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35|回复: 0

蔡定创:股市发行是我国产能过剩的主要推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5 18: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6月30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出席2012陆家嘴论坛时说,中国的资本市场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第一。此本应是郭主席意在表明他对改革沉疴在身的股市的决心,但此顿时在网上引起欣然大波。愤怒的股民都纷纷用极端的语言来表达愤怒之情,下面是从网民们总结的中国股市八大第一:
  
  中国股市造假全球第一
  垃圾股数量全球第一
  骗钱总量全球第一
  发新股规模全球第一
  给投资者回报全球倒数第一
  投资者权益保障全球倒数第一
  近五年股指升幅全球倒数第一
  市场化制度全球倒数第一

  中国股市获得了如此负面的评价,如果管理层不全面反思二十年来在股市管理、股市基础制度设置上的失误,负面的全球八大第一,怎有可能成为正面的全球第一,那怕是一个?
  
  其实,股市问题的严重性影响并不仅仅是在于股市本身。而在于引起我国经济困难的产能过剩,股市正是股市是重要的推手。人人都在天天喊的要实现内需经济转型,眼光都在聚焦着分配改革,却没有人懂得,如果股市负财富效应,有效消费需求就会不断萎缩,在“双轮经济”自激规律作用下,就会引起经济不断地下滑,直至经济危机。不要说经济内需转型,就是正常的经济运转都会产生困难,必须要靠国债投资来填补,产生GDP越增长,老百姓的财富越缩水的现状(注意:这里并不仅仅指股民的财富缩水,而是全民的财富缩水)。与此有关的机制原理可参看蔡定创的《中国股市:美丽谎言掩盖下的恶性肿瘤》http://www.dacankao.com/forum.ph ... 4%D1%DA%B8%C7%CF%C2

  为什么目前条件下我国股市发行会成为产能过剩的主要推手?这在一般人是会有些不好理解。
  
  股市发展有两个大的阶段。一个是社会资本金不足,不够集中的阶段,需要依靠股市的集资功能来完成资本的积累与集中。二是全面产能过剩阶段。这个阶段一般发生在资本积累与集中己经完成后,通过股市来的融资继续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就会引起或加剧产能的过剩。
  
  在社会总供需基本平衡的情况下,股市发行融资所会从两个方面引起产能过剩危机:
  
  一是由股市融资后的新增投资,会引起实体经济的产能绝对过剩。因为社会总供需已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下,主要依靠原有企业效益的提高就可以满足国民经济正常增长比例的新增内需,并不需要外延扩展投资,这也就是我们经济学界所呼吁的要以效益促增长的内需经济转型。如果外延不断地增加对制造业的投资,不管是来自股市中的国企业(注意:这几年政府的国债投资都是投向了基础设施,不会投向制造业),还是民企,都是同样会发生投资过剩。可将这种投资过剩称为绝对过剩。
  
  二是由于股市过量发行,引起了股市内的投资资金不足和股市信心下降,从而引起股市中的股价的下跌。股市的下跌因负财富效应又会引起社会有效需求下降,社会产品产生相对过剩。当已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库存积压时,企业效益大幅下降,上市公司的业绩下降,上市公司的价值下降,反过来促使股票进一步下跌,在“双轮经济”(见蔡定创《货币迷局》第九章,2010.01.01)自激平衡规律作用下,形成恶性循环,产能过剩也不断地加剧,甚至产生危机。由于这是由股市下跌所引起的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可称其为相对过剩。

  因此说,在己经发生产能过剩的条件下,股市越是发行融资,必然更加剧实体经济的产能过剩,不仅是引起直接的股票价格下跌,而且也会因为产能过剩,产能湮灭引起上市公司的企业效益越来越低,实际价值大幅下跌,股市的总市值会因为股票的发行增发而越来越低。形成恶性循环,直至崩溃。

  我国股市这些年来正是走着这样一条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在国内紧缩货币政策的条件下,沪深股市全年仍然融资3396亿元,其中75家企业新发行上市。引起股市下跌73%。股市实际上是已经崩溃了,由此直接导致了4万亿救市。
  
