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29|回复: 0

尹中立:从交易数据窥视股市“主力资金”动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5 22: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有股票市场以来,主力机构的一举一动都倍受投资者关注,每一轮股市行情都对应着主力机构活动的踪迹,而主力机构的资金性质不同决定了它们入市的目的各有差异,因此,分析主力机构的动向就可以判断市场演绎的脉络。

  一、从股市历史看主力机构对行情的影响

  在2000年之前,市场的主力机构是证券公司,因此,分析券商的资金来源及其性质就可以判断出行情的走向。

  1996-1997年的大牛市的主角就是证券公司。当时的深圳和上海两个城市的政府结构深度介入股票市场,坊间的说法是深沪两个城市的政府为了争夺金融中心的地位,使出各种办法刺激本地的股市上涨,为了使股市上涨就必须有增量资金入市,当时的民间资金实力十分弱小,地方政府能够依赖的资金只能来自银行,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很多银行资金通过证券公司进入股市,深圳的主力机构是君安证券和南方证券,上海的主力机构是申万。因为银行资金进入股市是非法的,后来国务院开始清查此事,还处分了一些相关机构的管理人员,资金纷纷从市场撤出,行情就结束了。

  1999年的爆发的5?19行情的主力机构仍然是券商。与1996-1997年行情性质不同的是,这次行情的发动者不是地方政府,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券商开始肆无忌惮地挪用客户保证金,还有券商从市场高价拆借资金,资金成本有些高达年息100%以上,普遍的成本是15%以上,这意味着只要股价上涨幅度低于15%左右,这些机构就出现财务亏损。2001年,在“基金黑幕”、“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等影响下,监管部门出台了规范市场的一些列举措,股价停止上涨,券商纷纷出现财务危机,市场主力机构出现财务危机意味着市场危机来临,随后是连续四年多的大熊市。值得强调的时,2001年-2005年是中国经济表现最好的阶段,上市公司盈利大幅度增长,但股市却出现大熊市,股价走势与经济走势出现严重的背离,其关键的原因是市场主力机构出现了问题。由此可见,主力机构对市场行情的影响至关重要。

  2005年-2007年大牛市的主力机构是公募基金。2003年-2004年,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规范券商,并通过上市融资等方式补充券商的资本金,券商的财务危机得以化解,于是,股市在2005年见底。在接下来的牛市里,市场的主力机构不再是券商,因为基金的资产规模迅速超过了券商。基金的规模在2005年-2007年间从不足5000亿元迅速膨胀到3万亿元以上,是当时券商资产规模的5倍以上。

  2007年出现多个月份的储蓄存款下降,大量储蓄资金通过购买基金的方式进入股票市场。基金经理面对大量申购资金,选择购买蓝筹股建仓,导致指数暴涨而很多散户投资者亏钱的结局。

  2007年底,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扩大,华尔街不断传来坏消息,尤其是花旗银行的巨额亏损对国内投资者很大震动,基金只赚不陪的神话破灭了,老百姓不再把大量储蓄资金往股市里搬。主力机构“子弹”打光了,牛市结束了,熊市又开始了。尽管有2009年的“四万亿”行情,基金也获得了很好的收益,但类似2007年的储蓄搬家现象没有重演,基金的规模没有能再次膨胀,市场缺少主力机构是无法走远的,表明当时的股价上涨只是一个熊市里的反弹。

  二、从持仓A股账户出现明显异动窥测当前的主力

  2014年7月份以来,股市不断走强,上综合指数从2000点上涨到2500点,涨幅近25%,一举突破了2013年初的2444点高位,同时也突破了3478点以来的下降趋势线,这些说明已经进入牛市状态。

  对于当前的股市走势,让很多分析人士大跌眼镜,因为从今年初以来经济增长一直处在下滑状态,GDP增长速度创多年新低,CPI一直在低位运行,PPI已经连续20多个月处在负增长区间,用电量增长速度只有3%左右,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明显放缓,这些数据说明经济状况的确已经进入“新常态”,因此,年初就有分析师预言沪指要跌破2000点,但股市不跌反涨。

  更蹊跷的是,从参与交易的证券账户数据看,广大散户投资者并不看好股市。从新增加的开户数量看,2014年前三季度新增加了400多万个账户,与2013年前三季度基本持平,但持仓账户出现明显“异动”。正常情况下,当股市活跃时,持仓账户及其占有效账户的比例都会上升,反之,股市下跌则持仓账户及其占比就会下降。自2011年中国证券登记公司公布持仓数据以来,该“规律”一直有效。但这个“规律”进入2014年后不在适用。2014年前6个月股市一直在2000点至2100点附近徘徊,而进入第三季度后股价强劲回升,但持仓账户及其占比却持续减少。

  登记公司的数据显示,2014年9月末持仓的 A 股账户数为5,250.22 万户,比2013年9月底减少了167万户。持仓 A 股账户占全部 A 股有效账户的比重为 39.01%,比2013年9月末下降了3.07个百分点。空仓账户占 60.99%,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07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登记公司

