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27|回复: 0

金岩石:共同致富绝非“均贫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 14: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邓小平诞辰110年之际,缅怀之情如滔滔江水,敬仰之心若莽莽群山。然而,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邓小平,是因为他做了两件事:让一批人致富了,让一批人脱贫了。第二件事无人质疑,而第一件事却争议不断,因为邓大人还留下一句话:“中国如果出现了千万富翁,亿万富翁,我们的改革就失败了,我就成了历史的罪人!”(《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9页)而就在早些时候,邓小平说过,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今,中国不仅有了千万、亿万富翁,而且有了百亿、千亿富翁,社会财富两极分化不断扩大是难以回避的事实。这就提出了一个理论问题:如何理解先富带后富?如何理解共同富裕?

  先富带后富是财富传承的一般规律,其一是血缘传承,即家产的继承模式;其二是创业传承,即投资人寻找创业者。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先富带后富以血缘传承为主导,三分之二以上的新增富人来自于家族财产继承;70年代之后发生了变化,由于股权投资的产业化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每一代新增富豪的三分之二以上是白手起家的穷人。如2012年《福布斯》统计的10亿美元富豪总计1210人,其中830人是白手起家的穷人,占比高达68.6%!通过投资或创业由穷至富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致富模式,投资人和企业家成为时代的宠儿,邓小平预言的“先富带后富”已被中国的实践和全球化市场所验证。

  市场化的改革会出现两种富人,其一是竞争中的幸存者,其二是转轨中的寻租者。“摸石头过河”的改革必然有人淹死而成为“先烈”,侥幸过河的人也会因经营不善而由富变穷,由此演绎,市场经济中崛起的富人都不是一个人的致富之路,而是一场马拉松比赛的胜出者。一个国家,竞争中的胜出者越多,市场经济就越繁荣,因此而脱贫的穷人也就越多。在我看来,这才是邓小平所讲的“共同富裕”,而非所有人都应成为富人。换句话说,先富者带后富者,致富者无论先后都只能是少数人,从而扩大贫富不均。经济发展中的贫富不均是为多数人能够脱贫所支付的社会成本,任何制度都无法克服市场本身创造的贫富分化。

  尤其在中国,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伴随着贫富分化,让一些人致富,让更多的人脱贫。在这样的资源配置中,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一边分配财富,一边分配风险。在这里,货币扮演着一个极其微妙的角色,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是一种货币现象,是政府长期超额发行货币所创造的经济“奇迹”。当政府用超额货币驱动增长之时,政府主导的投资和消费为许多穷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从而帮助他们脱贫;也为少数穷人提供了创业机会,从而促使他们致富。但是超额货币在驱动增长并创造就业之后流向哪里?流向消费品市场就可能诱发恶性通胀,威胁大多数穷人;流向投资品市场就必然产生资产泡沫,让富人承担风险。由于穷人储蓄,富人投资,泡沫化的风险财富因此成为贫富分化的加速器,让全社会的风险财富以更高的比例流向富人。

  富贵险中求,财富即风险!在风险社会,没有贫富分化就没有风险溢价,也就没有创新机制和风险财富。所以共同致富绝非“均贫富”,而是在贫富分化中使多数人脱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 22:04 , Processed in 0.5475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