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85|回复: 1

周蓬安:对“吃空饷”者,不能只“吃”不“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9 08: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澎湃》报道,10月8日,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教育局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刊登公告。公告称,云溪中学肖红霞(女)、曾伟(女),云溪区教育局柳旭辉(男)3人“外出连续超过15天,所在单位于2014年9月1日至2014年9月26日,分别以电话的形式催促其返岗上班,至今仍未到岗上班,已涉嫌构成旷工”。初步决定将3人予以辞退,并“特此公告”。
  辞退长期旷工的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在我国是有章可循的。《公务员法》明文规定,“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予以辞退。而依据《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对此类人员也是“可以辞退”的。

  据报道,以上3人即属于后一种情况。

  从以上规定看,只要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都能严格执行,这个社会根本就不存在“吃空饷”的空间,但实际上“吃空饷”现象却相当普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一年多的成果之一,就是截至10月7日,30个省市自治区已清理清退“吃空饷”人数162117人。保守计算,按照人均“吃空饷”五年,人均年收入5万元计算,就造成了超过400亿元的财政损失。

  造成“吃空饷”普遍开花的原因其实很多,形式更是五花八门。

  一是为子女“占位子”,而顺带“吃空饷”。如陕西富平县副县长任教训为正在上学的儿子办理了工资关系,累计领取财政资金45096元;山西静乐县委书记杨存虎,让高中未毕业的女儿成为公务员后带薪上大学。这类“吃空饷”的应该很多,此前网络不断曝光的“神童干部”、“神女官员”基本上都是。

  二是官员亲戚甚至情妇仗势“吃空饷”。比如内蒙古统战部长王素毅就不但包养女大学生女记者数名,房产数十套,还安排近30名亲戚‘吃空饷’”。大官如此,“芝麻粒官”也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比如率众打记者的潼关县国土局局长赵永峰,就被曝个人资产过亿,在西安有多套房产,还将亲戚、朋友、情妇安排在国土局,长期“吃空饷”。

  三是被处理人员“吃空饷”。比如鹤岗市公安局原局长林胜先,被判刑后仍吃7年“空饷”,共计34.9万元。而江苏阜宁竟有61名缓刑人员重新入编“吃空饷”。这两个案例的背后,就暴露出一些服刑人员、缓刑人员。依然与在职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着生死交关的纠葛,在职官员不得不安排好他们晚年的生活。

  四是单位能人、狠人、病人长期旷工“吃空饷”。一些能人自己经商办企业或在企业兼职,一人领取双份工资,吃“多头饷”,领导不说,大家装着没看见;一些狠人无正当理由长期不上班,却连续多年工资、奖金照拿不误,吃“旷工饷”,其他人“敢怒而不敢言”;有的病人长期请病假或超假不归,吃“病假饷”,同事甚至都不知道此人。此外,还有“冒名饷”、“死人饷”等等。

  五是在编人员“吃空饷”。比如“湖北武穴教育局超编200% 部分在编人员吃空饷”一文,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该局部分人员已另谋出路,但原单位仍保留其职务。该局以他们名义申领的工资、奖金等,一种可能是供在职人员分摊,另一种可能就是作为单位的“小金库”。

  六是体制缺陷带来的“吃空饷”。如前羽球世界冠军黄穗,2007年退役后任湖南省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基本没有上过班,但工资一直照发,2008年结婚之后更是彻底没了音信,失踪3年复出时,竟代表外国参赛,才让这桩荒唐事浮出水面。

  应该说,“吃空饷”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虽然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不断整治,甚至有些地方还曾专门成立了一个临时机构——“空饷办”,但“吃空饷”现象却呈越来越严重态势,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对“吃空饷”追究不力。

  就此次整治“吃空饷”而言,目前对责任人的处理仍是过于温柔,不但未见有人因“吃空饷”而被追究刑责,甚至连被追究党纪政纪的也是寥寥无几。更不可思议的是,连起码的清退“空饷”都未能做到。

  据此前媒体报道,河南省2013年治理“吃空饷”时,就清理出2.2万人,但查纠违纪违规资金仅1.19亿元,人均5400元,约合一个月的工资福利待遇;而清理了5.5万人的河北省,虽然号称今年加大了“吃空饷”资金的追缴力度,但截至7月底,也仅仅追缴回资金上亿元,人均不到2000元。如果按照这个金额只是“占应追缴额的55.12%”计算,那么应追缴金额仅仅是1.8亿元,人均3300元,不及一个月工资福利的总和。也就是说,该两省追究“吃空饷”者的非法所得,似乎仅追缴一个月的收入。

  笔者以为,“吃空饷”是寄生在纳税人身上的一颗毒瘤,对外极大地败坏了政府的形象;对内会让正常上班、认真履职的公职人员心理失衡,挫伤其劳动积极性。而要割除这一毒瘤,必须拿出刮骨疗毒的魄力。最彻底的整治办法,是对“吃空饷”达到一定数额的人员,以“诈骗罪”追究刑责,并追究放任“吃空饷”相关责任人的“渎职”责任,同时追缴违法所得。而最低标准的处理办法,则是全额追缴“吃空饷”所获利益,让“吃空饷”者鸡飞蛋打,而绝不能让他们只“吃”不“吐”,为今后再“吃空饷”预留空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0 18: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追回的空饷太少,原因有2.  
1是主管领导得了好处,自然不愿意吐出来。
2是吃空饷者牛逼,或有人罩着,或抓住了上司领导的把柄,即使人在监狱(对某在位的领导、同事仍有杀伤力,虽然不能决定让谁上位,得到提拔,但可以通过揭发让某些人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08:25 , Processed in 0.23446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