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833|回复: 8

风行九州:欧亚非的陆权崛起——亚洲之辽沈战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4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欧亚非的陆权崛起,从地缘角度来看,面临着亚洲、欧洲、中东三个“战役”,根据解决的可能模式,我把这三个战役分别称为亚洲之辽沈战役、欧洲之平津战役、中东之淮海战役,上图是自己对亚洲辽沈战役推测的示意图,为什么把亚洲的博弈称为当年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些原由,图中的A、B两区相当于当年的沈阳、长春,而C区的巴基斯坦通道相当于当年的“锦州”,一旦中国将巴基斯坦通道建成,就相当于拿下当年的“锦州”,彻底的把美国花费几十年打造的第一岛链及马六甲咽喉的作用给“去化”掉了,并从根上控制着日本的海上命脉。

  A区——“沈阳”

  1.习总对韩国的独访,必将进一步推进中韩双方的合作与融合快速发展,这将从根本上把美国意图打造的 “美日韩”对中变成“美日”对中(韩)。

  2.从韩国对TPP的态度,可以看出韩国经济采取的跟随对象是以中为主,兼顾美国,中国通过中韩自贸区给予韩国比日本大的多的优惠,可以打击日本经济,消弱日本。

  3.中韩货币直接交易,这对韩国与日本的竞争来说,又是一个有力条件,日本“跟随”(主动+被动)美国总体上是血越流越多。

  4.中国融合韩国,对于稳定朝鲜半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中国的调解,可以将韩朝可能的冲突提前化解,同时,融合韩国后,朝鲜半岛原来属于美的扼制力量类似转变为中国的助力。

  5.朝鲜对中国与韩国发展密切关系的态度,个人认为应该持积极态度,只要中国不损害朝鲜正常利益而与韩国交往,被中国融合的韩国对朝鲜的威胁是远远小于被美国融合的韩国。中国其实是在帮助朝鲜化解与消弭其遭受来自美韩的威胁。中国的“不允许”在中国家门口生事的表态,可以说是对韩朝双方提供的安全保障,同时也是对任何挑衅一方的牵制,其作用是妙不可言。

  6.陆权时代,朝鲜是韩国的必经之路,当中国通过与韩的深度融合,促成韩朝局势的稳定后,朝鲜的“先军”政策可以向“先经”政策转变,韩朝经济融合加上中俄的开发整合将为朝鲜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与环境。

  7.俄罗斯与中国合作的远东开发,第一,这是扼制俄罗斯远东人口继续减少的唯一途径,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才是汇聚与吸引人口的长久有效的途径;第二,这有助于降低欧盟对俄罗斯的经济影响;第三,亚洲世纪的到来是不可阻挡的,而俄罗斯搭乘亚洲发展的高速快车的最佳途径就是远东开发;俄罗斯的远东开发将为俄罗斯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其作用类似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尤其是在东北亚汇集了中日韩三个大经济体,利用俄罗斯的资源优势吸引三国的投资,拉动其远东制造业的发展,带动国内人口东移,逐步形成东西并重的发展局面,

  8.日本与朝鲜的关系“解冻”,中国乐观其成(美国心里什么滋味?)。中国希望整个东北亚的局势能够和平稳定,希望朝鲜、韩国都能发展,因为中国的友好关系不是排他性而是共赢的,中国从来就不反对朝鲜与任何国家发展非排他性友好关系。对日本来说,朝日关系的“解冻”是两边下注的棋子,对美国,日本可以说是在 “挖”中国的墙角,同时给韩国加压,以阻止韩国过度靠近中国;对中国,日后日本可以说成是回归中日韩自贸区的先导动作,虚实在于美国重返亚洲的力度与决心;同时对日本国内来说,朝日关系解冻对稳定与提升安倍政府的支持基础有益。

  9.美国对朝鲜发射导弹的沉默,其实可以看做是对韩国的变相施压,用白话说就是:“韩国你不要与中国走的太近,不然朝鲜打你的时候我可不管了”。美日对朝鲜“减压”的目的,就是意图通过放大朝鲜的威胁来达到拉住韩国的目的;一旦韩国倒向中国,美日是根本没有通过朝鲜搅动半岛的可能,因为那样朝鲜将由原来背靠中国的一面承压状态,变成南北两面承压而失去支撑的局面,朝鲜再傻的也不会傻到如此地步,所以中国应该是有把握稳定半岛局势的。美日最可能的搅乱半岛局势的手段就是利用韩国国内的支点,制造韩国的“泰国动荡”局面。

  10.朝鲜发射导弹的作用,在西方媒体中的表述是:“朝鲜发射导弹是对习主席先访韩而表达不满的方式” ,这无从考证的观点暗含挑拨中朝关系的功能;通过以下朝鲜官方表述的内容:“朝鲜非常清楚,美国是把朝鲜半岛推入持久战争状态的主谋。朝鲜采取的一切军事措施属于“正义的自卫权”,是美国的“侵略”和“战争活动”所引发的。”来看,个人认为这其实是在告诉韩国,半岛紧张的根源在于美国,对韩国与中国的融合其实反倒是一种推动力,

