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505|回复: 1

清湖渔夫:三轮“量化宽松”与美国国势的江河日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4 09: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球“去美元化”进程聚焦之二

三轮“量化宽松”与美国国势的江河日下

清湖渔夫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笼的基本背景

  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中,所谓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被西方经济学家宣扬为所为“宏观需求管理”政策的两项基本内容,这些伪理论完全是一种误导。在垄断资本控制国家政权运行的前提下,中央银行已经成为创造货币资本的专门政府机构设置,中央银行发行出来的货币一旦进入市场体系,也就同时资本化,并且和占有它们的人或者社会组织一起。开始资本循环以牟取利润。美元一旦离开美联储,转到美国企业和金融机构手中,也就在美国资本主导和控制的国际市场中循环,以获取利润的方式从全球聚敛财富,进而为美国人的金融生存提供来源。所谓“量化宽松”非常规货币政策出笼,是美国垄断资本竭力扩大自己的在全球市场的资本循环规模和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份额、维系美元本位制的举措。

  一般而言,经济危机的发生是因为社会分配不公造成的。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继续强化美国经济的产业空心化进程和金融化进程。美国有限工业生产继续大幅萎缩,工业产出增速从危机前的3%大幅跌至-15%,产能利用率从危机前的79%大幅降至2009年5月的63.7%,企业破产申请案件从危机前的11.6万飙升至42.2万件),出现倒闭潮,非农部门总就业人数从危机前1.45亿人大幅跌至1.34亿人,失业率从5%飙升至10%。据美国一份2012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美1%的最富有者,占据了所有家庭总收入的19.3%;10%最富有家庭,占据了全国总收入的48.2%。其中,前一个指标超过了1927年的最高点18.7%,后一个指标超过了1932年的最高点46.3%。而美国历史上的1927年至1932年正是经济周期从高峰跌落低估的时期。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和韩国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资本对这些国家十多年甚至数十年的经济成果进行金融洗劫的行径,已经开始被世界各国所认识,这些国家尽管对美国资本推动的与国际惯例接轨和全球化敢怒不敢言,也纷纷扎紧自己国家的市场篱笆墙,次贷危机和欧元危机的发生,更是加深了全球其他国家对美国的这一认知;这些国家,包括美国的欧洲盟友对美国的离心化逐步发展,相互之间渐行渐远,不是美国的“巧实力”运用能够弥补的。2011年,《人民日报》曾指责美国政府的“发债成瘾”,遭到美国报纸关于中国“买债成瘾”的回击。不仅全球“投资美国”金融市场的热情大降,而且近几年来各国对美国增发巨额美钞的用意可谓心知肚明,同样通过各自中央银行进行货币信贷扩张,也就是所谓的“巨资救市”,国际资本市场中各种货币计价的名义资本规模出现膨胀,钱多为患,热钱泛滥,各国资本势力的争斗也导致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在此情形下美国资本全球剪羊毛的活动已经很难找到够格、对美国戒心很低、来钱快的“国际肥羊”。在600多万亿美元的金融市场中,非美资本“原料”来源大幅下降, 美式金融绞肉机的“产能”利用率同样大降。

  因为美国华尔街垄断财团掌控美国政权运行,加上国内高消费所导致的社会保障支出、将阿富汗战争打下去的刚性军费支出,美国的国债膨胀过程有增无已,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连年飙升,2010年分别达1.5万亿美元和14万亿美元,分别占GDP的10%和93%。政府每年仅付利息就要支出数千亿美元。为了维持这些政府支出,在2011年也就出现了美国政要在全球巡回推销美国国债的奇观;各国民间资本流向美国的流量减少,那就寻求各国官方投资美国金融或者国债市场。美国华尔街财团凭借它们近两百年的资本积累,不是没能力买下这些新发行的美国国债,而是要继续给外国投资者设坑;因为国际外汇市场同样被美国资本控制,在每次国债销售过后,美元对对它的主要债权国家的货币必然开始贬值!以它2010年所欠14万亿美元外债计算,美元每贬值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它可以少还1400亿美元的债务。从G20多伦多峰会到2010年11月中旬的4个多月内,美元贬值4%,仅各国所持14万亿美元国债就损失5600亿美元。从2010年6月至11月上旬,美元对人民币贬值3%,使中国外储和所持美国国债分别损失546亿美元和270亿美元。换言之,美国资本及其控制的联邦政府利用特有的全球资本循环模式变相地赖债,通过市场转移和部分吞没这些国家财富。而美国国会两党年复一年的提高国债上限的“民主”争斗,成为维持美国政府信用的遮羞布和自导自演的闹剧。除了一些被美国施加压力的国家对购买美国国债聊作表示之外,自愿购买的国家也就很稀罕了,大家纷纷处以危机困境中“地主家没有余粮”而婉拒。

