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24|回复: 0

陶短房:“伊斯兰国”和埃博拉:两大瘟疫汇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3 08: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新年刚过,饱受“伊斯兰国”(ISIS)蹂躏的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便传出让人不寒而栗的“小道消息”——埃博拉来了。

  埃博拉是起源于非洲、迄今为止致死率最高的恶性传染病,且直至今日尚无任何特效药或疫苗。去年上半年,新一轮埃博拉疫情在以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为核心的疫区汹涌来袭,根据WHO的数据,截止去年底,本轮疫情已造成7890人死亡,20000多人感染且尚未痊愈。不仅如此,以往局限在非洲传播的埃博拉,本次却一再创造洲外感染、洲外传播、洲外致死的新纪录,令世人对这种瘟疫的杀伤力更加不寒而栗。

  如果说埃博拉是大自然的瘟疫,那么信奉原教旨主义和暴力哲学的ISIS,就是人类社会的瘟疫,几乎与本轮埃博拉疫情同时东山再起的他们在伊拉克、叙利亚两国攻城略地,各地称雄,所到之处推行沙里亚法,迫害所谓“异端”,排斥科学和现代文明,并一再以残酷手段迫害、杀害俘虏和人质,美国等国以空袭等手段试图抑制其蔓延,但迄今为止效果并不理想,可以说,和埃博拉一样,ISIS这个“瘟疫”暂时也没找到特效药和疫苗。

  “埃博拉入侵ISIS控制区”的“小道消息”其实并不算很“小”:自去年12月中旬起,就有一些亲伊拉克政府的小报称,一些来自非洲疫区的“圣战者”把埃博拉带到ISIS控制区,甚至有传言称“摩苏尔2/5圣战者感染埃博拉,ISIS领导人下令烧毁因患埃博拉死亡者的尸体”。但这些传闻过于夸诞,很少有人采信。今年初,一家伊拉克较大的亲政府报纸Al-Sabah再度提及埃博拉的“摩苏尔疫情”,且言之凿凿,称在摩苏尔“已确诊两例埃博拉和26例艾滋病患者”,并称WHO业已就此展开调查。

  一旦ISIS和埃博拉两大瘟疫汇合,将产生怎样的后果?

  一些分析家认为这或许有助于削弱ISIS的活动能量,称“埃博拉病毒或许比美国炸弹有效得多”,但更多观察者对两大瘟疫汇合的后果感到不寒而栗,因为摩苏尔已被占领半年之久,水、食物、电力供应匮乏,医院关闭,卫生条件十分恶劣,而摩苏尔已是ISIS占领区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方,一旦埃博拉在这里“安家落户”,很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有报道称,最近几周内,在ISIS占领区超过12名医生因拒绝治疗ISIS伤兵被杀,许多医生逃离,这自然会令“伊斯兰国”的卫生条件及抵抗疫情的能力变得更加虚弱。

  不仅如此,埃博拉一旦在ISIS控制区蔓延,就势必会波及周边,而饱经战火的伊拉克,如今全国医生密度也只有万分之八,届时将出现怎样的后果,也是许多人不敢想的。

  好在从目前各方信息汇总看,“摩苏尔埃博拉疫情”很可能是一种误判。

  伊拉克卫生部发言人艾哈迈德.鲁代尼(Ahmed Rudaini)指出,如今在伊拉克境内只有一个机构可检测出埃博拉病毒,这个机构(巴格达公共卫生中心实验室)位于首都巴格达,摩苏尔根本不可能辨别出埃博拉病毒,自然也不可能“确诊”出埃博拉患者来。

  对此WHO官员也表示认同,WHO证实确实收到过报告,但无法确认是否就是埃博拉疫情,该组织的贾萨列维奇(Tarik Jasarevic)表示“希望从伊拉克外交部获得更多消息”,其通讯部主任菲戈(Christy Feig)也称“尚未收到伊拉克卫生部门正式通报”,并称已向伊拉克政府表示“愿提供一切帮助”。

  WHO和传染病国际协会(ISID)等组织指出,有一点必须明白,即埃博拉疫情的症状,如腹泻、出血、瘀斑、呕吐等临床反应,其它一些疾病(如疟疾、黄热病等)也可能出现。美国,《华盛顿邮报》曾调查过ISIS兵源,指出其非洲“圣战者”多数来自北非,尤其是突尼斯,并未从埃博拉疫区——西非三国大规模招兵,诚然,尼日利亚极端组织“博科圣地”(Boko Haram)曾宣称效忠ISIS,该组织活动于埃博拉疫区边缘,但尼日利亚只有极少数感染个例且已宣布完全消灭本轮疫情,通过非洲“圣战者”传入埃博拉的概率并不大。一些国际组织在当地的代表称,的确有“埃博拉恐慌”从ISIS占领区传出并为他们所知悉,但“那更可能是被误认为埃博拉疫情的疟疾”。

  问题在于“不可知即不可测”。

  ISIS的严密封锁,加上外国人质的一再遇害,让“伊斯兰国”成为外界人士的畏途,WHO等组织虽表示正努力设法调查了解情况,但也坦承中立调查人士难以进入摩苏尔等地实地调查,因此无法确认当地是否真的流行埃博拉疫情。正因如此,伊拉克卫生部发言人才不敢100%排除埃博拉疫情传播的可能性,称“埃博拉疫情可能出现在世界任何地区,当然也包括摩苏尔”。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尽管此次“摩苏尔疫情”极有可能是一场虚惊,但“两大瘟疫汇合”的前景仍然令世人不寒而栗,国际社会恐怕必须尽快找到应对瘟疫的“特效药”和“疫苗”——不论是大自然的瘟疫,还是人类社会的瘟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3 01:4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