  11.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从美日同盟的角度来看,对中国的威胁不是加强而是降低,由原来的“美带日” 变成“日依美”。但从战争爆发的风险性来看,可能性却是在增加的。在日本没有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时候,“战争”的主要力量是美国,而日本是“后勤”力量;但是,从美国角度来说,与中国发动直接战争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美国把躲在其身后的日本甩出来扔到前台,自己变成躲在后面的操纵者,实现这个转变的方式就是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美国躲在后面其实就代表美国退出直接加入战争,所以从中国面对战争的直接敌对力量来说,是由强变弱。但是,日本站到前台导致发生“战争”的风险性却比美国在前台要高,日本的“冒险性”、 “疯狂性”、“无耻性”都远比美国高的多;更别说日本仅有当今美国重返亚洲这一次机会有可以借用,一旦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失败,进而逐步退出西太,那时日本将绝无可能再次复兴。因此,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进而走到前台,将使东海、南海发生“战争”的风险必定升高。

  今后,中国必须严密监视日本的一举一动,而且要从日本的“非人类”疯狂意识的角度考虑问题,一旦掌握日本“非人类”行为的证据,中国就必须用雷霆万钧之动作将其消灭,这是中国对世界的责任,也是中国作为二战胜利国的权利。只有利剑时刻抵在日本的胸前,才能制止日本的“妄动”。

  B区——“长春”

  1.南海造岛进程或许会进一步加快,南海的控制权一方面以快速、大规模的舰艇建造来提高,另一方面就是在所造岛屿上快速兴建海、空、雷达基地,增加武力的有效性、及时性、常备性。

  2.中国在南海的政策,应该是以保障“控制权”建设为前提下的稳定局面,底线是南海宣言。对于菲律宾、越南、美日等的挑衅行为,中国采用的是“铁板”政策,对方使多大的力,中国的“铁板”就反击回去多大的力。一方面,这能保证中国始终站在道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中国的“铁板”对于挑衅者是一个威慑,谁跳的高,谁就摔的狠、摔的疼。

  3.红圈的泰国克拉地峡,作用在于牵制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个人认为,如果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几个在东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倒向美国,进而可能造成东盟与中国的对立,那么中国必然快速启动克拉地峡的开挖,一旦克拉地峡建成开通,那么给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带来巨大利益的马六甲海峡就将变成他们自家的小水沟,对三国(尤其新加坡)造成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因为航线的迁移代表着利益的迁移。

  如果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能够保持东盟与中国的友好融合,那么中国将一如既往的大力发展双边经济,在东南亚推进的就不是克拉地峡而是泛亚高铁网,而克拉地峡的开挖就没有必要,尤其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的通道建成后,克拉地峡的最大获益者除泰国外就是敌视中国的日本(韩国可借用中国的陆路通道+末端“一公里”海运),而泰国可以用高铁替代克拉地峡,通过高铁网络中枢地位同样获得巨大利益,这样能够平衡整个东盟的利益。

  所以克拉地峡这枚还在图上“棋子”可以说:虽然八字没一撇,但却有着棋筋的效用。

  中国不要求友好国家或集团为中国而与他国对立,但中国反对任何以中国为敌的“结盟”。

  4.越南可以说是在做最后的挣扎,但是结局是注定的。不论是美日还是俄欧,任谁不论如何支持越南,当中国完整有效控制南海后,越南能蹦跶的高度也就十几公分而已,翻不了天;中国当前的策略是“家长”教训“孩子”,不是“猎人”捕获“猎物”。当然,这要看越南自己到底要走多远,自己找死的跳崖是没人拉得住的。

  C区——“锦州”

  这里的“锦州”既可以看成和平时期的瓜达尔港到中国的陆路交通通道,也可以看成“非和平”状态下由亚丁湾到瓜达尔港的海上控制区。

  1.中国决定恢复驻索马里使馆

  从图中可以看到,索马里是与巴基斯坦对应的航道的两端,构建稳定的索马里局势对中国是非常有益的,个人认为中国恢复使馆的目的,就是为后期促进索马里各派的和解,通过发展索马里的经济来稳定索马里的社会局面、缓和社会矛盾。亚丁湾护航,中国一直是采取警告方式,而绝少真正动用武力,这为今后调解索马里各方留下非常有利的局面。

  2.中缅孟印经济带的建设,将与巴基斯坦通道的建设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更进一步来看,巴基斯坦经济走廊、中缅孟印经济带、东盟+中国自贸区将形成良性的互动与牵制,中国的“共同富裕”政策将极大吸引相关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融合,并给“异见”者或意图“叛逆”者以沉重压力,因为其行为不光损害中国利益,同时对大多数相关国家的利益也造成伤害,对其自身也必然造成巨大损失,这就是利益共同体的作用之一。

