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11|回复: 1

司徒一郎:《大学》首句之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 13: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国学经典“四书五经”之首《大学》的首句名言。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两千年来人们对她的解释复杂多样。有人认为是讲教育的;有人认为是讲改革的;有人认为是讲治国的;有人认为是儒家观点的概括。笔者赞同后两种观点。下面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要明白这里的“大学”不是现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概念。因为两千年前我国没有现在的国民教育序列——小学、中学、大学这个概念。这里的“大学”是“人类最大的学问”缩语。“大学之道”这四个字是提出一个疑问——人类最大的学问讲的是什么道理?

  第二句:“明明德”是对前句所提疑问的回答:在让人们明白什么是人类最光明的美德。这句承上启下,既回答了上句疑问,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疑问,即什么是人类最光明的美德?

  第三句:是对第二句的提问做了回答,说:人类最光明的美德就在“亲民”。“亲民”就是关心爱护老百姓,对老百姓象自己父母、子女那样关爱。(注:“民”的本意是奴隶。后泛指庶民、自由人、老百姓。)所以“亲民”就是国家要关爱老百姓,而不是关爱管理老百姓的官吏。“亲民”就是亲近老百姓,经常深入到老百姓生活区里去,了解和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生活情况。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四句:“止于至善”。提出了“亲民”的标准是“止于至善”。即把老百姓的事办的好上加好。让他们吃的好上加好,穿的好上加好,住的好上加好,行和用上也好上加好。让老百姓有幼教,壮有用,老有养,病有医,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助。如果做到这样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善和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就是做到了“止于至善”。

  目前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欧亚等许多国家对老百姓实施的福利都很多,“亲民”工作做的很好,我们应该向人家学习。改革开放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的同时应该把人家的“亲民”优点学过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安,国自泰。他们国家的人民拥护他们的政府,原因大概就在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 16: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样解不能说是错,但远不是这样的。“大学”,是指人世间最大的学问,按现代人说法,就是最基本的学问,也是最高的学问。这句话的确很重要,可以理解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社会文明人的终极追求目标,在追求的过程中,实现个体人的生命价值。
     “明德”是作为生命最完美载体------人的认知能力。就是人的感觉器官及思维构成的认知系统。“明明德”就是要人们明白人的认知能力是从哪里来的?人们真的明白了自己认知能力得来处,那他就明白生命是怎么回事了,这可是大学问呀!“亲民”是明明德的修为步骤,就是平等心、慈悲心、大爱心,即仁的具体体现。“至善”是大学的终极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5 09:05 , Processed in 0.1093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