  三轮“量化宽松”过程

  在量化宽松开始之前,美国还一度以这种“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施行与否,向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施压,希望各国官方和民间的美元资本回流美国,以济美国金融和财政上的困境;在世界各国沉默之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也就出笼了。

  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宣布从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以及联邦住房贷款银行购买最高达1000亿美元的直接债务,并另外购买最高达50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标志着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第一轮量化宽松(QE1)政策的开始, 2010年3月底结束,累计购买1.725万亿美元资产,其中包括1.25万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1750亿美元机构债和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宣布在2011年第二季度前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平均每月购债750亿美元,第二轮量化宽松(QE2)政策的开始,2011年6月底结束,期间共购买6000亿美元国债。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宣布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政策,不设期限,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同时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到今年底,并将超低的联邦基金利率指引延长至2015年年中。从2007年8月开始,美联储先后10次大规模降息,利率由5.25%降至0%-0.25%的目标区。12次降低贴现利率,累计调低525个基点至0.5%。

  三轮“量化宽松”的作用:去杠杆化

  4年前的9月,随着雷曼兄弟的轰然倒下,次贷危机达到了高潮,“去杠杆化”这个金融词汇也随着媒体报道进入寻常百姓视野。在美式金融绞肉机的形成过程中,杠杆化交易设计的引入,一方面金融市场债权债务总额和交易标的总金额倍数放大,另一方面也就加快了美国金融垄断资本在市场操纵过程中对非美资本的绞杀速度,全球财富因此在短期内大规模进行国别转移,主要流向美国;这也是中国对美出口暴增的原因。“去杠杆化”发生的背景一个方面是因为全球“投资美国”的热情降低,非美资本向美国金融市场流动大幅减少,庞大的美式金融绞肉机没必要再维持其庞大的“产能”,缩小规模以降低市场运行成本。另一方面给美国国内市场庞大的金融膨胀气球“拆弹”,避免新的债务危机和本土金融市场的动荡。

  在2011年第二季度,不包括社保欠账等所有隐性债务,美国的总债务与GDP之比为279%,远低于英国的507%和西班牙的363%。和其他国家不同,美国的主要债务是由个人债务唱主角,国家债务还排在公司债务之后。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人收入100美元,消费80美元,储蓄10美元,还贷10美元:进入21世纪是收入100美元,消费90美元,还贷12美元,储蓄变为负数,以借新债还旧债度日。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提供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3月底美国消费者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11.5万亿美元,这些债务统计数据并不包括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消减的、总额在1.03万亿美元的优秀消费者的债务。2012年第一季度,据美联储公布的家庭债务比例(DSR)数据,美国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0.98%被用于还债,比2007年第三季度最高点14.08%有显著下降,达到1994年来最低点。

  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美联储决定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收购房利美与房地美发行的最多1.25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对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房利美与房地美、美国国际集团公司(AIG)“直接救援”。银行通过房地美和房利美的担保向政府要钱,美国政府向美联储销售国债, 于是这部分“债务”最终转嫁给了美国政府,最终由美国老百姓负担;华尔街财团成了最终贷款人和全国老百姓的债权人。2008年年初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尚不足1万亿美元,而到2014年10月底已经超过4.5万亿美元,短短几年增长超过3.5万亿美元;而美国那些陷于债务困境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又开始获得货币资本,恢复活力。

  2014年1月,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表研究报告认为,目前美国第一阶段去杠杆化已经接近完成。大约三分之二的私人债务通过违约来完成去杠杆化,而绝大多数违约的损失最终变成了美国的国家债务,美国国债总额也就年复一年地滚雪球增长。