  图  持仓的A股账户数量及其占有效A股账户的比例

  股市交易的“异常”还表现在新股发行期间。按照2014年新股发行实行市值配售,即投资者若要参与新股配售,必须事先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否则无法进行新股申购。根据此规则,新股发行开始后,持股账户的比例应该增加,而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新股申购从7月底开始,而统计数据显示,持仓账户仍然持续减少。

  更令人费解的是,每当新股发行期间,股指创新高。一般情况下,每当有新股发行,则投资者会因为把资金用于新股申购,股市二级市场会遭遇资金流失而走弱。但7月底开始的新股发行,每个月末进行密集发行一次,而二级市场却不跌反涨,与以往呈现不同的特点。例如:7月23日有5只新股发行,24日又有四只新股发行,两天接连有9只新股发行,光在网上就冻结资金4500多亿元。在大量资金被冻结的情况下股市却连续上涨,并且一举突破2150点关口,创2014年新高(截至7月底)。值得关注的是,7月底的现象在8月底、9月底、10月底不断重演,10月24日6只新股集中申购,资金是10月30日解冻,但股指在资金解冻之前开始连续大涨,沪指28日上涨2.2%,29日上涨1.5%,随后突破2400点关口。

  在持仓账户及其占有效账户比例持续降低的背景下,股指屡创新高,而且每一次指数新高都是新股发行期间出现的。这说明有场外资金对股市二级市场觊觎已久,专门选择二级市场资金被冻结时悄悄进场。

  但持仓账户数量在不断减少,空仓账户数量在增加,而市场交易量和价格都在不断上涨,说明散户投资者在不断退出市场,而资金量大的机构或个人大户选择增持股票。

  从国内外股市经验看,散户退出市场而大结构进场是市场见底的重要特征。

  三、主力为何方神圣?

  在持仓账户减少的情况下,股市交易日趋活跃,该现象或许与融资数量快速增长有关。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末,两市融资融券余额突破7000亿元。而在2014年年初,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3465亿元,增加的融资融券余额已经接近过去四年间增长总和。在融资融券余额中,融资业务占比一直在98%以上,融券余额一直在100亿元之内。

  除了规范的融资业务之外,还有市场私下进行的融资业务。监管部门批准的融资标的只有500多只股票,还有2000只股票无法进行融资业务,于是,市场中形成了对非融资融券标的的融资需求,此类业务的开展增加了股票市场的资金供给。

  但上述分析仍然不能说明问题的全部。市场总是在新股申购期间不断创新高,说明这些新增的资金是有组织的行为,笔者猜测,可能有以下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情况是一个或几个民间财团(类似中民投公司)的集体行为。从今年股市的表现看,钢铁等板块的大幅度上涨是十分意外的。2011年至2013年,随着房地产市场投资的减速,钢铁、煤炭、有色等周期类股票连续大幅度下跌,这些板块的股票在基金及保险的资产配置里都相当低,基金经理唯恐避之不及,这些板块的股票上涨与基金、保险机构应该没有多大关系。而此类选股思路符合社会游资的思路。

  如果是这类机构,需要符合起码的条件是动员资金的实力必须在1万亿元之上。是什么机构能够同时动员如此巨额的资金?从目前的入市机构看,保险资金有该实力,但从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看,保险机构的整体仓位很低,权益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只有10%左右,因此,第三季度的股市上涨与保险类机构没有太大关系。

  第二种可能情况是政府资金入市。如果是政府资金进入市场,很多疑问都可以解释。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资本市场改革的论述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三中全会关于资本市场的改革思路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其目标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关键是“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没有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是无法实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战略目标的。

  笔者理解,所谓的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就是要开辟多渠道把资金引入股市,包括已经开始的沪港通,沪港通可以把国际资本引入中国股市;包括让券商补充资本金并增加券商的资金杠杆,此举可以有效增加股市的资金来源;包括发展私募基金规模,相对于公募基金而言,私募基金更灵活,市场化程度更高,发展私募基金可以动员更多的储蓄进入股票市场。

  上述渠道都已经“挖”好,要让这些资金纷纷入市,最关键的是形成牛市的赚钱效应。也许,推动股市上涨的就是这些神秘资金。

  推动股价上涨的究竟是神秘的民间财团还是政府的资金?正确的答案只能让历史去回答。

  四、简要的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几个有用的结论

  1、 此轮行情的确存在所谓的主力机构,从市场的运行特点看,主力机构动用的资金数量巨大,而且是有组织的行为;

  2、如果是政府资金所为,根据三中全会有关资本市场改革的思路,其目的显然是为了做大资本市场,以改变当前的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金融格局。这意味着行情的主线应该以券商类股票为主线。

  3、主力机构的意图在于改变中国的金融结构,志存高远。因此,投资者应该抛弃以往的短线操作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8 01:38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