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87|回复: 0

张平:个税改革不仅要“提高”更需“完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2 09: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表示,直接税比重提高是发展的趋势,但这个过程很慢长。1994年我国间接税占比为75%,20年后的今天这个比重下降到60%左右,流转税每年减少 0.75个百分点。个税现在占比为6%-7%,到2020年占比要达到15%都很难,即个税仍然是一个比重不大的税种。

  就在本月6日,财政部公布三季度税收分析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个税同比增长12.4%,相较全部税收7.4%的速度要高。财政部对此解释为,由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使得工资薪金及 劳动报酬所得税增长。得益于个税较高的增速,今年前三季度个税占全部税收比重为6.3%,相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3%。

  个人所得税法从1980年颁布通过至今,共经历6次修订。其中,最近三次调整中,提高免征额都是核心内容。2011年免征额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使得个税纳税人群从8400万减至2400万,工 薪纳税人群从28%下降到8%。但是广大群众对当前的个税征收仍不满意,甚至还有人将其称为是“工薪税”。那么我国的个税征收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

  首先,继续提高个税免征额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预期,很多民众认为,随着生活成本不断提高,3500元的免征标准过低,既不利于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的提高,更无法让个税征收真正起到二 次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再者,中低收入者是承担个税的主要对象,而真正高收入群体却可以合理避税。我国个税采用分类征收的办法,收入被分为工薪所得、稿酬所得、劳务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股息红利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等种类。工薪所得由单位代扣代缴,相较其他收入征收率较高,逃税可能性低;而很多高收入人员不依靠工薪所得,往往能逃脱个税的征管,因此有人指称个税已经演变为“工 薪税”。

  目前税务部门在征管个税时,往往存在一定的“懒政”心理,主要围绕工薪收入征管,其他所得收入征管却不给力。笔者认为,个税法出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个人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薪,围 绕工薪征收个税没错。但现在随着诸如资本、技术、管理等收入占比份额的加大,而且“隐性”比重的增加,当前个税不仅不能调节收入分配,而且还可能加大贫富差距。

  最后,个税征收“一刀切”的方式欠妥/:其一,个税未充分考虑家庭负担因素,有些人收入虽然相对较高,但是家庭负担偏重,要养好几个人,政府应该适当减免。还有人建议将交通费、房 租、房贷按揭也计入扣除额度。其二,个税开征应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的变化情况。笔者建议,可对地方适当放权,使个税征收更加“因地制宜”。

  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决定》中就指出,“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个税为未来重点改革的六大税种之一。而笔者认为,未来个税改革不仅要起到调节收入分配差 距的问题,而且还应该让利于民,因为只有民众都富了,我国的消费潜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接下来个税改革应该做好以下几步:

  其一,提高个税起征点,更多的藏富于民。有专家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收入5000元。我国个人所得税主要是由中低收入群体来承担,发达国家的个税更多的是由高收入者来承担。 在美国,占比近50%的工薪阶层只承担了联邦所得税的5%,10%的高收入者承担了个税的65%,1%的最高收入者承担了30%。

  其二,加强个税其他领域征管力度,扭转个税“逆向调节”的现象。除了工薪所得,我国的税务部门在稿酬所得、劳务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往往征管不力 。所以中央政府应适当下放个税权利于地方,并适当加以监管,让地方政府去加强这方面的征管力度。

  其三,个税征收应该按家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变化而征收,这样就更显得该税种的“弹性”。如果把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区、不同时段的物价变化都考虑进个税征收体系中来,达 到“减税为薪”的目标,即通过政府进一步让利于民、藏富于民,政府和劳动者更好的分配好劳动的“利益蛋糕”,那么则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极为有利。

  未来税制改革的大方向已经明确:个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财产税等直接税将来占比要提高,而包含在消费中、隐含在价格中的中间税比重肯定要下降。但是笔者认为,目前个税还存在 着起征点过低、个税其他领域的征管力度不大、个税征缴缺乏“弹性”等弊端。所以如何通过个税征缴来调节收入分配,如何通过个税让利于民、藏富于民,这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还关系到内需能否真正启动的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9 16:40 , Processed in 0.1250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