  三轮“量化宽松”的作用:全球性剪羊毛

  因为全球“投资美国”热情的下降,使得美国国内金融市场的赢利机会大幅减少;“去杠杆化”又使美国金融机构和企业获得美元货币资本,于是更多的美元资本开始主动出击,流向全球金融市场,在各个地区的金融市场和金融化的大宗商品市场进行投机活动。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形势错综复杂,金融市场动荡给善于捕捉市场任何风吹草动的对冲基金提供了的机会。“安倍交易”、“卡尼交易”成了对冲基金行业耳熟能详的名字。自2012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后,因大力推崇质化及量化的宽松政策(QQE),同时推动日元进入贬值过程,被索罗斯基金、绿光资本、ThirdPoint等全球大型对冲基金抓住机会集体押注日元贬值,他们把做空日元潮称为安倍交易。其中索罗斯基金曾在2013年初通过做空日元赚取了近10亿美元。2013年7月马克?卡尼(MarkCarney)出任英国央行行长时,英国经济的不景气使对冲基金经理们纷纷预测卡尼将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导致英镑贬值,但忌惮于欧洲金融监管部门对内幕交易及持仓限制的严格监管,除投机客直接在外汇市场建立英镑空头头寸外,包括索罗斯基金在内的全球主要对冲基金主要采取减持英国国债、买进押注英国国债收益率上涨的衍生品等方式,变相做空英镑。

  资本在本性上具有贪婪和恐惧的两面性。美国资本在全球剪羊毛的过程中对这种两面性进行娴熟运用,一方面充分利用其市场话语权,在全球各地市场搅风搅雨,配合美国资本的市场投机动作发布各种经济研究报告和频繁使用信用评级大棒,制造涨跌预期;另一方面,就是频繁运用政治军事手段在世界各地制造冲突和社会动荡,引起国际资本的恐慌性逃逸,给美国资本的投机行为制造机会。“乌克兰危机”本来就是美国策划的地区动荡,此后的国际石油价格被腰斩,一方面固然是美国为了打击俄罗斯经济运行,另一方面,给美国资本提供市场赢利机会,美国资本在事件前夕就在纽约和伦敦金融市场完成了做空布局。

  有人估计,在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的6000亿美元中,大约40%将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中国在全球各国中成为 “量化宽松”的主要对象。大量涌入的热钱不仅加剧中国资本市场和期货市场的蹦极,人们应该记忆犹深的是当年美国金融公司高盛的12月初发布的“阴阳脸”股市报告和要求证监会扩大审批QFII家数和规模的呼声;而且 “助力”中国消费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在经营消费品企业的利润构成中,在流通领域的利润数倍于生产领域的利润。这也是要求“市场化改革”从生猪、大豆等行业扩大到所有粮食和副食品行业的呼声蔓延的利益动因。

  美式“荷兰病” 和“再工业化”之梦

  奥巴马在2012年新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美国复兴与再投资计划”,从中国撤回制造业,在2012年撤回39%,在2013年撤回70%,2014年撤回100%。也就是所谓的“再工业化”计划。这种愿望的是否实现到目前为止已经不言自明。2013年,在曾经的美国汽车工业名城底特律,不仅曾经享有盛名的汽车企业已经将生产线外迁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而且因为产业衰落和城市政府因债务缠身而“破产”,一度被美国媒体成为“悲惨之城”。在美国著名的工业名城的长长名单中,底特律市的遭遇并非个案。美国的产业空心化主要是指美国基础工业行业迁往海外,其一,基础工业,诸如钢铁、汽车、电气、金属冶炼…等等,这些高消耗和高成本行业的企业都将生产线迁往海外的低成本地区,其二,即使是留驻美国本土的军工企业的高精尖武器的生产,其绝大部分零部件的采购来自海外,生产链上游分布于全球各地。这种产业布局固然降低了军工企业的产品成本,但是军工产业对海外零部件生产及销售市场的依赖也不断加深。在美国的产业构成中,以金融为主的服务业占到80%左右,从而美国的就业人口的绝大部分也就依赖于以金融为主的服务业中的企业及其资本循环。

  在以往的对美国产业空心化的分析中,人们一般认为美国再工业化的障碍是美国的劳动成本太高,因为对成本问题的注意,而忽视了美式“荷兰病”的形成。所谓的美式“荷兰病”,是指美国人从事金融及其他服务行业,从这些行业获得收入远高于从事基础工业行业而获得收入,从而实现一种高收入和高消费的舒适生活方式。美式“荷兰病”当然发端于美国经济的金融化过程,其基本奠定的标志就是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资本从俄罗斯洗劫了前苏联积累的天文数字的财富,以及以网络科技为先导的新一轮经济周期在世纪之交达到顶峰,来钱快和随着经济繁荣的生活水准的提升,很少有人再愿意去从事艰苦的科学技术研发和进行需要专门技能的诚实辛苦的劳动,而是躺在前人的工业成就上玩玩金融炼金术就能够活得更好。美式“荷兰病”不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抛出一份“再工业化”计划就能够治好的。因为即使将海外美国资本掌控的工业企业搬回本土,可能再也找不到足够的工程师和产业熟练工人。一代代工程师队伍和产业熟练工人队伍的保持,是在持续的工业生产过程中长期训练的,工业技能和技术诀窍需要一代代人反复操作实验和积累,可能还要付出大量工业残次品的代价!换言之,美式“荷兰病”的形成,如果从上个世纪80年代算起,到如今已有30余年,在这30余年中美国的工业传承已经暂时中止。这就造成美国工程师队伍和产业熟练工人队伍的断代。