  郭树清主席在他的《A股没理由不成世界第一》中讲“早在2009年24个工业行业中21个已经产能过剩,成熟的制造业几乎找不出一个产能不足的行业”。这说明产能过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2009年沪深股市全年融资4466亿元,其中97家企业新发行上市。由于有4万亿政府投资刺激作用与宽松货币政策支持,大面积的产能过剩与企业倒闭潮暂时得到了缓解,股市走出了一波对2008年的修复行情。

  但是,管理者并没有吸取2008年股市崩溃的教训,2010年股市发行更在前主席的改革新政策下进入疯狂,沪深股市全年融资10275.2亿元,531家企业新发行上市,创历史新高。从而引起股市在本来不高的点位上,上证指数大幅下跌了17%。
2011年沪深股市全年融资7275亿元。其中282家企业新发行上市。上证指数在上年下跌17%的基础上再度持续下跌21.68%。
1990年2011年底的21年中,国内A股累计总融资4.5万亿元。而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至今,沪深股市融资总额就达到2.5万亿。也就是说,在2008年之前的18年中,股市合计融资2万亿,所能达到的股市总市值取2008年初股市崩盘前的数据,总市值约20万亿。如果将此看作是正常股市融资所能达到的正常效益,按照这个比例,当融资2.5万亿,就能新增25万亿的股市总市值,也就是说,如果股市能在正财富效应下融资,2011年底股市总市值应该是45万亿。
  
  但是,悲剧发生了!中国股市 4年累计新增融资2.6万亿元后,至2011年底,股市总市值不仅未像正常股市融资产生正财富效应市值增长为45万亿,反而比2009年的24.27万亿元还低3万亿元。至2011年底沪深股市总市值只有21.48万亿元。并且呈现出越融资越加速下跌,越发行股市总市值越低的局面。
  
  也许有人说,产能过剩不是由政府4万亿投资所引起的么?怎么由股市引起?有关4万亿投资引起过剩,到底是一些不懂实际经济的人坐在办公室里的信口开河,还是一些人的别有用心?我不知道。但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国家在2008年的4万亿主要投向在国家的基础设施上,例如高铁、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没有一分钱是投向上面郭主席所说的股市23个行业的。充分的事实己经证明,我国高铁、城市基础设置等至今不仅未产生过剩,而且还仍然是个需要不断地适量地增加投资的领域。全行业的产能过剩怎能怪到国家的4万亿或者是各省的国债投资上?国债投资在2009年一年就新增10万亿当然是有问题,增量投资应适度不能失控。但是相反,正是这些国债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股市上市公司的产能过剩,没有这些国债投资,股市上市公司的产能过剩只能是更加严重。

  正确的理论就是巨大的财富。《货币迷局》曾经指出,由于我国的货币理论错误,仅货币发行方面就产生过双倍于基础货币量的损失,这个损失现在算起来起码有40万亿人民币之巨。如果将这一笔钱用在国民福利方面,我国的怎会有养老金缺口,医保不足的问题?在宏观经济方面,由于不懂“印钱消费”理论,我国被美国“印钱消费”所产生的损失其实是无法估量的。如果硬要估量一个数据的话,累计少说也有25万亿人民币的损失吧。但股市给我国经济所产生的负财富效应损失大家都可以来计算一下。从2008年我国全面进入产能过剩以来,至目前为止股市总融资2.6万亿。有人计算过,2010年股民亏损总计约7万亿,2011年股民总亏损9.4万亿元。四年来股市总市值损失约20万亿(以不同时间点为基点时数据量不同,只能大约的估算)。这是直接损失,如果计算效益损失,应该取上面的25万亿元比较合适。
  
  这就是说,因为用错误的理论指导,如果量化的话,这几年来国民经济总损失约90万亿元人民币的财富。这个财富不是GDP表现,而是指国民减少了90万亿元的生活消费。我认为这个数据估算仍是保守的,因为发达国家经过三十年,国民收入都能由2000美元进入到20000美元以上,而我国民收入仍然还只有5000多美元的其中原因之一,也是我国经济迟迟不能实现内需驱动转型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21:22 , Processed in 0.2188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