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55|回复: 0

江南游子:换个视角看替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2 18: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身为当代河南人,真是不幸,近年来,河南人常常以负面形象出现在国人的面前,每每因此而被推上风口浪尖,引起国人关注。记得多年前,一次与战友聚餐,一战友带了两个美女赴席。在介绍到两位女士时,战友说是总部来的。席间聊起部队的事,两位女士却似乎懵懵懂懂的,常常不知所云。心里便觉得奇怪,事后问战友,不是说两位女士是总部来的吗,怎么感觉不象是军人。战友听了哈哈大笑,说是从造假总部来的,河南驻马店。由此我才知道,原来造假总部在河南,河南成了造假的代名词。06年2月的深圳,曾经有派出所在公共场所挂出了“坚决打击河南敲诈勒索犯罪团伙”,使得河南人的形象大受损坏,引发河南人的愤怒和抗议。近日,河南再次以负面形象出现在国人面前,还是造假。此次造假事件,是以号称目前唯一公平的高考。

  记者从河南教育厅获悉,经过公安机关积极侦查,河南省高考替考事件已调查控制了23人,其中5名学生家长,1名媒体报道中出现的豫BQW车主兼司机,1名主考、12名监考和4名起中介作用的教师共17名教师。目前23人中已有9人供述承认涉案。关于此次替考事件,近日网上议论颇多,舆论一边倒地是指责、批评替考的组织、策划与替考者。

  妻子看到此新闻,大为叹息,说河南人胆子真大。我说非也,是现实对南人不公。正好,日前看到永新人的博文《这些做父母的为何要这般残忍扼杀孩子的未来》,谈的也是河南替考事件。永新人文中主题是这些父母做事欠考虑,对孩子不负责任。万一孩子将来出息了,会因此事而愧悔,背一辈子的包袱。应该说文中之义是完全正确的,我打心里赞同永新人的观点。但同时,我觉得永新人的心地太善良,他的想法的基本点是人性向善,唯其如此,这些孩子一但出息,才可能会愧悔。但现实中真的会如此吗?我在永新人的博文之后写了二段评论,其一:有钱有势人家的孩子通过替考上了大学,今后有朝一日发达了,也许他们会这样想:幸好当年父母英明,否则我这样优秀的人才,可能就被那万恶的高考制度埋没了!生在那样的家庭,想必只会这么想,就象如今的红二代、三代们理所当然地坐江山一样!其二:想当年,据说李公主考了个大专,之后转入清华大学读研。据说一门功始终不能通过,学校便干脆取消了这门课。如今,她却自豪地说,能力之外的因素等于零,还提议给民众建立道德档案。她内疚了吗?他们或者她们会认为,这一切,理所当然。

  说白了,如果权力大到如此,还需要替考吗?很多红二代们,都是毕业于清华北大或其它名校,是他们真的那么优秀,凭实力考进去的吗。或者真的老子英雄儿好汉吗?他们的未来也并没有因此而被残忍地扼杀,相反,他们活的很风光、很滋润,自我感觉非常好。因此,有能力找替考的那些官员富商们,其实能力也只限于此。如果能力足够大,是不需要找替考的,直接就上了,学校自己选,专业自己挑。这大约就是李公主说的能力,没有这个能力,其它都是零,只有被抓被处理的份。

  女儿的男友,当年高考成绩在浙江省排在前150名以内,是可以进清华或北大的,但因为一些有点办法和权力的人,通过加分的方式,使自己的子女名次前移,结果把他的名次推到170名之后,由此失去上北大清华的机会。这加分,难道不是一种貌似合理合法,其实质也是特权、腐败的一种形式吗?特长加分还不够,今年,又有省份提出要加品德分。品德分,可供权力操作的空间,比之特长分,更是容易的多。试问,一般民众子女,有这个机会吗?

  爱子女,希望子女成龙成凤,是每个做父母的共同愿望,这一点,中国的父母表现尤甚。对于河南替考事件,媒体舆论、网民的议论,多是遣责、批评教育部门、组织者、涉案监考老师、以及枪手和涉案学生家长等等。这些都没有错,破坏游戏规则者,理应受到惩罚。但如果仅止于此,那还是治标不治本。所谓本,李公主们的行为,其实才是破坏规则的肈始者,是根源,是榜样。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说起来,他们的破坏行为更早,更彻底,不是采取偷梁换柱的办法,而是直接动用公权力,一步到位。论危害,其更甚于替考者。替考者,至多是个人行为,并不影响到政府的威信。虽然其中不乏政府的人参与。而动用公权力的行为,其影响的是权力在公众中的形象与威信。

  其实河南人也挺可怜的,河南是个高考大省,每年高考人数70多万,差不多是全国高考总人数的13分之1但河南的高校资源却与考生数量不成比例。河南省境内高校,没有985大学,只有一所郑州大学是211大学。本地高校资源尤其是有影响、高质量的高校不足,外地院校门槛又高,因此,每年的高考,河南学生比之其它省市,其艰难程度,非经历其中,难以想象。这样残酷的现实,即便是官员、富商们的子女,也同样得面对。一般民众没有办法,官员、富人有权有钱,想旁门左道便是非常自然的事。相比较李公主们的做法,我觉得并不更过份。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个故事:河南籍民工和北京籍工程师。2008年,在北京一建筑工地上,一河南民工与一北京工程师在工地上闲聊,当无意中说到两人都参加了1987年的高考时(全国统一卷),两个人的话立时就多了起来。两人当年都参加了理科的考试,而且都热爱建筑学,都有着远大的理想。最后说到两人当年都考了多少分时,河南民工的考分竟然比北京工程师当年的考分还要多出80分。可后来的结果是:河南民工落榜了,因为没钱复习再参加第二年的高考,最后成了一名实实在在的民工;而北京工程师却被大学录取了,最后成了一名风风光光的工程师。两个人的命运就这样被彻底改变了。民工愤怒了,可他又能奈何谁呢?这就是中国的高考。一方面绝对地讲究分数,分数已经成为考生的命根;一方面在考分面前又是如此地不平等。还用再说什么吗?

  高分的落榜了,只能当农民工,低分的高中了,结果是发达了。你说,这现实对河南人公平吗?如果你在这种境况之中,你会怎么办。当然,对于很多农民家庭来说,可能也只有徒唤奈何,诚如永新人文中所述,农民家庭可能还会对儿子没有考上大学而庆幸,因为不用发愁学费从哪来,并且还可以让儿子出去打工赚钱养家了。但对于有钱有权的人来说,自然,去赌一把,是一个诱人的选择。只所以说赌一把,是因为,违规的事,一但东窗事发,可能结果不好。但有一点,这有点象腐败,真正能被揭露的,恐怕还是少数。有了权和钱,是可以藐视天下一切规则的。

  说白了,高考资源配置的不公平,现行高考体制的不合理,高考地域歧视问题、教育资源不公问题、权力滥用问题,才是一切高考问题的根本,这些问题不解决,这样的事件,今年不出,明年也会出,一定会出。并且虽然今年问题被抓了,明年不敢说,也许还会有人铤而走险。

  我把这些想法说与妻子听,妻子闻言,默然叹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16:55 , Processed in 0.1877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