  已有的产业或者经济周期过后,一个新的周期的起点出现,有待能够改造生产与生活方式的革命性新技术的出现。新的经济周期的形成,永远需要至少一个以革命性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兴的产业来担纲主持,新兴科学技术的产业化需要大量的技术储备。克林顿执政时期的经济振兴,是以网络科技行业作为一个经济周期主导的。虽然美国的科学技术因为历史积累一直处于全球的领先位置,在美国受到财力限制而科研投入减少、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变缓的情况下,科学技术出现突破性进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否则以美国人曾经的科技产业化能力和资本积累,不至于自认为世纪初十年是“停滞和失落的十年”。即使出现革命性的改变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新科学技术体系,还要考虑到新产业和既有老产业的相互关联,美国的再工业化也非短期内可以成行。另外,工程师队伍和产业工人队伍的训练也需要整整一两代人的努力,越先进的技术的掌握,需要的训练时间反而越长。

  美国的能源产业战略

  截止2009年底,当前美国20%的电能来自于核能,70%的清洁电也来自于核电。到2008年底,美国风电装机总容量252亿千瓦,新增风电装机容量84亿千瓦,均居世界首位。2008年美国太阳能装机容量为877.5万千瓦,同比增长17%;在太阳能电池导入量上排名世界第三。美国全国电力生产的1/3来自非碳能源。在奥巴马政府的“美国复兴与再投资计划”中,准备在3年内让美国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倍增,计划在未来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进行新能源开发,并创造500万个新工作岗位;到2015年新增1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到2012年做到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占美国发电总量的10%,到2025年占到25%,实现过去30年才能达到的目标。

  美国新能源产业的缓慢发展,只能逐步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这个过程因为过于漫长和资本流入的规模偏小,对刺激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短期作用可能微乎其微。美元本位制是和最重要的化石能源——石油相依赖的。因为美国的全球军事部署,对全球的能源和资源加以控制,美国垄断资本集团中的能源利益集团在石油贸易和消费上的利益已经超越自身国界,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最重要利益之一。过快放弃石油这种化石能源,会使得美元本位制迅速走向崩溃,美国的全球霸权的经济基础会丧失;同时美国的庞大的石油利益集团的利益会受到直接威胁。这恐怕也是当年小布什政府为了眼前利益屈从于国内压力而拒不签署《京都议定书》的根本原因。如果美国新能源产业能够迅速发展,最好的替代期应该在2007年到2010年的原油高价期间,新型的、清洁的、同时因为美国政府给予了很多优惠措施而更经济的能源本来应该迅速而广泛地得到应用和普及,比较容易形成大规模的投资热潮。

  十多年来,美国一直在进行页岩油气的勘探和开采活动,在近年来形成一个小规模的“页岩油气革命”投资热潮,从而美国的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因为2014年5月份美国能源署大幅修正了页岩油气的可开采储量,同时美国资本因为遏制俄罗斯经济而操纵石油价格,导致石油美元价格被腰斩;浇熄了页岩油气开采活动的热潮。因为页岩油业热潮而带来的美国经济复苏就此夭折。

  在近年来的舆论论调中,因为页岩油气开采增加,美国能源基本自给,出现一种“美国对中东石油依赖下降、石油美元本位制安然无恙”的调门,并且大肆渲染。这种舆论搞混了一个事实: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降低对石油美元本位制并不重要,对石油美元本位制重要的是,其他工业化国家依赖中东石油!