  3.印度在这次大选后的领导人莫迪,有三个因素对中国融合南亚次大陆有益:

  一是莫迪对发展印度经济的期望很高,这对其减少对中国的敌意而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是一个促进因素;

  二是美国缺少控制莫迪的“手段”(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都被美国控制与扶植,这是监控的最大目的之一),这从当年美国对莫迪的“种族主义”指责及2005年“签证事件”就可以间接得到旁证;

  三是莫迪敢于“用强”的性格,使得他在必要时敢于压制美国等西方力量在印度国内挑起的“泰国动荡”,进而维持政策的长期性与稳定性。

  从近期中印互动来看,中国与印度的双边关系开始大步转暖,后期必定会有干扰出现,这需要双方保持定力,妥善控制分歧,消除干扰。这对印巴关系来说也是一样道理。

  4.中国邀印度加入亚投行

  亚投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建设亚洲地区的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发展亚洲的经济,这对印度来说是急需的。到目前为止,已有包括西亚一些国家在内的22个国家表现出兴趣,中国邀请印度加入,表明中国牵头并掌舵的亚投行不是以利益“独”占为目的,而是以亚洲的共同发展为目的(中国抱着4成利润的“吃亏是福”之利器打遍天下无敌手);相对于亚开行来说,中国的亚投行专注于“关键”而又被亚开行“漠视”的基础建设,中国不排斥亚开行的投资,相反欢迎亚开行加大亚洲开发的力度,当然以“开发”为幌子行“反中”之行径的除外。

  5.巴基斯坦近期已经开始加大打击边境地区的恐怖主义力量,这对中国西部的社会稳定有着积极意义,同时对巴基斯坦实现国内局势的长治久安、为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建设提供和平稳定环境、为快速提高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水平等等来说也是极大的促进。

  6.在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稳定后,阿富汗的动荡将是巴基斯坦通道的主要威胁,因为阿富汗的动荡必然影响巴基斯坦的稳定,中国对美国撤退后的阿富汗可以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进行整合,利用上合的反恐机制打击阿富汗境内的恐怖主义势力,逐步恢复阿富汗的局势稳定,同样通过发展经济带动阿富汗的社会走向稳定融合。

  7.索马里到巴基斯坦的海上航线,对海合会国家来说,中国的海上力量没有任何威胁,相反是维持区域稳定的和平力量,除非他们某个国家主动发动对中国的攻击。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的五项交往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处世哲学、“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发展观念可以反证“中国威胁论”的荒谬。

  8.从巴基斯坦通道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来看,一方面,陆路快速运输替代漫长海运运输节约大量成本与时间,另一方面,对中国开发西部有着极大促进作用,通过交通网络建设、市场拓展培育,利用资源成本优势,将为西部形成大规模生产汇聚提供有利条件。

  9,美国在此区域进行搅局的手段受到限制,对巴基斯坦、伊朗、索马里来说,美国缺少借力的内部支点 ,制造“泰国动荡”的可能极小,而发动类似伊拉克、利比亚形式的战争又会让美国再次陷入“战争陷阱”,对当今的美国来说是无法承受的;对于海合会国家来说,虽然有国内支点可以借力,但是一旦美国在这些国家制造 “泰国动荡”,必将从根本上将相关国家推到中国一边,必然造成石油美元的加速破产。而海盗的效用又如同螳臂当车般的不堪大用,因此在中印、印巴关系走向稳定与融合的情况下,美国在C区可以利用的手段是受到极大限制的。而中国不针对第三方的友好关系却让中国可以快速发展与各方友好关系,形成众多利益共同体。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在A、B区,中国采取的是高压态势,在牵制与消弱“敌方”主要力量的同时并不主动 “破局”;而在C区,则是打破平衡的“破局”之势;一旦中国拿下C区的“锦州”,美日在一岛链几十年的投入就将面临“去化”的境地,原本美国智囊为美日提供的依托一岛链及马六甲的针对中国的“离岸控制”战略,将变成美日反要面对中国在“锦州”的“离岸控制”战略,不知到时候,日本看着自己长长的海上生命线到处都能被中国切断是种什么样的滋味?美国又要到哪里再去划条“岛链”并从哪里再获得50%军力来封锁中国?

  所以,中国拿下“锦州”,则东北亚、东南亚、东海、南海、南亚将大局已定,中国再通过“共同富裕”的经济整合,将逐步形成中国主导下的稳定、和平、繁荣、兴旺的亚洲局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4 15:39: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赞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4 18: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老美看到这场景,神经得多健壮才不崩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4 20: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构想宏大,分析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5 00: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章不错。顶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6 00: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得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6 14:04: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路清晰,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 18:36 , Processed in 0.1094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