导商业银行的利率选择,是一种间接的利率管制。英国的利率管理可以称之为“基准利率指导制”,其主要工具是通过再贴现率、再贴现率对商业银行的利率进行软性约束。英国在政策取向上选择了低利率水平,以减轻国债付息的负担。德国的利率管制始于1932年,从这一年开始德意志帝国银行规定存贷款利率的上限。法国的利率管制始于1941年纳粹占领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恢复国家经济,法国继续采取了信贷管制政策,由国家信贷委员会规定银行贷款的最低限和存款的最高限。日本对利率的管制始于1947年,是年日本制定了《临时利率调整法》,该法案规定政府有权决定全国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最高限,由日本银行制定,大藏省负责公布。制定该法案的目的是为了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经济恐慌,防止利率飞涨。此后,为了支持经济发展,日本政府一直采取人为的低利率政策并以政府管制予以保证。

  1961年韩国确立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政府全面直接地管制金融系统,以实现对资源动员和配置的全面控制:对金融机构进行国有化和重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被国有化,建立起各种专业银行来支持特定的行业发展,通过指导商业银行购买韩国发展银行发行的长期债券、向韩国发展银行担保的企业放款来提供长期政策性贷款融资。

  ……

  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恢复和一些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都是在利率管制的背景下展开的!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世界经济因为科学技术进步和稳定有效的金融系统而处于一个黄金时期。

  二战后的利率市场化浪潮及其教训

  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以及中东石油危机的发生,各国饱尝通货膨胀高企和经济增长停滞之苦,在此国际环境下,以美国为首的各国政府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市场的扩张性经济政策,以麦金农的金融抑制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为首的金融理论逐步为各国政府所采纳而成为政策主流,各国陆续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是围绕着废黜《1933年银行法》当中的Q条款展开的。从1933年设立利率上限开始,到1986年完全取消Q条款,历经53年。即使从20世纪60年代酝酿修改Q条款算起,到1986年Q条款的最终废除,也历时近20年的时间。1970年6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批准成立了“关于金融机构和金融管制总统委员会”,任命亨特任该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于1971年12月提出了著名的“亨特委员会报告”。其核心是强调金融机构的自由竞争有利于提高效率,因此主张放松管制,鼓励金融业自由化。到1986年3月,美国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1971年英格兰银行公布了《竞争和信贷控制法案》,全面取消了清算银行的卡特尔制度。1972年10月,英格兰银行取消贴现率,改为“最低贷款利率”。1981年8月,英国又宣布取消公布最低贷款利率的作法。这样,英国的商业银行不再根据官方最低利率来调整存贷利率。但英格兰银行保留必要时干预的权力,即对利率提出建议并规定银行利率,仍控制着市场利率变动。

  1953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资本交易法》,取消了债券市场的利率限制,从而开始冲击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限制。在1962年2月,联邦政府根据新产生的《信用制度法》调整了利率限制对象,迈出了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1966年7月,对超过100万马克、期限在3个半月以上的大宗存款取消利率限制。1976年2月,联邦政府提出废除利率限制的议案,经联邦银行同意,同年4月全面放松利率管制,至此结束了利率管制的年代。

  1965年4月,法国取消6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的上限;1967年7月,取消25万法郎以上或者超过2年的存款利率限制;1969年、1976年和1979年又三次对存款利率的限制作了修改。到70年代末,只对6个月以内,或1年以内、50万法郎以下的定期存款利率规定上限。1984年12月开始,允许银行发行自由利率的大额存款单(CD),进一步推动了利率的市场化。

  1977年4月,日本大藏省正式批准:各商业银行承购的国债可以在持有一段时间后上市销售。经过17年努力,到1994年10月,日本已放开全部利率管制,实现了利率完全市场化。

  各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并非一蹴而就,呈现不同的特征。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采取逐步渐进的方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也都用了20年的时间才最终完成利率市场化进程。而以阿根廷、智利为代表的南美国家则对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了快速放开的激进方式。

  世界利率市场化虽然路径不同和曲折程度不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利率市场化导致利率上升,融资成本升高,产业经济衰落;同时所谓的金融创新浪潮推动了银行金融活动的相对衰落,而非银行金融活动爆炸式增长,世界各国的经济危机以金融危机为先导频繁爆发。世界银行研究发现,在调查的44个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中,有近一半的国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发生了金融危机,如东南亚、拉美地区、日本、韩国等。(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8 20:1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