  美国国力的江河日下

  经过世纪之交的经济繁荣之后,特别是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爆发,美国国力因战争的消耗再次走向衰落的轨道,而且从目前来看未有穷期。因为美国经济的金融化或者产业空心化,特别是美式“荷兰病”的发展,自次贷危机爆发后,七年过去了,作为国力基础的美国经济仍然在继续衰退之中,仍然看不到复苏的亮光,因为美国人的金融生存,美国国内资本在全球“投资美国”的热情消褪后,在美国本土金融市场已经难以找到获利机会,只能继续走向海外,这也就意味着在产业空心化之后,美国资本会长期游离于境外。但是由于全球各国对美国资本洗劫国家财富(比如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劣迹日益清醒,各国资本对美国资本的市场抵抗和制度防范也就会上升,美国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大肆投机的余地和利润来源都会缩减。作为美国经济核心产业的金融服务业在资本逃离美国的市场的前提下,难以再现昔日的繁荣,特别是“去杠杆化”的继续推行,美国的就业状况会继续恶化。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5月,(即使考虑到页岩油气业的勃起)美国整体失业率从上个月的7.5%上升至7.6%。但是也有人对数据生成作出分析,分析认为,对于很多失业的美国人而言,5月份的数据清楚地表明就业形势已经恶化;失业情况严重的是年轻求职者,尤其是黑人或者拉丁裔,以及年轻男性群体。年龄在16岁到24岁之间的黑人的境况最为糟糕,其失业率从4月份的24.9%上升至5月份的28.2%。强劲增长的就业机会来自于低薪行业。自动减支已经造成公共部门很多薪酬较高的人员失业,有23个州已削减了失业救助福利。当用人单位增加就业岗位固然是好事,但当你考虑到大多数工作为低薪,真正的失业率接近14%,年轻的美国黑人的失业率更是接近30%等种种因素时,失业数字可能掩盖了严峻的就业形势。经济复苏对美国而言是那么地遥不可及!

  在金融资本的利润减少、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况下,美国的军事能力也就出现下降。2014年上半年,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了2013年世界军费开支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世界军费开支总和为17470亿美元,相比2012年减少了1.9%,继续保持负增长。相关数据表明,从2012年开始,世界军费开支总和出现了21世纪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与2011年相比,下降了0.4%,为17530亿美元。如果不计算美国军费开支,2013年世界其他各国军费开支总和相比2012年,仍增长了1.8%。2013年,美国军费开支为6402亿美元,相比2012年的6848亿美元,下降了7.8%,占据世界军费开支总和的37%,仍保持世界首位;而2011年,美国军费开支则高达7113亿美元。如果不计算美国军费开支,2013年世界其他各国军费开支总和相比2012年,仍增长了1.8%。在军费来源缩减和筹措更加困难的条件下,美军被迫撤出伊拉克和阿富汗,美国政府被迫削减国防预算和部署全球军事收缩。截至2014年4月初,美国国债总额已突破12000亿美元。而俄罗斯、中国、沙特阿拉伯及其他20个国家的军费开支保持正增长。特别是近年来俄罗斯军费支出呈上升趋势。2011年,俄罗斯军费开支为702亿美元,2012年增长到800亿美元,2013年为878亿美元,相比2012年提高了4.8%,稳据世界第3位。为重新装备俄军和提高俄军现代化水平,自2011年开始,俄罗斯实施了大规模的国家武器发展和采购计划,即《至2020年俄罗斯联邦国家武器发展纲要》,总预算6370亿美元。按计划到2015年,俄军新型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所占比例将达到30%;2020年,这个数字将进一步上升到70%~100%。未来几年,俄罗斯还将在武器装备研发和采购上大力投入。

  美国军事能力下降意味着插手地区事务的国际政治能力也在下降。在整个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国政府在十年中支付了1万亿美元的战争费用,却是胜而不利。因为军费拮据,美国军队发起的军事演习多借用与盟友联合军演的名义进行,不仅要求盟友补贴演习费用,而且军演的规模和质量也在严重缩水。“秃鹫”军演是2014年世界最大型军演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展示美韩军队遏止韩半岛战争的决心。按韩联社说法,相比去年,美军参加“关键决断”军演人数增加,参加“秃鹫”军演人数减少。原因在于美国财政预算缩减导致军事开支减少,只能“割爱”花销较大的野外训练,转而加强耗费装备和物资较少的计算机模拟军演。在美俄发生乌克兰冲突之后,美国对乌克兰“民选”政府军却无力提供重武器,更别谈按和俄罗斯打一场代理人战争了。

  军事和金融是石油美元本位制维系和运行的两个车轮;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石油美元本位制才能够继续存在下去。一旦两者陷入螺旋形的交替下降之中,石油美元本位制的基础也就日益丧失,石油美元本位制的崩溃也就为期不远矣!

参考文献:
《论经济周期》
《反经济周期财政政策理论批判》,清湖渔夫;
《反经济周期货币政策理论批判》,清湖渔夫;
《通货膨胀过程》,清湖渔夫;
《透视西方通货膨胀理论》,清湖渔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 01:15: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去美元和石油霸权,也许正是老美做庄手法的变奏,别被惯性思维绕进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9 08:2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